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鹤,史硕博,靳瑾
摘 要:生物化学课程是研究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生命体系中作用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后疫情时代,生物化学课程应该紧密结合思政教育,强调生物化学对于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关注生物化学领域的伦理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分析生物化学课程开展思政的价值意蕴,从明确培养目标、强化教师队伍、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社会服务提升学生责任感和课程评价多元化几个方面探讨生物化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途径,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融合,为高校建设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生物化学课程;后疫情时代;人才培养;高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8-0167-06
Abstract: The biochemistry course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al course that studies the structure, function, and role of biomolecules (such as proteins, nucleic acids, polysaccharides, etc.) in the biological system. In the post-pandemic era, the biochemistry course should be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biochemistry to human health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ocusing on ethical issues in the field of biochemistry, and guiding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world views, life views, and valu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combi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the biochemistry course, explores ways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biochemistry course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clarifying training objectives,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team, utilizing classroom teaching, enhancing student responsibility through social services, and diversifying course evaluations,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universities to build biochemistry courses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biochemistry courses; post-epidemic era; talent training; college teaching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2]”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和化学的交叉领域,是一门研究生命体系中化学过程和分子相互作用的科学,涉及生物大分子、代谢途径、信号传导和基因表达等方面的研究。通过生物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生命体系的分子层面结构、功能、调控和相互作用等方面知识,这对于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其在现代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化学课程是生物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近年来,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爆发让人们进一步意识到生物相关专业的重要性。在疫情防控期间,生物医学专业的专家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通过对病毒的研究、治療方式的优化及检测手段的开发,为疫情的控制和防治做出了重要贡献[3]。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生物化学在此过程中也体现了对于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但同时也需要我们加强专业人员的思想和心理建设问题,有效应对未来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等国家需求。在校生物专业大学生是未来我国生物专业人员的中坚力量,如果不知道“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等问题,其本质就是思想认识不达标的问题。在生物化学教育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和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思考科学道德和社会责任等问题,提高他们的伦理意识和责任感,将其培养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在后疫情时代,生物化学课程的课程思政应予以重视,以思政教育为主线,通过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融入课堂教学中,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以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以推动行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 生物化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一) 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使命
国家前沿生物领域的发展,既需要科技水平的发展同时也需要培养生物专业人才队伍。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4]。同时,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在高校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然而,高校有80%的教师是专业课教师,课程有80%是专业课程,学生用80%的时间学习专业课[5],因此,高等教育如何履行新时代改革发展使命,需要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交集,育人合力,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变得尤其重要。生物化学课程作为生物领域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不仅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生物分子和生物过程,而且在现代生命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在开展生物化学课程时,引入课程思政元素是非常必要的。首先,生物化学涉及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克隆技术等。通过引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问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其次,生物化学知识的应用往往关系到公众生命健康和环境安全,如药物研发、食品安全等。因此,生物化学教育应该突出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也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可以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在进行课程教学时,要充分结合生物化学知识和平时的生活经验,使之具体、形象。另外,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生物化学涉及很多前沿的技术和理论,需要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发现问题的本质,并且能够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同时,生物化学领域的科学家往往具有高度的专业精神、刻苦钻研、长期坚持研究的特点。因此,生物化学课程思政通过加强对学生的个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科学素养和技能训练。例如数据处理、多样性分析等特定技能的掌握,利用实践案例来提升学生的科学影响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并培养出对科学精神和原则的执着追求心,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使其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水平。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使命,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个人素质和专业技能,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二) 培养专业过硬高素质生物工程人才
疫情让人们更加关注社会公共卫生和健康问题,高等院校需要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以应对类似的公共卫生事件。生物工程是一个涉及生命、健康和安全等领域的专业,其研究成果具有直接或间接的社会影响力。在疫情中,生物工程的相关技术和产品发挥了一定作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信息传递不及时等。这些问题需要思政教育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根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后疫情时代越来越重视对生物工程人才的培养,生物工程专业学生需要通过思政教育来提升社会责任感,强化职业道德,加强对生物技术的伦理、法律等方面的认识和思考。为培养专业过硬高素质生物工程专业人才,明确培养目标,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将解决“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与国家战略、国际科技前沿紧密结合,坚持“国际视野和国内一流水准”的育人理念,充分激发学科、人才、平台特色优势,着力培育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6]。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协同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通过思政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其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遵守规范,负责任地实践。引导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和实践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水平,让其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压力。从而构建具有“工程报国”鲜明特色的课程思政赋能高素质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输送一大批“底色亮、有情怀、敢担当”的时代新人[7]。
二 生物化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
(一) 明确课程培养目标
生物化学课程对于现代医学、生命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涉及生命科学、工程技术和伦理道德等多个领域,作为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明确在生物工程领域的行为标准和职业道德,关注伦理和社会责任问题,具备健康的职业素养和责任心。
首先,生物化学课程的课程思政需要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素质。生物领域需要有高素质的人才来推动其发展,因此,需要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思想教育。该领域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领域,但学生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应注重于人文素养的培养,在课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职业责任和社会价值。教师通过具体例子,比如將生物化学知识应用于新药开发,通过对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深入了解,设计并合成新药物来治疗各种疾病,例如,肿瘤治疗药物就是通过针对特定类型的癌细胞中的生物化学过程来实现的。在环境治理方面,使用先进的技术来监测、分析和控制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以减少污染的影响,并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出具有高毒性化学品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社会认识,以便其能够在生物工程领域中更好地与人沟通和合作。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验等活动,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例如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编辑涉及的伦理问题,是否应该用于人类胚胎、生殖细胞改造等,基因编辑技术的过度使用会不会引起潜在的风险等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体会在一个团队中共同探索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社会认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其次,生物化学的课程思政需要关注生物安全和社会责任。生物领域的发展需要培养良好的道德操守和责任感,生物领域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生物安全原则,并且对公众负起社会责任。生物安全问题的出现会对公共健康产生威胁,泄漏或恶意使用生物致病体可能会导致传染病爆发,对人类和动物造成严重的健康威胁。更严重的生物安全问题可能是某些恐怖组织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制造病毒和细菌,用于恐怖袭击或军事行动,会导致社会混乱和政治动荡,从而对社会稳定性和国家安全产生威胁。因此,高校教师在课程中应强调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生物实验和研究的责任感,并且推动对公众健康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在疫情之后,生物专业将面临更多的社会需求和挑战,因此学生必须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可以在生物化学课程中安排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专题研究项目,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社会和行业的现实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专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提高学生的专业伦理意识和道德素养。学生们应该充分了解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并且在实践中尊重和保障生命伦理,避免人类对生命进行不当的控制和利用,从而实现生命价值的最大化。
最后,生物化学课程的思政需要与时俱进,关注新兴技术和发展趋势。生物领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因此,高校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课程,关注新兴技术和趋势,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以及了解社会对生物工程的期望和需求,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总之,后疫情时代生物化学的课程思政需要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素质,关注生物安全和社会责任,与时俱进,关注新兴技术和发展趋势。
(二) 强化教师队伍
专业教师是课程思政设计、实施的主体,在思政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开发能力。
首先,加强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通过教师自主学习、提供专业培训、进修和实践机会,帮助专业课教师不断提高政治理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课程思政等方面水平,提高教师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认知和把握,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支持和推广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中,利用微课、网络教学、视频讲解等方式,加强课程思政开发能力的培养。
其次,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学术研讨、举办教学比赛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增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推广教师之间的课程思政合作交流,鼓励思政课教师之间开展教学相互观摩、交流、合作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共同进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加强对新课程标准、新教育理念等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最后,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学生对思政课教师的评价机制,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师德表现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使教师能够有所期望和有所壓力,促使其不断提高自身水平。通过学生的反馈和建议,帮助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优秀思政课教师提供奖励和晋升机会,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师更加投入工作。
(三) 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
1 挖掘生物化学课程思政要点,强调对于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在生物化学课程中,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思政目标。生物化学是一门探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生物代谢、基因调控等领域的学科。在课堂上讲述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如何平衡技术发展和伦理道德的关系,使学生学习到一些涉及伦理道德的问题,比如基因编辑、人类克隆等。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这些问题的伦理道德意义,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伦理底线。在讲述常见的人类疾病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和社会的责任。例如,肥胖症的增加与现代社会高能量饮食和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有关,我们应该如何通过健康教育和改善环境来预防肥胖症的发生。在讲述环境污染和毒物对生物体的影响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何保护生态环境,防止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生物化学课程中,可以介绍一些科学家的事迹,如生命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国际知名科学家等,鼓励学生了解其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责任,同时也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未来的社会价值使命。
2 通过生物基础理论,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理解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矛盾的相互作用中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从矛盾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相对矛盾性和相对统一性,而且这种矛盾和统一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例如,生物化学代谢途径中的矛盾和发展,代谢途径是细胞内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化学反应链,用于将外界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和构建细胞所需的有机物,同时排泄废物和维持代谢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多种矛盾关系,例如合成与分解、厌氧与有氧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认为,这些矛盾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相互作用和制约,推动了整个代谢途径的发展。在葡萄糖代谢途径中,糖原酶和糖原分解酶分别负责储存和分解糖原,两者之间存在着对立和统一的矛盾关系。当机体需要能量时,糖原酶会被激活,分解糖原释放出葡萄糖供能,但这也会导致机体缺乏糖原的储备,从而引发代谢紊乱。因此,研究糖原酶和糖原分解酶之间的互动和调控,以及其在代谢途径中的作用和影响,是生物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另外,蛋白质折叠过程中也有矛盾和发展,蛋白质是生命体内最基本的分子机器,但必须正确地折叠成复杂的三维结构才能发挥功能。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多种矛盾关系,例如疏水性与静电相斥、氢键形成与断裂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认为,这些矛盾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相互作用和制约,推动了蛋白质折叠过程的发展。因此,研究蛋白质折叠过程中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节,探索蛋白质折叠机制和失调的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都是生物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3 讲好生物化学实验室故事,引导学生思考科学道德和社会责任等问题
每一个实验室故事都蕴含着一定的价值观和信仰,如创新、坚韧、勇气和责任等。通过深入挖掘这些价值观和信仰,并将其与课程思政联系起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积极向上的态度。例如,20世纪60年代,中国化学家屠呦呦在实验室里开始了一项极具挑战性的研究:开发新型抗疟疾药物。当时,在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疟疾是一种普遍的传染病,但已有的药物效果不佳,而且有很多副作用,所以研制新型药物变得尤为迫切。屠呦呦带领着一个小组开始进行研究,通过数年的试验和反复的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有效的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这种药物来自一种名为青蒿的植物,经过屠呦呦和团队成员的艰苦钻研,才被提取出有效成分,并成功地研发成药。这个成果改变了世界对抗疟疾的态度,也使屠呦呦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中国科学家需要具备创新、坚韧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在实验室里,我们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探索前沿领域,为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同时,这个故事也表明了中国科学家的努力和奉献精神,其在自己的领域中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为人类社会作出重要贡献。这样的精神将一直激励我们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广阔的视野。
然而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是一件备受争议和关注的事件。作为一名生物科学家,贺建奎采用了基因编辑技术,试图在人类胚胎中删减一种致病基因,以达到预防遗传性疾病的目的,并将修改后的胚胎移植回母体。这项工作引起了全球科学界和伦理界的广泛关注和批评。首先,这种基因编辑技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可控性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对儿童健康产生潜在风险。其次,贺建奎的实验缺乏必要的伦理审查和监管,严重违反了国际惯例和规范。尽管贺建奎最终被判刑并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其过失和错误已经给科学事业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损害和教训。作为科学家,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和负责任地使用新兴技术,尊重道德和伦理规范,促进科学进步和人类福祉。通过对这类事件的讨论,让学生深刻感受科研需要充分考虑伦理和社会责任。科学家在进行研究时需要尊重科学伦理、遵循道德规范,关注科技应用后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和风险,以及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使科学研究得以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4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生物化学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具备扎实的生物化学理论基础,掌握现代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传统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和学习目的都相对单一和传统,缺乏多元化和创新性。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课程设置也越来越注重多元化和适应性,呈现出开放性、跨学科性和实践性等特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小组或个人活动,如辩论、模拟演练等,让学生在不同角色和场景中尝试应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思考和深入理解。或者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图像、视频、音频等资源,以及在线互动等工具,使得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消化知识[8]。再如,增加实践教学,许多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缺乏热情,但是当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时,会感觉到非常有趣和有用,可以布置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让学生在课后进行研究和解决,然后在下一节课上分享经验和成果。通过实践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从多个角度审视问题,發现问题的本质,并且能够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四) 社会服务提高学生责任感
社会服务是指社会成员为社会集体所提供的一种服务和奉献。社会服务既可以出于个人意愿和责任感,也可以是一种工作职责。
生物化学课程开展社会服务具有诸多作用。首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化学知识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通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学生可以了解生物化学对人类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学习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其次,社会服务可以锻炼学生的求真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确保学生更好地完成其未来职业规划,了解其社会职责,培养其荣誉以及责任感。与此同时,通过参加社会服务活动,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具有实质性问题或挑战的项目或场景。这些实际问题给予学生更深刻的学科学习体验,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和研究中,提高学生的学术和实践水平。一个好的社会服务计划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个人的成长,还可以促进整个社会和生物学科的共同发展。
生物化学课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社会服务,首先,通过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相关领域的实验室、研究项目和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生物化学学科在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其次,通过与当地的医院、药厂、食品工业等单位合作,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机构的运作模式以及如何遵守相关法规和伦理标准。同时,生物化学课程常常涉及生命科学的前沿研究进展,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来传递生物化学知识和信息。例如,可以邀请专家来给学生讲解新兴技术和应用,或者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发布科技资讯和科普文章。通过以上方式,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生物化学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和意义,可以实现思政教育中涉及的“育人”目标,即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其更好地发挥个性,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五) 课程评价多元化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可以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从不同角度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师授课能力、教材质量等各方面的反馈,从而更全面地了解课程教学效果和育人成效。
首先,制定合理评价标准,根据生物化学课程目标和学生应达到的能力要求,制定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如课堂氛围、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效果和育人成效等,定期进行评价,以了解课程教学的改进方向。这样可以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也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在不同维度上的表现,包括思政素养的表现。其次,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和作业,还可以采用口头报告、小组讨论、实验研究及学生作品评选等多种形式来考察学生的思政教育成果。通过多元化考核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和发展情况,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以确保评价的多元性和准确性。同时,将思政内容融入考核内容,使学生更多地思考和关注国家、民族、社会等方面,提高其思政素养。可以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将思政教育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实现跨学科教育的目标。最后,强化过程评价,除了考核结果,也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反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日常记录、互动评价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针对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课程设计者和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育人成效。总之,建设立体多维、注重过程的课程考核方式,并将思政内容纳入考核中,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的不同层面、不同需求,并采用多种方法来评价学生的表现,既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又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质量,提高评价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以达到课程教学效果的最佳状态。
三 结束语
后疫情时代,生物化学课程的思政已经成为了学生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强化国家意识和责任感、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强调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以及增强国际视野和文化素养等方面,可以培养出具备高度综合素质的生物专业人才,为推动该领域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在今后的課程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将思政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知识的同时,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并注重科技创新与社会效益的结合。在实践中,学生还能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后疫情时代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实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不断完善和优化这一体系,培养更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生物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2-10-16).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 t/2022/content_5722378.htm.
[2]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6-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 /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 抗疫先进事迹|钟南山:健康所系 生命相托[EB/OL].(2020-11-1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3044240400215690&wfr=spider&for=pc.
[4] 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 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EB/OL].(2021-04-19).http://www.gov.cn/xinwen/2021-04/19/content_5600661.htm.
[5] 万玉风,梁丹.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教育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N].中国教育报,2020-06-06(1).
[6] 习近平.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 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J].求是,2021(24):1-3.
[7] 新工科建设指南(“北京指南”)[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20-21.
[8] 王钻文,刘子鹤,史硕博.新工科视域下生物工程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1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