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地区乡土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3-07-17 04:56叶丹李荇
名师在线·下旬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内江乡土资源高中历史教学

叶丹 李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乡土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乡土资源是历史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学史兴趣的提升,历史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将乡土资源合理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意义重大。文章以内江为例,分析乡土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内江;乡土资源;高中历史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8-0026-04

引  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指出,全国各地区条件千差万别,课程资源丰富多样。各地区应深入挖掘本地课程资源的优势和特色,充分发挥本地和学校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课程、校本课程,使其作为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支持[1]。乡土资源应用于高中历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提升教师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促进历史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乡土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与历史教学相关的乡土资源有丰富的教育意义。乡土资源是家乡的资源,是有浓厚地域特色的资源,包括文本资源、实物资源、人力资源以及网络资源等。内江地区历史底蕴深厚,能为该地区的高中历史教学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本文以内江地区为例,主要探究内江地区乡土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内江地区可用于高中历史教学的乡土资源概述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内江地区可用乡土资源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内江地区可用乡土资源分为以下几类。

(一)文本资源

历史档案、历史文献资料、地方志、族谱以及相关档案和文献等都可以被视为文本资源。内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保留了较多文本资料。如内江地方志类有《内江县志》《隆昌县志》《资州直隶州志》《威远县志》《资中县续修资州志》《内江市志(1935—2006)》等,详尽介绍了内江的历史沿革。历史档案有《川南特委扩大会议决议案》《内江农民协会秋收斗争宣言》《秋收斗争标语》《四川省内江县兴华救亡歌剧社成立大会宣言》《四川通讯》《党的建设》等,讲述了内江红色历程。此外还有诸如《内江简史》《内江年鉴(2020)》《内江概览(2020)》《内江历史简介》等文本资源。这些文本资源的可利用价值较高,教师应当重视这些资源的应用。

(二)实物资源

实物资源是指以实物为载体展现历史发展和演进的资源,包括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纪念馆、故居、寺庙等。内江地区的实物资源丰富,有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被称为“巴蜀第一禅林”的宁国

寺;有唐宋时期的翔龙山摩崖造像及石刻、资中重龙山石刻、内江圣水寺、内江西林寺、内江般若寺、资中文庙等;有清代的内江隆昌石牌坊群等。利用这些乡土资源,可以窥见当时文化的发展。另外,内江还有张大千纪念馆、范长江故居、罗世文故居、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纪念碑)、中共资中党组织诞生地——李家花园等。这些实物资源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资源,还能激发学生对家鄉的热爱之情。

(三)人物资源

人物资源是指该地区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相关领域的杰出代表、历史事件的见证人等。内江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有孔子之师苌弘,有唐代四川第一位状元范崇凯,有南宋宰相赵雄,有明代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赵贞吉,有清光绪年间的文状元骆成骧,有清末民主革命家、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喻培伦,有

“内江三杰”中的廖划平、韩文畦,有著名的国画大师张大千,有中国杰出的新闻记者范长江等。教师通过对人物资源进行挖掘,能够激发学生对内江名人以及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的崇敬,进而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家国情怀。

(四)电子资源

电子资源以互联网为载体,以数字化形式把资源储存起来,通过其他外部设备再现,如与乡土资源有关的历史网站、微信公众号、历史纪录片等[2]。例如,网站资源有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情网、内江党史方志网、内江市人民政府、内江市图书馆、张大千博物馆等,微信公众号有内江史志、方志四川、内江档案、最内江等,历史纪录片有《红色记忆内江档案——革命英烈廖恩波》《档案见证内江——成渝铁路修建中的内江记忆》等。

二、内江地区乡土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乡土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符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能使学生树立为家乡和民族而奋斗的理想,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学史兴趣及历史教师专业能力。

(一)有助于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程标准》指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3]。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通过日常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乡土资源文化以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契机和方向。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充分开发并利用乡土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家乡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增强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形成。例如,在讲解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教师可以引入内江的乡土资源。例如,“五四运动爆发后,马克思主义传入内江,时称‘内江三杰的廖划平、李仲权、韩文畦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唤醒内江人民思想的觉悟”[4]。内江县立中学学生在进步青年教师廖划平等人的支持下,走出校门,走上街头进行演讲、发传单并贴标语,宣传五四精神,举行大规模游行声援北京学生运动,并迅速扩大到内江各县。反帝爱国的狂潮席卷全国,沉寂的内江小城也开始沸腾。一是掀起抵制日货的浪潮。1920年,由廖恩波等人倡导,成立“内江县学生联合会”抵制日货。二是寻求救国良方。1919年至1920年,内江县出国留学、勤工俭学的有20余人。1925年冬,中共党员黎灌英回到内江。1926年2月,中共内江县特别支部建立,黎灌英任特支书记。中共内江县特别支部是内江地区乃至全省最早的党组织之一。基于以上内江的乡土资源,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本课知识的了解,还能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建的不易,以及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形成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二)有助于学生学史兴趣的提升

乡土史的教学素材,大多具体、直观、鲜活且贴近学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乡土资源的内容都是家乡的历史,贴近学生的生活,会使学生有亲切感。乡土资源的内容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离学生很近,教师在教学中融入乡土资源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家乡历史,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例如,

在讲解《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讲述科举制度时介绍内江历史名人唐代四川第一位状元范崇凯。在讲解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一课时,教师可以内江明代名臣赵贞吉为切入点,

介绍明朝内阁制。教师通过介绍与学生成长、生活密切相关的家乡名人,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科书内容,提升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三)有助于历史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教师对乡土资源进行开发和应用的过程,也是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过程。在开发乡土资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查閱、收集大量乡土资料,并对这些材料的真伪进行鉴别,在掌握大量真实的材料之后,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将乡土资源融入课堂,发挥乡土材料的价值。在将乡土资源融入课堂后,教师还需要对课堂进行反思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量、专业整合能力、专业鉴别能力、专业评价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例如,在讲解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一课中抗美援朝这一历史事件时,教师便需要收集大量内江人民在抗美援朝时期的历史资料,随后进行筛选、鉴别,再选取适合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将内江抗美援朝老兵郑时文的故事融入课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了解了内江人民关于抗美援朝的事迹,也学会了如何筛选和应用典型案例,在实践中逐渐提升了自身的专业能力。

三、内江地区乡土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乡土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路径很多,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或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教师还可以在结合教材主体内容的基础上,以拓展的方式融合乡土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

(一)利用VR技术助力乡土资源教学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称灵境技术,是一种基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仿真技术的沉浸式交互环境。也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逼真的集视觉、听觉、触觉为一体的虚拟环境,使用户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借助VR技术进行乡土资源的教学逐渐成为新的趋势。教师借助VR技术能够丰富教学模式,突破历史教学的时空限制,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学习。以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为例,这节课在历史纵横部分提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此,教师便可补充讲解内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江甘蔗酒酿制技艺。教师可以借助VR技术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酒酿制造技艺中的甘蔗榨汁、加热杀菌、液体发酵、蒸馏等一系列工艺,帮助学生了解古老的酿酒技艺,了解内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此可见,教师借助VR技术将熟知的乡土资源融入历史课堂是一种应用乡土资源的新路径。

(二)开展研学活动将乡土资源整合融入实践教学

内江地区的实物资源丰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校外研学活动,拓展校内课堂的内容。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一场“家乡文化之旅——走近家乡名人”的研学活动,带领学生依次游览赵贞吉狮子山学馆旧址、张大千纪念馆、范长江故居、资中文庙。在游览过程中,教师要说明游览注意事项,设置乡土资源的趣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研学活动。在游览结束后,教师要补充讲解本次研学活动中涉及的高中历史课本中的知识点,如通过介绍赵贞吉讲解内阁制度,通过介绍张大千讲解绘画艺术,通过介绍范长江对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进行如实报道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长征,通过观看资中文庙中的孔子像介绍孔子的思想。教师利用内江本地的乡土文化开展研学活动,能够变知识性课堂为体验性课堂,是一种有效的应用路径。

(三)将教材与乡土资源整合融入课堂教学

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是按照时序的方式铺展历史的发展脉络,以专题的方式聚焦历史的发展态势,且多为基础知识,知识求通又求全,覆盖面较广。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将教材的知识与乡土资源有效融合,结合《课程标准》将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与内江乡土资源进行结合。现将上述教材与内江历史乡土资源整合,具体见表1。

结  语

内江地区可用的乡土教育资源颇为丰富。教师将乡土资源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能够使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发展地看待历史问题,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发展,学生的学史兴趣得以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能力得以提升。教师利用乡土资源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形成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综上所述,教师将乡土资源合理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中,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王琳.辽宁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中共内江市委党史地方志研究室.内江简史[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江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学历史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G202128),内江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协同育人示范基地(或试验区)建设项目“历史专业师范生‘学、研、践一体化协同育人基地”(项目编号:JD20202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叶丹(1992.11-),女,四川简阳人,任教于内江师范学院,助教,教育硕士。

李荇(1963.7-),女,湖南零陵县人,任教于内江师范学院,副教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内江乡土资源高中历史教学
平安内江,幸福的港湾
四川内江:青花椒成为增收新引擎
内江本土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问题研究
地理教学中的乡土教育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内江市中区联社:做“小微”金融服务专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