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亚素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语文作业设计;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
2022年4 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颁布,指出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充分发挥作业评价的作用。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关键,需要教师引起高度重视。大部分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只重视对知识的考查,局限在学科内部,类型单一、个性化不足,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匹配。[1]这与教师作业设计素养较低、学校作业制度不完善以及教研忽视作业设计有很大关系[2],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作业设计原则是设计作业类型的指导依据,作業类型是落实作业设计原则的重要载体,作业设计实施条件则是作业设计类型实现的重要保障。据此,本文试图厘清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与类型,探索作业设计的实施条件,以期为作业设计助力,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精神,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原则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指向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和聚焦学业质量的评价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传统语文课程的突破和创新。语文作业设计既要回应这些重要变化,又要坚持教育“减负提质”的立场,为此本文提出“紧扣培育核心素养的目标取向”“发挥学业质量标准的指导作用”“秉持减负提质的设计理念”三大作业设计原则。
1. 紧扣培育核心素养的目标取向
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中为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必须培养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3]。
坚持以培育核心素养为导向,有利于国家教育方针在语文学科上的具体化,消除传统语文教学重视知识技能,缺乏语用能力、言语智慧等弊端,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到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转变。这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遵循目的性、生态性、情境性、开放性,既重视基础知识,又超越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开展多样的学习活动,实现对所学内容的迁移与运用。
2. 发挥学业质量标准的指导作用
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是在提炼核心素养关键特征的基础上,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体现的是各学段课程目标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实现了对核心素养整体要求的具体化,能够为作业设计提供依据。学业质量标准的等级与水平差异,还有助于衡量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使其明确自身差距。因此,作业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学业质量标准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明确指向学业质量标准的作业类型与内容,确保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评价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对学生在学业质量标准上的发展差异保持高度敏感性。[4]
3. 秉持减负提质的设计理念
国家在教育改革中向来重视作业负担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中要秉持“减负提质”的设计理念,处理好作业“质”与“量”的关系,设计出少而精的作业。
“减负”主要强调作业时长的合理性。作业时长存在最优阈值,学业成绩随作业时间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 形”关系。[5]作业,尤其是课后作业的时间过长,必然会影响学生参与作业之外的其他活动。为此,教师要逐步探索出作业的最佳时间安排,处理好预习作业、课堂作业与课后作业之间的关系。“提质”主要关注作业的内容和形式的设计,教师要切实围绕核心素养,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业。在基础性作业之外,设计发展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在书面作业之外,关注口头作业、实践作业、体验作业等其他作业类型;在单篇作业之外,还要关注单元作业,确保学生在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创造四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类型
本文以克服传统作业的不足、凸显语文学科特色及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作为依据,把小学语文作业划分为单元作业、延伸类作业、跨学科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四种类型。笔者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作业的设计为例来谈一谈。
1. 聚焦语文要素,设计单元作业
单元作业是强化单元整体目标意识,适应任务群教学的一种作业形式,既克服了传统单篇作业的零散性和割裂性,又能通过作业整合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在设计单元作业时,教师可依托统编教材现有单元,围绕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设计包含基础性作业、发展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等不同进阶序列的作业。同时,在作业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激活情境,提高作业的开放度。[6]
在设计单元作业时,除教材内的作业外,教师还可结合文本进行个性化、富有弹性的作业编制、习题重组等,使作业设计从平铺走向阶梯,从共性走向个性,从散点走向整合,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为“自然之美”,阅读要素为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据此,可以循序渐进地设计“边读边想象”类作业,从“关键词”到“创设情境”,从“写句”走向“写段”,从“写诗”走向“赏析”,由点及面,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抓住关键词,设计想象作业——写句
关键词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有力抓手,因此可以聚焦若干关键词,设计想象作业。例如,《观潮》一课可设计如下作业:
学生的水平是存在差异的,想象画面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教师可设计如下备选作业。
(2)加工已有作业,设计想象作业——写段
对已有作业进行改编、重组、拓展等,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作业的功能,帮助学生实现所学内容的迁移。为此,笔者对《走月亮》一文的课后习题进行了重组:
(3)从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想象作业——写诗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任务情境,设计富有挑战的作业任务,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秋江的晚上》《花牛歌》两首小诗的基础上,可结合校园景物,设计如下作业:
(4)聚焦单元要素,开展过程性评价
在进行过程性评价时,无论采用哪种评价方式,都需要聚焦单元要素设计评价量表,从而引导教师和学生内化评价标准,更好地提升核心素养。以下为第一单元的评价量表:
2. 连接课堂内外,设计延伸类作业
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作业设计要连接课堂内外。教师可以紧扣教材,设计面向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学习能力的延伸类作业,引导学生在更大范围内通过语言运用提高文化自信和审美创造能力,锻炼思维能力,从而培养核心素养。
(1)对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
对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可以内化所学内容,实现迁移运用。四年级下册现代诗单元的学习目标是初步了解现代诗有节奏感,表现诗人独特的感受,饱含真挚情感的特点,语文要素之一是“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教师可设计如下延伸类作业,鼓励学生继续在课下收集自己喜欢的诗歌,实现自读、自背、积累、感悟与运用,在此基础上感受诗歌的魅力。
(2)对学习方法的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学习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四年级上册《蝴蝶的家》所在单元的阅读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可围绕相关学习方法设计延伸类作业:一是阅读《这是我的家》一书,带着问题思考、了解其他更多动物的家在哪里;二是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尝试对问题进行分类、筛选与解决。
(3)对情感态度的拓展延伸
情感态度是联系教师、教材、学生的纽带。情感态度的延伸类作业主要针对情感、态度类目标。在学习四年级下册《挑山工》一文时,学生都认为挑山工虽然平凡、朴素,但他们用执着坚定的步伐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路。教师设计了如下作业,鼓励学生学习身边像挑山工一样的人,汲取奋斗的力量。
(4)对学习能力的巩固延伸
学习能力是获取、巩固和运用知识的关键。以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课堂学习之后,教师可设计以下作业,不仅有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3. 立足学科特点,设计跨学科作业
教师要立足语文学科,巧借跨学科元素,设计融合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学习任务,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进行多元建构,并采用合适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1)策划、组织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活动
《走月亮》是四年级上册中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语言优美,营造的画面温馨,自然之美跃然纸上。课后作业的设计可以采用绘画的方式,鼓励学生把走月亮途中看到的景物及联想到的画面画出来。学完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后,可以设计课本剧的编排与表演。模拟游览现场,学生选好导游和游客角色,按照作者介绍的顺序表演游览活动,让学生感受孔隙、外洞、内洞的特点,说说自己作为游客的感受,在生活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
(2)展示学习成果,在评价中求发展
跨学科学习的评价主要是学生在各类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形成的各类学习成果,评价着眼于学生的发现与发展,因而更适合进行表现性评价。这要求学生在尽量合乎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完成一个活动,或者是制作一个产品来展示自身是否具备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7]
在跨学科学习的评价中,教师的评价重点应该是学生运用跨学科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态度与能力。在评价方式上,教师要重视鼓励的作用,在肯定学生发现和创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反思,不断提升能力。
4. 尊重学生差异,设计个性化作业
核心素养在不同的学生身上有不同的表现特点,衡量学生学业质量标准的方式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设计富有个性化的作业。这种个性化作业考虑到了同一阶段学生发展的内部差异,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具有选择性和创新性的作业类型。
以四年级下册《黄继光》为例,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建议他们根据文本学习目标,探寻顺利学习所需的背景知识,思考学习重点,深入预习,因此可为学生提供如下弹性预习单:
三、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实施条件
以培养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作业设计想要落到实处,既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外部系统的有力支持。为此,应当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素养,发挥教研对作业设计的助力作用,完善学校对作业设计的管理。
1. 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素养
教师的作业设计素养可切实影响作业设计的质量,可以从转变作业观、增强作业设计能力等方面入手,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素养。
在作业观方面,教师要从课程的角度认识作业,充分认识到作业设计对自身专业发展和育人的重要性,明確作业目标,重视作业设计;在作业设计能力方面,要通过自学、听讲座等方式理解相关政策、文件,深化对语文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理解,主动学习作业设计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一步了解学生学情,为作业设计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2. 发挥教研对作业设计的助力作用
在顶层设计上,要树立大教研观,走出只重视课堂教学,忽视作业设计的传统观念,发挥教研对作业设计的助力作用。校本和区域教研要重视作业设计的问题,深化对作业方式的教研,完善作业设计标准和流程;要加强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别学生学情的研究,满足学生个性化的作业需求;要完善对作业设计评价的教研,在明确质量标准要求的同时考虑区域和学校差异,对作业设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还要打破单科教研的局面,加强跨学科和跨年级作业教研。[8]
3. 完善学校对作业设计的管理
学校管理对教师的作业设计具有规范和引导作用,有必要完善学校对作业设计的管理,提高教师作业设计水平。
首先,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作业设计培训,聘请专业人员为本校教师解答新课程标准及其背景下的作业设计等相关问题。其次,要完善评价机制,将作业设计作纳入教师评价中,定期对作业设计进行评价。再其次,要建立优秀作业奖励和示范机制,激发教师作业设计的积极性。最后,要完善作业设计的协调机制,为跨学科、整合性的作业设计提供有力支撑。
除此之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还有必要建立并逐步完善对学校的作业设计督导评估制度;借助信息技术,利用平台优势,逐步建立、完善作业共享资源库,为学校作业管理和教师作业设计创设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