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 张喜真 王晓丹
(1.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2.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消化与内分泌科,河南 郑州450000)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特征,主要由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诱发。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升高、自主神经病变等因素,可出现胃肠激素分泌紊乱,胃肠动力下降,从而易诱发出口梗阻型便秘;临床可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排便间隙明显延长、大便排出异常困难等,部分患者可伴有食欲减退、口苦、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此外长期的排便困难可导致患者焦虑,甚至造成心理负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容积性泻药是临床治疗糖尿病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主要手段,但多次用药可损伤肠道功能,影响患者正常的排便反射,导致患者出现习惯性便秘,且停药后易复发,效果欠佳。如何在取得最佳效果的同时,减轻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腹部穴位按摩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能够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促使胃肠道运动,促使患者排便,且安全性高、操作简单[2]。自适应式生物反馈训练是一种改良生物反馈训练方式,较传统的训练方案,其针对性更强,能够将患者病理信息进行反馈,并根据患者直肠压力适当调整训练强度,提高训练针对性,最大化康复效果[3]。鉴于此,本研究给予糖尿病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自适应式生物反馈训练联合腹部按摩,并分析其对肛直肠功能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如下。
择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5例糖尿病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分组。对照组47例,男性24例,女性23例;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68.56±6.82岁;糖尿病病程5-28y,平均糖尿病病程14.71±6.72y。联合组48例,男性22例,女性26例;年龄52-82岁,平均年龄68.91±6.58岁;糖尿病病程6-28y,平均糖尿病病程14.23±6.9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纳入标准:符合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有关内容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4];符合参考《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有关内容制定的出口梗阻型便秘诊断标准[5];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因全身性疾病、肠道本身疾病等导致的便秘;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意识障碍或精神类疾病;合并传染性疾病、严重皮肤病或存在皮肤溃烂;合并心、肝、肾等器官严重病变或恶性肿瘤。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指导、运动指导、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增加腹部穴位按摩。采用摩法按揉中脘顺时针推至天枢、气海、右侧天枢,再回到中脘行环形按摩5 min,后采用揉法按摩气海、中脘、两侧天枢各30-40次,共按摩15-20 min,1次·d-1,5次· w-1。
联合组在此基础增加自适应式生物反馈训练。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生产企业:荷兰ENRAF,型号:Myomed 632X)进行生物反馈训练。训练前向患者讲解肠道结构、生理功能等,训练前指导患者排空粪便。选取自适应模式,患者取右侧卧位,行指检,指检完成后将导管润滑插入患者肛门,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节导管深度,待患者适应导管后,指导患者做排便、提肛动作。患者完成排便、提肛动作时,直肠压力情况可通过仪器显示,每次训练开始时以第一次测定的直肠压力情况为初始参数,在后续训练过程中系统可根据初始参数适当调整。3次· w-1,均为周一、周三、周五进行,25-30 min·次-1。
两组患者均干预6 w。
1.3.1 便秘症状
干预前1 d,干预6 w末,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粪便性状、排便次数、排便阻塞感、盆底松弛度,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别计为1-4分,分值越高便秘症状越严重。
1.3.2 肛直肠功能
干预前1 d,干预6 w末,采用肛管直肠测压仪(生产企业:合肥凯利光电科技,型号:XDJS8G)检测两组患者直肠肛管压差、力排时肛管残余压、直肠静息压、肛门直肠缩榨压。
1.3.3 精神心理因素
干预前1 d,干预6 w末,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对两组患者心理应激状态进行评估。SDS评分、SAS评分总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焦虑抑郁越严重。
数据以SPSS23.0处理,计量资料(肛直肠功能、精神心理因素等)以±SD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后,两组患者粪便性状、排便次数、排便阻塞感、盆底松弛度分值均明显降低,且联合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便秘症状比较(±SD,分)
表1 两组患者便秘症状比较(±SD,分)
注:与干预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粪便性状 排便次数 排便阻塞感 盆底松弛度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7 2.64±0.97 1.72±0.80#2.80±0.91 1.69±0.63#2.73±0.92 1.72±0.68#2.58±0.83 1.66±0.65#联合组 48 2.71±0.95 1.19±0.71#*2.71±0.94 1.26±0.58#*2.61±0.96 1.30±0.55#*2.65±0.78 1.27±0.59#*
干预后,两组患者肠肛管压差、力排时肛管残余压均降低,直肠静息压、肛门直肠缩榨压均升高,且联合组降低或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肛直肠功能比较(±SD,mmHg)
表2 两组患者肛直肠功能比较(±SD,mmHg)
注:与干预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直肠肛管压差 力排时肛管残余压 直肠静息压 肛门直肠缩榨压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7 52.34±5.62 9.84±2.12#102.63±22.54 66.98±15.74#3.34±1.18 3.98±1.24#70.08±7.63 74.73±8.26#联合组 48 53.12±5.54 5.72±1.27#*101.91±20.97 54.63±11.23#*3.45±1.09 4.91±1.43#*70.63±7.51 79.87±9.71#*
干预后,两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均降低,但联合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精神心理因素比较(±SD,分)
表3 两组患者精神心理因素比较(±SD,分)
注:与干预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SDS评分 SA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7 52.46±7.89 36.07±4.68# 53.79±7.90 39.62±6.51#联合组 48 51.62±7.64 30.69±4.07#* 54.46±7.82 32.48±5.34#*
研究显示,干预后,联合组粪便性状、排便次数、排便阻塞感、盆底松弛度分值及直肠肛管压差、力排时肛管残余压均低于对照组,直肠静息压、肛门直肠缩榨压均高于对照组。这提示自适应式生物反馈训练联合腹部穴位按摩能够有效减轻患者便秘症状,改善肛直肠功能。腹部穴位按摩选取关元穴、天枢穴、中脘穴为主要穴位进行按摩,天枢穴为人身之中点,是升降清浊之枢纽,按摩该穴位可调肠胃气机;中脘属奇经八脉之任脉,按摩该穴可降逆化滞;关元是元阳之本真气发生之处,按摩该穴可健脾和胃。通过腹部穴位按摩,可有效促使肠道蠕动,促使患者排出粪便,减轻患者便秘症状[8-9]。自适应式生物反馈训练能够通过生物反馈将患者肛肠生理活动信息进行处理,以图像的形式进行展示,并根据患者初始直肠与肛管压力值,适当进行提高,能够有效发挥最大训练强度,能够促使患者掌握收缩、放松肛门及腹部肌肉的方法,协调肛门括约肌收缩,帮助其重建排便反馈通路,促进肠道蠕动,协同腹部穴位按摩,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肛直肠功能。
糖尿病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存在排便不适感、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且症状反复,持续时间较长,使机体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研究显示,干预后,联合组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这提示自适应式生物反馈训练联合腹部穴位按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腹部穴位按摩主要通过对腹部特定穴位的刺激,促使胃肠道蠕动,从而缓解患者便秘症状,随着症状的逐渐减轻,患者心理状态也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该方案对患者不良情绪无直接作用,增加自适应式生物反馈训练,能够以患者初始直肠与肛管压力值为基数,提供渐进性的训练方案,加速患者康复,其在训练完成后有成功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树立疾病康复信心,提供康复积极性,协同腹部穴位按摩,有效改善其不良精神心理状态[10]。
综上所述,自适应式生物反馈训练联合腹部穴位按摩能够有效减轻患者便秘症状,提高肛直肠功能,改善不良精神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