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并感染患者应用C反应蛋白、外周血SAA联合CD14指数检测的价值分析

2023-07-18 03:15辛衍霁赵晓薇杨霞
系统医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白血病外周血阳性

辛衍霁,赵晓薇,杨霞

1.肥城市中医医院检验科,山东肥城 271600;2.祝阳镇卫生院检验科,山东泰安 271034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属于一种发病较急的白血病,该病并不常见,但发病概率却依然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白血病在我国所有恶性肿瘤所导致病死率中,男性及女性白血病患者分别居于第6、7位,在所有白血病致病死率中,儿童及低于35岁成人位居第一[1]。目前尚未明确该病病因,多与遗传、病毒感染、接触苯以及电离辐射存在密切联系[2]。该病目前无法治愈,临床在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展开治疗时主要对其展开骨髓移植、输血、化疗及急症处理等,由于分型不同,预后效果也并不相同,部分患者可长期存活[3]。急性白血病患者均存在免疫功能较差情况,尤其是在接受糖皮质激素及化疗药物治疗后,极易合并病原体感染,包括真菌、病毒及细菌等,因此需要综合对临床诊断展开考虑,不易及早发现[4]。本文从2020年5月—2021年5月肥城市中医医院接收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中选择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化疗前后患者C反应蛋白、外周血SAA、CD14指数进行检测并对结果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13~71周岁,平均(42.21±15.51)周岁。以血培养结果为金标准,按是否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32例)与非感染组(28例)。本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诊疗中国专家共识》[5]标准;②为初次接受治疗者;③临床资料完整;④为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并发内分泌疾病者;②并发除白血病外其他严重肿瘤疾病者;③合并感染性疾病者。

1.3 方法

C-反应蛋白检测方式:分别在化疗前及化疗后抽取2 mL静脉血,将所采集的静脉血放置在非抗凝管内,随后展开离心血清分离操作,速度为3 000 r/rad,时间为6 min。完成分离操作后对日立LABOSPECT 008 A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应用,选择胶乳免疫比浊法展开定量测定。C-反应蛋白正常值为<10 mg/L,当C-反应蛋白值达到10 mg/L,则表示为阳性。外周血SAA检测方式:搜集血液与C反应蛋白相同,采用ELISA检测法进行检测。CD14指数检测方法:搜集50 µl血液并加入10 µl CD14单克隆抗体,培育后经离心机离心5 min,去其上层清液,通过流式细胞仪搜集样本,计算CD14指数。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 SAA)、白细胞分化抗原-14(clusterofdifferentiation14, CD14)指数水平并对比C反应蛋白检测与C反应蛋白、外周血SAA、CD14指数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包括阳性检出率、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采用ROC曲线分析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外周血SAA、CD14指数检测结果对比

感染组的C反应蛋白、外周血SAA高于非感染组,CD14指数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检测结果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检测结果比较()

组别感染组(n=32)非感染组(n=28)t值P值C反应蛋白(mg/L)65.25±10.23 11.55±3.48 26.446<0.001外周血SAA(mg/L)42.10±8.96 29.20±6.69 6.244<0.001 CD14指数182.54±26.66 272.11±35.69 11.097<0.001

2.2 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

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中,阳性33例、阴性27例,阳性检出率为55.00%;外周血SAA检测结果中,阳性31例、阴性29例,阳性检出率为51.67%;CD14指数检测结果中,阳性34例、阴性26例,阳性检出率为56.67%;三者联合检测结果中,阳性31例、阴性29例,阳性检出率51.67%,见表2。

表2 不同检测方法诊断结果比较(n)

2.3 单一检测与联合检测的ROC曲线分析

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各个单一联合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图1。

图1 不同检测方法ROC曲线

表3 不同检测方法的ROC曲线分析

3 讨论

急性白血病为造血系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是由于白血病细胞出现异常增殖现象而引发的临床综合征,外周血、骨髓以及其他组织中出现异常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情况为该病主要临床表现,患者生命组织器官结构也会遭到一定破坏[6]。目前尚不明确白血病病因,疾病产生可能是多步骤的,目前临床中多认为至少存在两类分子事件共同参与发病,即“二次打击”学说,其一为多种因素共同致使患者机体造血细胞内部分基因产生决定性突变,某种信号通路被激活,从而生成克隆性异常造血细胞;其二为部分遗传学改变会涉及一些转录因子,进而致使造血细胞分化紊乱或者阻滞现象产生,进而诱发白血病[7]。目前诱发急性白血病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遗传因素和其他血液病等,其中生物因素主要指病毒感染及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出现异常情况,但机体遭到病毒感染后,会成为内源性病毒整合并潜伏于宿主细胞中,受到部分理化因素作用下会被激活表达,进而诱发白血病;或者作为外源性病毒,当机体感染后会直接诱发造血细胞突变从而诱发白血病[8]。物理因素则包括γ射线及X线等一系列电离辐射,从而致使染色体产生突变情况,最终诱发急性白血病。化学因素则是由于患者多年与苯、含有苯的有机溶剂、乙亚胺衍生物等相接触,从而致使染色体畸变,进而诱发白血病。另外,抗肿瘤药物中含有的烷化剂以及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均具有致白血病的作用。经流行病学发现,在所有白血病患者中家族性白血病约占0.7%[9]。急性白血病患者产生的典型症状为正常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所引发的,多表现为贫血、出血及发热等。部分急性白血病患者还存在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的表现,如淋巴结和肝脾大、眼睛病变、胸骨压痛及关节痛、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睾丸损伤及累及消化道、心肺及泌尿系统等。在病情不断发展下,还会引发骨骼剧痛、视力障碍及颅内出血等一系列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存在严重威胁,患者生活质量也会有所降低,从而极有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事件,为减少或避免不良事件产生,需尽早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展开正确诊断并及时给予有效治疗[10]。

C-反应蛋白作为一种可以与肺炎链球菌C多糖体反应形成复合物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血清C反应蛋白主要由肝脏合成,其中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与白细胞介素-1b均为其最重要的合成调节因子[11]。在疾病早期诊断及鉴别中,C-反应蛋白被广泛应用,在下述情况下C-反应蛋白可出现升高情况,如心肌梗死、肿瘤、感染、组织损伤及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多肌痛风湿病、全身性血管炎及风湿性关节炎等;手术后患者C-反应蛋白也会出现升高情况,在手术完成7~10 d后C-反应蛋白水平会出现下降情况,若C-反应蛋白并未产生降低现象,甚至再次产生升高现象,还需对是否产生血栓栓塞或感染情况有所关注;在对病毒性及细菌性感染展开鉴别时可以将C-反应蛋白作为主要指标,大多数细菌性感染患者C-反应蛋白会产生升高现象,而病毒性感染患者多不会产生C-反应蛋白升高情况。外周血SAA是患者出现发热症状诊断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当受到干扰后会在短时间内水平迅速升高,产生机体排斥反应[12]。CD14作为存在于巨噬细胞的糖磷脂酰肌醇锚定膜蛋白,可通过辅助受体来达到识别细菌分子的作用,在免疫反应中具有一定作用效果。而CD14指数可通过计算来反映单位外周血表面分子CD14的相对数量,对诊断白血病具有一定应用价值[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白血病并感染患者的外周血SAA(42.10±8.96)mg/L、C-反应蛋白(65.25±10.23)mg/L高于非感染的患者(29.20±6.69)、(11.55±3.48)mg/L,CD14指数(182.54±26.66)低于非感染患者(272.11±35.69),并且在三者联合检测方面,其诊断效能(灵敏度90.62%、特异性92.86%)均明显高于单一C反应蛋白、外周血SAA、CD14指数检测。在唐涌连等[15]的研究结果中,对上述三者检测方法均进行了探究分析,同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的SAA、CRP更高,CD14指数更低,并且三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性分别为93.90%和82.70%,均高于单一C反应蛋白检测的81.60%和73.10%,其数据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在诊断急性白血病患者是否发生感染方面,采用C反应蛋白、外周血SAA联合CD14指数检测的效果明显,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白血病外周血阳性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探讨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甲亢病的131I 治疗与甲减关系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阅读理解Ⅰ
酒精阳性乳的发生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