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西方文化的融入,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职责,我国重视对于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尤其在初中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受到西方文化融入的影响,当代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不足,在精神上的淡化、漠视态度都使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影响,对此,在初中英语课堂上利用英语讲述传统故事、渗透传统文化至关重要。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探究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增强初中英语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从而提高中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初中英语 传统文化 渗透 传统故事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3.05.03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同世界各国之间的沟通交流日益紧密。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不仅能够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的社交能力。然而,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交汇很容易导致对传统文化的忽视,“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之一,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是教学的重要内容。进入初中阶段,学生对于英语和传统文化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一阶段的英语课堂渗透传统文化要讲求方式方法,注重文化价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文化的沟通交流赋予中华传统文化新的含义。在这样一个文化多元、开放的时代,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略显弊端,教学方式的落后也使英语教学耗能高、成效低。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没有实现交融发展,当代中学生存在对传统文化认识理解不足,淡化传统文化的问题,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态度冷漠,反而崇尚过圣诞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这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不利于中国文化自信的建立。
1.英语教材中缺少传统文化内容
就当前的英语教学来看,英语教材中缺少传统文化内容是传统文化难以渗透的重要原因,在当前的中学英语教材中,内容十分广泛,除了有英语词汇、语法、句子等应试内容外,还有很多扩展内容,一方面是为了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另一方面是增加英语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因为如此,学生很容易对西方文化产生兴趣,反而忽略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受到教学内容的影响。教育学者也发现了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新版的教材中,许多富含传统文化的元素被添加其中,但话题较为简单,文化的渗透过于浅显,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2.教师对英语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
初中英语教师对在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这也是导致传统文化难以融入其中的重要原因,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很多英语教师没有在英语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意识,教学手段过于机械和单一。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欠缺,教师的教学目的仅仅局限在英语基础知识和应试技能上,很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面对枯燥的英语学习,很难培养学习兴趣,学生也缺乏将英语学习内容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和机会,“哑巴英语”成为我国英语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3.英语考试评价中没有加入传统文化内容
教学评价内容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方向和角度,也同样会受到教师和学生更多的重视。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局限于词汇、语法、阅读之上,学生学习的目的是考试,而英语考试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内容少之又少,这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英语课堂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被严重忽略。
4.缺乏教学指导
英语教学包括“听、说、读、写”等多种内容,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有着緊密联系,在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下,很多英语教师都在教学方式上做出了变动,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不断提高英语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率。但目前在英语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仍缺乏实践经验,在缺少理论指导的情况下,传统文化渗透的效率和质量较为低下,很多改革措施没有落到实际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总结传统文化渗透的经验,进一步促进英语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二、初中英语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有利于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
英语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拓宽知识面,丰富文化内涵,树立文化自信,不断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遭到忽视和漠视,这一现象在初中学生中尤为明显,加强英语教学并不意味着忽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只有在英语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才能够更好地凸显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做好有效的价值引导。其次,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之一,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是每一位社会主义接班人肩上的责任,在英语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突出展示中华文化的特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外国故事与中国故事在价值和叙述表达上存在很大的不同,通过讲述传统故事促进传统文化与英语学习的融合,是我国英语教育体系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2.促进文化的交融发展,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并不是割裂的存在,文化的交融和发展能够更好地凸显出传统文化的时代性,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汉语更为亲切,也是学生熟悉和易掌握的内容,学生在初次接触英语时难免会出现畏难心理,在英语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能够起到教学铺垫的作用,借助传统文化素材,引出英语教学内容,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应用中国传统故事愚公移山、揠苗助长作为教学素材,以故事为核心引出英语词汇和句子,做好教学内容的承前启后,促进英语课堂的开展。
3.丰富英语教材内容
英语的学习是以文化背景和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想象力是英語教学的重点,中华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以中华传统故事作为基础拓宽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文化软实力,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丰富多彩,文化资源更加丰富,在多样的英语教学中增添传统文化的内容,也能够逐步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三、初中英语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理解,而且也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英语讲述中华传统故事,融入多种创新的教学方法,为英语课堂增添趣味,同时,传统文化故事的渗透能够使学生积极加入英语课堂的学习中。
1.树立正确观念,促进文化融合
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是不同的,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仅能够促进不同民族间的沟通交流,也能够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和碰撞,推动文化的传播。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交融,跨文化的课堂是每一位英语教师探究的重点。一方面,借助传统故事引入英语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虽然中国故事与外国故事在叙述表达和陈述方式上存在差异,但不同的文化间有着相通性,这也是不同文化融合和碰撞的过程。英语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文化平等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发现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之处,摒弃传统教学中立足英语知识的教学方法,在文化渗透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把握教学的“度”,以更好地传达中华良好的价值观念。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Un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以乐器为主题,教师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要抱有文化平等的态度,讲述古琴、古筝、二胡等中国传统乐器和钢琴、风琴等西方古典乐器的故事及其英语表达,而且教师也要积极鼓励学生,以课文中的英语表达为出发点,学会正确的英语表达方式。班级中若有会某一乐器的学生,可以将乐器带入课堂中,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同样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为学生展示不同的乐器,在进行西方乐器的教学中,要积极延伸至我国的传统乐器,将乐器背后的传统故事以视频、动画等形式呈现给学生,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例子,这将不断促进不同文化间的融合和碰撞。
2.改变单一教学模式,注重英语教学实践
英语学科内容广泛,学习周期长,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降低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扩宽英语课堂呈现方式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同样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课题,因此,做好传统文化渗透至关重要。不同国家的博物馆都陈列着诸多能够记录该国家历史的文物,这是不同民族的财富,将包含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引入课堂,能够使英语内容更加丰富,英语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二者的结合也能够使中西方文化得到很好的融合,起到英语教学内容承前启后的作用。
例如,教师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9“Have you ever been to a museum”的教学时,可以以传统故事作为切入点,继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博物馆包括各种类型,有历史博物馆(history museum)、艺术博物馆(art museum)以及太空博物馆(space museum)等,各个博物馆都有其独特之处,在上课之初,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令学生采用绘画、折纸、描述等各种形式展示参观博物馆的经历以及最感兴趣的文物,可以以鼎(tripod)、尊(wine container)、青瓷(celadon)等文物引入,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在课堂上播放博物馆的相关视频,以文物作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掌握博物馆和文物的英语表达,检验学生对于博物馆的认识情况。
3.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灵活的课堂呈现方式和丰富的课堂内容能够使英语课堂更加高效,更具吸引力,而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广泛,所以英语教学内容的拓展和传统文化的渗透需要找到切入点,将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都融入其中。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模式,课堂的传统文化渗透应全面且有层次,如果单一介绍传统故事,很难扩宽学生的思维,而且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还远远不足,只有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传统文化的各个角度入手,将传统文化的范围扩大,将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孔融让梨、木兰替父从军等传统故事融入课堂中,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才能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另外,英语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时,要注重由简至繁的循序渐进过程,选择更易学生理解的切入点,如若将艺术、文学内容渗透其中,内容繁杂,难度大,很容易降低教学效率。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教材中的第二单元是“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 ”,这一课是以节日为切入点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中西方有不同的节日,各个节日也有独特的庆祝形式,教师在进行本节课的教授时,可以将“festival”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用英语介绍我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背后的故事。例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以节日为契机引出节日中的美食,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增加英语词汇量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内容涵盖广、范围宽,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习到大纲中的词汇以及表达形式,适当增加课外的原版英文阅读,能够增加学生对于英语语法的理解,更好地理解英文表达和英语背后的文化,教师在课堂中要积极渗透英文表达方式的教学,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的接受程度,使学生在阅读原版英文图书中进行思考,使中西方文化融合发展。
例如,教师在选择原版英文刊物时要紧扣教材内容,做到有序衔接,英文报纸和杂志都是可以选取的素材,在拓展的内容中可以增加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包括诗词歌赋、《诗经》、《楚辞》、民间剪纸、中国结等,还有中国汉服文化,都可以作为传统文化渗透的内容。学生在学习“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这一内容时,可以增加有关规则的原版英文素材,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到的英语表达“should +be allowed to”,在学习“I used to be afraid of the dark”这节内容时,以“做出了什么改变”这一主题选取英文素材,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中增加词汇量。
总之,初中阶段所学习的英语是学生未来英语学习的基础,因此英语教师要认识到教学的重要性,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课本内容,获得优异成绩,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英语思维的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交流能够使英语学习更具趣味性,在英语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当前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切入点,因此,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教学水平,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延伸拓展的内容融入课堂中,做好价值引导,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参考文献:
[1] 顾玉珍《用英语讲述传统的故事——初中英语课堂上的传统文化渗透之我见》,《海外英语》2022年第7期。
[2] 王丽《谈初中英语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教学策略》,《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2期。
[3] 左玉红《初中英语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方式分析与研究》,《好家长(创新教育)》2017年第16期。
(余海燕,1978年生,女,汉族,安徽金寨人,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英语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