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婷
2021年7月,教育部针对中小学生作业压力大、课外辅导负担较重的情况,推出“双减”政策。所谓“双减”政策,一是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二是减少校外培训负担。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布置大量的作业,使学生作业压力负担加重,睡眠时间减少,长此以往不利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给孩子报多项课外辅导班,导致学生刚出校园又进培训班,身心倍感疲惫。课外学习辅导不仅占用学生的周末时间,也增加家庭教育支出和时间精力。“双减”政策更加强调教师课上的教学质效,而非依靠作业量衡量教学成效。本文论述“双减”及“双减”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有效作业内涵,分析当前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一、“双减”概述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减轻学生的课外学习负担,让学生有时间进行自我规划。在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的教学效果往往通过作业量体现,这种错误观念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双减”政策意图打破这种传统的固化观念,改变因学科教育体系导致的现有教育风格,减少学生学习负担,保证其睡眠时间。
从长远角度分析,过重的作业压力和课外学习负担会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过量作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过于繁重的课外学习任务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错误观念和认知,其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得不到有效培育,违背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教师不应该以布置繁重作业为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应该用此作为教师“认真负责”的标准,更不能把这个方法作为掩盖教育手段僵化、教学质量低下的“遮羞布”。在新时代背景和教育观念下,教师应该注重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避免让学生陷入“作业量”旋涡中,要优化作业设计,在减轻学生的课下学业负担的同时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让学生在真正的素质教育、快乐教学中,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进步,养成学习习惯,受益终生。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内涵
我国学者提出“有效作业”概念,具体指在特定环境下,基于课程学习目标,为完成师生之间的共同任务而展开的,通过交流与互动所达到的有效果、有效率的学习过程。基于概念定义,有效作业的形式要比我们日常所理解的作业形式更加多元,其目的在于完成师生的共同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也应该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达到效果和效率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与教师相互配合,共同实现教学目标。
在“有效作业”的基础上,再结合“双减”政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全面减轻学生的课下作业量,提高作业质量。而在减轻作业量之余,也应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依据相应的课程标准和要求,将提质增效落实到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良性循环。
三、当前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存在的相关问题
初中时期是青少年教育的黄金阶段,也是衔接小学和高中的关键时期,初中階段的学科课程的内容、难度、题量都有较大转变。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其法治意识。而在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中,还是存在一些相关问题,难以满足“双减”背景下的作业需要。
(一)设计方式单一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设计方面多数情况仍然沿用传统的方法,没有和“双减”背景进行有效契合。新时代对青少年的培养要求要比以前更加全面,注重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其成为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和实践型人才。但在设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时,教师一般情况采用默写、抄写或背诵等较为单一固化的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容易导致学生互相抄袭,而且这种死记硬背的方式难以让学生真正对课程内容产生理解并记忆,只能被动地接受理论而不加反思。道德与法治本身即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的重要课程,传统的作业设计方法难以帮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有效回顾和反思,导致学生缺乏对理论的实践和运用,科目学习也和实践脱离,难以实现教育目的。所以,教师在开展作业设计时,应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和实践意义,以契合“双减”方针。
(二)内容与现实衔接不足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社会性、抽象性、时间性较强,与人的现实生活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在课程作业设计时,也应该体现学科特征。但在现实情况中,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还是以书面材料为主,如练习册、试卷等方式。贴合现实的范例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而传统作业形式不能很好地体现学科的时代性和社会性,脱离现实生活,且练习册和教材上的一些素材、实例有时往往会因为版本原因稍落后于时代,不能帮助学生对知识产生生动形象的理解和把握。
(三)缺乏实践教育
道德与法治是立德树人的关键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基础知识的目的是拓展眼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而在传统的作业设计中,对基础知识的强调较多,但对于学生的能力素养强调较少。“双减”需要做到“提质增效”,适当的实践作业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在现实中发现所学知识的运用价值,也能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实践作业相较于书面作业的死板和枯燥,更具创新性、实践性和吸引性,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对于抽象的知识理论,学生在背诵记忆之后,往往不会主动将其运用于生活当中,无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且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加剧了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割裂现象,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素养没有得到提高,难以达到素质教育要求。
四、“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提高自身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在过去的作业布置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对课堂知识点的重复和考查,忽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未有效契合“双减”政策要求。下文针对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业的设计现状,提出以下几点优化提升策略。
(一)做好基础巩固
虽然题目多变,但其基础不变,学生只要把握到学科本质,便会游刃有余。每日作业都需要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础巩固项,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当天所学的基础知识,提升其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避免对所学知识的遗忘。在传统的作业设计中,针对基础部分,教师往往布置默写或者概念简析类题目。这种作业方式形式较为死板,学生往往不加思索一味抄袭,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掌握。为避免这一情况,教师应立足单元内容构建知识体系框架,避免传统以知识点为核心的量化作业设计。
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知识框架,利用各种结构图的方式对每一部分、每一个知识点进行表达,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体系。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为框架配色,增强视觉感官体验,让各个知识点不再枯燥无味黯淡无神,使其更具活力。在复习巩固时,教师可以制作空白框架图或树形、鱼骨形等思维导图,适当留白并让学生自主填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设计基础巩固类作业时,不能拘泥于课本知识,应进行有效延伸,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为例,教师可以开展相关的思想主题活动或者大型文化展,帮助学生在活动之余梳理和回顾课程内容。
(二)设计开放探究型作业
初中学科教学往往更加重视知识点讲解,试卷中的知识点考查占据较大比例。但随着近几年教育改革和学科体系的变化,对学科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开放探究型作业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布置开放性作业或研究课题时,要明确作业导向,不让开放性作业空有形式,要让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探究,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要有相应的职责和任务。教师可以根据新课标中涉及的35个议题确定选题,紧扣课本内容,融入社会实践,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应设计实践性作业,鼓励学生“走出去”。学生的课后生活往往被课后作业占据,对现实生活感知不足,就像“高分低能”。在“双减”大背景下,学生相较于以往会有更多的自主时间,该如何利用这些时间设计有效作业值得教师深思。相较于书本知识,学生往往更喜欢实践活动,因为实践活动更能激发自身的参与兴趣,实现“在玩中学”。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锻炼沟通能力,领会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教师需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进日常生活,开展志愿服务、观光研学等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当地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进行参观、访问,让学生了解政府工作机构和其工作程序。这些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所学知识的真实性,印象更加深刻,有助于培养学科素养。
(四)注重融合创新
近年的中高考题目和之前相比有很大变化,题目长度增加、素材量增多、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较强、学科融合的趋势愈发明显。在此背景下,传统的以抄写背诵知识点为主的作业模式很难适应这一变化,即使学生对教材知识点十分熟悉,但在日益新颖的题目面前还是显得有所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日里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抽象能力以及学科思维方面加以训练。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可以适当结合当前热点事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论运用能力。此外,道德与法治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可与其他学科有效结合,教师也可借鉴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通之处,将其融合在自己的作业设计中,设计创新型作业。
(五)优化评价机制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手段往往较为单一,有些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甚至不使用评价语,这样不利于学生得到正向反馈,会使其学习热情受挫。在新的作业模式中,教师应該随之建立新的评价机制,评价语要以正向话语为主,注重对学生的鼓励,给予其积极评价。在作业评价中,教师要采取差异化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转变不同的评语风格,提高学生对教师评价的感知度;采用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在结果反馈和总结评价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和看法。相较于结果,教师要更加重视过程把控,对学生的过程性表现予以客观评价。
(六)加强学科组交流
教师在作业布置方面往往相对独立,以单方面布置为主。不同的教师往往会有不同的作业形式和作业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学科学习难度本身由浅入深,不同年级之间要互通有无。而改善作业设计,需要学科组进行统筹管理,各位教师需要协调配合。在横向交流上,同一年级的学科组内部需要加强各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定期举行教研会进行探讨;在纵向交流上,不同年级之间也需要协调配合,注重对作业的归纳、整理、记录,不断尝试、不断调整作业形式,真正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水准,落实“双减”政策要求。
五、结语
“双减”政策不仅是新时代的教学需求,也是对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方法。广大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双减”政策要求,控制作业量,提高作业品质,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分类、完善评价体系等方法,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设计有效作业,实现减负增效,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注: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22年开放课题“基于‘双减背景下思想政治课作业设计的研究”(立项批准号:KCA2022095)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