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
摘 要: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在努力按照新时代的特点为学生的成长需求提供更好的专项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新教材的改革,学校和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小学的阅读能力是最重要的。因此,要求教师根据小学语文阅读现状,提出改革方向,提出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案。
关键词:高效阅读 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9.009
閱读能力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焦点,只有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他们才能在将来的语文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事半功倍。因此,教师要把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专题进行深入研究。
一、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
1.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高
随着人们对阅读兴趣的提高,阅读能力的提高会加快,语文综合素养也会提高。这和小学生的年龄很相似:年幼的时候很难长时间集中精力上课,但是看动画的时候可以看一个小时,对感兴趣的事情会比大人更热心。所以,如果对读书的兴趣高涨的话,学习热情也会高涨,在读书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热情也会高涨。
2.持续阅读时间对学生的影响
阅读时间的长短也会对小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调查显示,每天坚持读书30分钟到1小时的小学生,与没有阅读习惯的小学生相比,阅读能力显著提高。可见,持续30分钟以上的阅读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有效。
3.父母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影响
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家长对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视程度也会影响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如果父母对学生读书兴趣的关心度高,能意识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较其他学生有更显著的提高。
二、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1.明确教育目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指导前要明确指导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时,我们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带头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在进行阅读指导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方式向学生提问,询问他们是否掌握了相关的阅读技能,从而指导学生,逐步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2.改变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时,会发现教学质量较低,因而影响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进度,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时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关注,提高学习质量,促进语文学习的发展。
例如,在阅读《观潮》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大家一起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源工具包,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学习完资源包的内容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交流钱塘江潮的知识,并概括资源包的内容。通过该方法能让学生深入思考所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3.充实阅读内容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探索新的阅读方法,还要不断充实阅读内容,使学生能够阅读更多的文章,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让学生阅读之前,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学生才能慢慢提高阅读能力,将阅读内容内化。目前,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逐步找到适合学生的阅读教材。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逐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例如,有些学生喜欢天文学,有些学生喜欢散文,还有些学生喜欢小说。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读物。此外,阅读材料的选择还需要借助教学方法来满足当前指导学生的目标,如此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整体提升。
4.提高阅读的地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应当进行100万字以上的课外阅读。但是对小学生的调查中,其阅读量特别是课外阅读量是完全不够的。一些教师和家长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太关心,对提高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影响的课外阅读习惯的认识也比较薄弱。教师和家长首先要完善自己的观念,多学习以及认识课堂外阅读对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参与各种课外阅读活动,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引导来改善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其阅读理解水平。
5.注重阅读风格,提高阅读兴趣
无论是学习还是阅读,只要想提高效率、提高能力,就需要注意方法和手段,阅读方法的不同不仅会影响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会极大地影响阅读的效率和结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完善阅读方法,尽量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6.确立亲子对话的阅读模式
小学生对父母的依赖度很高,愿意积极参加与父母相关的活动和游戏,所以亲子阅读是提高读书兴趣的非常有效的手段。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促进亲子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贡献。
例如,《慈母情深》这篇报道就可以放在亲子阅读的时间里,让孩子和妈妈一起阅读,感受报道中的感情,设定“读了《慈母情深》,想对妈妈说的话……”为主题,让其成为一个互动的主题。
7.唤起对读书的兴趣
在阅读理解之前,仔细理解文章的上下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理解文章的大意和感情。因此,教师在阅读之前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展示文章背景的视频和照片,让学生能够理解要读的文章内容。
例如,在阅读《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之前,教师可以以视频的形式介绍文章背景,调动学生的爱国心。看完报道后,教师问:“你对英法联军侵华和我们的圆明园被毁有何看法?”以这个问题为契机,让学生加深对报道内容的记忆,由教师总结报道的主旨,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形成一定的思考模式和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8.精心设计课前引言,激发阅读兴趣
在课堂上的“导入”很重要,有开辟道路的重要意义。课前的引言可以让学生更了解课文。教师应使用语文课堂开课前的三四分钟,为学生建立完善的链接。教师应充分把握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课堂链接进行精巧的设计,不断提高学生阅读文章的积极性。
例如,在《桂林山水》的课前,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看一段桂林风景的视频,还可以将桂林的风景制作成观光导游路线进行说明,还可以进行观光角色的扮演。
9.掌握阅读内容,有计划地进行阅读训练
教师应明确阅读指导的焦点和难度,以明确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在学生阅读课程的开发中,经常依赖大量的阅读技能培训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即把指导阅读方法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听、读、写能力上。教师需要思考怎样才能制定更好的指导计划,怎样才能阶段性地、持续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如何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上取得最好的结果。此外,教师还需要有意识地提升学生发展所需要的能力,如情感表达、声调、阅读节奏、阅读技能等。教师应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想法和情感,并为阅读设置情感语调,进行读音和发声的训练。
此外,声音朗读还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学生阅读量大,视野就会更为开阔,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能力、鉴赏力、写作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要遵循新《课标》的要求,不要一块一块地分开设计,而要从整体出发进行理解。
10.培养阅读兴趣,增加课外阅读量
正如“量变引起质量”所说,量能达到一定的积累,才能引起一系列的质变。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一定量后,自然会产生一定的阅读能力。在读书的过程中能掌握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并进行不断的积累。为此,教师可使用一系列的测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班级图书角是为了在班级内学生互相借书阅览而设置的,能促使学生写下读书笔记,摘录好的词语和短语等。如果学校情况允许的话,可以免费向学生提供图书馆的书,还可以设置特别阅览室。另外,充分利用教育实习,策划学生的“推荐书会”和“共享读书”活动,也可以激发其继续读书的动力。此外,学校还可举办诗歌比赛、朗诵会等大型活动,加深学生之间的诗歌和文化交流,增强校园内的阅读氛围。
11.阅读习惯的创新
小学语文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条件,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确保学生进行自我学习,给予其调查、思考的时间。为了改变自身的指导观念和方法,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足够的自习时间,再借助阅读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其视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高效地完成阅读理解。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出发点,运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部分教师没有注意到阅读能力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导致阅读能力培养不足,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因此,语文教师应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阅读,以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在进行阅读指导时,一些教师都只关注教材,忽略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由于课堂的阅读时间有限,进行阅读活动也较为烦琐,教师往往不积极开展阅读活动。此外,阅读活动是一项长期的活动,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不注意阅读指导,导致学生在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训练的情况下,影响了阅读的质量。
以《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课文为例,教师让学生在课前看视频,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根据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安排,确保让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时间。因此,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策划用不同朗读和互动活动,使学生能一直保持对读书的热情。
12.营造阅读环境
教学时,兴趣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学生有效阅读的重要条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营造一个和谐、放松、愉快的阅读环境,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促进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小学的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调整读书环境,把学生带入读书状态,一边读书一边加深自己的理解和认识。通常,大多数学生都会觉得阅读过程枯燥乏味,导致大部分学生对阅读失去了兴趣,不仅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也影响了教学质量。实际上,很多教师在进行阅读指导时,都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不足。因此,如果教师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就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出发点,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科学合理的阅读环境。此外,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沟通,有效的沟通能让学生的阅读信心得到加强,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例如,在教学《假如没有灰尘》这门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教学,为学生抛出问题“如果生活中没有灰尘,那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文章,提高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气氛。此外,教师还需要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并探索教学语境。
13.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阅读能力和知识水平是联动的,所以学生头脑中的知识越多,视角也就越多样。通过从不同的角度阅读文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文本,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多引入时事问题、人生事件、文学性内容,能使学生在无形中扩大知识储备。其次,教师在课外给学生设置实践性的課题,让他们放学后能走出学校,与外面的世界接触,如此可以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同时,通过课外实践还能强化人际处理能力,从而关系他们将来的成长。此外,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大数据时代互联网的多种信息功能,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现在,很多小学生都是在网络时代出生,可以熟练使用网络,所以使用网络扩大知识面,很容易被学生们接受。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教师可以通过每天的观察准确找出学生感兴趣的领域,通过每天的指导来提升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变强,学习知识的效率得到大幅提高。
14.增加课外阅读的时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教育观念经历了碰撞、融合,让教育工作者逐渐发现鼓励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现在,他们更新了观念,旨在通过在课外定期阅读来提高语文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因此,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的另一种方法就是课外阅读。通过在课外阅读感兴趣的书,学生逐渐可以轻松地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和想法。而且,因为文章的结构是相连的,所以可以花时间慢慢地提高阅读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堂外介绍与课文类似的、更有趣的书,以此扩展教学范围。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文章来拓展知识,并增加课外阅读时间以提高阅读能力。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还可以使用在线指导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有耐心,有效地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这个战略是理论性的,但是教师需要在实践中验证这一战略的可行性,根据实际情况改善其中的缺点,提出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完美计划。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和家长需要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制定合理的阅读策略,指导学生在课堂内多阅读,在课堂外多积累阅读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玉荣、潘世梅《基于思辨能力提升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学周刊》2021年第10期。
[2] 陈丽《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训练策略选择研究》,《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
[3] 秦风琴《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策略》,《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