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手语会话“省略”特征及对聋人汉语教学的启示

2023-07-18 01:45:17刘卿赵晓驰
现代特殊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聋人手语省略

刘卿 赵晓驰

[摘 要] 以汉语和手语对比为研究方法,以手语培训教材《中国手语实用会话》为样本,对聋人手语会话省略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聋人手语会话省略具有两大特征:第一是手语表达的特殊性,汉语的一些词语手语并不直接通过手势表达,而是通过方向、运动、空间布局、手指指点、表情体态完成特殊表达,实际并未省略,具有特殊表达的特点;第二是相对空缺性,汉语中一些词语,手语中并不存在,形成相对省略,具有空缺性的特点。基于此,聋人语文教学应明确手语语言特点,加强聋人对手语的学习,运用对比语言学方法。

[关键词] 聋人;手语;汉语;省略

[中图分类号] G762

一、问题的提出

手语是以手的动作,配合相应的表情、姿势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语言形式[1],是聋人群体的第一语言,也是聋人群体在长期相互交流中自然发展而来的一种复杂的视觉空间语言[2]。聋人在汉语学习中由于对手语本体的省略缺乏理性认识,被母语负迁移所影响,常常省略汉语中本不应省略的词语,写出的句子语焉不详或不符合汉语语法,导致汉语的学习存在困难。

关于手语的省略很多学者都曾提及。梅次开认为,手语省略了虚词、量词、动词[3];龚群虎提出,手语中没有与汉语对应的(数)量词、介词、语气词、叹词、拟声词等[4];杨军辉指出手语中会省略代词和虚词[5];陈亚秋认为,手语省略了主语和语气词[6]。许保生、傅敏对手语省略进行专门探讨,提出因语言载体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聋人手语中量词、代词、动词和虚词的省略[7]。综上可知,目前,对手语省略的研究较零碎,缺乏系统性,对手语省略特征也缺乏概括性,且相关研究结果如何具体应用于聋人语文教学尚属空白。本研究从汉语与手语对比入手,探讨手语省略特征,明确哪些词语是手语已表达而在汉语中不能忽略的,哪些词语是手语中没有而在汉语中必须添加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聋人汉语教学的建议,以期服务于聋人汉语学习。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以手语培训专业教材《中国手语实用会话》(以下简称《会话》)为研究样本,采用比较研究法,以汉语为参照语言,在手语与汉语对比的基础上,对《会话》中所有的句子进行分析,探寻汉语中有而手语中没有的词语,研究聋人手语会话中“省略”的特征[8]。《会话》配有教学光盘,手语演示均为聋人,由学校、家庭、超市、交通、公园、医院、饭店7个单元组成,每单元分4课,每课分若干情境,均为情境对话的形式,并配有汉语转写。

三、研究结果

(一)《会话》省略句分布情况

《会话》共收录手语句子594句,以汉语作为参照,《会话》省略句共323句,省略句占总句的54.4%,这表明手语存在大量省略句。每个单元句子的省略所占比例也不一样,第二单元(家庭)、第三单元(超市)、第五单元(公园)句子省略占比较高,均达到64%以上;而第一单元(学校)句子省略占比最低,为41.5%。这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手语省略的情况相对较多,在教育环境中省略的情况相对较少,详见表1。

(二)《会话》词类省略概况

词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胡裕树将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象声词、叹词和语气词,共13种[9]。依此标准对《会话》中的词类及其省略情况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发现,《会话》除象声词外,其他12种词类都存在省略现象,共省略710个词。其中语气词、动词和助词省略频率较高,在各词性省略词中占比分别高达19.9%、19.4%、18.0%,副詞、代词、量词、介词、连词、名词的省略频率居中,叹词、形容词和数词省略的频率较低,详见表2。其中判断动词“是”和表存在的动词“有”、表特殊含义的方位名词、人称代词、程度副词、助词 “的”“了”和表陈述的语气词“的”“了”省略较多。

(三)《会话》各词类省略

1.主要动词的省略

《会话》共有138处省略动词。 “是”“有”省略最频繁,在动词省略中占比分别达到26.1%和15.2%;趋向动词省略频率也很高,占比达13.8%,详见表3。

2.主要名词的省略

《会话》共有38处省略了名词。一般表示人、事物名称的名词,手语不会省略;表示特殊含义的方位名词如“上、里”,手语都会省略,详见表4。

3.量词的省略

《会话》量词省略共60次。除了度量衡量词如“斤”“米”“公里”外,手语中没有其他的单独的量词,详见表5。

4.助词的省略

《会话》无助词“的”“地”“得”“着”“了”“过”。汉语“的”在手语中省略74次,是助词中省略最多的,在助词省略中占比高达57.8%;“了”省略38次,占比为29.7%;“得”“过”各省略了7次,占比各为5.5%,详见表6。

5.介词的省略

汉语中绝大多数介词在《会话》都存在省略现象。汉语介词“在”省略最频繁,在介词省略中占比高达45%,特别是在介词短语“在......上(方位词)”中,“在”都被省略。其次是 “把”的省略,详见表7。

6.代词的省略

《会话》共省略代词67次,其中人称代词“你(们)”“我(们)”省略的频率较高,而不省略疑问代词“谁”“怎么样”等,详见表8。

7.副词的省略

《会话》共省略副词56次,程度副词省略频率最高,在副词省略中占比达50.9%;程度副词在手语中多以非手控特征并与手势动作同时表达。其次为表时间、频率的副词“就”,省略频率也较高,详见表9。

8.语气词的省略

《会话》共省略语气词141次,是各词类省略最多的。表疑问、祈使、感叹的语气词均以非手控特征并与手势动作同时表达,占比分别为45.4%、5.0%、3.5%;表陈述的语气词“的”“了”手语中没有,占比为46.1%,详见表10。

9.连词的省略

《会话》共省略连词36次,省略频率最高的是“和”,其次为“但是(但)”“也”,占比分别为30.6%、16.7%、16.7%,详见表11。

此外,《会话》中形容词的省略有2次,数词通过重复手段省略1次。因数量太少,不作分析。

四、分析与讨论

手语是一种有别于有声语言的视觉语言,它在三维立体空间表情达意,以视觉为通道,发出、传递、接收信息符号,从而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手语知觉对象对视觉事件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10],它以特定手形、位置、朝向、运动及非手控的特征构成视觉符号系统,这些符号以各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传递信息。通过汉语和手语对比发现,手语中有大量省略的现象,其省略具有手语表达的特殊性和与汉语相对空缺性的特征。手语表达的特殊性,即相对于汉语的一些词语,手语并不直接通过手势表达,這些词语会通过方向、运动、空间布局、手指指点、表情体态完成表达,事实上并未省略,具有特殊表达的特点;相对空缺性则是指以汉语作为参照系,手语中并不存在抽象动词、表特定含义的方位名词、助词、介词、连词、表陈述的语气词、大部分量词,形成相对省略,具有空缺性的特点。

(一)手语表达的特殊性

1.方向产生代词“省略”

手语方向主要包括手势的方向、眼睛注视的方向,方向表达施受关系,可省略代词。如“教/洗衣服/谢谢(谢谢你教我洗衣服)”,“教”的手势朝向自己,即“教我”;“谢谢”的手势朝向对方,即“谢谢你”,省略代词“你”“我”。这种语法关系是通过空间两个坐标的移动方向来建立的,一般起点为主语,终点为直接或间接宾语[11]。打手势者在空间指定位置上安排了不同的客体,这些位置相当于有声语言中的代词[12]。同样,眼睛注视的方向也表达施受关系,省略代词。如“/好/(你好)”,主语“你”借助打手势者眼睛注视方向以及“好”这个手势所面对方向表达。手语会话时眼神的接触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13],眼神凝视的方向常代表说话者的指称对象。手语方向具有隐秘性,聋人由手语转化为汉语时极易忽略手语方向变化承载的语义,导致汉语中代词的缺失。

2.运动产生动词、副词“省略”

手语是一种运动的语言,因运动可省略动作动词,因动作的持续延伸可省略趋向动词和程度副词。如“打篮球”“弹钢琴”“乘公交车”的手势与对应的名词“篮球”“钢琴”“公交车”相同,动作动词“打”“弹”“坐”可省略。手语中“公交车”是手握公交车把手并随公交车移动而晃动,这个动作本身即具有动词的特性,所以“乘公交车”也是同样的手势。手语中一系列名词与其相应的动宾短语具有一致性的特征,这是手语常省略动作动词的原因,也是聋人汉语中动作动词缺失的主要成因。

手势动作持续延伸也具有特殊语法功能,可省略表示方位移动的趋向动词和表示程度的副词。如“吃饭/完/碗/放/机器/洗/干净/好(吃完饭,把用过的碗放进去,一会儿就洗干净了)”,“把碗放进去”,手语为放碗的动作继续朝下面洗碗机的方向延伸,表示放“进去”。复合趋向动词都可借助它前面的动词,以手势动作持续延伸以表达“上来”“下去”“进去”“出来”等,即趋向意义是以空间方向动词的词形变化来表示的[14]。手势动作的持续延伸还可以表示程度副词,如“很远”,只打出“远”的手势,然后将“远”的手势加以延伸,配合面部表情即为“很远”,即以动作形态的变化表示性状程度的加深。

3.空间布局产生介词“省略”

空间布局具有特定的语法功能,手语借助于此,省略介词。如“学校/以前/好(学校比以前好)”,手语比较句没有介词“比”,聋人先打出“以前”,再打出“现在”,最后在“现在”手势位置上打出“好”,表示现在的是好的,以前不好,隐含现在比以前好的意思。聋人用独特的空间位置元素作对比,省略介词“比”。可见空间位置的确定是手语叙事特征。

4.手指指点产生名词、代词“省略”

手语会话的特殊性决定了交流者都在现场,具有较高情境化的特征,其周围的人、物、事情都可用指点的方式进行,名词、代词都可省略。如“(指照片)我/爸爸(这张照片是我爸爸)”省略了代词“这”、名词“照片”。“这(指处方),你/去/钱/交 (这是给你开的处方,你去交费拿药吧)”,省略了名词“处方”。

5.表情体态产生叹词、副词等“省略”

《会话》中表达感情的面部表情是随意表达的,但是包含语法功能的面部表情是有规范性及约束性的。它的开始和结束有既定的程序,正如手控手语单位内的结构产生过程有一定的编排[15]。独立的表情和体态可省略叹词;表情体态与手势动作同时可省略副词和表疑问、感叹、祈使的语气词;固化的体态停顿可省略连词。因为手语主要是手眼模态,手语的模态特点使得手语更能满足“同时性”[16]。

“可以吗”“是吗”仅打出“可以”“是”的手势,同时以询问的表情和体态表达疑问语气词“吗”。“好大啊”只打出“大”的手势,同时以面部表情及体态表达副词“好”。 “这/大/不是/干净” (这不大,但是很干净),“这/大/不是” 后面有一个停顿,之后眼睛环视,继之以点头肯定的动作。停顿及点头表达的肯定与句子前半句中“不是”表达的否定对比,共同完成连词“但是”转折的语法功能。这种停顿是听人看手语时易忽略的,更是聋人在学习汉语时常忽略不计的手语部分[17]。表情与体态还包括鼓起的双颊、低垂的头、下垂的肩膀、晃动的舌头、眯起的眼睛等。手语是视觉语言,又有双手及表情与体态参与“发音”,共时性、象似性及充分利用空间的特点较突出[18]。

(二)相对空缺性

通过《会话》中手语与汉语对比分析发现,汉语中抽象动词、表特定含义的方位名词、大部分量词、助词、介词、连词、表陈述的语气词在手语中不存在,形成相对省略,具有空缺性的特点。这与聋文化息息相关。聋文化是聋人群体在其特有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行为模式、文化心态、互动关系和活动方式[19]。手语是聋文化的核心,又是聋文化的载体,语言决定思想和行为,同时又与文化相适应[20],手语省略的相对空缺性充分体现了聋文化的特点。一般而言,在A语言中常常没有B语言中相对应的成分或结构,这是不同语言类型的常态[21]。

1.简单動词的空缺

依据动词形态类型的不同,Padden将美国手语手势动词分为三个大类:简单动词(plain verbs)、空间动词(spatial verbs)和一致动词(agreement verbs)[22]。简单动词,如“有”“学习”“想”等;空间动词,如“抓”“拿”等;一致动词,如“看”“帮助”“给”等。由表3可知,《会话》中简单动词“是”“有”省略最多,空间动词和一致动词一般是不会省略的。因为简单动词在空间无迹可寻,空间动词和一致性动词在空间都具可视性,这体现了空间语言的特色,也反映出聋人的认知特点以及对外部世界的描述方式。

汉语判断动词“是”的意义比较抽象,它用在主语和判断宾语之间, 表示它们之间的同一关系或从属关系[23]。手语中没有判断动词“是”,但不影响双方的沟通与交流,如“这/我/书房(这是我的书房)”。事实上,“是”这个手势在手语会话中出现频率很高,但是它一般表示认可别人的话语或行为,即更多表示肯定或起强调作用时才使用手势“是”。

动词“有”在汉语中主要表示存在、具有或领有的意思,手语中和它相对应的一般都会省略,如“今天/课外/活动/什么? (今天课外活动有哪些) ”。有趣的是,“有”这个手势在手语中出现频率也很高,但它大多表示一种经历体,相当于汉语“了”,如“东方明珠/登上/有(登上了东方明珠)”。

2.特殊意义方位名词的空缺

汉语中名词主要是指称人和事物的,还可以表示一些抽象的概念、性质、关系等[24]。由表4可知,方位名词“上”是名词中省略最多的。手语中一般不省略表示具体方位的单纯方位名词如上、下、里等。但当表示特殊意义时,方位名词均省略。当“上”表示事物以及事情、现象的表面时,如“门/灰尘/没有(门上没有灰尘)”;当“上”表示“里”时,如 “汽车/干净/舒服(车上很干净很舒服)”;当“上”与“在”组成方位短语表示空间关系时,“在”和“上”同时省略,如“交通/马路/指挥/熟练(在马路上维持交通秩序)”。可见聋人更强调空间词描绘对象的区分,健听人更强调空间词反映空间特性的区分[25],这种差异加剧了聋人对汉语表特殊意义方位名词习得的难度。

3.量词的空缺

汉语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持续时间的数量单位[26],绝大多数量词手语都会省略。如“两个人”“一张票”中 “个”“张”都省略。这种省略主要是因为手语类标记的存在。所谓类标记是指一类事物的标记[27],它具有描摹事物特征和外形的功能。如“票/二”中,“票”以左右手拇指、食指构成一个长方形并向两侧微拉,用手势模拟票的外形,此手势兼有量词“张”和名词“票”的功能。同理,名片、牌、纸等薄薄的块状的事物的类标记都是如此。手语“树/二”中,“树”用左右手拇指、食指弯曲相对,并由下向上移动,模拟树的树干,这个手势也是一个类标记,它兼有量词“棵”和名词“树”的功能。类标记是手语的特点,表现形式十分丰富,这是手语相似性的重要表现[28]。

这些在时间上先置或先比划的形状,就其功能和出现次序而言,是与口语中的量词相当的。搭配范例只是外界及其所产生的表象在人们视觉系统的表现[29]。这种搭配范例反映了聋人观察、感知、理解外部世界的方式,这种独特的方式加大了聋人习得汉语量词的难度,因为需要从一个类标记中析出量词和名词两个词。

4.助词的空缺

汉语助词是附着在词、短语或句子上,表示某种附加意义,起辅助作用的一类词[30],其语法意义是为了明确词、短语和句子的关系。由表6可知,助词“的”“了”省略最多,如“这/我/书房(这是我的书房)”。手语无助词,“的”从不在手语中出现,且无替代形式;“了”也从不在手语中出现,但“了”常有替代手语。

汉语“了”是一个表示实现的体标记,表示动作行为或性状变化已经完成[31], 它可以表示现在、将来和过去的实现。手语“了”都省略,但不同体“了”常有不同的手势一一对应。表过去实现的“了”,手语常用手势“有”来替代,如“著名/南京路/经济/人潮/我们/二/逛/有(我们逛了最繁华的南京路)”;表示正在实现的“了”,手语多用手势伴随点头的动作替代,如“知道(手指点点太阳穴,并点点头)”;表将来实现的“了”,常通过手势与“结束”连用而替代,如“先/你/写,完,再/我/写 ( 你先写,你写好了,我再写)”。

手语中表达动作已完成,必须加上一定的标记形式,比如[附缀-结束],这个标记是强制的,如去掉则无法准确清晰表达动作已完成的体意义[32]。可见,“了”只能与其他音节合并为一个韵律词,相当于词缀,只能出现在后面,且不能持续[33]。“了”的省略替代印证了“语言之间真正的差异不在于说话者可以或者不可以表达什么,而在于说话者必须或者绝不能表达什么”[34]。汉语“的”“了”是聋人汉语习得的一个难点,其原因正在于这种差异。

5.表陈述的语气词的空缺

手语中没有表陈述的语气词“的”“了”。由表10可知,表陈述语气时“的”“了”共省略64次,如“不行,我/钢笔/写/一直(不行,我一直用钢笔写的)”。汉语语气词“的”,表示情况本来如此,语气词“了”表示新情况的出现,有成句煞尾的作用。而手语中表陈述的语气词在手控和非手控中都不存在。

6.介词、连词的空缺

大部分汉语介词、连词在手语中都不存在。由表7可知,介词“在”省略了17次,是介词中省略最多的。“在+名词+方位词”组成介词短语时,“在”和方位词都省略,只出现名词,这种情况下介词“在”省略了14次。由表11可知,连词大部分也都省略,其中“和”“也”“但是”省略较多。

可见,语气词、助词、连词、介词这些汉语语法功能的主要承载者,在手语中因低关注而呈空缺性特点。

五、对聋人汉语教学的启示

很多聋人学习汉语多年,还是难以正确理解运用汉语。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聋人对手语本体认识、研究不够,汉语教学未能从第二语言学习角度入手并运用对比分析方法使聋人对母语和目标语有清晰的认识。基于此,我们对聋人汉语教学提出三点建议。

(一)明确手语语言地位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William Stokoe博士发表《手语的结构》,论证了手语是独立的语言之后,大量研究都证明了手语的语言地位,如聋童的手语习得和健听孩子的母语习得有着惊人的相似性[35];聋人的视觉语言优势在左半球,手语能激起大脑皮层视觉空间认知区的活动等。手语的语言地位亦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同。聋人能否意识到手语也是一种独立的语言,这需要教师及时引导,使聋人尊重并热爱自己的语言,熟悉手语省略的特征。

(二)加强聋人对手语的学习

一个熟练使用某种语言的人,并不一定了解该语言的结构,这需要进行专业的学习。因此,要为聋人设置手语课,加强聋人母语的学习。在手语教学中要突出方向、位置、运动、表情、体态等的语法功能,引导聋人时刻关注这些参数,在双语转换时要有意识地从空间多向思维向时间线性思维转换,从具体直观思维方式向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过渡。研究证明,掌握双语(口语和手语)的听障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因此,应开展双语教学,帮助聋生提升语言能力。除手语课外, 还可开设手语诗歌、手语歌曲、手语喜剧等课程,帮助聋人建立母语体系, 提供其发展需要的思维、学习工具。

(三)运用对比语言学的方法教学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他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通过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出两种语言表达的异同。对聋人的汉语教学可运用汉语与手语的对比分析帮助聋人了解两种语言的区别,然后予以有针对性的指正,并辅以适量操练,以巩固所学,提高效率。

手语省略具有表达的特殊性和相对空缺性。手语省略的特殊性提示我们在汉语教学时要注意引导聋人把手势的方向、手势运动幅度变化、表情与体态等所对应的汉语词语一一表达出来;手语省略的相对空缺性则提示聋人在汉语学习中要进行对应补足。

1.针对手语省略的特殊性,在汉语中要进行对应词语的表达

汉语:碗放进去。

手语:碗/放。

由对比可知,趋向动词“进去”是虚假性省略,手语已用手势动作方向性的持续延伸完成表述。在汉语书面语中要将这类持续延伸用恰当的趋向动词来描述,即在“放”之后要加上持续延伸的意义“进去”。其他如“上来”“下去”“起来”等趋向动词也都要加在相应的动词后面。

汉语:这不大,但是很干净。

手语:这/大/不是/ 干净。

“这/大/不是” 后面有一个停顿,之后点头肯定。停顿及点头表达的肯定与句子前半句中“不是”表达的否定对照,共同完成汉语连词“但是”的语法功能。这类非手控特征不可忽略,要在书面语描述为“但是”

2.针对手语省略的相对空缺性,在汉语中要进行对应词语的补足

汉语:我在操场上等你。

手语:我/操场/等。

汉语:在家里大扫除。

手语:家/卫生/扫/整理。

在一系列的对比中,让聋人明白,“在+名词+方位词”构成的介词短语表示空间关系时,必须添加被注意程度较低的“在”和“方位词”方符合汉语语法。

汉语:我忘记带文具盒了,真急人。

手语:文具盒/带/忘记,急(着急的表情)。

汉语:现在是冬天了,但这里的水果种类还很多。

手语:现在/冬天,这/水果/种类/很多。

由对比可知,手语中没有汉语中的语气词“了”。“了”作为语气词表示新情况的出现,具有成句煞尾的作用,它虽不承担任何词汇意义,但具有不可或缺的句法功能。因此,在汉语中,一定要加上没有任何词汇意义的“了”以完成句子。在手语中,陈述语气词“了”既无手势动作也无其他非手控特征。因此,在从母语向目标语过渡过程中添加起来难度比较大,正确的添加需要对聋人进行长期的指导和训练。

诸如此类建立在对比分析基础上的教学,对于聋人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克服手语干扰、提高学习效率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国华.自然手语习得与有声语言习得之比较及其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7(3):21.

[2]赵锡安.聋人双语双文化教学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40.

[3]梅次開.梅次开聋教育文集[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86.

[4]龚群虎.聋教育中手语和汉语问题的语言学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9(3):65.

[5]杨军辉.中国手语和汉语双语教育初探[J].中国特殊教育,2002(1):25.

[6]陈亚秋.北京地区自然手语语序特点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6(4):29.

[7]许宝生,傅敏.聋人文化视角下的手语的省略现象及其语言学分析[J].残疾人研究,2015(1):31.

[8]沈玉琳,邵宝兴.中国手语实用会话[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1-141.

[9]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285-298.

[10]Capek C M,Woll B,MacSweeney M,et al.Superior Temporal Activation as a Function of Linguistic Knowledge:Insights From Deaf Native Signers Who Speechread[J].Brain and Language,2010(112):129-134.

[11]邓慧兰.香港手语动词获得研究之方向[J].当代语言学,2011(2):165.

[12]倪兰.上海手语动词的及物性[J].语言研究集刊.2014(1):149.

[13]Schein Stewart D A.动作中的语言——探究手语的本质[M].邢敏华,译.台北:心理出版社,2005:5-8.

[14]陈小红.上海手语空间方向动词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4 ):43.

[15]邓慧兰.手语语言学与语言习得研究的关系[J].当代语言学,2002(3):217.

[16]沈园.手语和手势语义:手眼模态视角和前沿研究问题[J].当代语言学,2022(1):95.

[17]刘卿.聋人自然手语中非手控特征研究[J].文教资料,2014(28):44-45.

[18]龚群虎.聋教育中手语和汉语问题的语言学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9(3):65.

[19]沈玉琳.论聋文化与聋教育[J].现代特殊教育,2002(1):19.

[20]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111.

[21]许余龙.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11.

[22]倪兰.中国手语方向性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19.

[23]陈天福.论“是”字句[J].河南大学学报.1995(1):73.

[24]张斌.现代汉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88.

[25]张积家,芦松敏,方燕红.聋人大学生的空间概念及其组织[J].中国特殊教育,2010 (4):30-31.

[2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5:252.

[27]龚群虎.手语的语言学研究问题讲话[R].大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3.

[28]张宁生.聋人文化概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71.

[29]游顺钊.视觉语言学论集[C].北京:北京语文出版社,1994:61-62.

[30][31]齐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42,146.

[32]刘鸿宇.上海手语动词的“体”语法范畴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5(5):36.

[33]朱潇.上海手语话语音系短语切分研究[J].当代语言学, 2019(4):584.

[34]秦洪武,王克非.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224.

[35]Supalla T,Newport E.How Many Seats in a Chair?The Derivation of Nouns and Verbs in American Sign Language[M]∥Siple P.Understanding Language Through Sign Language Research.New York: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8:91-131.

[36]方俊明,何大芳.中國聋人手语脑功能成像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3(2):50-57.

[37]杨集越.听障儿童心理理论研究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20(9):40.

[38]王菊泉.什么是对比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2.

The“Omission” Feature of Sign Language Conversation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Chinese Teaching for Deaf People

LIU Qing ZHAO Xiaochi

(School of Language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of Special Education Nanjing 210038)

Abstract:Taking the Chinese-sign language comparison as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taking the sign language training textbook Practical Conversation in Chinese Sign Language as a samp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af sign language conversation omission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mission of sign language conversation for deaf people has two characteristics: the first one is the particularity of sign language expression, although some words in sign language are not reflected in gestures or completely in gestures, they have completed special expressions through direction, movement, spatial layout, finger pointing, expression and posture, but they are not omitted in fact, and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al expression; the second one is relative vacancy, some words in Chinese do not exist in sign language, forming a relative omiss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cancy. Based on this,language teaching for the deaf should clarif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gn language,strengthen the learning of sign language for the deaf,and apply the method of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Key words:deaf people; sign language; Chinese; omission(特约编校 史玉凤)

猜你喜欢
聋人手语省略
手语学习,只为更懂你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偏旁省略异体字研究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06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至爱(2017年11期)2017-12-25 08:39:20
聋人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提高策略研究
奇怪的手语图
中间的省略
诗选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13
奇怪的手语图
手语与聋人文化自尊
文教资料(2014年5期)2014-08-18 00: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