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分析

2023-07-18 22:03宋雨薇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5期
关键词:融合路径高校思政教育红色文化

宋雨薇

摘  要:红色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补充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明晰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内在机理,探索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点,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融入立德育人全过程,从红色思政教育资源、教育方法、教育模式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多层面地加速高校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有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融合路径;红色文化;高校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5-0097-04

红色文化对于锻炼大学生的心性、历练大学生品格有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新时代的大学生个性特征更加鲜明,要充分融入和拓展红色文化资源,立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探讨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引领当代大学生自觉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红色信仰之基。

一、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价值

(一)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优质资源

红色文化内蕴有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丰富和充实了高校思政教育课堂,引领学生获得更加丰富和优秀的文化资源。具体来说,红色文化主要包括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内容[1]。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之中,包括大量遗址、遗迹、名人故居等,它们承载着大量的革命斗争史实,内蕴着优秀的革命精神,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高校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了解革命文化,参观革命圣地,挖掘其内蕴的精神实质。在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可以通过红色文化书籍、报刊等弘扬红色文化精神,通过生动的红色遗址和感人事迹帮助大学生塑造更加高尚的道德品格和爱国情感。红色文化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实现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导向和激励,通过特定的历史事件激发大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红色文化中的艰苦奋斗精神教育能够让大学生感悟艰苦奮斗精神的力量,在生活、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能够不退缩,迎难而上,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二)帮助大学生达成思政教育价值目标

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充分凸显红色文化资源的理想信念教育价值,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当代大学生,夯实高校思政教育的立德树人之本,帮助大学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三)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红色文化内蕴有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为高校思政教育课堂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教育案例,极大地增强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让大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思政教育理论知识,增强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信任感和认同感[2]。红色文化还能够极大地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增强大学生的道路自信和个人自信,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自己的各项活动,在优秀的革命文化精神的滋养下坚定对文化和国家的自信感。

二、高校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规划不足

红色文化资源能够较好地涵养校园人文价值,陶冶学生的品性修养。然而,在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红色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对于红色物质文化资源的利用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从硬件设施来看,对于红色文化橱窗、历史遗址、革命人物石碑、党史教育馆等基础设施缺乏维护和修缮,难以充分体现红色文化的魅力,不足以引起大学生思想认知上的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呈现方式相对单调呆板,没有形成连贯、一体化的红色展示区域,尚未构建全面、立体、特色化的红色文化资源体验模式,难以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多重感官体验,无法使红色文化渗透大学生的血脉之中。另外,当前高校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没有对当地的地域特色文化进行挖掘,没有利用当地红色文化的特色自然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思政学习,不利于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自觉认同感。

(二)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度不足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的融合过程中,红色精神文化的传播力度明显不足,思政课堂对红色文化的传播局限于单纯的理论灌输,对鲜活生动的红色文化思政教育素材准备不足,没有将红色文化内蕴的价值注入大学生的脑海之中,导致大学生与红色文化的距离越来越远,降低了高校思政课传播红色文化的实效性。当前高校传播红色精神文化的渠道还较为单一,主要依赖思政理论课灌输的方式进行红色文化育人教学,缺乏多样化、创新性、案例式的思政红色文化教学渠道,难以将红色文化特有的内涵和人文精神融入大学生的心理之中,因而降低了红色文化思政教学的隐性教育功能。

(三)红色文化思政教育的价值凝练欠缺

新时代背景下,多元文化处于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状态,在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没有深入凝练红色精神文化,红色精神文化与时代价值缺乏紧密衔接,仅仅是片面地将红色精神等同于革命精神,限制了红色文化在思政教学中的内涵表达和传承,在思政教学中没有运用时代语言解读,难以唤起当代大学生内心坚定的情感认同。

(四)红色文化思政教育的制度建设尚未规范

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学与红色文化的制度建设尚未规范,没有设计出科学有效的制度规划,缺乏纲领性文件和长期的指导性文件,尚未形成由上而下的红色文化思政教育驱动力和执行力,导致红色文化思政教育活动开展受阻,难以推进红色文化思政教育的常态化发展,无法形成整体的协同育人格局。

三、新时期高校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

(一)挖掘红色文化思政教育资源

高校要充分深入地挖掘红色文化思政教育资源,深入探索校内红色文化物质资源,包括高校历史上的知名校友、红色事迹等,围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红色传人”的主题开展红色文化思政教育活动,实现对校内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弘扬[3]。此外,还要进一步丰富校史展览馆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让学生通过参观校史展览馆与历史革命人物进行时空对话,感受浓郁的红色文化思政教育氛围,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红色思政景观。

要进行红色文化高校思政教学的校外延展,建设校外红色文化思政教育实践基地,采用校内、校外双轨道的育人渠道和方式,对学生开展红色文化思政教育,打造全方位、宽领域的思政教育专业育人平台,快速实现高校思政第一课堂向第二实践课堂的过渡,找到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程的契合点,让大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生动鲜活、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课堂氛围,坚定自身的政治自觉。

(二)创新高校红色文化思政教育模式

1. 注重地方特色文化与思政课的精准对接

要将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进行精准对接,利用具体、鲜活的地方红色文化教学资源,使高校思政课堂“活”起来,将地方红色文化作为具体案例运用于课堂理论教学,使抽象的历史问题具象化,加深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的理解和体悟[4]。以学习高校思政教材中的“全国解放战争”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将当地在解放战争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作为载体,通过地方特色文化的具体历史事件与基本理论相结合,拓展新的历史资料,增强历史的直观性,帮助学生将思政理论知识与真实的历史相融,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兴趣。

可以将地方红色文化运用于高校思政实践教学之中,例如组织学生到地方红色文化遗址进行参观和体验,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参观革命遗址的过程中获得沉浸式的感受,有效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也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和志愿服务活动,利用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调查活动,合理确定调查范围和选题,学生可以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实地考察和资料采集,形成小组调查报告,进行调查成果的分享,以增进大学生对地方历史的了解,学会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加深对近现代历史的理解和认同感,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

2. 讲好红色故事

为了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教师要将地方红色文化纳入思政课堂教学体系之中,深入解读红色文化精神内核及价值诉求,通过一个个直观通俗的红色故事使大学生产生较强的代入感,体会红色文化承载的关于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具体来说,讲好红色故事要突出“一条思想主线”“三个重点”和“三個结合”。始终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主线,深入挖掘生动鲜活的地方红色文化内涵,注重史论结合与情理统一性,立足于史实的角度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此外,还要突出红色故事的教育意义,将理论与故事相结合,增进大学生对红色故事的认同感。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红色文化思政教学的感染力,教师可以主动邀请革命前辈或英雄模范进入思政课堂之中,实现大学生与榜样人物的零距离交流,通过课堂讲座、故事分享会等方式,增进学生对红色历史的体悟,强化学生的情感共鸣和精神共振。高校还可以开办多样化的红色主题学术活动,凝练校园红色精神文化品牌,将红色元素融入学生社团之中,并创办红色文化主题期刊,如《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红色文化学刊》等,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红色精神文化品牌,营造读红色刊物、忆红色历史、悟红色精神的氛围,丰富红色文化思政育人的内涵。

3. 运用多维教学空间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

在红色文化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高校要挖掘其他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打造“大思政”格局,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对此,高校要充分利用多维教学空间,形成交叉综合性的育人环境,即运用第一课堂开展红色文化思政课理论教学,运用第二课堂的网络空间拓展学生的红色文化思政教育视野,引领学生探触到更为广阔的红色文化思政空间,实现红色文化育人的全方位渗透。利用校园红色文化的第三课堂教育空间,潜移默化地开启学生的思维,并在地方红色文化实践教学的第四课堂中进行操作和实践,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深度交叉融合,提高大学生红色文化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三)运用多样化的方法进行红色文化思政教学

1. 互动教学法

高校红色文化思政教育要注重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5]。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整理地方红色文化的素材,为课堂互动创造条件;预先向学生布置课堂讨论的内容,让学生整理自己感觉疑惑的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发言,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问题探究、案例分析和专题讨论的方式,扩大学生问题探究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教学内容,开启创新思维的空间,在师生平等互动、情理交融和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提高红色文化思政教学的质量。

2. 体验式教学法

在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互体验,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前提下获得新的认知和感受,较好地提升大学生的个人情感和思想道德水平。具体来说,教师要为红色文化思政体验式教学合理设计学生交互体验的场景和情境,如当地的战斗遗址、名人故居、烈士陵园等,让学生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激发学生艰苦奋斗、学习报国的志向,并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内化,将现场感受的感性认知转化为理性认知。

3. 混合式教学法

新时期高校红色文化思政教育可以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思维。具体来说,高校应充分利用线上课堂平台,进行思政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通过线上教学帮助学生预习和巩固知识点,借助微视频引入、发表感悟、考试测试等环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借助VR模拟仿真技术和手段,将远距离的典型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到思政教学之中,有效突破高校红色文化思政教育实践的难点。

(四)完善高校红色文化思政保障机制

1.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高校红色文化思政教育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充分突显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改善红色文化思政教育基础硬件,包括计算机、多媒体、影音系统、视频展示台等,并引进红色影视库,通过立体音响等先进设备播放红色影片,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生动的红色文化思政资源。设立红色文化教育专项资金,能为高校红色文化思政教育提供培训经费和奖励,为红色文化思政教育提供所需的资金保障。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通过培训学习、学术交流等方式对校内的思政教师队伍进行建设,让高校思政教师参观红色文化育人成果,学习红色文化思政教育的先进经验,从总体上把控红色文化思政教育的方向。并选拔和聘用优秀专职教师,提高教师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感,吸引更多专家学者的加入,为红色文化思政教育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3. 注重各部门的协调联动

高校红色文化思政教育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联动,包括高校辅导员队伍、校团委、学生处等,系统融入红色文化资源,真正让高校红色文化思政教育“活”起来。

(五)强化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新时期高校红色文化思政教育要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认知,深化大学生对红色革命精神的认知,拓展大学生的视野,对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并通过浏览权威性的红色文化网站正确认识红色文化的价值。同时,大学生要积极参与红色文化实践活动,如参观革命遗址、参观革命文化博物馆和纪念馆,身临其境地体会红色文化和精神,结合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进行红色文化的研究和领悟,较好地实现对红色文化的自觉传承和弘扬。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校红色文化为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利用其强大的红色精神和力量感染当代大学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未来,高校还要进一步开展对红色文化和思政教育的基础性研究,借鉴和学习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提高红色文化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徐永周.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现路径与机制研究——以粤港澳大湾区红色文化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07):95-97.

[2] 邓琦. 课程思政理念下红色基因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01):1-3.

[3] 王濤清,邢林艳,李亚丽. 邯郸红色文化传播与传承方式创新研究——以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为例[J].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04):56-58.

[4] 尹建平,蔺玄晋,曾建潮. 高校“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建设实践与探索——以中北大学“师道”课程思政虚拟教研室建设为例[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06):91-95.

[5] 吴心羽,黄垚. 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探析——以徐州地区为例[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09):59-61.

(荐稿人:王霞,西安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融合路径高校思政教育红色文化
传统商贸与互联网时代供应链模式比较及融合路径研究
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不良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探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