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正宇
摘 要:“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建设要充分发挥“价值塑造”在引领课程育人目标中的核心作用,要以课程思政教育为动力之源,将价值和动力塑造、专业理论素养、专业胜任能力和专业操守4个课程育人目标融合贯通,形成四位一体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改革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体系,真正在专业课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价值塑造;专业育人;专业操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8-0090-03
一、引言
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中选人、用人、育人的关键岗
位,从业者的“德”与“行”对他人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只有思想品德和职业操守过硬,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从职业要求来看,课程思政教学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
程,在以往的教学中,从教学角度看,授课教师更加注重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的传授,而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修养、专业操守等方面的引导比较少[1];从学生角度看,大学生在专业认知、学习目标、职业规划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识不清、目标模糊等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更重视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理想信念、价值态度等价值导向的引导[2],使专业学习失去了灵魂和温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
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从根本上重视和遵循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引领,促使专业育人产生脱胎换骨的变化[3]。文章基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对育人元素和教学实践路径进行了分析探讨。
二、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以价值塑造引领专业育人
“专业素养是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的统一,而不仅仅是专业对口那么简单。”[4]胜任力理论认为,一个人在岗位上做出杰出的业绩和贡献,并不只在于智力因素,更重要的是诸如个性、价值观、动机等个体的深层次特征[5]。如袁隆平等杰出的科学家,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等优秀品质,才是他们杰出的鉴别性特征。
课程思政是专业教育的灵魂与指引。教师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不能仅仅是知识、理论和能力的学习,而更应该是对与专业相关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价值态度的塑造。同时,课程思政也能使专业教育更加鲜活生动,有利于拓展专业教育的深度与广度,提升专业教育的温度[6]。
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是教育艺术的体现。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3者融为一体,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总结,其核心素养体系可以分为“价值和动力塑造”“专业理论素养”“专业胜任能
力”和“专业操守”4个方面(图1)。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处于选人用人、考核激励的关键环节,尤其需要重视对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专业操守”的培育,因此,需要将“专业操守”从“价值和动力塑造”中独立出来,作为专业育人的一个重要目标。从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路径看,课程思政元素要以“融盐入水”的方式,真正融入到专业课教学内容中。
根据课程教学实践经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
思政元素及教学内容具体如下。
(一)“专业理论素养”育人中的思政元素
从“专业理论素养”的教学内容来看,“人力资源管
理”课程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知识和
基础理论,了解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理论前沿与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洞察人力资源管理现象背后的本质,把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规律。
从课程思政教学的角度来看,教师首先要明确人力资源管理自身的价值意蕴,使其在知识传授中发挥积极的方向指引作用。“专业理论素养”育人中的思政元素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文精神、家国情怀和“四個自信”等。通过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思政元素的学习,学生能够明确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幸福和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核心理念;通过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学习,学生能够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的大局观和战略伙伴意识。
(二)“专业胜任能力”育人中的思政元素
从“专业胜任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来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人力资源管理
的基本工具与方法;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作技能,如识人选人、激励他人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系统思考、战略管理和创新应对变革的能力基础;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具备面向未来岗位的职业胜任能力。
从课程思政教学的角度来看,要使学生能深入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假设及其对各类专业工具方法的指导意义,理解在实践工作场景中对人的各项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要求。“专业胜任能力”育人中的思政元素包括价值理性、以人为本、战略意识、职业素养和终身学习等。例如,在对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的案例剖析中,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人性假设对绩效管理实践的影响;在学习胜任能力建模的过程中,通过对劳模、先进的访谈调查,了解敬业精神、责任担当在岗位工作中的作用,树立立足岗位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专业操守”育人中的思政元素
从“专业操守”价值塑造的教学内容来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要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把握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职业要求,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精神、专业规范和专业操守,增强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职业责任感。
从课程思政教学的角度来看,要使学生从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角度理解和看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把握其专业操守对人力资源工作的意义。“专业操守”中的思政元素包括公道正派、利他精神、公平公正、诚信自律和谨言慎行等。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生感受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价值所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利他精神。
(四)“价值和动力塑造”中的思政元素
只有把理想信念的教育转化为学生的具体行动,才能证明课程思政教育取得了效果。将理想信念转化成积极行动,既需要有动力、有目标,也需要久久为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 “理想信念”的塑造到“行为促发”,一方面,要注重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教育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提高个人的理想信念水平,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增强学习动力;另一方面,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提升学习意志,养成优秀的学习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自觉行动。“价值和动力塑造”中的思政元素包括使命责任、专业认同、身心健康和学习意志等。学生在工作分析、职业规划、招聘测评等内容的学习中,学习核心胜任要素中理想信念要素的重要性,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国家目标结合起来,树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
三、教学设计:立足实践挖掘价值塑造深度
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目标和专业教学内容中,通过隐性教育实施课程思政,并不意味着学生一定能够真心接纳和认同课程教学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某种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经过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多个发展阶段。教学设计要从学生视角出发,遵循道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努力实现价值塑造的目标。
(一)坚持教学设计的“岗位视角,职业导向”
从能力本位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ation,简称CBE)的视角出发,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未来职业、岗位的结合越紧密,课程思政、专业教学就越能体现未来岗位的职业胜任能力要求。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融入思政元素,才能使课程思政有更好的效果。例如,可以请学生进行与专业相关岗位的调研,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与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二)坚持价值塑造的“实践场景,亲身体验”
针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注重实操技能培养的特
点,在继承原有理论体系学习的基础上,将以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情境教学中,将典型、真实的岗位工作项目化与任务化,使学生将自己置身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模拟场景中,增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参与度,增加课堂讨论、小组汇报、小组模拟等活动的频次,更深刻地体会和理解思政元素在专业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如在“績效主义毁了索尼”“网约工算法管理”等案例中体会“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在小组作业中体会“团队合作”和“利他”的职业精神。
(三)坚持教学形式的“混合教学,深度加工”
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还需要在学生心中扎根。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设计,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加工频次和加工深度。课前,学生通过在线上对富含思政元素的案例、工具方法、故事、场景的预习,能带着较好的知识基础和疑问走进教室。课中,教师组织开展理论探讨、案例分析和实践演练,实现感悟升华,加强记忆深度,转化学习成果,使课程思政真正在学生心中扎下信念之根。
四、教学评价:行为、能力和结果考核并重
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估并不仅仅是对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而是需要评估立德树人的效果,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将对专业育人成效的考查,贯穿到课程思政评价的全过程和各方面[7]。
(一)学生学习成效评价
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首先体现在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成效上。要将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评价紧密结合,将形成性学习和形成性评价紧密结合,兼顾行为考
核、能力考核和结果考核,在学习过程中逐项检验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一是在行为考核方面,注重课堂互动、小组作业、个人作业、模拟演练等的评价。二是在能力考核方面,加强在小组互动、情境模拟、案例讨论、调查报告的过程中,对学生本人的参与度、主动度、合作精神、创新能力、责任担当等方面做出评价。三是在结果考核方面,包括单元测
验、课堂测验、期末考试等形式,通过及时跟踪、督促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引导学生认识学习差距、发挥学习能动性。四是在考核过程中,还要注意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体现的价值导向,如是否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中表现出与教学要求相符的“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二)课程思政教学评价
从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看,一要看教学内容是否有效融入了思政元素,二要看教学设计是否符合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要求,三要看学生在具体的实践场景、管理任务和解决方案的设计中,是否能够体会价值理性在实践场景中的引领作用,体会到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差异。
五、结束语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授课教师通过深入研究专业育人目标,深度挖掘和提炼与专业素养高度吻合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有效地提升课程的引领
性、价值性、人文性、时代性和开放性。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系统优化,以课程中思政元素引领专业育人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增进了职业认知,明确了学习目标,增强了学习动力,坚定了理想信念,从而在专业知识、理论、技能和胜任能力的学习中,打下更加坚实的专业基础,树立坚定专业操守的信念,提升对未来岗位的胜任能力,为服务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何宏莲,魏名萱.“课程思政”推行中的若干问题及建
设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74
(10):1-3.
[2] 贺武华,张云霞,杨小芳.“课程思政”育人方式转变
应处理好三对关系[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18,14(6):60.
[3] 梁满艳,曾平,阳信生.新时代高校专业课程育人“五
位一体”实现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
践),2022,76(1):54-57.
[4]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
的讲话(节选)[J].前进,2017(1):4-9.
[5] MCCLELLAND D 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
(28):1-14.
[6] 王秋.课程思政的思与行[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
践),2019,73(6):9-10.
[7] 柳建安,闵淑辉,廖凯.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
系构建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2,76(1):26-27.
编辑∕李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