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发病率逐年上升,是人类疾病中第三大死因,仅次于心脏病和癌症。脑出血临床上有恶心、呕吐、头痛等典型症状,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是受机体内部反应、全身肌肉的具体情况、出血的程度和出血部位等的影响。70 岁以上的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60%的脑出血是脑梗死引起的,其最主要的特点是起病急,进展快,患者发病后要尽快入院进行治疗,如果不及时治疗,短时间内可能导致预后不良。阿托伐他汀钙胶囊对急性脑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天麻素可有效改善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及临床预后。
急性脑出血是指脑血管突发破裂导致出血,常伴有临床神经症状、呛咳、言语不清、四肢偏瘫和呕吐等。该病起病急,发病快,病情严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无法忽视的威胁[1]。急性脑出血患者大多患有动脉硬化、高血脂、心肌梗死和风湿性心脏病等慢性病,使血管的弹性和功能进一步减退。
近年来,临床主要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该药具备调节血脂、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及斑块等作用,但单次静脉给药的效果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影响脑出血预后的因素很多,其具体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回顾性研究发现,早期血肿扩大是造成病情加重的最主要因素。研究者认为,引起脑血肿的机制多为血肿本身严重损伤占位,脑周围组织循环障碍,多种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如凝血酶、血小板、白细胞炎性细胞、补体系统和自由基等[2]。
结合脑出血的病理生理变化,研究使用天麻素治疗脑出血。天麻素注射液是天麻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能恢复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相互间的血液循环障碍,逐步形成镇静、睡眠、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天麻素能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体外实验也能抑制血小板减少激活因子(FA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国内也有研究学者证明,天麻素在体外实验可减轻严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维持细胞膜流动性有相对良好的作用;它还能显著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过多的氧自由基;它能显著降低神经细胞凋亡率,进一步增强机体内部非特异性免疫,增强血肿周围组织的细胞免疫水平,促进微血管增生,使机体达到免疫平衡状态,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
临床可为患者使用阿伐他汀片,20 毫克/次,口服,1 天1 次;天麻素注射液,0.6 克+5%葡萄糖注射液250 毫升稀释后,静脉滴注,1 天1 次。
使用SPECT 观察脑出血急性发作时血肿边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流量下降最为明显。
脑血流量下降在15 天后达到高峰,约1 个月达到低峰,一段时间后恢复。阿托伐他汀钙片具备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防止氧化功能严重受损等作用。天麻素注射液具备镇静催眠作用,主要化学成分是天麻素,能抑制二磷酸腺苷和血小板减少激活因子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增强血管扩张,降低外周阻力,进一步增强脑神经细胞的抗缺氧潜能;借助抑制酪氨酸蛋白酶A4 的表达,抵抗其诱导的组织细胞凋亡。并抑制谷氨酸的释放,恢复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动态平衡,对神经细胞毒性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说明天麻素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对急性脑出血有着较为理想的治疗作用。此结果与周玲华[3]的研究结果相同,其表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为血压未受控制,长期在高压状态,小动脉持续加压促使内膜变厚、增生、变性形成微型动脉瘤。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动脉瘤就会破裂导致出血。该疾病发病急,颅内压迅速升高的同时神经毒素提升,导致继发性脑损伤,促使患者的生命被严重威胁,预后不良,死亡率高。
现阶段,对于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能够改善占位,改善血肿,预防继发性损伤。其中开颅手术能够迅速清除血肿,但有研究表示该手术方式有创伤性高、并发症高、减压不充分等缺陷。微创穿刺引流术为微创手术的一个分支,使用局部麻醉并减少脑部创伤,可将对患者的伤害降到最低。
急性脑出血临床最好的治疗方法是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因为它能够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 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够预防心血管疾病。
借助于急性脑出血的病理研究内容和临床效果发现,虽然选用阿托伐他汀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治疗效果并不全面。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药物治疗的具体过程中,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是免疫系统疾病引起的脑神经出血和严重损伤的关键因素。天麻素注射液具备保护神经细胞、促进认知恢复、降低体温、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阿托伐他汀能有效调节患者的血脂水平,并能有效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从药物制剂分析,天麻素注射液可调节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清除血液中的氧自由基,具备天然抗氧化作用。阿托伐他汀可长期、持续、快速预防心血管疾病,能有效减轻脂质过氧化、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等。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逐步形成良性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应当积极治疗脑出血等免疫系统疾病,更要注意预防,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还包括作息不规律的老年人或年轻女性。预防措施有以下几点。
(1)生活作息要有规律,运动要控制在身体能承受的范围内。
(2)学会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3)学会释放压力,保持愉快的心情与平和的心态。
(4)饮食要清淡、低盐,多吃低碳水化合物,多吃蔬果、豆制品,避免或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多吃富含纤维和蛋白质的食物。
(5)经常做腹部保健按摩,促进肠道蠕动。
(6)注意季节的变化,观察身体的反应,经常活动手指,从而减少左脑的额外负担,锻炼右脑。
(7)密切关注身体的变化,特别是部分脑血管意外的前兆,如头痛、头晕、晕厥、乏力等。如果出现上述具体情况,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诊治。
[1]王雨来,匡良洪,周本宏,等.基于Meta 分析的血栓通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经济学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21,32(8):2031-2036.
[2]钱洪波,吴高远,潘捷,等.老年患者脑出血发病前抗凝药物的使用与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7):1366-1369.
[3] 周玲华,管义祥,钱小丽,等.Tomatis 高-低频转换听觉训练应用于改善老年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21,37(10):1375-1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