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珊
摘 要: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营过程中,财务管理极为关键,其对于单位内部管理体系的正常运作、财务内控体系的实施以及财务职能作用的体现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全面掌握会计核算工作与账务处理的方式方法,熟练掌握预算管理、经费应用、内控、风险防控等工作内容,同时还需要依据《政府会计制度》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从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基于此,本文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薄弱环节与改进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薄弱环节;改进
行政事业单位属于政府职能部门,是我国公共服务机构中为人民提供社会服务及实施社会管理的重要单位。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体制也逐渐得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解决了许多民生问题,对提升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起到关键作用。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中,财政预算收支及会计核算等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执法监督和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保障,但就现阶段情况来看,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明确财务管理内容,深刻挖掘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来健全财务管理体系,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容
(一)财务会计系统
主要指资产负债表、现金流、固定资产等,按照会计权责发生制,针对事业单位的各项运营活动进行财务核算。
(二)预算会计系统
主要包括按照会计收付实现制,针对预算收入支出以及预算结转结余变动、预算成本进行财务核算。
(三)政府性预算
与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不同,政府性预算主要指行政事业单位的基本支出(员工薪酬支出、住房公积金、社保支出、公用经费)、项目支出(项目建设支出、资本性支出等)。政府性预算可以反映出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应用情况。
以上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体现出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同时,财务管理成效还能够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产生影响,是国家进行财政拨款的重要依据。
二、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财务管理的关键
(一)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制定预算目标及实施预算目标存在差异的过程体现。通过细化财务部门预算报表,并就预算偏差及所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可以从预算绩效、管理层面提升预算实施效率和质量,从而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行政事業单位需要提升会计执行力,制定完善预算管理机制,建立预算编制、预算实施、预算分析、绩效评价等组成的一体化管理模式,提升资金利用率,增强社会影响力。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则是财务管理的关键,可以缩小预算实施以及预算目标存在的差距,实现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的实施、监管和控制,提升业务活动的审核效率和质量。
(二)费用处理
资金的应用效率和应用范围则是分析会计数据信息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财务部门以及管理部门应加强重视的因素,例如评价行政事业单位费用的使用、核算以及财务账目处理,需要获得管理理论支持,并与会计依据相结合,可以针对上级管理部门拨付资金而设立单独项目。对于资金明细应建立电子台账,并且细化经费应用管控制度,在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积极有效展开的基础上确保经费管理科学、合理、完善,依据具体的财务内控机制严格规范经费申报、审批、拨付流程,建立业务活动资金往来标准。
(三)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落实则会决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当前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为了确保业务活动正常运行并且稳定实施,需要制定财务内控机制针对业务活动实施动态监管。那么,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战略规划、管理观念、发展目标有深刻的认识,以战略规划层面作为切入点,制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目标,明确内部控制工作方向,逐渐完善资金管控体系,促进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确保业务活动处于内部控制监管的范围内,提升财务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薄弱环节的具体表现
(一)预算管理实施欠缺合理
在当下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背景下,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以及完善则是国家当下社会经济发展改革创新的关键内容,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还是国家金融管理机构都需要重视预算管理建设。依据国家相关政策逐渐落实完善预算以及财务收支报告,可以全面真实体现政府财务状况。
当下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普遍存在人才队伍欠缺完善、组织架构欠缺合理等问题。由于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综合预算管理能力水平不高,单位往往会存在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不一致的情况。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确保会计核算精准性的关键所在,只有积极落实预算管理才可以依据完善真实的预算数据信息而展开会计核算。
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积极融合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造成这两方面工作较为独立,并且行政事业单位也不能在明确预算管理结果的基础上对于资金支付、资产折旧、资产采购、风险预备金等进行精准核算,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难以顺利展开和实施,工作质量效果不能得到保证。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所制定的预算编制欠缺合理性。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深入专业分析历史数据,使得预算编制不能真实体现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收支情况以及具体要求,进而会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二)会计管理制度欠缺完善
在新会计制度的落实下,需要依托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加强改革。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虽然经历了一段时间,并且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修订了相关的手册内容,但是没有基于会计制度的具体规定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而调整财务会计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正处于适应新会计制度标准的磨合期,不能深入解读、正确解读新会计制度标准,这会使得会计管理制度欠缺完善,不能及时发现会计账目交叉或者漏洞问题所造成的风险。当下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结合新会计制度制定监管机制,造成财务管理监管工作较为混乱或者松散,难以达成新会计制度具体要求,影响了内部监管质量。
(三)没有制定形成财务会计风险识别预警机制
财务会计风险识别及预警机制是行政事业单位风险防范控制的重要环节,而这也是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控的有效机制。但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往往会将风险识别、管控等视为财务部门工作内容,没有设立单独风险防控部门应对财务会计风险,而且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没有建立财务会计风险数据库,影响了对于存在的风险实施监督和控制,造成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及时识别财务会计风险。不但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稳定性,而且也增加了财务会计存在的风险因素,这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履行自身职能义务。另外,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反馈流程,虽然财务指标可以提示风险信号,但不能在第一时间处理相关问题,导致财务会计处理工作较为被动。
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进策略探讨
通过以上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得知财务管理包括了财务会计系统、预算会计系统以及政府性预算等方面,会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展开。因此,应明确财务管理的关键内容,包括预算管理、费用处理以及内部控制方面,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逐渐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模式,调整和优化单位会计处理的薄弱环节,有效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而具体的策略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强化预算管理基础
1.提升预算管理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提升全面预算管理认识,改变不重视预算编制以及实施的消极被动工作态度认识。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组织安排关于预算管理相关制度以及实施方法方面的培训,注重预算管理政策方面的引导学习以及解读,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员工深刻认识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应积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提升预算管理认识,设立预算管理小组,引导预算管理小组针对预算编制、预算实施、预算分析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建立科学完善系统的预算管理体系。
2.强化预算编制以及实施全面管控
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预算编制以前应全面掌握行政事业单位具体工作现状以及工作目标,依据业务活动特点、内容确定预算编制的方式方法以及细化具体内容。财务人员应了解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情况、资金流向、组织架构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专项资金管理需要科学合理把控审批流程,对于资金应用需要经过立项、审批、考核、追踪等实施全面管控,確保专项资金得到有效利用,优化资金结构和配置,提升资金利用率,增强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精准性,确保存量资金得到有效应用。
3.增强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执行力
在建立闭环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注重对于预算目标、预算实施、结果实施科学客观评价,应考虑预算绩效目标结果是否合理,并且评估预算实施进度、实施结果以及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此外,还应分析总结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而且还应对预算绩效的结果有效应用,结合个人绩效考核与预算绩效结果,推进内部实施预算管理,并且以预算目标作为依据有效落实资金的配置以及有效利用。
在内控工作落实中应加强对于预算绩效的管理,在预算编制实施以前需要评测预算绩效目标是否科学合理,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精确性。
4.借助信息化技术加强预算监管
依据具体业务情况需要结合预算管理体系和具体要求,依据新会计制度以及内部管理制度逐渐优化预算体系,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实施、反馈优化的预算管理平台,促进相关业务活动从内容方面实现线上监管,以部门业务作为管理的基本内容实施全过程管理,并且详细记录预算收支,从而可以体现财务相关数据以及业务活动具体情况,而这有助于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二)加强账务处理规范
1.有效落实预算资金管控
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管理方面需要加强注重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能够对于资金往来收支进行实时动态统计和追踪,以此强化资金管理。在资金应用用途方面需要加大监督力度,避免资金得到不合理利用或者产生资金挪用风险,对于专项资金应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制度。通过剖析资金收支管理、控制资金产生的风险,进而可以避免资金使用中的违法违规情况,应强化会计信息管理、规范会计操作行为,提高会计数据信息质量,以此作为主要目的建立电子台账,明确资金使用具体情况,从而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资金收支、预算绩效的公开管理。
2.实施会计账务处理责任制
行政事业单位领导需要注重对于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以及强化管理,应基于职业认识、职业素养、工作能力、责任感、使命感等方面打造财务人才队伍,提高人才队伍综合素质。
会计工作不但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良好专业能力以及正确工作态度,而且还需要考查财务人员安全意识、风险意识、资金管控意识等,应要求财务人员懂法守法,依据行业道德规范以及职业标准要求财务人员工作行为。在资金交易中应依据新会计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制度等保证会计数据信息科学、精准以及安全,并且能够支持和配合对于财务数据信息的审核,及时发现并且总结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预算实施中存在的弊端和缺陷,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建立稳定平衡管理体系,以此可以明确财务人员相关责任,有效执行会计账务处理责任制。
3.制定完善质量安全监督办法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为了有效控制风险的产生,保证资金安全,那么需要制定完善资金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活动内容特点,应做到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通过借助信息化技术加强对于市场中风险的有效管控,提升对于市场发展形势变化的洞察力,应了解财务资金应用产生的效益以及所制定的预期目标存在的差异;强化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在保证相关活动依据既定规划实施的基础上有效控制资金的规模,调整并完善业务环节以及审批流程,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目标以及财务预算目标保持一致。
(三)实施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1.提升财务内控认识
良好的内控环境和氛围有助于及时避免和控制资金风险,且有利于形成完善的操作模式。创造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环境关键在于财务人员提升财务内控认识,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基于内控制度办法、环节、流程展开培训教育,将财务内控思想观念渗透到财务部门中,并且要求相关部门注重对于相关政策的解读学习,辅助单位员工深刻认识财务内控的重要性,并且引导员工主动参与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
在经济活动以及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建立完善成熟的内控架构。通过采取多种交流机制,获得行政事业单位员工对于内控的支持以及配合,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依据内控管理具体要求,通过发挥带头作用引导行政事业单位员工积极实施财务内控管理机制。
2.细化内控管理制度内容
在行政事业单位全体员工提升财务内控认识的前提下,财务人员需要结合业务具体情况来细化内控管理制度内容和工作模式,确保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和审批权限科学合理,建立完善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同时优化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实施绩效评价加强监督管理,使行政事业单位员工能够积极参与到财务监控工作中。
同时,财务内控管理制度需要实现有机衔接,明确责任到个人,并且有机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具体流程以及财务审批步骤程序,从而让内控管理制度覆盖到行政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的各个工作环节中,帮助财务人员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因素,以此有效控制风险的产生。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涉及的工作内容较多,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行政事业單位的稳定发展,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应深刻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并就具体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进行有效分析,最后通过采取强化预算管理基础、加强账务处理、实施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三点措施予以保障,从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康立华.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探讨[J].支点,2022(08):97-99.
[2]常文龙.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10):91-93.
[3]于颖.新会计制下事业单位会计账务处理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产经,2021(24):105-107.
[4]魏静.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精细化水平研究[J].商业观察,2022(13):73-75.
[5]孙日辉.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市场,2022(05):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