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业梅[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安徽省科学技术研究院)]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知识更迭速度持续加快,我国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科技情报已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战略性资源。哪一方占据着较多的有效科技情报资源,哪一方便可具备竞争主动权。正因科技情报在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增长方面存在积极作用,世界各国决策人员对科技情报相关工作给予了广泛关注。科技情报主要包括技术类、需求类两个层面,技术和需求相匹配证明供给侧无缝衔接需求侧,是科研管理构成闭环的关键组成,可以确保科研项目需求与实际相符[1]。
自主创新,情报先行。在关于传统情报概念的文献综述中,钱学森认为,情报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所需要的激活、活化了的知识[2]。贺德方将情报定义为:情报不是一般的信息,而是体现人的认知因素而且在运用中能改变人的行为的特殊信息。当今,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新时代,情报要素与属性的表现形式与程度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张士运在2021 年京津冀科技情报机构交流研讨会上,认为在情报要素方面,对象要素由单一对象到多种对象,情报用户拓展至创新链各个环节的创新主体;在情报属性方面,效用性由“辅助”模式向“引领”模式转变,向解决决策中不确定性领域发力。
目前,在加强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情报关联挖掘与分析,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评审专家推荐、项目内容相似性分析、学科前沿趋势预测、特定技术主题监测等深层次决策支撑服务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在“十四五”期间加强研发和布局。科研立项人员按照个人立项课题填写课题需求,并且课题研究仅针对大方向需求,难以判断课题申报人员是否深入现场展开细致调研,产品研发能否符合实际应用场景等[3]。部分科研管理人员仅按照系统内申报课题及自身经验来判定能否立项,然而人为管控难以达到百分百严格,并且不同业务处室管理人员并非都具有一线管理经验,难免有导致产品研发不符合实际应用场景的情况,故需构建科研情报收集职能部门,明确科研实际需求,构建不同专业的研究框架,在框架中进行课题研究,探索并构建适配度较高的技术方案,进而确保研发项目和实际应用场景相符。处理大数据流程一般包括收集数据、存储数据、分析数据及展示数据。收集科研情报流程主要包括现场调研、提取现场实际需求,匹配相应技术方案,进而产生科技情报[4]。若企业并未在科研管理方面构建大数据相关分析平台,收集科技情报能够弥补所缺失的大数据平台功能,利用人为方式替代机器处理,并且数据处理和科研情报处理流程存在一致性。
众所周知,科学研究是对自然界客观规律进行探索的科学,而科学研究活动自身具备一定规律,故科研管理工作需遵循此类规律。比如,社会生活中存有“二八定律”,其同样出现在科研活动之中,通常情况下20%富有能力的科学研究人员,完成了80%左右的总绩效,剩下20%左右的总绩效由其他科学研究人员完成(不同单位实际状况有所差异)[5]。这是较为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探究其产生原因可知:第一,科学研究人员工作积极性未能得到充分激发,个人能力也未能充分发挥;第二,科学研究人员对国内、国际有关科研领域政策需求和发展动态信息掌握不足;第三,科学研究人员间缺少必要协作,未能形成规模效应;第四,管理部门监督和评估工作未能符合实际需要。科学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二八定律”反映出一种科学研究管理效率不高、水平较差的倾向。为使科学研究趋于成熟,需不断提升综合管理水平,主要包括人文关怀、客观评价、科学管理、全过程监督、积极性鼓励等内容,打破科研工作束缚,提升科研管理成效[6]。科研创新离不开竞争,不过这并非简单意义上的博弈、残酷的竞争,而是允许尝试,宽容“失败”,同时基于多次试错达到“成功”。科研管理工作最关键的目的在于将科技创新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激励及管理机制,这是科研管理工作的核心所在。创新性科研管理相关机制需具备适配程度较高的管理方法、相应的管理政策、明确的管理分工以及迅捷的管理效率等新时期科研管理特点。相比于一般性管理,科研管理大部分工作对象是知识层次较高的科学研究人员,从文化氛围、社会环境角度考虑,其追求与社会人群相同的公平公正且合理的待遇,并且高层次知识分子更加重视内在感受,其对外在环境十分敏感[7]。因此,开展日常科学研究管理工作时,管理部门需基于科研人员内在需求以及个人感受,构建有关科研管理政策,把建设“软件条件”(即文化氛围创新)与建设“硬件条件”(即改善研究条件、环境)结合起来,构建与科研群体实际需求、科研战略发展目标相符的现代化管理机制。
鉴于信息资源的多样性及广泛性导致科技信息发展速度较快,为尽可能避免科技创新走太多弯路,减少重大损失及决策失误,需在第一时间明确当今世界科技整体发展趋势,科学研究人员需根据科技情报了解并吸收国内外先进科技、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等信息[8]。要充分发挥科技情报对情报信息较高敏感度、较强洞察力等优势,基于网络大环境合理采用现代化手段,收集并翻译国外先进技术文献及科研成果等,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整理加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国外科技发展现存水平、未来全新动向及新方法、技术、工艺等,准确、及时、迅速地传输给我国科研工作人员,使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知晓国际科技前沿技术、发展动态以及潜在使用前景等信息。此类信息通过科学研究人员吸收消化后,不仅拓展了其研究思路,还为其技术研发指明了方向,充分发挥了引领作用。
科技情报工作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作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科学劳动,对科技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关研究资料指出,发达国家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实际贡献率超过70%,而超过70%的技术创新工作是在前科研人员所获成果前提下完成的[9]。我国科研人员需要从浩瀚信息资源中深度挖掘这70%的研究成果,合理采用专利文献信息进行开发研究,能够节省40%左右的资金以及60%左右的时间[10]。综上所述,科技情报作为科研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灯塔,是创新发展的关键工具,在科技创新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科技情报工作要充分发挥保障资源、传递信息、向导参谋等支撑作用,进而推动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如果不具备自主创新能力,极有可能会受制于人。脱离科技情报这一有力支撑体系,自主创新大概率会流于形式。一流科研离不开一流科技情报,从某些希望持续创新的机构角度考虑,给科研人员带来水平较高的信息服务,协助其知晓及掌握全世界科研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十分重要[11]。从创新主体角度考虑,在不同创新阶段,需融合不同类别、专业的基础学术论文、科技动态、学术期刊,并结合市场分析、竞争性分析、动态市场、统计资料、营销、查证查新、申请专利等众多信息资源。可以说,在自主创新中,科技情报服务属于“幕后英雄”。
合理采用科技情报是提高企业内部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相关研发人员和科技情报人员就课题进行讨论,能够协助研发人员确定个人情报需求,协助科技情报人员实施针对性较强的信息搜集、加工以及分析工作,进一步给研发部门带来实际所需情报[12]。不仅如此,情报分析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方面存在十分关键的作用,故而需要针对市场及行业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分析工作,助力企业灵活调整产品研发和销售。
合理发挥科技情报机构人才和资源优势,围绕科技自主创新全流程落实情报服务。比如,科技情报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即科技查新,主要目的在于为成果鉴定及科技立项带来科学且客观的参考依据。经过科技查新能够避免反复立项,为有效评价科技成果整体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协助企业选准最佳增值阶段展开技术创新。
收集科研情报的范围包括不同通用专业在技术领域的发展方向、实用型专利、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新装备以及研究动态等。一是收集及管理科技情报工作需具备一定流程[13]。二是收集科技情报需包括技术类和需求类的科技情报,将需求匹配好技术,以提供更好的科研立项服务。三是针对科技情报展开阶段性追踪,可确保信息更加及时准确。四是确保科技情报内容更加规范,管理部门需构建标准性文件,以保证科技情报逻辑性更强、内容更加清晰,有利于整理及存档。五是定期发布科技情报,由专人负责审核及编辑,保证科技情报整体质量。例如,针对各系统实际应用状况、设备故障类型以及生产研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等展开调研,根据调研分析结果指出不同专业研发的基础性框架。而科技情报工作需要围绕框架展开,进而确保科技情报的整体有效性。另外,各大科研院校还需定期展开技术交流,知晓前沿科技理论,明确研发状况。同时,借助互联网积极参考过往技术方案,经实际调研构建研究框架,并组织商讨课题研究方案,构建与实际研发所需相符的技术方案。企业还需针对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进行指导,确保研究方案与宏观政策及不同专业技术发展趋势相符,为科研项目时效性提供有力保障。
具体来说,需求类科技情报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明确设备存在的问题、生产中的突出问题等;二是针对生产研发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三是根据问题出现的原因,提出与之相对应的处理措施。技术类科技情报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研制背景,包括技术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而问题提出需将现场调研视为基础,明确生产研发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将其视为课题研究实际应用背景[14];二是根据现存问题提出能够处理问题的相关技术状况,技术状况一般包括该技术在国内外发展现状、现阶段应用及研发状况等;三是针对现存问题提出相应处理方案,同时还需针对处理方案的可行性展开具体分析,主要包括关键应用技术、应用场景、技术原理、搭建结构以及研究内容等,可有效处理现场问题;四是技术类科技情报作用主要包括指导科研立项、处理问题后产生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推广前景分析等。
科技情报是构成科技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科技情报主要包括需求类、技术类两个层面,需求和技术相匹配证明供给侧无缝衔接需求侧,是科研管理构成闭环的关键所在,可确保科研项目需求与实际相符,符合实际应用场景。科技情报可为科研立项、论证及方案制定、产品研发、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产品定型升级、新技术引进等提供有力支撑。建立科研情报系统能够推动科研管理水平进步,推动科技情报转变成科研项目,促进科技发展,使科技研发与实际生产、生活更贴合,保证科研管理更具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