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曼玲
摘要: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启蒙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使命。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必须紧扣“双减”政策要求,积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以便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科学提高教学质量。文章以“双减”背景下的数学课程为研究对象,阐述“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困境,探讨“双减”背景下数学提质增效的教学设计思路,并对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进行探究,旨在分享数学课程教学经验,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提质增效;课程改革;学习压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9-0085-04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日常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习惯于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实施“说教式”教学,并试图通过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但是整体教学过程较为低效,不符合现代素质教育要求[1]。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数学教师要积极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经验及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特征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设计,以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习压力,引导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成效。
“双减”政策的提出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其核心要求主要集中在减少课后作业数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习压力、降低家长辅导负担等方面[2]。这一政策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小学数学课程的设计。数学作为一门理科类课程,学科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且含有大量的运算内容,需要学生不断进行巩固和强化练习,这使得部分数学教师所做的教学设计与“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存在矛盾点,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亟须整改。
1.作业数量与知识巩固之间的矛盾
2021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3]这意味着,教师必须努力使实践教学提质增效,即在减少学生作业总量的同时,保证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效果。在此背景下,像数学这样涉及大量的运算,且学生对许多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都需要建立在一定计算量基础之上的课程,教师就必须积极改变观念、努力创新方法,以达成提质增效目标。然而,当前部分数学教师并没有作出相应改变,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满堂灌”式教学,这使得学生难以通过有限的课内学习时间熟练掌握计算技巧,因此学习效果不理想。
2.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较为突出
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自身的学习基础及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样的课堂学习时间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能存在较大差别。学习基础及学习能力相对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掌握相关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而学习基础及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要想达到同样的学习效果则可能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进行练习和巩固。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数学教师会通过布置大量的课后练习来帮助学习基础及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巩固相关知识,以减少学生之间两极分化现象的发生。“双减”政策要求教学阶段和课后巩固复习阶段都要为学生预留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这意味着以“量”致胜的教学方法已与现代教育不适应,应逐步淘汰[4],教师应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巩固作业来达成提质增效目标。然而,部分数学教师对“双减”政策的理解过于片面,并没有进行针对性作业设计,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自主练习和复习。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加之部分数学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较低,因此单凭自主练习和复习是难以取得理想学习效果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学生之间学习成绩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两极分化现象会越来越突出。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各学科的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都在发生着与时俱进的變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认知特征出发,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设计,以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1.转变课堂教学思路,突出生本教育理念
仔细研读“双减”政策文件内容不难发现,其本质要求在于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式,突出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和完善,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实到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由此可见,“双减”政策突出强调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其要求教师要以生本理念作为指导思想进行教学设计优化,以便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创造更多机会和良好平台[5]。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增加互动类教学实践活动,如用小组合作式教学方式替代传统的单一说教式教学方式,引入翻转式课堂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等。
2.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突出课堂教学趣味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习惯于采用说教式的授课方式完成教学工作。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主动思考,极易造成学生的学习依赖心理。因此,无论是从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角度,还是从学生实际发展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方式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6]。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为了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不增加学生额外的学习负担,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设计,增加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带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有效达成减负增效的教育目标。
3.改变课堂导学模式,鼓励学生合作思考
在实际教学中,单凭教师讲解开展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导学作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路径,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学设计往往侧重于为课堂教学服务,缺乏从学生角度出发的导学设计,这使得学生难以有效融入其中,因此教学的有效性整体不高。要想改变这一教学现状,在进行提质增效的优化教学时,教师就要逐步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导学设计,并借助课堂导学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而使学生可以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主动思考,提高学习质量。
4.完善课后巩固设计,突出学生习惯培养
在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后巩固环节不仅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学生夯实课内所学知识、提高对知识灵活应用能力的主要途径。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为达成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目标,通常会以布置课后作业的形式设计课后巩固环节,如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课本上及相关教辅材料上的习题等。这种“一刀切”式的作业设计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学困生“吃不了”、学优生“吃不饱”的情况,难以最大化发挥课后巩固环节的作用和价值。而且,过多的重复性作业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给学生的学习热情带来消极影响。基于这一实际情况,在进行“双减”背景下的优化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增加对课后巩固环节的关注和重视程度,立足学生实际学情设计针对性作业,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作业,努力在“精”而“简”的层次性作业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有效达成减负增效目标。
1.转变传统教育思维,奠定提质增效基础
数学教师作为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和引导者,其教学思想直接决定着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提质增效的数学课堂优化设计中,数学教师要与时俱进地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逐步摆脱“应试教育”思想对教学方法的束缚,立足学生实际学习特征和数学学科的特点优化教学设计,以促进数学教学方法的转变和完善。具体来说,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教师要从让学生“学会”逐渐向引导学生“会学”方向转变,鼓励学生在课堂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主动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教学活动设计上,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以此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另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思想的引导和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念,促使学生意识到数学课程学习的重要性,进而在正确学习观念的驱动下自主参与各类实践学习活动,从而使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成为可能。
2.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形成学习兴趣的助推器,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则能激发学生学好相关知识的动机。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从以往教学经验出发,积极整合学科教学资源,围绕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营造学习氛围,从而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间接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和负担。基于此,“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紧扣“双减”政策基本要求积极进行教学创新,从而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达成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以“倍数”这一章节的知识内容的教学为例,“倍数”这一知识内容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实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就可以从生活化视角出发,灵活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将生活中常见的“倍数”应用情景以实际问题的形式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以此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从生活化视角理解相关数学知识。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这样的生活情境:“放学后小明和同学一起逛文具店,小明买了1支铅笔,小华买了3支铅笔,小红买了6支铅笔。请问小华买的铅笔数量是小明的几倍?小红买的铅笔数量分别是小明和小华的几倍?”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面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拉近学生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距离,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引领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从而为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3.鼓励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学生学习信心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启蒙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教学工作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课前预习是学生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梳理课程知识中的重点,促使学生提前了解自己可能存在的学习难点,进而明确课堂学习目标和方向,而且学生在预习基础之上进行课堂学习时,学习难度会大大降低,这有助于建立起学习信心,提升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主预习活动,并基于赏识教育的视角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优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为科学高效的学习活动。以“位置与方向”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这一章节的课程教学主要围绕“位置”这一核心要素展开,其要求学生正确掌握“方向”的判定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目标物的位置信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判断方位的基本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目标物的位置信息。此时,教师就要对这部分学生提出口头表扬,肯定他们的预习效果,以此激励所有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从而将提质增效的教学要求有效落实到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
4.创新课程教学方法,降低学生理解难度
相较于其他课程,数学具有显著的逻辑性和抽象性特征,这使得数学学习内容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学习和理解难度。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特征是一成不变的,而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和具体,将其转化为更易于小学生理解和掌握的资源,以降低数学知識的理解难度,有效达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目的。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教育政策,科学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必须要充分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特征,紧紧围绕数学课本知识的重难点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为例,为了更好地达成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引入多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操的方式自己制作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鼓励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自主感悟和总结二者的相关特征。另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差异化特征,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合理引入分层教学的方式,即先基于以往课堂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分层,然后将课程教学内容按难易程度进行教学分层,最后将二者进行融合统一,实现针对性教学设计。教师从学生实际学情出发进行针对性教学优化,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5.科學平衡作业“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双减”政策的核心在于减少各类不必要的重复性作业,科学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和课业负担,为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创造空间。在提质增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设计中,科学平衡巩固作业的“质”“量”不仅是“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提质增效教学目标的重要举措。在设计作业过程中,教师必须增加对作业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深入剖析学生课内学习的实际情况,科学解决作业“质”与“量”之间的矛盾,以便在精简作业量的同时,最大化保证学生课内学习效果。以“四则运算”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为例,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有效学习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这一混合运算法则,并能够在实践应用中正确运算。为有效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章节教学目标设计弹性分层作业。学困生的作业要以教材上的习题练习为主,以此帮助他们夯实运算基础。中等生的作业要在运算基础上增加应用问题的练习,以此锻炼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优生的作业则要在运算练习的基础上增加发散拓展类题目,以此增强他们的知识迁移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这种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分层作业设计可以确保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都能够在巩固练习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可以在减轻学生不必要学习压力的同时有效达成提质增效目标。
综上所述,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地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首先要明确“双减”政策给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带来的影响,并基于小学生学习特征科学设计优化教学的思路。其次要深入分析课程知识,鼓励学生在有效预习的基础之上深入数学问题本质进行合作学习,逐步转变传统单一说教式的授课方式,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最后在巩固作业的设计上科学平衡作业数量和质量,以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切实发挥出巩固作业的作用和价值,从而逐步达成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春映.“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减负增效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06):74-75.
[2]窦娟平.“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天津教育,2022(34):74-76.
[3]朱宇亭.落实“双减”,提质增效———浅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安徽教育科研, 2022(13):42-43.
[4]李勤莉,褚夫建.“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J].辽宁教育,2022(13):94-96.
[5]陈海平.“双减”背景下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J].江西教育, 2022(30):72-73.
[6]张春飞.“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22,44(05):50-52.
Exploration of Improving Quality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Chen Manling
(Longyan City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Fujian Province, Longyan 364000, China)
Abstract: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is an enlightening course for students to learn mathematical knowledge, shouldering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omputing ability. Teachers must adhere to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requirements in their daily teaching activities, actively optimize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in order to reduce students academic burden while scientifically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The article takes mathematics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elaborates on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under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explores the teaching design ideas for improving mathematics quality and efficienc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double reduction",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aiming to share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mathematics courses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improving quality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curriculum reform; learningpres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