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职业适应性,打造“成长会客厅”协同育人德育模式

2023-07-19 15:20诸鑫鑫虞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21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

诸鑫鑫 虞杰

摘要:职业观对个人的职业选择与职业定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中职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的过渡时期,面临着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在求稳和求变中存在诸多困惑。协同育人为审思当前学校德育模式提供了新视角。浙江省宁波市古林职业高级中学聚焦职业适应性,以党建引领为特色,以立德树人为办学导向,以“三全育人”的路径,积极探索中职学校德育新模式,全方位打造学生“成长会客厅”,在协同育人的视角下构建基于职业适应性培养的活动载体,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职业适应性;成长会客厅;活动载体;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21-0059-04

一、中职生职业适应性特征及重要性

职业适应是指个人的知识、能力、兴趣和性格特征与其正从事或将选择的工作相互适合的状态。职业适应性是指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时必须具备的生理、心理素质特征,它是在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职业适应性高,既表明个人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以及所受的教育与训练,能对工作及其环境所产生的种种刺激作出协调的反应,又表明职业性质、类型和工作条件与个人需要、价值目标等相契合,能引起个体心理上的满足。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于职业选择的倾向性变化日益凸显,职业评价标准趋于务实,职业价值目标的追求也向实际利益转化,追求经济收入最大化或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倾向明显增强。中职学生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时期,个人需要与价值目标尚未成形。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面临就业选择时,表现出较强的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甚至出现与社会主导的职业价值观相背离的状况。个人的理想和前途只有根植于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事业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而国家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因此,对中职学生进行职业适应性培养和职业价值观引领十分重要。

二、“成长会客厅”概述

针对上述问题,中职学校育人模式创新势在必行。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浙江省宁波市古林职业高级中学聚焦职业适应性,打造了“成长会客厅”协同育人的德育模式。

“會客厅”的概念源自2011年6月21日城市中国网和21世纪经济报道《国家经济地理》联合主办的第一期"城市会客厅"访谈栏目,是指一个凝共识、集众志的高端交流平台。2016年,宁波市委市政府提出将宁波城市会展中心选址东钱湖,打造宁波的“城市会客厅”。2020年,宁波市在争创文明城市时提出了一个新理念——打造席地而坐的“城市会客厅”,促进文明城市建设,这是一个聚焦目标定位而采取的有效措施。2021年,上海市黄埔江畔“会客厅”岸线开放共享,推动了岸线“百花齐放”,是一种城市新样态的打造,“城市秀场”大型公共活动塑造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新的人文魅力。“城市会客厅”不同样态的呈现,都是正能量的传递、新蓝图的构建,以及新活力的释放。

本文中提及的“成长会客厅”是指专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打造的浸润式互动体验的成长空间。“成长会客厅”首先是一个物理概念,即学生在校园里成长所需要的各类空间场所。学校通过“成长会客厅”的创建,为学生搭建个人与团体展示的平台,在创建与展示中引导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培养敬业精神、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团队精神,拓展专业认知,增进专业交流,促进多元成长。其次,“成长会客厅”也是一个校本德育课程概念,包括思政大课堂、职业大讲堂、心灵成长院、文娱新天地四个主题德育模块,学校邀请劳模、专家、大师、家长、学长进校园,传播真、善、美,提高不同成长阶段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学生与学长、大师面对面近距离交流,让分享成为常态,在分享中汲取外在力量,生成内在能量,促进自我提升。

三、“成长会客厅”在学生职业适应性培养中的积极作用

(一)搭建“活动载体”,促成外在力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揭示,学习活动的内在机制是互动,学习互动包括外部“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和内部“个体与自身的互动”,且外部互动促成内部互动;强调学习的过程体验,认为知识是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的。“成长会客厅”的打造基于学生学习活动内外互动的需要,充分发挥社会、企业、家庭、学校的协同力量,搭建职业适应性培养的活动载体,借助外部互动引发内部互动,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学校的“成长会客厅”有六支特色导师队伍:

一是党员教师,通过结对的形式,开展“心困”、“学困”和贫困生帮扶行动;

二是企业导师,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通过“导师+专业”的辅导形式开展助力行动;

三是副班主任与实习导师队伍,根据班主任的年龄、性别和专业优势与班级的匹配程度,适当配备副班主任与实习导师,促进师生更好地双向交流;

四是校际协同、专业引领导师队伍,聘请校外心理专职教师和专家成为学生成长导师,协同学校心理专兼职教师队伍,定期开展生涯讲座和心理团体辅导,共同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五是志愿服务“导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充分参与到志愿服务的各个环节中;

六是家长导师队伍,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邀请家长进校参与学校活动,开设相关专业讲座,开办好家长学校,做好家校沟通,共同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二)强化“过程育人”,生成内在能量

皮亚杰认为,要关注学习者的思维过程而非结果。学校“成长会客厅”以学生为主体,推出思政大课堂、职业大讲堂、心灵成长院、文娱新天地四个模块,为中职学生打造一个浸润式互动体验的成长空间。完善德育评价体系,强化“过程育人”,建立电子核心素养档案,形成全程全方位立体的核心素养评价体系,通过“一人一档”做好学生个人成长记录。开展学期思想品德、心理健康评价和体育水平能力抽测工作,让科学的德育评价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三)开展“榜样评选”,发挥示范作用

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现代社会学习理论,对人的观察行为作出了比较全面而客观的解释。班杜拉认为,人的学习活动主要是通过观察他人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审视他人所接受的强化,把他人的示范作为媒介的模仿活动。“成长会客厅”为学生创造了观察、学习榜样的机会,促进学生在榜样学习中提升自我。充分发掘并宣传师生的突出业绩(成绩),形成正向引领。组织开展校级“四有”好老师、身边最美党员、新时代好少年、真善美好少年等评选活动,展示典型事例,发挥示范作用。通过学校宣传栏、钉钉平台、校园网和微信公众号等渠道积极推送校园新闻,增进与家长、企业、社会的良性互动,畅通家、校、社沟通渠道。

四、以“成长会客厅”为载体的协同育人德育模式打造

(一)构建思政大课堂,落实理想信念教育

学校关注文化宣传,让学生成为“成长会客厅”的聆听者,通过构建思政大课堂,用理论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学校根据学生在不同学年阶段的学习与发展需求开设思政大课堂,丰富育人载体,落实理想信念教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开展“百年初心——党史进课堂”思政教学公开课活动。开好主题党课,充分利用市教育局党史宣讲团、关工委五老宣讲团、8090宣讲团、家庭教育宣讲团等资源,聘请专家教授进校作讲座。

重视课程思政,强化学科思政德育功能,发挥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强化和提升学校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以赛促教,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学校定期组织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不同教研组的参赛教师同台亮相,切磋教学。课程思政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全育人教育目标的体现,学校通过比赛全面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强化立德树人的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技双修的全能型人才。

(二)开设职业大讲堂,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

学校通过正向引领,让学生成为“成长会客厅”的模仿者;通过开设职业大讲堂,用榜样的力量促进学生自我提升。

创设“面对面”的职场对话空间,传递榜样力量。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大师面对面”、“专家面对面”、“家长面对面”和“学长面对面”活动,把职业价值观教育内容渗透到职业大讲堂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诠释工匠精神,展示榜样力量,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提高对职业的认知度,构建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环境。

培养劳动光荣的职业价值观。坚持实施劳动教育实践周制度,优化实施细则和评价奖励机制;积极推进校园劳动实践项目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职业体验中体验劳动的价值。开展“阳光厨房·亮出品牌”活动,学生分专业承揽劳动服务项目。烹饪专业亮出内厨,保障食材,旨在让学生懂得敬畏粮食;美术专业亮出作品,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厉行节约、爱惜粮食的重要性,并将作品进行宣传推广;学前教育专业亮出服务,旨在让学生获得服务类行业的职业体验。

(三)建设“心灵成长院”,助力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心态

学校关注全过程培养,让学生成为“成长会客厅”的体验者。开展生涯心理融合教育,用暖心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

深化“心灵成长院”建设。学校“春润班主任工作室”定期分阶段开设“润心”课程,通过“心灵面对面”活动,指引学生生涯成长。推出“古职·午后时光”活动,通过“校长面对面”,在校领导和学生之间搭建交流平臺,让学校管理者倾听学生心声,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爱校热情,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通过“花式家长会”推出“亲情面对面”活动,促进亲子双向奔赴。

学校通过医教结合、校校共建、家校合作,实施“心明眼亮”工程,深入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打好学生身心健康攻坚战,全面打造健康校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健康校园治理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团体辅导、个体辅导和朋辈辅导齐头并进,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了“立足校本创特色、解决问题看实效、整体推进重细节”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四)打造文娱新天地,助学生树立职业自信

学校关注角色打造,让学生成为“成长会客厅”的创建者与展示者。

打造席地而坐的“校园会客厅”。学校坚持实施劳动教育实践周制度,以打造席地而坐的“校园会客厅”为目标,制定标准化的实施细则和评价奖励机制,通过劳动实践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目的。

打造一班一品的“班级会客厅”。学校坚持实施班级五项竞赛检查制度,以打造一班一品为特色的“班级会客厅”为目标,制定标准化的五项竞赛检查和评价奖励机制,通过创特色班级开展团队凝聚力建设。

打造一生一专长的“展示会客厅”。以“活动面对面”和“社团面对面”为载体,深入开展社团文化与校园文化活动,借助现场和网络互动平台,开展文学、文化和艺术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并培育专长,提升自信心。

打造一班一项目的“生活会客厅”。学校厚植“双创”文化,以“红房子”创业项目为依托,通过“创业面对面”和“职场面对面”形成校园商圈文化。以双创活动和生涯规划比赛为抓手,不断提升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自信,为未来续航。

五、形成特色品牌,凸显育人成效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古林职业高级中学始终以立德树人为办学导向,把德育工作落细、落小、落实,积极推进活动育人。围绕“德技并重,内外兼修”的校园文化核心,聚焦中职学生职业适应性,通过“成长会客厅”德育品牌的打造,为学生搭建成长成才的平台,助力学生提升精神内涵,实现人人出彩。

依托“成长会客厅”德育品牌,古林职业高级中学成功入选宁波市中等职业学校“三全育人”培育学校。学校德育工作被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多次报道,党建德育案例《“青鸟”:用志愿者之爱温暖一座城》入选浙江省党建领航融合赋能100个职教党建品牌并出版,《党建引领,立德树人,服务社会——古职青鸟志愿服务党建特色案例》入选《中国教育报》党建特色案例并在《中国教育报》融媒体报道。学校被评为浙江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获全国文明风采活动一等奖、省职业能力大赛学生素养类一等奖、市优秀服务基层团队等各级各类先进荣誉。在践行立德树人的过程中,学校培育出了一批优秀学子,他们获得了首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冠军、浙江省最美中职生、宁波市最美90后等荣誉称号。

参考文献

[1]丁卓华. “80后”员工职业素质的结构及其与职业适应性的关系研究[D]. 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

[2]边玉芳.学习即模仿——班杜拉的榜样学习实验[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2):34-35.

[3]罗兰芬. 浅谈高职院校职业价值观教育[J]. 职教论坛,2009(32):55-56.

[4]邹俊佩. 高职院校职业价值观教育重点分析[J]. 民营科技,2011(3):73.

[5]潘自影. 探析职业适应性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2013(11):50-53.

[6]张敏. 提高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适应性的思考[J]. 职业圈,2007(14):57-58.

[7]李飞. 对“言传身教”教育意蕴的再审视[J]. 教育探索,2021(3):20-23.

[8]范婷,王晓丽. 浅析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 文教资料,2022(19):58-61.

[9]虞杰,诸鑫鑫. 生命意义视域下的中职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J]. 职业,2022(13):26-28.

[10]胡曉雪,王玉凤. 协同育人文献研究综述[J]. 家长,2020(28):123-124.

[11]程浩. 中职学校职业价值观教育问题研究[J]. 时代教育,2009(8):241.

[12]夏丽萍. 中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意义、问题及对策[J]. 苏州:苏州大学,2010.

[13]张弘,钱丹,王艳净,等. 中职生职业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职教通讯,2014(11):49-53.

[14]王照亮. 向阳而生:在专业训练中提升中职生的生涯自信[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3(4):63-66.

[15]吴际,叶丽芝. 中职生核心自我评价和生命意义感的相关研究[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1):25-30.

[16]邓昭赞. 新职业精神培育视野下中职生“关键能力”的培养[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3):55-57.

编辑/于 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
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与实践
以协同育人理念推动高职校企合作探索
浅析高职院校多元协同育人的实现途径
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基于“互融?互建?互赢”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协同育人改革与实践
物联网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