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达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阅读教学发挥着积极作用。县域中小学相比于城市中小学来说,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差距,而阅读教学正是缩减这一差距的重要途径之一。书中自有黄金屋,阅读可以使学生在文字中领悟山川之优美、文化之厚重,在潜移默化中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引导学生未来人生发展。
关键词:“双减”背景;中小学;阅读教学
基金项目:文章系定西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县域中小学阅读教学路径研究”(课题立项号:DX[2022]GHBZ008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天祥(1977—),男,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椒山初级中学。
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教育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但在阅读教学方面,一部分教育相对薄弱的县域在师资力量、教学资源和阅读设施等方面仍存在不足,这就要求县域中小学教师转变自身的阅读教学思维,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教学。同时,要创新阅读教学方式,以兴趣引领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积累,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的能力。
一、县域中小学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开展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积累,同时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启发和熏陶,养成高尚的品德修养,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
(一)阅读教学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言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小学生的语言积累直接影响到他们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而阅读教学正是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當中小学生拥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时,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就会增强。更为重要的是,随着阅读量和知识储备的增加,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有所提高[1]。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水平
学生进行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阅读中获得对人生、世界的认知。每一种文本都有着其独特的时代印记,因此,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走进更广阔的世界,从文学作品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形成高尚的情操。
二、县域中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未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中小学生虽然具有思维开阔、想象力丰富等阅读优势,但其理解与拓展文本的能力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一旦阅读教学内容过于复杂、枯燥,他们就容易出现抗拒心理,从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阅读囫囵吞枣等情况。所以,教师只利用教材上的文章、简单的插图或口头讲解进行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充实课堂内容和丰富授课媒介,努力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教学目的不明确
部分教师在制订教学任务时,没有理清教材的架构和线索,忽视单元教学的整体性,从而导致课堂教学内容“多而不精”[2]。例如,在一节课中既讲解词组运用,又强调文章结构,还额外进行知识拓展,或将课文涉及的所有知识点都讲解一遍,导致教学内容冗杂,学生难以理解复杂的知识,应学的知识点又学得不够透彻,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三)学生丧失课堂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探究这两个过程往往处于分离状态。在这种课堂中,教师以自己的节奏进行教学,虽然有一些师生互动,但大多是针对零散知识点的问答,学生经常是被动接受知识。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得不到良好的培养。
(四)县域中小学阅读教学资源不足
县域中小学的阅读教学相比于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来说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资力量不强。县域中小学阅读教学一般由语文教师主导,但由于部分县域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又缺乏专业的阅读课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阅读规划,阅读教学的时间和质量经常达不到要求,导致学生阅读效果不佳。二是缺乏相应的阅读资源和设施。部分县域中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资源是语文教材,没有专业的阅读课程规划和阅读教材,同时相应的阅读基础设施较为不足,如图书馆、阅读角等,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
三、“双减”背景下县域中小学阅读教学策略
(一)开展阅读课生成性教学,打造减负高效阅读课堂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设计阅读课程,根据阅读课生成性教学内容,将阅读课生成性教学模式科学地与语文教材相结合,拓展阅读教学形式。
1.开展趣味课堂,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非常有故事性,适合在课堂中进行情景演绎。在围绕教材内容进行演绎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演绎不同的角色,体会人物的性格、情感。而且,沉浸式的互动演绎能降低学生上课开小差的概率,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协作意识[3]。此外,多媒体技术也是增强课堂趣味性的有效途径。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多种表达形式的结合,能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文字内容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其中的思想情感更能被学生所接受,从而充分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涉及的空间变换比较多,有的学生可能会因此产生困惑。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直观展现课文内容,给予学生良好的感官刺激,通过画面变换,使学生对空间顺序的理解更加深刻。教师可利用网络渠道对教材有关知识点进行拓展,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从阅读到知识运用的连贯性。
2.明确教学任务
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的设计思路及设计策略,要从教材和学生的需求出发进行教案设计。每一节课都要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有的放矢,不进行无关知识点的讲解。对于每节课要求掌握的阅读知识和技能,要层次分明地给学生讲透、讲懂。唯有如此,学生才能打好基础,在阅读过程中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
3.明确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课堂上,教师应作为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一,让学生更多地进行表达。“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在语言表达的同时也能锻炼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的沟通表达活动,让其能够更有条理、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不仅能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后续教学方案。
第二,让学生更多地进行提问。在课堂中,教师要允许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挖掘问题,组织学生互相讨论,将“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模式转换为“学生提问,教师引导解决问题”的模式,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使探究活动成为他们学习的乐趣。而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能更好地发现学生在知识掌握方面的漏洞,避免出现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一讲再讲,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却简单略过的情况。
4.完善课内外阅读教学体系规划
阅读教学仅仅立足于课堂内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建立起课内外阅读教学体系,让阅读活动成为课后延时服务的一项基本内容。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的学生的特点,结合不同教学阶段的目标,用个性化阅读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应该紧抓学生的课外阅读,及时、准确地跟进学生阅读情况,防止学生走入阅读误区。此外,学校图书馆应该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学校要优化图书资源,简化借阅流程,让学生能够更方便地获得课外阅读材料,让图书馆资源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资源补充。
(二)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加强阅读教学精细化
根据“双减”政策的目标,教师应设计比较细致的语文阅读课程,活动形式也应更加多元化,如定期开展讲故事大赛、征文活动、课本剧演出、讲座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阅读成果的机会,加强学生之间的阅读分享和交流。学生通过相互借阅图书、交流阅读技巧等方式增进友情,有利于培养参与阅读课的兴趣[4]。
例如,在学习《詹天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纪录片或者图文展示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我国铁路发展历程,让学生感受铁路建设者昂扬奋进、一往无前的精神,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提供我国铁路建设成就的相关资料,以我国铁路建设从落后到获得举世瞩目成就过程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事迹和榜样人物作为阅读素材,并设计题目开展写作教学,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后完成习作,归纳文章的主旨大意,概括人物形象,由此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从而优化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效果。
(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提升阅读能力
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不同,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不同的学生制订相应的阅读方案,并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指导,解答学生的困惑,增强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教师应尽可能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阅读中。
(四)创设合适的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
中小学生普遍精力充沛,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他们中的部分人自控能力不足,不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去做某一件事情,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学习环境都对中小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大影响。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充分调动学生阅读探索的兴趣。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给学生营造一种惬意的氛围,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进行诵读,进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此外,教师可以通过阅读交流会的活动形式,鼓励学生上台大胆表达自己关于某篇作品的阅读心得,这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随机应变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让学生感受阅读的重要性。
(五)激发学生信心,培养主动阅读的意识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更加注重学生能否通过阅读提升成绩,从而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功利性的阅读方法和经验,不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学生在这样的阅读模式下,读写能力的提升有限,久而久之,还会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在“双减”政策和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有了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教师应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树立阅读自信心,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从而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意识[5]。
(六)聚焦语文素养,巩固学生的阅读基础
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和思维能力,而非单纯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教师应该设计好阅读基础性课程,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阅读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练习。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摘抄生字词和一些优美句段,让学生明白只有在积累大量知识之后,才能产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的质变,从而提升语文学习效率。
结语
阅读教学对县域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可以通过优秀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熏陶,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有利于学生高尚品质、文学素养的形成。同时,好的文学作品所蕴含的高尚品格和远大理想能够指引学生开辟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摆脱低级趣味,培养高尚情操。
[参考文献]
张玲.双减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研究[J].学周刊,2022(34):91-93.
涂秋华.“双减”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新思路[J].文理导航(下旬),2022(10):58-60.
李振娇.基于“双减”政策构建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J].基础教育論坛,2022(12):48.
成娟.“双减”后如何优化语文阅读教学[J].成才,2022(6):35-37.
张颖.“双减”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12):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