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高阶思维培养的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

2023-07-21 23:08李金风
家长·下 2023年5期
关键词:高阶群文议题

李金风

群文阅读以中心议题为立足点,以一组文本为基础,以关键问题为主,便于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发展高阶思维能力。基于此,教师实施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深入解读古诗词,掌握古诗词内容,同时发展高阶思维能力,提升古诗词教学效果。本文联系教师现有经验,以群文阅读教学流程(文本组织——议题设计——集体建构与达成共识)为重点,介绍指向高阶思维培养的小学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是一项思维活动,是学生发展高阶思维的途径。在语文教学改革深入发展之际,新的阅读方式应运而生,如群文阅读。群文阅读是在一定单位时间内,围绕中心议题引导学生阅读一组文本,解决关键问题,实现集体建构,增强思维品质的阅读教学方式。群文阅读的最大特点是议题开放、文本较多、课堂共建。在参与群文阅读之际,学生开放思维,或进行批判性思维,或进行创造性思维,或进行问题解决式思维,由此与他人积极探讨,解决关键问题,理解议题,扎实掌握文本内容。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发展高阶思维。所谓的高阶思维是认知的高水平层次,表现为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式思维。其中,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反思与实践;创造性思维体现为想象、思维发散等;问题解决式思維较为关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基于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中,教师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为目的,着力实施群文阅读教学,促使学生发展高阶思维。

一、文本组织

群文阅读是多文本阅读。因此,文本组织是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基础。此外,阅读文本是学生进行高阶思维的支撑,当阅读文本缺乏可读性,尤其缺乏思维性时,学生很难进行高阶思维。对此,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以高阶思维为指向,选用适宜的方式组织文本,如结构组文、多元选文。

(一)形式组文

形式组文是指依据文本的课内外形式进行文本组织。文本的课内外形式有三种:课内文本、课内+课外、课内+多元。

以课内+课外为例,该形式以课内古诗词为基础,以议题为中心,选择课外相关的古诗词,借此延伸古诗词素材,助力学生理解课内古诗词内容,深刻认知议题。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设置了以“酒”为意象的古诗词,如《送元二使安西》《过故人庄》等,这些古诗词中的“酒”有不同的意韵。品味“酒”中意韵的过程正是学生进行高阶思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发散思维,自觉想象,走进具体场景中,品味不同的“酒”及其意韵。实际上,课外有很多含有“酒”意象的古诗词,于是,教师打破教材限制,以“酒”的意韵为指向,走到课外,挖掘与之相关的古诗词,如《月下独酌》《凉州词》等,借此丰富古诗词素材,促使学生进行高阶思维,反复品味,深刻感受“酒”的意韵,感知“意”与“物”之间一物多情的关系,增强古诗词阅读效果。

(二)多元组文

多元组文是依据文本的元素进行文本组织。古诗词中的元素主要有人、物、意。以物为例,物指事物。在创作古诗词时,诗人往往会借助某一事物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和真实情感。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是古诗词的“精华”所在。在阅读古诗词时,要想理解诗人的思与想,品味诗人的情感,学生需要进行想象和批判。对此,教师可以抓住物这一元素组织文本,促使学生进行高阶思维,与诗人实现思想情感共鸣。例如,《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诗均使用了“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分别借助马、石灰、竹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对此,教师将这三首诗组建为群文,引导学生进行高阶思维,透过具体事物感受其中的深刻情感,由此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掌握“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二、议题设计

议题是古诗词群文阅读的“DNA”,是学生进行高阶思维的指引。当议题缺乏思考性时,学生将缺失高阶思维机会,同时群文阅读教学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对此,在实施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入手,设计具有思考性的议题,借此为学生提供高阶思维机会。

(一)设计内容议题

内容议题是依据古诗词内容中的讨论话题而设计的议题。讨论话题一般具有思考性,可以使学生开放思维,积极批判。同时,学生也会在思维的支撑下不断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统一认知,达成话题目的。所以,设计内容议题可以使学生进行高阶思维。

以古诗词主题为例,部编版语文教材中设置了主题相同的古诗词,如爱国类古诗词。这类古诗词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但是表达方式不同,这是值得学生思考的。基于此,教师以爱国类古诗词为基础,设计以下议题: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扮演不同社会角色的诗人,其爱国之情的表达有哪些差异和共性?在此议题的作用下,教师组建爱国类古诗词,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过零丁洋》等。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发挥想象力,穿越时空,走进当时,体会诗人的爱国之情。甚至一些学生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诗人的爱国之情,如认为《过零丁洋》展现了岳飞的愚忠。教师则就此引导学生进行批判,辨析岳飞的爱国之情。如此设计议题,不但可以使学生获得高阶思维的机会,还可以使学生走进古诗词深处,感受诗人的情感,增强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

(二)设计形式议题

形式议题是依据古诗词形式中的讨论话题而设计的议题。古诗词形式有思维形式、结构形式、文体形式等。古诗词形式是其内容的承载。设计形式议题可以使学生开放思维,走进古诗词内容,细细品味,认知古诗词内容,品味诗人情感,尤其将思维上升到形式层次,提升思维水平。所以教师可以设计形式议题,引导学生进行高阶思维。

以托物言志为例,这是古诗词的文学形式之一。托物言志本身是值得探究的,学生在了解为什么可以托物言志时,会发挥问题解决式思维的作用,回顾有关古诗词的内容,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提升高阶思维发展水平,了解古诗词的文学形式。由此,教师设计议题:为什么可以托物言志?或为什么要托物言志?并就此组建文本,促使学生进行群文阅读。

三、集体建构与达成共识

集体建构,达成共识,是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组文、议题的“落脚点”,更是学生进行高阶思维的必由之路。集体建构,达成共识指师生立足组文,围绕议题开放思维,共享智慧,积极讨论,建构文本意义,达成共识。在实施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之际,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引导学生进行集体建构,达成共识。

(一)课前导学,自学生疑

课前自学是有效实施群文阅读课堂教学的保障。与单篇阅读相比,群文阅读内容较多,值得探究的问题更深刻。学生进行课前自学,可以初步认知群文内容,尤其初步感知议题,以便于深入地进行课堂阅读。因此,在实施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结合议题和组文设计前置性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自主阅读,生出深层次的疑问。

以“思乡怀人”议题为例,教师组建群文《长相思》《静夜思》《泊船瓜洲》《秋思》,诗人们在这些古诗中均用动人的语言表达了思乡之情。为使学生品味诗人的情感,教师在课前阶段设计以下任务:请利用课前时间读一读《长相思》《静夜思》《泊船瓜洲》《秋思》这四首诗。在阅读的过程中,你想问一问诗人吗?想问诗人什么呢?如老师想问问纳兰性德:“问君何时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还有谁?”在此任务的驱动下,大部分学生自觉走进古诗,边阅读边思考,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提出个性问题,如我想问一问纳兰性德,他究竟有没有轻别离?我想问一问李白,既然这么想家,为什么不回家?我想问一问王安石,当站在瓜州渡口时,除了思念家乡之外,还想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是学生思考的结果,具有深层次性,可以指引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深刻理解诗人的思想,同时发展高阶思维。

(二)求同比异,集体建构

求同比异是学生进行高阶思维的具体表现,无论进行求同还是进行比异,学生都可以进行批判性思维,深入探究古诗词内容,逐步达成统一认知。所以,在古诗词群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可以以群文内容为基础,利用适宜的方式引导学生求同比异,为其提供高阶思维机会,使其在高阶思维的作用下,深刻地理解古诗词内容。

以“家国之殇”议题为例,教师组建群文《示儿》《题临安邸》《已亥杂诗》。尽管这三首古诗创作背景不同,但其中都蕴含着“家国之殇”这一思想情感。立足于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求同。首先,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三首古诗词,初步感受其中蕴含的“家国之殇”。其次,教师以每首诗为重点,向学生提出问题,促使其深入剖析,继续感受“家国之殇”。如在引导学生阅读《示儿》时,教师提出问题:“陆游既然说死后万事空,为什么还独‘悲呢?”此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在理解“空”“悲”时产生了认知矛盾。实际上,学生产生认知矛盾的过程正是其进行批判反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超越已有认知,重新认识“悲”,建立以下感受:陆游的“悲”不单单是他自己的个人情感,更多的是对国家的悲伤。自己的国家正处于生死危亡之际,自己却无能为力,由此内心深处产生无限伤感。教师对此进行肯定,并追问:“既然陆游知道自己在去世后是收不到后人传来的消息的,为什么千叮咛万嘱咐,要后代一定告诉他北定中原这一消息?”听到此问题后,不少学生发出疑问:“这样是不是很矛盾?”带着质疑,学生继续进行批判反思,感受陆游的“家国之殇”。之后,教师按照同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品味《题临安邸》《已亥杂诗》中的“家国之殇”。

如此做法不仅使学生经历求同过程,逐步实现集体建构,深刻感悟议题,加深了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还使学生获得了批判反思机会,有利于提高高阶思维水平。

(三)探究交流,达成共识

达成共识是进行集体建构的结果。群文阅读教学具有开放性,在进行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开放思维,建立个性认知,并就此与他人交流,深入探究,达成和而不同的共识。共识以多元、差异为基础,而非统一的答案标准。探究交流是学生达成共识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古诗词群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探究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开放思维,形成个性解读,达成共识。

以“酒在古诗中的意韵”议题为例,教师组建群文《送元二使安西》《过故人庄》《月下独酌》。这三首古诗虽然均以“酒”为意象,但有不同的意韵。其中,王维写出的是“送别酒”,抒发了离情别绪;孟浩然写的是“助兴酒”,展现了故友之间的深厚情感;李白写的是“孤独酒”,表达了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苦闷。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感受不同的意韵,不同的意韵就是共识。于是,教师向学生提出探究任务:请品读《送元二使安西》《过故人庄》《月下独酌》这三首古诗,对比“酒”,了解其含义,建立表格,细心对比,体会诗人的情感。在此任务的作用下,学生积极思考,迁移已有认知,走进“酒”的背后,品味诗人蕴含其中的情感,并就此建立表格,展现品读成果。在完成任务后,学生主动与小组成员交流,分享各自的個性认知。个性认知促使学生增强思维的积极性,学生就此展开讨论,在一次次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地碰撞思维,逐步完善认知,借助诗人的情感,了解“酒”的不同意韵。教师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成果,并就此进行引导,深入剖析不同的古诗,解读其中的情感,促使学生完善认知,使学生认同“酒”的意韵的多元性,就此达成共识。同时,学生因此发散思维,有方法地解决问题,有利于高阶思维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有效实施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进行高阶思维,深刻认知古诗词,提高高阶思维水平。对此,在实施小学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学生的高阶思维为抓手,组建文本,设计议题,引导学生集体建构,达成共识,使学生获得高阶思维的机会,解决关键问题,深入理解古诗词内容,由此提升古诗词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高阶群文议题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有限图上高阶Yamabe型方程的非平凡解
高阶各向异性Cahn-Hilliard-Navier-Stokes系统的弱解
滚动轴承寿命高阶计算与应用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一类完整Coriolis力作用下的高阶非线性Schrödinger方程的推导
群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