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雅娟
自唐代以来,茶叶成为普通老百姓的杯中饮品。但对北方游牧民族而言,茶叶还是很珍贵的。他们习惯吃牛羊肉、奶酪等热性油腻的食物,能得一杯清茶消食解渴,可顿感全身舒泰,因而不惜用马匹等贵重物品来交换茶叶。对朝廷而言,马匹除了是重要的交通与运输工具外,还是必不可少的战略物资,于是茶马互市应运而生。自唐代开始,朝廷推行了榷茶制度,也就是茶叶专卖制度。
茶叶的利润都归了朝廷,自然有人不甘心。除了商人,更有一些官吏私贩茶叶。明太祖朱元璋就因为女婿欧阳伦私贩茶叶到边境而将其处死,震惊朝野。但还是有不少人铤而走险,比如阶州的蒋鸿儒。
蒋鸿儒起初只是个饮茶者,家道殷实,可以摇着纸扇去各种茶寮饮茶。但茶寮卖的茶哪有上品?加之饮茶的人三教九流,大多是牛饮解渴,全无半点儿雅趣。某日,蒋鸿儒读到“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的咏茶词句后,拍案而起,后来便择一临清幽之地花重金建了间茶室,邀一些好友玩“斗茶”游戏。
蒋鸿儒玩的“斗茶”较之宋代只是一些皮毛。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出身贫苦,对贵族化的茶道深恶痛绝,特意颁发诏令不许制造茶饼,要饮茶就学农夫开水泡茶叶的方法,所以茶道中落。蒋鸿儒只能按图索骥,从书本上学些“斗茶”知识。
阶州不乏名人雅士。每逢蒋鸿儒邀人“斗茶”,总有不少人观战叫好。“斗茶”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比试茶的品质,斗的是茶的汤色和汤花。汤色纯白为胜,汤花持久为胜。何谓汤花?说白了就是用茶筅点拂茶汤表面生成的泡沫。何谓茶筅?就是将细竹丝系为一束,加柄制成的点茶工具,形状类似如今的打蛋器。泡沫吸附在杯壁的现象称作“咬盏”。咬盏时间越长,茶技越是高超。第二类是行茶令,这个跟行酒令差不多,所吟诗句都要与茶有关,吟不上者受罚。第三类是茶百味,类似如今的咖啡拉花,沖茶者使用各种手法,让茶汤在盏内瞬间显示多种写意景象,如水墨画,如花鸟画,令人浮想联翩,神采飞扬。
却说谷雨过后某一日,蒋鸿儒托人从江南带来上好的明前茶,正欲邀人品茗,却被一股茶香吸引。蒋鸿儒沿着香气寻过去,却原来是一位老农夫在煮茶。茶罐是市面上买的粗陶罐,罐口箍着铁丝圈,又用一根铁丝系着,悬挂在一个简易木架上。下面生着火,茶水在陶罐里欢快地沸腾。
“好香,老人家好兴致。”蒋鸿儒主动搭讪。
老农夫取过一只粗陶碗,给蒋鸿儒倒了半碗茶。
蒋鸿儒细细品了,是从未喝过的味道,顿觉腋下生风。
“好茶。”蒋鸿儒由衷地夸奖。
“只是自家产的粗茶,这位老爷言重了。”老农夫说。
“自产茶叶?”蒋鸿儒吃了一惊,“咱阶州也能出好茶?”
老农夫憨厚地笑:“好茶我没喝过,这种茶我们祖祖辈辈都喝。自己采,自己摘,自己炒,自己喝。”
蒋鸿儒来了兴致,非要老农夫带自己去看。见老汉面有难色,几经询问,才知道老汉是阶州东南裕河人,世代居住在凤凰山下。那里距阶州有数百里的山路,骑马也要走两天才能到。这次老汉是来阶州探亲,口渴了才就地取材煮茶。
蒋鸿儒不罢不休,死缠着老汉去了裕河。且不说路途如何艰险,单就森林掩映下的山光水影,就使蒋鸿儒惊觉入了人间仙境。自此,蒋鸿儒经营起了绿油油的茶园,做了彻彻底底的茶农。
蒋鸿儒以茶神陆羽为榜样,借鉴南方制作工艺,炮制了不少裕河茶叶,并鼓励裕河百姓广为种植茶园,试图让裕河茶名扬天下。奈何官场黑暗,朝廷征收的茶叶税过高,茶农收入极低,茶园日渐凋敝。无奈之下,蒋鸿儒以身犯险,私运茶叶过边境,想给茶农争取到应有的利益。谁料茶叶一运送到边境就被查扣,蒋鸿儒被就地正法。
据说蒋鸿儒被处死之日,裕河下了大雨,蒋鸿儒居处被山洪掩埋,只余下几亩茶园,雾色弥漫。
蒋鸿儒在阶州的茶室也日渐荒芜,后来被人一把火烧了个精光。起因是有人醉酒后在茶室旁小解时,恍惚中看见有人着一身白色长袍,手摇折扇,口吟“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貌似蒋鸿儒。
[责任编辑 易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