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思维发展视角下高职聋生课堂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2023-07-17 04:23:09张环
现代特殊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高阶思维教学设计

张环

[摘 要]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结合当下高职聋生认知特点和智能化教学平台,高阶思维驱动下的聋生课堂应具备教学模式“翻转化”、教学内容“问题化”以及教学资源“可视化”特征,将这一思路应用于视频编辑课程中“风格化视频特效”章节的教学设计。实践表明,该教学设计在提高聋生高阶思维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高阶思维;高职聋生;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62

一、引言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型人才成为当下社会人才培养的新标准,作为创新型人才必备素质的高阶思维,一时间成为教育领域研究和发展的热点。为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相关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解月光团队在高阶思维领域开展研究多年,于2020年至2021年先后提出语文学科发展高阶思维的思路和方法、高阶思维发展表现性评价设计的过程与方法以及高阶思维发展干预策略体系[1-3]。在使用问题驱动学生高阶思维发展方面,翻转课堂问题导学策略和翻转课堂问题支架应用框架构建,经实践验证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效果较好[4-5]。近年来,以聋生为教学对象开展高阶思维的研究较为匮乏。与健听学生相比,聋生在学习方面更多处于低阶层次,在高阶思维能力发展方面面临较多困难,在智能型社会竞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本文以高职聋生为教学对象,提出高阶思维驱动下的聋生课堂应具备教学模式“翻转化”、教学内容“问题化”以及教学资源“可视化”等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对视频编辑课程中的“风格化视频”章节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探寻聋生高阶思维发展规律,为特殊教育院校聋生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高阶思维发展视角下聋生课堂特征

当下,受教师传统课堂观念以及聋生生理缺陷影响,聋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往往不如人意。基于高阶思维内涵与聋生认知风格的聋生课堂应以传统课堂为基础,以智能化教学技术为支撑,以愉快的学习体验为内核,培养聋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以及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

(一)教学模式“翻转化”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促进聋生高阶思维发展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并不表示只要使用翻转课堂,教学就一定能促进深度学习,流于形式、活动设计不合理、电子资源不完整等问题都会导致学习浅层化。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聋生的教学模式(图1),将课堂教学分成课前(线上)、课中(线下)、课后(线上)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匹配不同层次的布鲁姆认知目标。

课前阶段。该阶段主要发展聋生的低阶思维,对应记忆、理解和应用认知目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聋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制作本节思维导图和习题,聋生根据平台上的电子资源进行课前自学和自测。“导学+自测”模式不仅有助于培养聋生的独立自学能力,更有利于聋生对零散知识多次识记和建构,为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课中阶段。该阶段主要发展聋生的高阶思维,对应应用、分析和评价认知目标。这一阶段在线下开展,教师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聋生将习得的知识内化和迁移。高阶思维的显现并不局限于课堂的提问、小组合作以及课堂的参与度,更体现在问题解决的深入程度、聋生思維的发散程度以及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课后阶段。该阶段进一步发展聋生的高阶思维,对应评价和创造认知目标。评价和创造不仅是高阶思维能力的直接表现,也是聋生自我意识的一种觉醒。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师生、生生、自我;评价过程分为不同阶段,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总结性评价;评价时更加强调聋生自身反思能力。创造是布鲁姆认知目标的终极目标,能达到该目标的聋生少之又少。聋生创造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解决问题时思维的变通性;第二,能否创造新成果和新观点。

(二)教学内容“问题化”

传统聋生课堂知识的传递一般采用“复制—粘贴”形式,教师在备课时更多考虑如何表达才能让聋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理解思路。其目的是将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复制粘贴到学生头脑中,这种形式的学习容易使聋生对知识的掌握停留在浅层。为发展聋生高阶思维能力,促进聋生深度学习,可以将课程知识进行“问题化”设计,预构问题框架,以便合理预期教学进程轨迹。

在问题框架中(参见表1“课前、课中、课后问题设计”),问题划分为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两大类[6]。封闭性问题答案相对固定、客观,根据问题解答方式进一步细分为识记类问题和聚合类问题,识记类问题是一类需要学习、记忆、复述事实性知识的问题,聚合类问题则需要分析整合知识才能得到答案。封闭性问题主要对应记忆、理解和应用认知目标,学习层次多处在浅层学习层面。开放性问题答案相对多元、主观。根据问题解答方式进一步细分为发散类问题和评价类问题。发散类问题需要发散思维、推理预测,从而得出答案,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评价类问题则是整合已有的知识和证据,对观点做进一步的筛选和批判。开放性问题主要对应分析、评价以及创造认知目标,学习层次多处在深度学习层面。

为使问题能有效地驱动聋生学习,在问题设计时可遵循以下三点:第一,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的对应目标应根据课程内容和聋生学习情况灵活调整,前三个阶段也可以设计发散性问题,后三个阶段也可以设计封闭性问题。第二,聋生因生理缺陷,更易产生“习得性无助”心理,问题设计要符合聋生“最近发展区”,避免激起其畏难情绪。第三,宏观上,问题设计应围绕相关知识点展开,问题与问题之间呈现关联性;微观上,问题设计应具有层次性和驱动性,知识覆盖范围呈螺旋上升趋势并有效提高学习参与度,最大化助推聋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三)教学资源“可视化”

聋生受听力障碍影响,更多依赖于视觉感知事物,接收到的信息不够系统;理解能力较弱,对文字的理解容易停留在字面,无法理解文字背后的深层暗喻;在思维方面,聋生更倾向于具象思维,抽象思维发展相对滞后。教学资源可视化是一种促进聋生高阶思维发展的有效手段。可视化是以一种直观的、更加容易感知的方式表征信息以及信息加工的过程[7]。可视化后的资源不但可以形象地表征课程知识,更能显性转化思维过程,做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同呈现。可视化工具种类多样,常用的有流程图、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具体应用需结合课堂情境和教学内容。

当前信息科技蓬勃发展,在智慧教室和多功能教学平台的支持下,聋生的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可视化处理。例如,将文字和图片制作成演示文稿或微视频,通过屏幕播放给聋生观看,或者聋生登录APP线上答题自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上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聋生教学质量,但“认知负荷”问题接踵而来。为使可视化后的教学资源更好地贴合聋生认知特性,在设计可视化资源时可以遵循简洁形象原则、关联原则以及兴趣导向原则。简洁形象原则是指可视化资源的内容要一目了然、生动形象,与课程知识无关的内容减少出现;关联性原则是指表征信息时,相关知识点集中出现,图片和注解文字同步呈现,这样有助于聋生高效率整合认知信息;兴趣导向原则是指文字、图片、视频等元素要符合聋生的兴趣爱好,设计的案例最好结合当下社会热点并能引导聋生逐步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发展高阶思维。

三、教学设计

视频编辑课程是某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方向的核心课程,通过课程学习,聋生能对视频、文字以及图片进行基本编辑和特效处理,设计出独特风格的创意视频。本文从高阶思维发展视角出发,融合教学模式“翻转化”、教学内容“问题化”以及教学资源“可视化”元素,以视频编辑课程中的“风格化视频特效”章节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一)课前:预习+自测

视频编辑课程虽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操作密切关联。为防止基本理论过多占用课堂时间,特将理论内容学习挪至课前。聋生利用课前碎片化时间自主预习“超星学习通APP”上的电子课件、微视频、思维导图等教学资源,并通过习题自测掌握程度,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或者易混淆的概念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反复学习,实现“时间+空间”的解放。

思维导图是有效表征思维过程的可视化工具。思维导图可为聋生清晰呈现本节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强聋生对知识的系统把握和理解,在頭脑中形成宏观知识框架,促进高阶思维发展。图2是“风格化视频特效”章节的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为聋生呈现本节重点内容:浮雕特效、彩色浮雕特效、粗糙边缘特效、查找边缘特效、Alpha发光特效、马赛克特效。以上6种特效需重点掌握功能和主要参数设置。

习题测验不仅有助于聋生自测知识掌握程度,同时有助于教师了解聋生的学习准备状态以便动态调整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前将习题发布到“超星学习通APP”,聋生根据学习计划在课前选取合适时间参加习题测验。课前阶段的习题内容详见表1中的问题。以领会“风格化视频特效”的功能和参数为出发点,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初步实操案例,同时发散思维、深度思考“风格化视频特效”的用途。课前问题的数量应适中,一般保持在10个问题以内,问题过多容易加重聋生的心理负担,过少知识覆盖不全面。课前阶段的预习属于低阶学习,目的是将理论知识内化。

(二)课中:讲授+实操

课中阶段的教学重点是聋生熟练完成实操案例,教学活动的开展地点在机房。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巩固理论知识,更要强化实践操作,发展聋生分析、评价高阶思维能力。

教师将课堂教学过程设为8个流程,如图3所示,每个流程设计相应的问题驱动聋生深度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问题设计详见表1中的问题。上课伊始,教师针对课前习题出错较多的知识点进行指导和讲解,在与教师互动交流中聋生进一步内化基础理论知识。实操环节有两个案例,分别是《永恒的丰碑》和《铅笔画》,图4为案例《永恒的丰碑》效果图。《永恒的丰碑》作为综合性案例,融合多个风格化视频特效、关键帧以及字幕等技术,目的在于提高聋生实操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培养聋生综合评价能力。此外,案例素材贴近现实,聋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了军人勇敢坚韧、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从而引导聋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感,勇于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铅笔画》作为拓展案例,未提前给定效果图,从特效的选择到参数的设置以及案例的不断优化都由聋生自主设计完成。拓展案例在综合案例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聋生分析评价能力,为高阶思维的发展提供契机。面授课程结束时,教师引导聋生对本节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做系统总结,并预留课后习题作业。课中阶段在三个阶段中是最重要的。教师在这一阶段引导聋生掌握理论知识到实操综合案例再到实操拓展案例,聋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三)课后:反思+创造

反思是高阶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培养聋生的反思习惯尤为重要。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本文将反思放在课后阶段,但实际上反思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在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聋生在课前反思知识的建构和内化情况以便合理预期课中的教学活动;聋生在课中反思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运用情况以便顺利完成实操案例;聋生在课后反思经验教训以便优化后期学习。在课后阶段,聋生通过“超星学习通APP”的互动评分功能对同伴就三个学习阶段的知识掌握、团队协作、课堂参与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撰写学习心得自评学习效果,反思出错原因,归纳总结解决方法。例如,在展评学生作品《铅笔画》时,一些聋生作品呈彩色画面,另一些聋生作品呈黑白画面,引导聋生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将习得的经验教训写入心得体会以便更好地调整学习。

创造是驱动聋生认知水平从低阶到高阶晋级的强大动力。课前和课中阶段,教师通过发散类问题和评价类问题有意识地引导聋生思维朝着创造发展。课后阶段,聋生通过自主设计作品《成长相册》发展创造思维,从基础知识应用、美观设计、创意设计以及蕴含意义四个方面出发,对作品进行生生、师生、自我的评价,互动交流和总结反思,形成良性循环。

四、实践数据分析

(一)授课对象

本次教学实践在2021级计算机大专1班和2021级计算机大专2班中开展,以上两个班级为教学平行班级,两个班级的学生均为聋生,每班人数均为25人,学习基础和学习风格相似,适合检验教学设计是否有效。2021级计算机大专1班作为实验组,采用本文提出的教学设计;2021级计算机大专2班作为控制组,采用传统教学设计。

(二)试卷分析

表2为单元测验试卷情况和聋生成绩情况。单元测验理论模块与技能操作模块分值比例为3∶7,低阶思维题目与高阶思维题目分值比例为7∶13。单元测验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以及上机操作题四种题型,选择题和填空题考察聋生基础知识的识记情况,简答题和操作题主要考察聋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迁移以及创新能力。操作题目有两道,第一道题根据给定的主题和素材制作作品,侧重考察聋生的分析和迁移能力;第二道题主题不限,自备素材制作作品,侧重考察聋生的创新能力。

(三)数据分析

从表3的统计结果可知,实验组低阶思维题目和高阶思维题目的平均得分均值均高于控制组,表明高阶思维视角下高职聋生课堂教学设计不仅有助于聋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聋生低阶思维能力。实验组低阶思维题目和高阶思维题目的标准差均小于控制组,说明相较于控制组,实验组的聋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班级整体水平比较稳定。聋生在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方面均呈现显著差异(p=0.043<0.05,p=0.049<0.05),且低阶思维显著差异优于高阶思维。总体来看,高阶思维驱动下的聋生课堂教学设计确实有助于促进聋生高阶思维发展,同时在促进聋生基础知识的内化和迁移方面也表现出了积极作用。

五、结论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8]。本文基于高职聋生的认知特点,结合当下智能化教学设备,提出高阶思维驱动下的聋生课堂应具备教学模式“翻转化”、教学内容“问题化”以及教学资源“可视化”特征,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在发展聋生高阶思维方面确实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过,研究的开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学科限制。教学实践仅在计算机学科中开展,在其他学科中的实践效果未知。第二,样本限制。教学对象人数较少,忽略了样本多样性对实践结果的影响。为解决以上两点问题,建议接下来在语文学科中开展研究与实践。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学习此课程的聋生众多,能保证样本的多样性;语文学科中对文章的阅读理解、总结表达以及框架梳理等学习活动也更有益于挖掘聋生的高阶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

孙宏志,解月光,姜玉莲,等.课堂教学情境下学科高阶思维的结构和发展规律——以语文学科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20(6):91-97.

[2]孙宏志,解月光,张于.核心素养指向下高阶思维发展的表现性评价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21(9):91-98.

[3]高琳琳,谢月光,张琢.智慧课堂视域下高阶思维发展的干预策略体系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2(6):112-119.

[4]胡小勇,张瑞芳,冯智慧.翻转课堂中的问题导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7):93-97.

[5]朱龙,付道明.一种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问题支架应用框架——基于翻转课堂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0(2):115-121.

[6]王春艳,谭庆昌.基于思维培养的教学问题设计[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165-167.

[7]李芒,蔡旻君,蒋科蔚,等.可视化教学方法与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13(3):16-22.

[8]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N].人民日报,2019-02-24(001).

[9]胡小勇,祝智庭.教学问题设计研究:有效性与支架[J].中国电化教育,2005(10):49-53.

[10]党雪萍,叶勇,文为,等.面向高阶思维培养的自主型实验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10):74-79.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lassroom Teaching Design for Deaf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gher-OrderThinking Development:Take Video Editing Course as an Example

ZHANG Huan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an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 Jinan 250022)

Abstract:Based on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s,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cognitive characteristics of deaf students and intelligent teaching platform,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classroom for deaf students driven by higher-order thinking should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mode, “problemiz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visualiz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applies it to the teaching design of “stylized video special effects” chapter of Video Editing cours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teaching design plays a certain role in improving the higher-order thinking of deaf students.

Key words:high-order thinking; vocational deaf students; teaching design(特約编校 熊 琪)

猜你喜欢
高阶思维教学设计
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初探
基于高阶思维的数字出版理论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出版广角(2016年18期)2016-12-03 15:57:22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02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7:05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9:00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8:5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3:04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3:47
在高阶思维的理论指导下,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
文理导航(2015年36期)2015-12-07 14:36:34
基于主动学习的政治“轻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