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引进学术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策略研究

2023-07-24 23:36:33万孜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8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

万孜

摘    要:文章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等学校学术英语(EAP)教材(技能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类教材可能存在的课程思政目标缺失、学习者身份认知混乱和部分内容与本土情景割裂等问题,论证了以课程思政建设为纲进行原版引进学术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主题挖掘思政元素、选材兼顾世界性和民族性、以学生需求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的原版引进学术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策略,旨在探究国际化学术英语教材本土化策略,为选用该类教材的高等院校及教师提供路径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原版引进学术英语教材;教材二次开发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8-0031-04

一、引言

课程思政在高校外语课程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明确提出,大学英语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阐释能力,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1]。国内学者在课程思政的内涵上已达成共识,认为课程思政的核心是立德树人,即以品格塑造统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以满足国家、社会及个人的发展需求[2-5]。学术英语做为大学英语的后续课程,应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培养目标。教材做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重要工具。

学术英语教材建设及开发已成为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不少高校为推进“双一流”和教育国际化建设,都选用了原版引进的学术英语教材,如牛津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Oxford EAP、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高等学校学术英语(EAP)系列教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系列(第2版)等。此类教材贯穿先进的教学理念,主要内容涵盖学术研究所需的听说读写技能及学习技巧,包括速写笔记、批判性思维及防止剽窃等核心技能,同时有着易于掌握的教学方法及清晰的内容架构,着力于提升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策略,因此,不少高校的学术英语教学采用了此类国际化教材。

但该类国际化教材会带来诸多问题,如未能与课程思政目标有效对接、学习者身份认知混乱且与本土现实情景存在割裂的现象[6],造成了教材与教学目标不相适应的局面。因此,有必要對原版引进的学术英语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以满足课程思政的教学需要和新形势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文章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学术英语(EAP)系列教材(技能类)为例,分析该类教材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进行原版引进教材二次开发的必要性,围绕课程思政元素切入点、选材标准和教学活动设计3个方面探讨课程思政引领该类教材二次开发的路径。

二、原版引进学术英语教材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缺失

原版引进学术英语教材关注学习者语言能力培养,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缺失。国际化教材编写往往以使用对象的需要和语言教学的客观需要为依据,不是专门针对某个国家或地区特定的学习群体编写[7],因此,其教学目的是为满足学习者进行学术交流和沟通的需要。例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学术英语(EAP)系列教材以提升学习者的学术语言能力为导向,教学目标主要涉及如何查找文献信息、如何提升转述总结技能、如何避免剽窃等。这些语言能力目标是为满足学习者的语言需要制定的,未涉及思政视角。虽强化了学术诚信,但不成体系。教材建设服务于课程,课程服务于国家的人才培养。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8]。因此,授课教师必须将思政目标融入原版引进学术英语教材的二次开发,服务于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践行立德树人的思政目标,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

(二)学习者身份认知混乱

在梳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高等学校学术英语(EAP)系列教材后,教师发现教材体现了国际最新的学术英语教学理念和方法,通过真实地道的素材内容和科学灵活的编排,有效培养学生的学术技能及思辨创新能力、研究能力等。以《学术英语阅读》教材为例,选材主题主要涉及学业、早期个体发展、全球环境现状、科技(远程医药)、数据意识、个体活动与气候变化、全球化(趋同或趋异)、语言规则,材料的出处主要来自于英美主流期刊(《纽约时报》)、科普读物(《新科学家》《生物学家》和《地理评论》)、研究报告和论文、书籍选章和书评等,涉及中国情景或亚洲文化的主题文章共有2篇,相关主题2处。教学素材本身就承载着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由于文化背景差异,本土思维倾向于以引进国的国际地位和身份作为切入点,会造成学习者认知的混乱。例如,泰国教材中的西方价值观和文化如西式建筑、食品和故事中的人物特点等,均处于优势地位,而本土文化元素几乎不见踪影[9]。由于高等学校学术英语(EAP)系列教材内容建立在西方语言体系的基础上,且以西方学术规范为导向,同时其评估的基本原则也是以目的语的形式和内容作为考查内容和评价的依据,学习者有可能产生身份认知混乱,逐渐丧失本族文化身份认同感。

因此,有必要结合本土语境和特定学习群体的客观需求对教材选材进行增补、删除或调整,兼顾世界性和民族性,增强教材的驱动性,增强教材正能量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意愿,由“他者”视角转变为“对话”视角, 实现文化互鉴及对等的文化和学术交流。

(三)教材部分内容与本土现实情景割裂

根据英语在各国的地位,B. B. 凯奇拉(B. B. Kachru)将这些国家分为3个部分:内圈英语(英美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外圈英语(印度等以英语为二语的国家)和扩展圈英语(中国、日本以英语为外语的国家)[10]。因此,扩展圈文化的学习者与内圈和外圈文化的学习者存在着较大不同,两者在学术英语语言环境和学习需求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学术英语课程的主要问题在于引进的原版教材与本土教学情景存在割裂的情况,原因在于其自上而下的语言政策与本土学习者需求不符[11]。

以学术英语听力教材为例,该教材第一单元主题为Listening to lectures, 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识别听力中产生障碍的因素并熟悉不同学术文化中的讲座特点。音频主要内容涉及一名研究者对中英两国研究生阶段讲座特点差异的概述,其研究是通过对12个中国留学生做了3次访谈得出研究结果,呈现出来的差异显示:在几乎所有维度中,英美讲座方式都优于中国课堂(表1)。本次课堂活动目标是听力笔记技能的掌握,在结束听力活动后,不少学生对此研究结果无法产生认同感:第一,lecture特点和课程内容有关,如高数课或者专业课,教师演示和讲解比例会更大,为了提升效率,练习会放到课下;第二,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学习者更乐于在课下与教师沟通请教,而非当场质疑;第三,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国际化的推进,课堂的交互性和内容延伸都与音频中列举的特点有出入。因此,该原版教学素材存在与中国本土教学情景割裂的情况,仍然以西方视角选取教学材料,呈现的是对中国教育的刻板印象,学生不易接受。因此,在进行教材二次开发的时候,教师必须考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实时调整教学素

材, 给予学习者正能量。

三、原版引进学术英语教材二次开发路径

(一)以主题为切入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是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索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构建合力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实现协同效应。通用学术英语课程目标不仅着眼于培养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总体运用能力,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优秀的接班人,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本着这一目标,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学术英语(EAP)系列教材《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为例,作者尝试在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知识积累、夯实学术英语交流技能和提升学术素养的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主题式教学中(表2)。

基于主题的方式,有效结合时事,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的同时,做到将学术语言知识和技能与思政元素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习者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其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需要教师以立德树人、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课程思政目标。授课教师提高思政元素挖掘能力,多以隐性的方式实施教学,注意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融合性和暗示性,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真正做到潤物无声[12]。

例如,该课程依据主题开设研讨课,主题内容分别为语言学习、全球问题(以能源和环保为主)、健康、教育及人工智能。课堂形式为各小组选取其中一个话题进行陈述,随后,全班学生针对陈述话题进行分组讨论和总结。以环保主题为例,多数小组选取的题目都是与全球变暖及环境保护有关,有的小组参考了A. 戈尔(A. Gore)的

TED演讲并查阅了相关文献。在任务小组结束陈述后,其他学生会针对陈述内容进行提问,而陈述小组则须进行应答。通过这一形式,学生在自我探究和分享中意识到全球变暖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教师则在总结中引导学生注意到全球环境问题和所学专业的相关性,即能否利用专业认知,为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再如,语言学习主题,教师可以从中西方思维模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思维模式对汉英语言的影响,涉及词汇特点、形合和意合的区别、论证中的演绎法和归纳法,等等,在语言对比中夯实学生写作技能,同时增强其文化自信。开设研讨课,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兼顾世界性和民族性,建立“对话”视角

在全球化的今天,外语教学应从“他者”视角走向“对话”视角,使学习者能通过文化及语言对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交流[13]。学术英语教材单一语言能力目标势必影响学习者国家语言安全文化意识和“四个自信”意

识,因此,必须引导外语学习者进行身份构建并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14]。教师应在材料的选取筛选、改编和补充过程中,构建“对话”视角而非“他者”视角,强化语言对比意识,培养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术英语语言技能和“四个自信”意识。

作者在进行学术英语写作教材选材时,增补了中国文化和发展元素,以唤起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建设国家的使命感。以《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单元主题“语言学习”为例,作者补充了Science期刊career板块的一篇文章,由一名在英国攻读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所写。该文细述其在进行学术写作初期存在的问题。如习惯写长难句、炫耀语法知识和生僻词汇,直到导师指出他的问题所在。该文作为语言学习话题的导入,拉近了学习者和教学素材之间的距离。有了情感联系,学生通过阅读和对照,能较快总结出英语学术语言特点,发现自身英文学术写作中的不足和问题所在,并及时修正。此外,在进行Health主题教学时,作者选取了Nature杂志的一篇介绍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文章,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国科学家在创制新型抗疟药过程中的突出贡献,熟悉相关词汇和表达;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找出在各自专业领域内的优秀科学家,总结其优秀品质和奉献精神,通过榜样的力量,鼓励学生向他们学习,结合专业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因此,对于扩展圈文化的学习者,教材二次开发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根据主题学习的需要,融入中国元素,增加中国文化呈现,讲好中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故事,实现由“他者”视角向“对话”视角的转变,增强“四个自信”。

(三)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优化教学活动设计

基于原版引进学术英语教材存在与中国本土学术情景割裂的情况,二次教材开发应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培养其问题和探究意识,促进思辨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着力于全人培养。黄国文认为,外语课堂践行课程思政,不仅要教会学生使用英语讨论本国或他国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采用“问题导向”视角,培养其判断力和思辨能力,最终能正面地、正能量地发现、分析、探究并解决问题[15]。本着“问题导向”视角,原版引进学术英语教材的活动设计可采用以下策略。第一,依据教材选题和社会热点话题,教师可开展基于项目的活动设计,围绕项目开展活动并设置不同阶段的任务要求。教师可选择跨学科的科普主题,开展小组项目研究,培养学生的问题和创新意识。学生通过文献调查、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得出结论,最终

写出报告并在全班做口头陈述,与同学进行交流。与此同时,教师鼓励学生依托小组项目,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和学术英语词汇、演讲比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例如,學习全球能源问题选题时,教师让学生观看观点对立的视频(支持可再生能源和支持核能

使用的视频),然后让学生归纳双方的主要立场和论据,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辩论、查阅资料,最后再布置论文作

业。这一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更多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

式,也了解了能源现状及各类能源的优缺点,进而形成自己的判断,既锻炼了语言能力(词汇、搭配、辩论、写作等),又培养了思辨能力(分析、推理、判断等)和质疑精神。第二,活动设计应结合本校或本专业特色,教师应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学科特长,运用思辨技能,进行仿真学

习,以“项目”为形式、以“成果”为目标,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略高于现有水平、与其专业兴趣和文化背景紧密关联的、能激发创新意识、锻炼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仿真学习项目,要求学生在6大主题的框架下选择小组选题,在教师指导下确定小组课题。例如,学生曾结合环境专业设计课题《如何进行快递包装回收(回收机制的提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设计课题为《武汉理工大学在线课程学习情况调查》,2个项目分获第二届“中国大学生5分钟科研英语演讲”大赛本科生组二等奖和第四

届国际大学生学术研讨会议论文优秀奖。由此可见,教材的二次开发,应以学生客观需求为导向,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培养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以合作的方式促进真实问题的解决,团结、友爱、互助,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学活动始终,增强学生以建设国家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结束语

文章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学术英语(EAP)系列教材(技能类)为例,分析了课程思政视角下该类教材二次开发的必要性,围绕思政元素挖掘、补充选材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以及教学活动设计的学习者需求导向3个方面,探讨了课程思政引领该类教材二次开发的路径和策略。文章为使用引进的原版学术英语教材的院校和教师提供本土化策略范式,并提供了一些教材微观改编的技巧和方法,以避免原版引进学术英语教材在中国语境下的“水土不服”,使教学活动更具有操作性、真实性和适切性,使原版教材发挥其应有功能,做到教材国际化和本土化的融合,培养既熟知专业知识又精通学术英语表达的新工科人才,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后续研究还需从学习者视角出发,通过实证研究,以检验上述策略的有效性,同时原版引进学术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研究还应从更微观角度分析语篇范式,提供思政元素挖掘范式。

注:本文研究对象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等学校学术英语(EAP)系列教材(技能类),该系列教材引进自MacMillan

Educ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arnet Education等国外权威教育出版社,其中包括《学术英语听力》《学术英语阅读》《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等。

参考文献:

[1]  何莲珍.新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新要求:《大学英语

教学指南》修订依据与要点[J].外语界,2020(4):13.

[2]  刘正光,岳曼曼.转变理念、重构内容,落实外语课程

思政[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20,43

(5):22.

[3]  徐锦芬.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素材的思政内容建设研

究[J].外语界,2021(2):18.

[4]  文秋芳.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框架[J].

中国外语,2021,18(2):47.

[5]  蔡基刚.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内涵探索:以大学英语

课程为例[J].外语研究,2021,38(3):52.

[6]  束定芳,安琳.近年来海外学术英语导向类教材的特

点与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4):9.

[7]  程晓堂,孙晓慧.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修订版[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25.

[8]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

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

人[EB/OL].(2018-09-10)[2022-03-23]. http://

cpc.people.com.cn/n1/2018/0910/c64094-30284598.

html.

[9]  NOPARAT S, CUSHLA K. The English language

textbooks, 1960-2000: postwar industrial and global

changes[M] // Struggles over difference: Curriculum,

texts, and pedagogy in the Asia-Pacific.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2005:79.

[10]  KACHRU B B. Standards, codification, and socio-

linguistic realm: The English language in the outer

circle[M]// English in the world. Cambridge: Cam-

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11.

[11]  颜奕,张文霞.学术英语实践的本土化探究:《学术

英语在亚洲》评介[J].中国ESP研究,2016,7(2):

102.

[12]  张敬源,王娜.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原则与

路径探析[J].中国外语,2020,17(5):15.

[13]  刘正光,许哲,何岚.“立德树人”与大学英语教材开

发的原则与方法:以《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

程1》为例[J].中国外语,2021,18(2):25.

[14]  徐锦芬,刘文波.国家安全视域下外语教材建设的

内涵与路径[J].当代外语研究,2021(5):78.

[15]  黄国文.思政视角下的英语教材分析[J].中国外

语,2020,17(5):2.

■ 编辑∕丁俊玲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课程的现状与改革措施研究
商情(2017年33期)2018-01-24 22:01:46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教师·上(2017年12期)2018-01-13 22:09:08
“专企融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科技视界(2017年27期)2018-01-04 14:39:05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科技视界(2017年23期)2017-12-09 10:55:55
课程思政理念下英汉口译教学改革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科技视界(2017年21期)2017-11-21 09:06:22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