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模式下新型养老机构人力资源探究

2023-07-20 08:57段玲霞
中国民商 2023年6期
关键词:医养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养老

段玲霞

摘 要:随着十四五阶段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我国的养老负担重已经成为了不容忽视的问题。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以及对老年人的不断增长的养老需要,对目前的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体制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医养分离”的长期存在,导致了老年群体长期医疗、护理、护理等资源的缺失,导致老年问题困扰着千万家庭,成为了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医养结合的模式是在这种背景下整合现有对的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角度服务的最优选择。本文从山西省陵川县医养结合的人力资源现状入手,通过分析陵川县医养结合存在的人力资源相关政策不明晰、人才培养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有限、各方经济支持不足等现有问题,提出一些意见,以期能够助力医养结合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人力资源管理

近十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增加,原先养老模式下醫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信息与照护措施不连续,难以兼顾,因此推行新型养老模式,统筹各方资源将医疗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才是新形势下解决养老难题的最佳方案。山西省陵川县响应号召,积极探索医养结合事业在该县的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考虑到人力资源是新型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的核心,本文的目的是对陵川县的医养结合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综述,并对当前医养结合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促进建立居家与社区机构相互合作、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努力完成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使广大老人共享社会改革与发展成果,安享快乐晚年。

一、医养结合模式概述

医养结合是指将专业的医学治疗技术、康复保养工作和生活养老相结合,以医疗服务为保障,以健康教育为依据,对广大老人的健康和养老负有责任。这种医养结合的方式与中国传统的医院、养老机构的最大区别在于,在养老机构中,老人不仅能得到基础的生活照顾,而且还能得到定期的体检、及时的照顾,从而让他们在养老机构中享受到一个舒适、幸福的晚年。要确保“医养结合”模式的实施,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合理的人力资源分配,不过因为这种方法在国内推广的时期比较短,相关的体制、措施、制度等还没有形成,所以它的具体实施上也存在一些的缺陷,很多医养健康结合的组织尚未建立起一套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制度,现就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一些讨论,以期对促进我国医养健康结合组织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医养结合人力资源现状

根据《关于实施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文件精神,陵川县采取竞争性评审、公立医疗机构改扩建的方式设置医养结合机构,在人员配置方面,按照岗位职能的不同,人员主要划分为三类:管理人员负责机构运营、技术人员在机构中提供各项养老服务、志愿者开展公益活动。其中,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与专业程度直接影响护理质量与群众的满意度,是新型养老机构发展的根本,而在医养结合推进过程中发现,陵川县医养结合人力资源存在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县医养结合工作的发展。

(一)技术人员人数不足

从数量上看,医养结合型护理人才的人数不足是制约医养结合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陵川县医养结合工作监测统计,截止2022年底,该县60岁以上老年人有49993人,占总人数的24.4%,虽然现在还没有出台有关于医养结合机构护士人数的相关配置政策,但是按照其他国家3名入住老人配置1名专业护理人员的比例,2023年预计在该县设置的两个医养结合试点机构可以提供护理服务的技术人员远远不够,纵观全国已设置的新型养老机构,技术人员不足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目前存在很大的技术人员数量缺口,护理人员的缺失必将导致在岗人员不得不面临更高的工作强度,与之相对应的服务质量会随之下滑,这些都将不利于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

(二)现有技术人员工作单一

从质量上看,目前的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执业能力并不能达到医养结合护理的服务标准。该县公立医疗机构改扩建成试点医养结合机构后,在扩建护理型床位的基础上,原在职护士承担医养职责,这部分技术人员工作仍以疾病护理为主,此举并未将养老和医疗有机结合起来,而新型养老的内涵是给予老年人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心理治疗、慢病托老、临终关怀等多层次全方位的照护。目前医养结合机构人员的实际构成和配备远远无法达到既定要求。割裂养老与医疗不属于推进医养结合应有的做法,无法满足不同老年人对护理的不同需求,就会造成医养结合机构的护理服务质量低的问题,大大违背了推行医养结合模式的初衷。

(三)技术人员文化程度低

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该县即将设置的两处试点机构现有的技术人员大部分为大专学历,说明在陵川县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存在着缺乏高学历的护理人才,技术人员专业层次偏低等问题,因此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的现状,不能满足当前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会给医养结合机构的老年人带来一定的护理风险。

(四)技术岗位流动性强

目前护生及护士对于养老行业的从业意愿比较低,所以很多养老机构的护理人才都比较缺乏。目前群众对护理技术人员工作存在一定的偏见,该岗位的社会地位不高,又会进一步导致从业人员的自身认同感较低,结合该岗位的薪资较低、劳动强度较高、精神压力大,以及晋升空间有限、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该岗位的流动性普遍较高。技术人员工作满意度低不仅使得离职率高, 而且还会影响在岗时的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等。

三、医养结合人力资源问题的原因

(一)人力资源相关政策不明晰

目前,医养结合工作仍处在各自独立探索地阶段,全国老龄办的指导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各地仍在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医养结合路径,因此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与发展现状不同,只能由地方文件规范管理各自属地的医养结合工作。暂时没有下发统一的文件规范技术人员配置比例、护理人员资质审核吊销标准等,各地的医养结合工作结果参差不齐。此外,目前的指导意见里没有明确民政部门与卫生部门的职责,导致实际工作中职责不明确,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效率低下。

(二)人才培养落后

如上所述,陵川县医养结合技术人力资源存在人数不足、工作单一、文化程度低等问题,究其原因还在于护理人员人才培养落后,重临床专科护理实践、轻老龄照护,各大院校老年护理专科不受重视,护生养老机构的择业意愿不强,而其他学科例如康复医学、心理学等专业对老年医学的交叉不强,老年康复学、老年心理学等专业人才缺乏,无法满足现今新型养老形式对多角度全方位护理的需求。

(三)地区经济发展有限、各方经济支持不足

陵川县是一个山区小县,县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绝大多数老人更倾向于居家养老或由子女赡养,选择付费养老机构的意愿并不强烈。医养结合工作要有长足发展,不管是前期的护理型床位设置还是后期医疗资源的更新换代,单纯依靠养老机构自给自足不太现实,需要政府大量的财政补贴,然而目前已有的《关于实施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文件中只涉及了对增设护理型床位的补贴分批次发放,并未提及到后续的运营维护过程中的財政补贴,即将设置的医养结合试点机构基金支持较为单一,主要为政府财政补贴,受制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可能获得的捐赠、赞助也不会多。受此影响,该县新型养老机构技术人员薪资提升难有保障,难以保证技术人员队伍的稳定。

四、医养结合人力资源问题的改进措施

(一)高等院校

首先,建立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制度。应在各职业高等院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统筹指导高职院校开设与养老有关的专业、课程,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社会工作等专业人员。同时,要充分发挥高职、中专等专业教育系统的作用,加强对老年护理专业的建设,加强对老年护理人员的培训,拓宽其资源来源。构建以高职教育为主,以普通高等教育和短期培训为辅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格局。

其次,积极与养老机构合作,建立养老护理见习基地,在重视临床专科实践的同时加强老年专科护理的实践培训。同时积极为所有学生参加敬老志愿服务提供机会,培养尊老观念,让人们正确理解老年护理工作,增加护生就业意愿。加强康复医学、心理学与老年护理的学科交叉,加强人才培养,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

另外,中国医养型护理人才培养发展不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医养结合型机构需求。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卫生人才的培养摇篮,尽快加强人才教育改革,从实际的需求出发,开设老年护理知识讲座,普及老年护理知识,重点培养护生的老年护理兴趣。只有老年护理学科的人才培养在高等院校得到重视,才能够积极地推动我国老年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政府部门

首先,政府部门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健全医养结合与护理法律体系,理顺医养结合管理机制交叉的管理格局,明确民政、卫计、人社等部门在医养工作中的职责范围,避免权责交叉、重复。制定出台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相关文件,合理规范护理人员配置与从业资格认证标准,妥善保障护理从业者的合法权益,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让不同性质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在发展中都能享受到政府的各种优惠政策,大力进行政策的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于医养结合的知晓率。

其次,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妥善寻找支付系统中医养结合与医疗卫生之间的结合点,将养老护理保险体系纳入医疗、医药、医保体系当中,拓宽医养结合机构的收入渠道。积极推动医疗资源共享,便利新型养老机构医疗资源的获取,鼓励社会各群体参与新型养老机构的建设与发展。

第三,积极引导公益岗位设置,吸纳失业人员进入养老机构就业,为养老服务提供保障。并且积极引导学者加强相关领域人力资源理论研究,实现我国医养结合落实有理论可依。积极引导舆论,使群众建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升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

(三)医养机构

首先,利用自身政策优势,积极与其他各级医疗机构开展合作。逐步在已建成的公办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探索实践,通过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护理站)、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签订医养合作协议等形式,推进医养结合工作。便于技术指导与人才交流培养,同时便于完善双向转诊制度,为老年人健康提供保障;其次,通过多样化的培训形式为在职技术人员提供培训学习机会,提升员工专业水平;建立有效晋升机制,帮助员工建立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增加职业认同感;再次,积极扩展自身的业务范围,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设计每人不同的精准化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方案,充分满足老年人各方面需求,招聘时注意学科人才,兼顾医疗、护理与康复、健康教育、心理治疗、慢病托老、临终关怀,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充分发挥最大效能。最后,支持机构科学设置专业技术岗位,重点培养和引进医生、护士、康复医师等具有执业或职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专业院校毕业生到医养结合机构从事养老服务工作,薪酬待遇等方面要与其他医疗机构同等对待,积极拓宽自身收入渠道,加大薪资投入,提高薪酬,留住人才,以此来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养老负担不断加重,顺应医养结合的总体趋势是必经之路,而技术人力资源配置是维持新型养老机构稳定持续运营的重中之重。通过分析山西省陵川县医养结合人力资源存在的数量少、质量差、流动性强等问题,可以得出,医养结合工作推进需要社会各主体共同发力,只有政府部门、新型养老机构、职业院校充分发挥能动性,才能解决地区经济发展落后、职业教育落后等限制技术人员人力资源发展的因素,才能保障医养结合工作的稳步推进。联系陵川县实际情况,抓好规划引领。以立足陵川、辐射周边、对接中原为目标,高标准制定陵川县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规划,并不断配套促进规划落地的相关政策,使陵川这座文化底蕴厚重、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城,真正成为富有特色的养生养老基地。

参考文献:

[1]李蒙,李艳茹,刘爽.医养结合背景下养老机构服务人才队伍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22(33):128-130.

[2]张涛,王恩漫.医养结合机构护理人力资源现状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20 (11):17-19.

[3]高小芬,吴寿梅,杨彬.医养结合老年科护理人力资源配备分析[J].科技展望,2016,26(16):247-247,249.

[4]王晶.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健康大视野,2020(10):287.

[5]刘瑶,黄跃.中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护理人力资源研究进展[J].西南医科大学学报,2019(1):81-84.

[6]张琦,许志红,李晶等.护生社区医养结合养老志愿服务实践效果分析[J].护理学报,2022(16):71-74.

[7]王雪斐.问题与出路:养老机构发展医养结合服务的路径建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42-45.

猜你喜欢
医养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养老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
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浅析
新形势下电力企业人力资源优化管理初探
浅析省级人才市场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珠三角高职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就业方向浅析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医养结合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