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德育能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2023-07-17 09:32:43施新蕾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3年5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德育

施新蕾

[摘    要]德育是小学教师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优质的德育活动能够引领学生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让学生能够全面、健康的成长。在小学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在观念维度把握多元原则,完善德育体系;在实践维度巧用多彩活动,推动德育渗透;在深化维度开发多元资源,加速德育进度,从而让美好品德浸润学生的心田。

[关键词]小学教师;德育;观念维度;实践维度;深化维度

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改变,教师不再只关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效果,也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期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然而,在目前的小学教育中,部分学校的德育工作只是面子工程、纸上谈兵,导致德育落不到实处,学生品德素养的发展也呈现停滞的状态。对此,教师应当正视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主动地做好德育工作的优化、调整,促使学生既能仰望星空,拥有远大理想,也能脚踏实地,学习科学技术,从而为国家的建设、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观念:把握多元原则,完善德育体系

任何教育活动的开展,都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化释放教育的价值,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在小学阶段,德育原则囊括了德育的宝贵经验,反映德育活动的一般规律,能够为教师开展德育工作提供指引。对此,教师也应当基于恰当的原则,完善德育体系,为德育活动赋予生命力。

(一)一致性原则,指引德育方向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经验有限,当教师直接为学生引入德育的主题时,学生难以采取科學的方式汲取德育养分,保持德育活动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以至于学生错失最佳的发展时机。而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能够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明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指引学生的学习方向、成长方向。对此,在德育中,教师应当秉承一致性、连贯性的原则,做好德育目标的设计,以便在系统落实目标中,保障德育活动的效果。

在以“诚信”为主题开展德育活动时,教师能够发现,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学生对“诚信”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不知道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诚信品质,基于此,教师便可以设定如下德育目标:1.熟悉诚信的内涵,了解诚信的基本要求;知道诚信是每个人立足社会的通行证;2.能够对事情负责;能够强化为人处世的能力,发展社会生活能力;能够践行守信守约的美好品质;3.增强对他人的责任感,形成符合社会主流要求的处世态度;能够形成守信为荣的正确荣辱观,自觉弘扬中华诚信美德。随后,教师以上述目标为依据,进行德育活动的恰当安排,以便在按部就班开展德育活动中,真正地推动教学目标的落地,增强诚信教育的品质[1]。

教师秉承“一以贯之”的德育原则,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德育目标的科学设定,能够延长德育活动的生命力,让学生在稳步前进中不断完善自身的品格,从而提升德育的效果。

(二)差异性原则,尊重儿童个性

学生犹如幼苗,只有培养得宜,才能够滋养长大。但是,在德育中,许多教师将学生看作是完全相同的个体,为学生创建毫无差别的德育活动,导致德育的最终效果远不如预期,学生之间的差距也会逐渐加大。对此,在实际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时,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主动地将学生看做花木,以便基于每一株花木的特点,采取恰当的德育措施,促使每一株花木都能够绽放,开出鲜艳的花朵,从而让整个校园姹紫嫣红。

教师可以借助电子档案记录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为学生进行个性的德育指导。具体来说,在学生刚进入校园时,教师便根据“姓名”“年龄”“兴趣爱好”等项目,进行电子档案的制作,使每一份档案对应一名学生。之后,教师请学生在父母的辅助下,进行电子档案的填写,保证电子档案内容的完善性。随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情况,对电子档案内的信息进行完善,使得电子档案成为学生的成长记录表,直观反映学生品德素养的发展水平。这样,在德育指导时,教师便可以根据电子档案中的内容,基于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制定契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德育方案,提高德育的精准性。一段时间后,教师也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再次完善电子档案,并将德育的方案和获得的效果记录在册,以便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的品格素养获得持续性提高。

传统的德育方式,会淹没学生的个性,而电子档案的记录、整理,让教师对每一株花木的特点都“熟记于心”,从而使教师能迅速、准确地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建完美契合的德育方案,促使每一株花木都获得绽放。

二、实践:巧用多彩活动,推动德育渗透

活动是实现教育价值的“主力军”,在德育中也是如此。在传统教育形式下,许多教师期望通过口述、说教的方式,引起学生对道德素养、法治意识的关注,显然,这样的想法,高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错误地判断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对此,为了让德育落到实处,教师需要为学生创建多彩的活动,改善德育的方式,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对德育理论的感知,从而加深对高尚品格、美好人格的印象[2]。

(一)动手实践,强化感知

德育活动的最终价值不在于学生认识了多少道德理论知识,而在于学生是否能够践行高尚的人格情操,真正地基于自身的行动,让世界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对此,传统“师讲生听”的德育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德育活动。在德育中,教师不妨为学生创建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透过自己的双手,认识到践行高尚人格情操的必要性、重要性,从而在未来的生活中可以自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真正地透过自己的行为,内化高雅的行为准则。

在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保护环境”等美好品格的培养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创建“废物再改造”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基于为废旧物品赋予新价值的过程,收获成就感。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先布置收集生活中废旧物品的任务,请学生自主对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进行收集、清理,为后续实践活动的开展准备素材,如有的学生收集了废旧鞋盒,有的学生收集了饮料瓶。在活动中,教师应用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一些由废旧物品改造的工艺品、生活用品,如用废旧饮料瓶制作的花盆,用废旧纸箱制作的收纳盒等,诱发学生自主对废旧物品进行改造的欲望。随后,教师请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主动地为手中的废旧物品赋予新的应用价值、审美价值。在学生制作完毕后,教师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物品,并请学生介绍自己的灵感来源和制作过程,以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触发更多的创造灵感,从而在生活中更加自觉地对废旧物品进行改造,真正地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让人与环境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双手不仅是智慧的创造者,也是人们获取智慧的有效工具。在德育中,教师主动地创建动手实践的学习活动,能够开启学生通向高尚美德的大门,让学生透过亲身实践的方式,切实地强化对德育知识的感知。

(二)社会实践,走出校园

德育理论知识带有较强的抽象色彩,而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当教师采取最传统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德育理论时,不仅会模糊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会放大德育理论知识的抽象性,导致高尚的人格品质难以浸润学生的心田。而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社会即学校”的教育理念,认为“社会”是宏观意义上的学校,具有充盈的教育作用,能够为德育“添柴加薪”,让德育的效果远超预期。对此,教师应当主动地践行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打破传统的德育模式,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觉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关心、帮助残疾人,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担负的责任,为了让学生从小就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自觉帮助他人的良好习惯,教师便可以创建“走入残联”的社会实践活动,改善德育方式。在学生正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前,教师先在校内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避免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意外。随后,教师也要与残联的负责人联系,共同制定德育方案。当学生进入残联后,先由残联的工作人员为学生介绍残联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残联。之后,学生在残联工作人员的辅助下,体验盲人、聋哑人的生活方式,切实地体会到残疾人生活的不便之处,主动地萌生帮助残疾人的想法。在活动结束后,学生再自觉打扫残联的卫生,并为残联制作宣传栏,以便在提供帮助中收获愉悦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强化乐于助人的意识。

责任意识犹如一双慧眼,能够检验学生是否走向成熟,而任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均非一日之功。对此,教师创新教法,主动地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一点一滴的成长中,真正地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三)模拟情境,及时检验

尽管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伙伴,但是教师也不能时刻绑定在学生的身边,当学生存在行为不当的情况时,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纠正,因此,让德育效果落到实处,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但是,德育的特殊性,使许多教师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查看学生品格素养的发展水平,而虚拟情境的创建,无疑是一剂良药,能够将教师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在德育活动结束后,教师不妨结合现实生活需求,为学生创建多样化的虚拟情境,考查学生在情境中的行为选择情况,从而基于学生的表现,对学生品德素养的发展情况进行判断,以便后续进行精准弥补。

在对学生进行团队意识、集体意识的培养后,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创建相应情境,对学生进行考查。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为学生拟定如下情境:1.你的好朋友最近在学习中遇到了一些难题,你会怎么做呢?2.平时和你一起玩的好朋友,最近脚崴了,你会怎么做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品德素养,说出自己的想法。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角色扮演的学习活动,增强虚拟情境的真实性。

虚拟情境犹如一杆秤,能够对学生品德素养的发展水平进行衡量,以便教师更加精准地基于学生的成长需求,进行德育活动的调整、优化,从而提升德育实效。

三、深化:开发多元资源,加速德育深化

教学资源是德育的“加速器”。传统教育形式下,教师能够应用的资源相对单一,导致德育的形式也相对枯燥、乏味。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也较少主动地汲取德育养分,使德育的质量大打折扣[3]。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观念的革新,使教师意识到资源开发的重要性,许多教师也开始积极地引入现代教育资源、家长资源等,活化德育的方式,拓展德育的空间,从而让德育“展翅飞翔”。

(一)现代资源,活化德育模式

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教育也迎来了崭新的明天,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中,教师可以积极地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主动地利用视频、图片等资源,活化德育的形式,弱化学生理解品德知识、法治知识的难度。但是,教师也要意识到,现代资源的引入不是简单的“黑板搬家”,也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教师应当结合德育的主题进行现代教育资源的恰当选择,从而让学生在活灵活现、灵动百变的学习模式中,增强对德育理论的认识。

在以生命教育为主题开展德育活动时,教师便可以充分释放现代教育资源的优势,让生命教育更加灵动。在活动中,教师先呈现丹顶鹤、熊猫、桂花等动、植物的图片,让学生直面生机勃勃的生命,由衷地发出对美好生命的赞叹。随后,教师再播放一些景区的宣传片,使学生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魅力。紧接着,教师突转画面,为学生呈现灾难片的场景,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缺乏多样性的严重后果,从而主动地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珍惜每一个动植物生命的想法。

显然,教师吃透德育理论的内涵,有的放矢地选择现代教育资源,改善德育的方式,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过程变得更加简单,让抽象的德育理论变得更加具体、直观。

(二)家长资源,拓展德育空间

在德育中总是出现教师尽心尽力地教,但是当学生一回到家就被打回原形的尴尬境况,究其根本是家长的德育意识较低,认为学校担负着教育指导学生的全部责任,自己只需要当“甩手掌柜”即可,甚至还有些家长十分溺爱学生,将学生宠成“小公主”“小皇帝”,导致学生形成自私自利、懒惰等不良品行习惯。针对这一德育现状,教师应当主动地与家长建立交流,引起家长对德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并提升家长的德育能力,以便家长成为德育中的重要资源,有效拓展德育的空间[4]。

教师可以借助家长会的机会,建立与家长的面对面交流渠道,激发家长对德育活动的关注。首先,在家长会上,教师向家长呈现一些社会案例,使家长意识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的迫切性。紧接着,教师提出“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话题,引发家长的热议,鼓励家长提出更多家庭德育指导的方案。随后,教师再介绍一些实例,供家長学习,进一步增强家长的家庭德育能力。在家长会结束后,教师也可以鼓励家长与教师建立一对一交流,针对学生品德素养的发展实况,提出更具体的德育方案,从而协同家长,真正地提升德育的质量。

教师主动地搭建与家长间的沟通桥梁,使家长对德育给予重视,并为家长渗透德育的方法,能让家长成为教师德育之路上的重要伙伴,以便学生在教师、家长的双重呵护下健康、全面地成长。

总而言之,学生并不是冰冷的木偶,而是处在动态发展中的人,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教师应当意识到,并非单纯地依靠口述、说教等方式,便可以让德育达到理想的效果,让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才。为此,在现阶段开展德育工作时,教师应当主动地从学生的成长规律、发展需求出发,把握科学的德育原则,组织恰当的德育活动,并开发多元化的德育资源,以便为德育穿上“新衣”,在不断完善德育体系中切实地提升德育的实效。

参考文献:

[1]刘佳.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J].求知导刊,2021(51):82-84.

[2]杨铭芳.怀感恩之心,为感恩之行——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融合感恩教育[J].清风,2021(22):15.

[3]吴园勤,李桧.浅谈小学班主任在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考试周刊,2021(94):160-162.

[4]张世和.借力“典型课例”,助推“立德树人”——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J].安徽教育科研,2021(32):101-102.

(责任编辑:朱福昌)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小学教师非言语行为研究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12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4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