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是一种呼吸系统传染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来传播,其病因是结核分枝杆菌导致,病变部位在气管、支气管、肺组织及胸膜[1]。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有一些患者则会在午后发生乏力、盗汗、发热、食欲缺乏及体质量下降等,该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系统功能[2]。据统计显示[3],我国每年患结核疾病的患者逐渐增多,呈上升趋势发展。因此,临床需要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来控制病情的发展,然后对传染源、传播途径进行干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肺结核的传染性比较强,治疗的周期长,且反反复复,目前临床的治疗以药物为主,能有效控制结核病的发展,临床治愈的效果佳。但大部分患者出院后,用药的依从性差,无法按照医嘱进行用药治疗,以至于结核病复发率增高,且出现耐药性。为提高患者出院用药的依从性,临床探究了一种护理方式,用于出院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延续性护理。
延续性护理,是指在患者出院后,由专业医护人员或专业护士对患者进行的有效的护理管理,并持续跟踪监测患者的身体情况,协助患者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全面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此达到预防疾病、控制疾病的目的。在肺结核患者中,延续性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出院后病情的恢复乃至治愈,这种护理方式能让患者出院后按照医嘱用药,对患者起到监督管理作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前就开始延续性护理准备。
(1)建立随访计划档案。用于记录患者回家后在不同阶段的病情变化。出院初期,每周随访1 次,以电话或者微信的方式沟通,目的在于让患者养成自我管理和自我保健的习惯,能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4 个月后,随访频率改为15 天1 次,除了解患者实际的病情发展以外,还需要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到按时用药及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治疗依从性。
(2)心理干预。肺结核病的治疗周期比较长,患者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因此,医护人员在与患者沟通的同时,还需要叮嘱家属注意患者的情绪,做好对其的情绪疏导,多理解和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患者得到来自家庭的力量和温暖,提高治疗的信心。若患者病情较为稳定,可让患者帮助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从而改善其不良情绪。
(3)饮食干预。肺结核是一种消耗性疾病,一般会发生低蛋白血症。医护人员要提醒患者及家属,多吃一些高蛋白、高热量且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豆制品、瘦肉及鱼类,鼓励患者多吃粗纤维食物,可以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对于体重基础大的患者,要嘱咐其控制摄入脂肪的量,尽可能不吃动物脂油。
(4)用药干预。在临床肺结核诊疗指南中,强调了对肺结核患者提供治疗的同时,还应当遵循全程治疗、规律治疗、联合治疗的原则,否则会影响到治疗效果,最终导致治疗失败。在肺结核患者群体中,发现了部分患者有不按时用药的情况,因此在延续性护理中应当重视对患者进行用药干预,以此对患者的用药进行监督管理。延续性护理小组可定期随访患者及患者家属,询问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对按时用药的患者给予鼓励,并嘱咐其继续保持;对有不按时用药行为的患者,应当对其进行用药教育,有必要提高其对用药重要性的认知水平,告知其以消极的应对方式来用药,不利于肺结核疾病的控制,更不利于改善自身预后,影响到疾病康复。
(5)生活指导。可利用微信群来科普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叮嘱家属每天给室内通风,改正患者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习惯,根据实际病情制定适应的运动锻炼方式,以提高患者身体的抵抗力,加强自我管理意识。
延续性护理是一种由医院承接到家庭的持续性的护理干预方案,在能到患者家庭中落实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保证了医疗服务的科学、规范及延续性。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质量带来了保障,同时还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医护人员通过微信和电话等形式随访患者,能从心理、用药、生活、饮食即运动等方面进行了解和干预,使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以及健康知识水平得到提升,从而提高生存质量,促进身体恢复。
[1]任丽军.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耐多药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39(4):414-415.
[2]孙清,宋言峥,赵亦红.微信在中青年肺结核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12):117-120.
[3]杨艳霞,杨艳.延续性护理在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27(10):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