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多元协同育人的实现途径

2017-02-27 21:15樊伟伟何进武孙耘刘亢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49期
关键词:实现途径协同育人高职

樊伟伟+何进武+孙耘+刘亢

(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摘要: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是职业教育的五个要素。要将这五个要素融入高职人才培养过程,协同育人是重要的实现途径。本文论述了协同育人的内涵及各要素间的内在关联,以及在当前背景下,高职院校多元协同育人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高职;协同育人;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246-02

一、高职协同育人的内涵及各要素间的内在关联

协同育人就是各育人主体以人才培养和使用为核心目的,在合作系统内共享资源、积聚能量的有效互动和协同效应。产业、行业、企业、职业和实践是高职教育的五个要素,因此高职多元协同育人是指以高职院校为主体或者作为系统整合的主动方,积极协同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家长、学生、当地社区和社会公众等各方主体,共同作用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其目的是产生协同效应,为社会高效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要想使多元协同育人系统有效运作,首先需明晰系统各要素间的内在关联,厘清系统各方能够有效合作的动因,才能建立起合作积极、运行通畅、效果显著的协同育人体系。因此,笔者所在课题组以供、需为两条主线,分析了多元协同育人系统中各方主体的内在关联,如图1。

二、协同育人的实现途径

1.树立协同育人的价值理念取向。为加速经济发展,从2011年开始,国家开始高度重视高校与政府、行业企业间的科研合作,并力图通过协同创新合作提高教育质量。2011年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提出,“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协同创新。以协同创新引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其核心任务是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协同育人正是协同创新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国家正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人口红利”将逐渐消退,经济增长与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更多的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的进步。因此,行业、企业、政府、高校等相关主体,都需要认清这一形势,树立协同育人的价值理念。企业应提升作为育人主体的责任意识,行业应积极发挥协调指导作用,政府应着力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高校应进一步发挥主体作用并主动联合各方建立协同育人平台。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各自的作用,合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2.打造协同育人平台。所谓的平台,最传统的意思是供休憩﹑眺望等用的露天台榭。而今天,人们更多的使用其引申意义,即为了完成某项工作而具备的环境或条件。这个平台,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若是虚无的,概念性的必然会夭折。因此作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必须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载体,这个载体关联着人、财、物、知识、信息等必要因素。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载体根据其推动和参与的主体不同可以有多种形式,如:技能鉴定与培训中心可作为平台,生产性實训基地可作为平台,学徒制合作项目可作为平台,校企合办的专业可作为平台,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可作为平台,科技研发中心可以作为平台,科技工业园区可作为平台,企业孵化器可作为平台。因此,作为最重要的育人主体,高校应该根据所在地区的经济趋势、行业企业发展、政府政策等,结合自身的资源与优势,推动和打造适合本校的育人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使各方主体、各个育人要素发挥联动作用,培养高素质人才。

3.丰富校企合作的内容与方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但在目前国情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仍难走出“合作范围小、层次低、内容浅”的尴尬困境。因此,作为育人的两大主体,高校和企业必须突破现有的瓶颈,丰富合作的内容与方式,才能真正起到协同育人的效应。根据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校企合作的内容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校企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交流会,探讨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问题。虽然目前一些学校也有成立类似的组织,但多数流于形式,企业不积极,高校不主动,形同虚设。二是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共同开发教学标准与课程标准,以使人才培养规格符合行业企业用人需求。三是校企合作开展实训室建设、实训设备选型、安装等,以使学生的技能培养紧跟企业生产实际和技术升级情况。四是校企合作育人内容应突破现有的实习就业层面,深入到课程与实践层面。如,将一些实训课程放到企业,企业提供场所、设备,学校提供耗材与人力,追求双赢。或是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将独立实训环节安排到企业进行,解决企业忙闲不均造成的人力资源缺乏问题。五是在科研、人员培训、场地设备共用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

4.建立协同育人的制度保障体系。“协同育人”并非自发行为,而是在完善的行政规范和制度保障前提下由多元组织开展的合作育人活动。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应发挥调控作用。宏观方面,政府应运用政策、法规、组织协同氛围营造等手段对产学研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等主体的合作状态进行调节以保证联合培养工作的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微观调控是政府为了联合培养工作运行的平稳,以经费投入、税收减免、招生计划等为杠杆,直接干预各方主体的联合培养工作。二是完善机制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协同育人平台的管理制度,让组织成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环环相扣,从而规范各方成员的行为及思想,推动建立良好的沟通协同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三是完善评价机制。科学的评价机制并非基于个体组织而设计的考核制度,而是将政产学研等联合培养主体视为一个整体系统,根据系统内各要素的需求和特征而制定的旨在提升信息、知识或资源利用效率、激励多元组织自发开展联合培养活动的一套全面的、完善的评价体系。在协同环境下开展联合培养活动,首在统一观念,将高端人才培养工作视为各主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而欲达到此战略目标,必须依靠的科学评价机制从高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机制、参与单位和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人才培养成果激励政策等诸方面对之进行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金龙.协同创新环境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

[2]原源.行业特色型大学协同创新模式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4.

[3]张宁宁.高校协同创新组织的运行机制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4]王文涛,任占营.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育人多元共建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8).

[5]朱智,杨红霞.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的实践与研究——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5,13(4).

[6]吴琦.校协同实践育人项目化运作模式的本体论承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6).

[7]王安平,等.高职院校“工学研用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11).`

猜你喜欢
实现途径协同育人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