邵为良
摘 要 逆向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将逆向思维渗透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借助高中作文教学实例,从素材积累、角色互换和综合评价等环节入手,探究逆向思维在写作教学中的渗透路径,让学生在逆向思维的引领下,创新作文的写作思路、立意和形式,融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元素,切实提升作文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 写作教学 逆向思维 实践路径
在高中写作教学中渗透和融入逆向思维,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创新意识,还能让学生产生“豁然开朗”之感,从而创作出有新意、有内容、有深度的作文,增强他们的写作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将逆向思维融入写作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反常规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攫取现实生活中有新意的素材,创作出有深度的作文,稳步提升高中生的深度思维和写作水平。
一、于素材积累中渗透逆向思维
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揭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紧密关系,体现了阅读对写作的助推作用。当学生的阅读量逐渐增多时,他们积累的素材会更加丰富,写作思路会更加开阔,写作表现手法会更加多样化,自然更能“下笔如有神”。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大、任务繁重,他们很难有大量的时间阅读文本资料,这时逆向思维教学法便能发挥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传统的“阅读→写作”的读写模式,按照逆向推理的方式,創新为“写作→阅读→写作”模式,即以写作为起点,划定阅读的范围,带领学生在针对性阅读中,提炼重点信息、积累写作素材,并将积累的素材带入到写作训练中,以此优化素材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升作文教学的效率。
在“写作→阅读→写作”的逆向思维模式中,用好教材中的阅读材料是整个素材积累过程中的重点。基于此,我们研读了写作教学的要求,缩小阅读范围,精选出阅读范文,让学生掌握积累素材的方法。这样才能使他们在自主阅读中进一步扩展素材积累的途径和范围。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单元任务”中给出了“结合本单元诗作和能够引发你思考的其他作品,发挥想象写一首诗,抒写你的青春岁月”的写作任务,结合写作要求,如“借鉴本单元诗歌在意象选择、语言锤炼等方面的手法”等,可以将精读的范围划定为第一单元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和《红烛》两首诗,从意象选择、语言锤炼等不同的角度,引领学生对诗歌的内容、形式等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确诗人借用哪些意象抒发他们的青春慨叹以及对生命的赞扬。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深入阅读诗歌内容,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感受到作者通过自然界的“白云”“北冰洋”“太平洋”等物象所表现出来的强烈情感,理解特殊时代背景下诗人精神上的觉醒,而《红烛》则以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红烛”为核心意象,将爱国青年的激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将个体的生命力附着在生活中的普通事物上,赋予其主观情感和思想,使其成为代表自身精神世界的意象,并以生动形象、激情昂扬的语言为载体,串联成整首诗。经过深入阅读,学生对获取意象的方法和技巧有了一定了解,也积累了一定量的写作素材。在此基础上,教师便为学生设计写作任务:“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和个人经历,选择一个或多个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将你的青春情怀和理想信念附着在该意象中,创作一首形式新颖、感情真挚的诗,以此抒发你的真实情感。”
以“写作→阅读→写作”的模式为主,将逆向思维渗透在素材积累环节,学生在阅读之前便明确写作要求,并按照写作要求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解读阅读文本,精准获取有效信息和丰富素材,将其运用于写作中。这一模式既能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还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效率。
二、于角色互换中渗透逆向思维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十分普遍,无论是获取写作素材还是行文立意,都要依靠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学生极少有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他们的思维整体上呈现出较为被动的状态。立足语文教学的实际,我们采取角色互换的作文教学模式,渗透逆向教学思维,将教师的角色与学生的角色互换,让学生在备课、讲解等环节中,确定作文的立意、梳理作文的思路和结构等,如此便能提升学生在作文课堂上的参与度,也能逐步增强高中生的文学素养。
我国古今小说中有大量为人称道的优秀作品。无论是封建礼教制度下惨遭压迫的底层女性祥林嫂,还是被迫上梁山的林冲,他们都是优秀小说中的典型形象,作家以精练的笔触勾勒出这些角色,不仅增强了小说的趣味性,还折射了一个时代的主流文化。在读完小说、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后,教师可以从角色互换的角度,为学生布置“教学”任务,即“结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中第三项单元学习任务,从‘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观照全文等多个角度,立足于教学的视角下,在班上给其他同学讲述你的观点和看法”。
确定“教学”任务后,学生结合教材中“单元学习任务”板块中的内容,仿照第六单元经典小说作品的创作形式,围绕“依据社会时事热点新闻精选作文立意”“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真实素材”“通过联想和想象赋予人和物独特的情味”等角度,分享自己的认知经验,于交流和共享的过程中体验“教师”的角色定位,在此逆向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他们的创作灵感也会逐步加强,逆向思维便渗透和融入到了作文教学之中。
三、于综合评价中渗透逆向思维
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了解学生写作情况、评定其写作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教学时,要以综合评价为载体渗透逆向教学思维,通过“范文朗读”“自主评改”“教师评改”“例文展示”的逆向教学流程,增强作文评改的力度和质量,让学生能够在综合性的评价中明确作文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
以“写景抒情”的作文教学为例,学生或是围绕《我仿佛第一次走过 》的题目写一篇散文,或是依据大自然的四季轮回变换创作散文,他们将自身的情感寄托在景物描写之中,以客观景物抒发主观感情。当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后,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将学生作文收集起来进行评改,这种模式已经难以引发学生的新奇感。为此,有必要做出调整和创新,以“作文品读会”为载体,抽取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其他学生根据同学和教师提出的意见,有针对性地修改自己的作文,并将自主评改的作文提交给教师,由教师进行统一的评定和分析,并综合学生的意见,选择优秀例文,在班级展览柜中公开展示。这一过程不同于以往的作文评改环节,要求学生全程参与到其中,有助于学生清楚地认知自己的写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其创新意识和写作能力。
教师以逆向思维教学法为主,将逆向思维渗透在素材积累、角色互换和综合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式,从多元化的角度思考和探究问题,既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审美创造力,还能提升他们整体的写作实力,让他们根据高中语文学科的写作要求,适应新高考制度下高考作文的考查标准。这样既可以推动作文教学效率的提升,还能开阔学生的思维和见识,促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主动权。
[作者通联:江苏高邮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