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借助单元整合阅读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23-07-17 04:15徐丽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教学文章

徐丽平

摘 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更是关系其未来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角度来深入探讨当下的素质教育,就必须强调小学生阅读思维、方法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写作、交流等方面的语言能力,帮助小学生从单元整合阅读的角度,更加系统地树立起正确的对阅读的认知。

关键词:单元整合阅读 小学语文 优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09.007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对于阅读、写作等方面的教学价值进行了深入探究,结合教材单元模式的内容编排,学生在题材解读、内容理解、写作运用以及阅读技巧等方面具有了更为系统化、逻辑性的学习体验。据此,本文从单元整合阅读的角度出发,通过教学现状分析、策略探讨两个方面来分析当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路径,以期对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缺乏趣味的套路性阅读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面对一篇文章,教师习惯套用格式化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理解,类似于“请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文章分为几段”“分析这句话说明了作者的什么心境”,等等,将原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境经过刨根问底,就只剩下骨架,让学生读来索然无味,变成了单纯的“套路性”阅读,实在是方枘圆凿、舍本逐末。

比如,在学习《长相思》时,教师如果偏要学生去解读“聒碎乡心梦不成”里面“乡心”是怎么“碎”的,诗人写这一段是想表达什么意境,就会让原本充满东方浪漫之美的语句瞬间索然无味。

2.缺乏共鸣的低质量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所谓“三代一鸿沟”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现在的小学生所接触的事物与信息庞杂而多变,对于很多具有“年代感”的主题缺乏认知和理解,也就很难做到共情。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脉络与思想表达时,就可能会产生無处下手的窘境。特别是伴随教育改革浪潮的不断推进,很多专家推崇的教材改革,片面地解读了很多经典文章,比如最近较为热议的“删减鲁迅先生文章”的话题,以及质疑《背影》中有“违反交通规则”的内容等,基础教育对传统优秀文学的保护与传承越发引人担忧。

比如,对于《吃水不忘挖井人》《搭石》《芦花鞋》这种比较有年代感的文章,学生或许会对文章中优美的辞藻和发人深省的故事有一定的感触,却不一定会产生多少现实思考,因为他们很难从自身的生活中找到文章的影子,在缺乏引导的情况下,学生很难从中获得深刻的感悟。

3.缺乏思维的固化式阅读

一直以来,小学生的阅读思维被局限在“考试型阅读”或“休闲型阅读”中,对文章的解读模式单一,理解能力被拘束在较浅的层次上,尤其是对于一些有明确“目标性”的文章,教师会更加注重学生对内容的结构性把控和主旨的提取,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取准确的信息,而忽略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与探究,以及对意境的体会与感受。学生缺乏足够的时间和专业的引导去消化、理解文本的内容,长此以往,阅读就成为一种单纯的文字承载方式,学生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思维和阅读习惯,进而丧失了自主阅读的兴趣,也就使得书籍丧失了其本应具有的内在价值。

当然,缺乏思维的阅读模式不止存在于小学阅读教学中,在社会上也是比比皆是。对比欧洲随处可见人们读书看报的现象,而我们周围鲜少有愿意在公众场合读书的人,大家普遍习惯从快文化、短视频中去汲取一些看似更为“实用”“鲜活”的文化内容,其实这些知识都是经过别人加工和“咀嚼”后的知识,与自主阅读所带来的深层次理解相距甚远,而我们的基础教育需要从这方面去深入探究。为了避免我们的下一代仍旧沉迷于“快文化”而丧失自我阅读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小学阅读必须从点滴入手,创造更加多维的阅读教学方式,将“修补型阅读”“搜索型阅读”“沉浸型阅读”等思维模式与原有的阅读模式进行融合,提高小学生对文章的多角度理解,将书籍真正作为自己的“良师益友”,而非考试工具或者“面子工程”。

二、如何借助单元整合阅读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1.明确主题,深化情境教学

从单元整体阅读教学的角度来讲,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进行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具象地理解文本意境、作者视角,提升对文章的深层次体验。因此教师在结合单元主题进行阅读教学时,要立足教材、广泛延伸,帮助学生将阅读视角从教材出发,扩散到更为广阔的天地中去,以扎实的根基保证阅读枝丫的发育与成长。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该单元的主题为“民间故事”,学生需要通过对民间故事的阅读和学习,尝试进行创造性的故事复述,进而对文章有效信息进行提取,并进行文章的缩写。

“民间故事”主题是一个很好的选题,一方面它能够成功链接“老一辈”与“后来人”的记忆与情感脉络,让文化认同感能够通过充满童趣与神秘风格的“传说”进行传递,让父母可以成为很好的题材提供者,学生也有浓厚的兴趣去探究、聆听和讲述。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单元主题的独特之处,让学生在预习作业中对家长展开“采访”,对老一辈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故事进行整理。家长在讲述的过程中会通过第一人称的视角来进行,相比于普通的故事更能引人入胜。学生在聆听、记录和转述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能够抓住故事中引人入胜的精彩瞬间、事件的要素和发展脉络,等等,这比简单的阅读要有趣。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将故事情节用画笔画下来,并利用自己的图画在全班同学前进行绘声绘色的演讲,这些发自内心巧思的图画就如同学生的思维导图一样,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维的延伸,进而更加主动地学习描述技巧、语言逻辑等方面的知识。

2.立足单元,细化技巧解析

新课改以来,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是小学阅读教学重点讨论的教学思路。在过去的传统教学思路中,这两种教学模块是被分离开来的,学生无法通过阅读来有效提升写作技巧,也不会通过写作来反思阅读理解。而通过将阅读与写作相联系的教学设计,教师就能够以单元教学为依托,进行两者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设计。

比如在学习“民间故事”这一单元时,通过阅读《牛郎织女》,学生学到了讲故事的诸多技巧,例如用“从前”“古时候”来开头会很有神秘感,通过故事情节的烘托,将故事的人物、地点、事件、背景等进行隐性描述,可以让故事更加有氛围感等。比如文中关于牛郎的身世,文章用“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他沒名字”等立意鲜明的描述来引发读者的思考;以此,学生在讲“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时,便可以沿用此种方法,详细描述东郭先生的同情心。举例如下:“东郭先生信奉墨家的兼爱宗旨,这就要求他必不可见死不救,哪怕是一头张牙舞爪的饿狼也有被救助的权利。”“怕狼的爪子压着狼颌下的垂肉、身子压着尾巴,东郭先生忙出一身的汗,仍旧装不起这匹老大的狼。”用生动有趣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细节描写,来丰富人物的骨血,就能够让原本平铺直叙的文章变得有趣起来。

又如,对于一些具有独特写作风格和叙事特色的文章,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丰富自身的语言逻辑和词汇量,并学习运用不同的风格和情感叙述手段来进行更为巧妙的表达。同时,在尝试进行仿写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更为深度地理解作者在运用这种写作技巧时可能会产生的情感动向和独特视角等。

以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集中就“花鸟”为主题进行“以物抒情”手法的教学。以《白鹭》为例,学生们通过阅读,对这种独特的诗体散文结构和语言节奏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比如文章一句一段的描述方式,瞬间就能将人代入到一种静谧的意境中,能够叫人静下心来与白鹭展开灵魂层面的对话,比如那句“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清淡而简洁的语句看似没有说什么,却如同水墨画中的留白一样,以点滴淡墨将白鹭浑然天成的气质烘托到极致。而那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在文章开头和结尾进行点题呼应,使得文章有头有尾、富有逻辑,同时又好似山野间一呼一应的回声,静谧中透露着一种宁静致远的美感。

对于借物抒情一类的散文而言,这种意境营造的写作手法是十分关键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时,可以将这种写作思路与另外几篇本单元的文章结合来看、借物抒情的散文在写作时不如叙述文那样有明确的逻辑性,因此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常常出现东拉一句西扯一句,或者一段内容与另一段无法自然衔接的问题。而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从这些名家散文中学习到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比如在写散文之前,可以先将自己的思路整理出一个大纲,就自己想要描写的内容进行顺序上的编排,并对不同段落之间的过渡方式进行安排,用上类似于“莫要说”“那时”“也或许”等巧妙的过渡手法,让整篇文章都有层次上的递进。如此,再遇到类似的阅读与写作题目时,学生便能够理解借物抒情这种体裁的文章的基本特征和写作要领,解读和写作时就能够有落脚点和发散点。

3.激发兴趣,引导自主阅读

对于热爱读书的学生而言,阅读是自发的、沉浸的、享受的。我们可以看到节假日期间,那些蜷缩在新华书店儿童读物区地板上的孩子们,他们的专注与热爱是不需要说教与监督的。然而,虽然每个人都有探索未知的欲望,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通过读书获得足够的收获与成长。对于小学生而言,对新奇知识的渴望应该被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将兴趣转化为有效的阅读,不仅从休闲娱乐的角度去阅读,更要带着充实自我、提升自我的潜意识去读、去思考、去成长,否则读再多的书,也只会让人变成迂腐书生,既不能出口成章,也不能学以致用。由此,教师在利用单元整合阅读时,需要在教学设计中融入兴趣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将课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后的自主阅读和学习中来,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真正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自主阅读,才能让学生在新华书店的地板上拿起名著,分得清何为低级趣味和垃圾文学,何为优秀文学和知识养分。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时,该单元集中了关于描写革命烈士、民族英雄相关主题的文章。小学生在阅读这类文章时,能够对当时残酷的年代背景与革命烈士英勇无畏的精神有所感触,但缺乏历史背景的了解显然是不利于学生深入学习红色精神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阅读更多的革命著作,比如著名的“嘎子”“放牛郎王二小”的故事等,让学生们能够从同龄人身上获得更加直观、真切的情感体验,再结合一些珍贵的小红军的历史资料、照片,让小学生们从小树立起坚定而忠诚的爱国情感,为作为一名生在国旗下、长在新时代的小学生而感到庆幸与光荣。同时,通过情感来带动阅读兴趣,也能培养小学生对近代历史的兴趣,只有对这段历史有兴趣,进而去探究、去学习,才能让我们的后代真正了解中国革命史、发展史,对近两百年来中华民族所遭受的苦难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知,这种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必要的,也是基本的,是需要通过基础教育去引导的。

4.推动交流,锻炼表达技巧

小学生都有着强烈的交流与分享欲望,因为在交流中学生能够通过表达自我和抒发情感来获取认同感和他人的肯定,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必要的品格要素。而从单元阅读教学的角度而言,适当引导学生表达个人的理解、抒发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能帮助其梳理语言逻辑,获得深层次的阅读体验。

比如,在古文、古诗的阅读教学中,学生需要从押韵的文字中理解古诗文的意境是有难度的,教师需要借助声像的辅助和历史背景的解读来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入境入情”,从而领会其中的深意。这个过程是学生“吸收”的过程,而经过系统学习后,学生将自己对诗文的理解用普通话进行表述,则是一个“输出”的过程,通过此种反向的思维表达,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记忆和理解。

例如在学习《墨梅》时,教师通过王冕的生平故事来帮助学生认识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将王冕的生平故事结合自己的理解来阐述这首诗的意境,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关于表达技巧的锻炼。比如学生讲述王冕“伴佛像而学”的故事,得出他是一个自幼好学、意志坚定的人的结论,通过他烧了落榜的文章,自己做一身屈原的衣服与母亲一起游村而乐的故事,解读出他豁达任性、幽默率真,进而理解他在《墨梅》一诗中所提到的“清气”的内涵。

总而言之,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心之所至便是万物,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对中华文化精髓的解读与传授,从古时教书先生的教法中便可以得知,真正能够获得的学问从来都不是先生手把手教出来的,而是全凭学生自己悟出来的。同理,好的阅读教学也不是靠安排好路让学生去走的,而是通过方向的指引让学生自己选择、摸索,单元整合教学所给予的教学思路正是学生阅读的方向与路径,这也是未来语文教学改革的可行性思路。

参考文献:

[1] 虞丽婷《单元整合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年第6期。

[2] 王宗英《小学语文中高年级“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实施策略》,《天津教育》2022年第17期。

[3] 唐冬琴《基于单元整合视角刍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小学生》2022年第5期。

[4] 陈淑娥《基于新课改的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整合教学策略》,《亚太教育》2022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小学生阅读教学文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我是小学生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