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郁英
通州湾具备江海联运的比较优势,联通东中西的枢纽功能,南通应依托上海港的国际地位,发展多式联运,强化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实现通州湾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的高质量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成为长江经济带新出海口和江海联动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等国家战略文件明确提出,建设长三角地区为全国性交通枢纽中心,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以上海都市圈为基础,打造以上海为龙头的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通过沪杭甬、苏锡通宁两个方向的港口群经济带形成两翼,可以形成资本、人才、商业与货物等要素的虹吸效应。目前,上海与周边城市同城化发展已步入快车道,在此基础上,南通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北翼,与苏州、宁波等在内的“1+6”城市群范围成为上海大都市圈的核心区域,共推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国际经验表明:高端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是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导,具有开放与协同发展的特点,需要金融、科技等多领域的支撑。
在目前世界著名的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中,参考产业格局、地理位置、首位度等因素指標。以东京为例,在东京港的沿岸,有横滨港等六个港口,该区域拥有全世界最密集的轨道交通网。在庞大的港口群带动下,东京湾逐渐形成京滨、京叶两大工业地带,钢铁、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十分发达。
以上海为龙头的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建设能够带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推动周边地区协调联动发展,形成辐射全球的一个经济增长极。通州湾是以上海为核心的大湾区北翼的重要战略支撑,因此,建立沪通组合港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新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有关部门也做出决策,要以国际一流水平规划建设通州湾海港,把通州湾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明确南通港发展方向为“优江拓海、江海联动”,将南通港“一港十二区”优化调整为“一港四区”,江海港口实行一体化规划,沿海港区整体规划为通州湾港区。通州湾公铁水联运体系齐全,陆域资源优势和江海联动发展的定位,是推进系列国家战略叠加功能实现的具体实践和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目前,省内外关于通州湾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组合港,如何更好承接上海的溢出效应;如何实现通州湾更好地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本文从通州湾示范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一体化战略思路出发,借鉴国际上航运中心组合港构建融入的成功案例,协同打造长三角北翼港口群,立足于新空间思路格局进行探索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路径及对策。
一、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发展概况
(一)上海港组合港发展概况
上海航运配置能力领跑全国,拥有多家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等功能性机构,协调全球资源集聚并辐射长三角、长江流域等其他地区,其配置活力不断释放。
目前,在上海努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的新发展格局下,建设以上海为中心、浙苏皖为依托的长三角“轴辐式”航运物流体系取得阶段性成果,包括基本建成了长三角“枢纽型”港口集群。但是,由于区域分割和部门管理体制差异,缺乏统一规划协调,仍存在区域分割界限和部门壁垒问题,从而削弱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区域辐射能力,造成周边支线喂给港未得到充分利用。
(二)通州湾发展概况及优势
南通集“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于一身,素有“江海门户”之称。2021年,南通全市经济总量11026亿元,迈入万亿级城市行列,在江苏城市中位列第4位。1904年,南通港由近代实业家张謇在天生港开埠建港。1984年,南通成为全国沿海14个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近年来,南通港口快速发展,2021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08亿吨,同比基本持平;集装箱吞吐量203万TEU(不含商品箱),同比增长6.4%,南通港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全港70%的货物为长江中上游以及长三角地区中转服务,成为全国沿江重要的矿石、煤炭中转基地和全国沿海重要的LNG清洁能源基地。依托沿江港口,有力带动南通船舶海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南通船舶和海工产业市场份额分别占全国的1/10和1/4。
(三)通州湾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的必要性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这一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将更加繁荣,大进大出的客货运输需求将更加旺盛,港口作为重要运输节点仍然发挥支撑性作用。目前,上海这一“出海口”已是高负荷运转,且面临新加坡港、韩国釜山港等激烈竞争。南通作为江苏沿海地区经济总量最大,发展势头最好的城市,上海港亟需南通港的战略支撑和补充,因为周边的苏州港建立了江海中转平台,开辟快航路线,但其最大的制约因素是缺乏出海通道。要实现江苏货物内部运转,唯有南通港具备江海联运的比较优势。自2019年以来,大通州湾一体化建设正逐步推进,通州湾新出海口已初具规模,预计到2025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4亿吨。通州湾具备联通东中西的枢纽功能和发展临港近港产业的优势,作为长江经济带新出海口和江海联运贸易新支点、江海联动发展新引擎具有先发优势。此外通州湾与杭州湾地域相连,位于上海港两翼,经济互补性强,共同构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州湾江海联运优势分析:一是沿海航道等级较高。通州湾进港航道相对上海洋山港具备较好的通航条件,具备建设20万吨级及以上航道的潜力。可根据运量发展需要,适时开通更高等级航道。二是江海直达运输较为便利。在长江集装箱运输方面,通州湾港区与宁波-舟山港相比,运距基本等同;与连云港港、盐城港相比,运距较短。三是多式联运发展潜力大,江河海联运优势突出。与上海洋山港相比,具备铁水联运条件,可连接广大的内陆地区。
通州湾高质量打造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是承载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的处女地,通州湾是继上海洋山港、宁波舟山港之后的又一江海联运新通道。受到多重国家战略叠加的南通是长三角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战场,符合国家、地区制定相关战略规划的现实需要。
二、通州湾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的方向及目标
(一)发展方向
未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多港联动发展空间巨大,上海港“南联北融”将注入新内涵。目前,按照国际一流海港标准规划建设的通州湾集装箱新出海口,正在打造千万标箱东方大港,引领全市沿海高质量发展。南通港、通州湾港区发展的新方向主要有以下方面:
1.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周边沿江港区整合港口资源,只做减法、不做加法,进行合理有效分工、避免重复建设,江海联动发展,发挥地理和区位优势。
2.全面梳理港口规划和岸线利用现状,系统研究港口建设需求、建港条件,积极对接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
(二)发展目标
南通作为长江内河第三大港口,建设江海交汇现代化港口的条件基本具备。南通应借助通州湾推进江海联动开发,打造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等契机,积极主动对接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建设,进一步发挥长江河口的江海门户效应,完善港口功能布局,推动通州湾港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促进通海港区与通州湾港区联动发展,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更高水平融入苏南、对接上海,打造成江苏省产业发展新高地、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协同打造长三角北翼港口群,以通州湾为示范,在深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中形成更多标志性、引领性成果。
三、通州湾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缺乏统筹协调机构,协同发展规划滞后, 应建立更高层面的规划对接合作,实现两港管理制度、监督机构上的协同融合。
目前,上海周边港口群吞吐平衡性弱,由于多产业协同发展,涉及多个部门,但缺乏统筹协调机构,增加沟通成本且影响协同效率;同时,长三角地域拥有各自的海事司法系统和仲裁机构,司法协同保障能力不足。近几年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升级发展较快,但是由于缺乏创新扶持政策,引领性不强。要解决该问题,应建立更高层面的合作机构,推动通州湾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规劃上的协同融合,包括双方规划对接、发展战略、管理制度、监督机构等方面,通州湾要立足自身优势,重点发展长江集装箱运输,发展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组合强港。
(二)当前南通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应实现两港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避免重复建设,同时契合上海港新出海口需求。
港口的基础设施条件是港口规模的重要体现,后期应进一步完善港口设施配套,优化沿海港区规划,推动港航资源整合,提升通州湾港区在全国沿海港口布局中的地位。加快集装箱泊位和干散货码头建设,提升新出海口的集装箱运输服务和各类货物通过能力。通州湾具有地处“T”型江海交汇处优势,但受限于腹地条件和港口水深等因素,当前通州湾正在进行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加强两港以股权为纽带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优化航线组合。由于上海港目前水岸线基本开发完毕,缺乏20m的超深航道,无法满足现代大型船舶的停靠需求,因此,要重点考虑打造上海港新出海口的需求,推进通州湾深水岸线与上海港的合作共建,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向东提供新的出海口。
(三)同质性竞争严重,应考虑差异化发展,建立联合运营主体、供应链服务的协同共享等,优化航线组合,实现资源联动发展。
目前,南通港主要货种为液化天然气、煤炭、矿建材料、化工原料及制品。但是由于区域分割,与周边港口同位竞争激烈,大打价格战。应建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联合运营主体,差异化发展发挥长三角各港口特点和优势,实现各港口间分工协作和合作共赢;需要推动通州湾港口服务业和航线合作,推动通州湾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信息一体化管理,实现通州湾融入上海组合港运营的协同发展;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进行合理布局、错位分工、相互协作,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各组合港资源整合和联动发展。
四、通州湾融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实施路径建议
实现通州湾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的要求,一定要兼顾好各利益主体的利益。
(一)强化自身优势,发展新出海口,畅通新出海通道。
按照省委关于通州湾江苏新出海口建设的决策部署,围绕“大通州湾”以吕四港作业区为起步港区、通州湾为主体港区的思路,对当前新出海口和产业配套项目进行梳理及分解,形成“六大工程”任务。
1.加速吕四港“2个10万吨通用+2个10万吨集装箱”码头项目建设。项目位于吕四港环抱式港池西港池南侧,通用泊位布置于集装箱泊位西侧,占用岸线长度1368m。码头前沿停泊水域设计底高程-14.8m,宽度92m,陆域纵深620m。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吞吐量为2000万吨,其中矿建材料270万吨,粮食400万吨,其他杂货30万吨,集装箱150万TEU。
2.推进完善吕四港港区道路、疏港公路建设。
3.规划并推进洋口港至吕四铁路的建设。
4.推进通州湾内河航道包括通海港区-通州湾港区疏港航道(新江海河、东灶新河)以及通扬线通吕运河段航道两个内河航道建设。
5.推进小庙洪包括吕四港池航道和吕四港上延航道至一港池、东灶港建设,完成航道疏浚建设。
6.规划建设通州湾三港池尾部2个20万吨级码头。推进配套铁矿石码头、网仓洪航道及通道工程。
(二)发展江海联运,依托上海港的国际地位,实施“水水中转”的优惠与便利服务,较好的通航条件及江海直达运输较为便利,多式联运强化优势互补融合发展。
路径:一是加快推进集疏运体系建设(基础设施、过江通道等)。当前主要加快推动内河集疏运体系建设,开通内河穿梭巴士。二是加强与大型航运公司、沿海枢纽港口合作,以资本为纽带,招引大型港航公司共同开发通州湾集装箱码头,开辟、加密航线、航班。三是争取省级配套出台支持政策。由省统筹推进与苏州港的港口一体化发展,优化配置沿江港口集装箱运输体系,引导集装箱向通州湾集聚。
(三)推动通州湾更高层次和更高质量区域一体化发展。
积极融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深化与苏南跨江融合发展,主动策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卓越全球城市建设。
1.落实国家战略对港口发展的新要求,促进岸线集约高效利用和港口可持续发展,提升南通港发展定位。推动联合构建港口物流合作联盟,发挥各自港口功能、航线、市场等互补优势,组建跨区域港口、港航联盟,强化沿江、沿海重点港口互动协同、错位发展、利益共享,提升港口群整体能级和国际竞争力。
2.解决港口发展突出问题,瞄准世界一流港口发展目标。解决上海周边组合港部分布局小而散、功能相似、分工雷同等问题,与周边港口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结合通州湾大型临港产业大宗散货运输需求,大力发展20万吨级散货中转运输,以及集改散、散改集等特色业务,增强国际航运中心核心竞争力。
3.积极探索江海联动、跨江融合新模式,加快启动建设试验区,打破地理和行政界限,统筹港产城联动发展,促进长江南北先进要素向试验区集聚,共同打造产业协同发展组合。
结语: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这一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大进大出的客货运输需求将更加旺盛,通州湾具备江海联运的比较优势、联通东中西的枢纽功能。南通应借助通州湾推进江海联动开发,打造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等契机,依托上海港的国际地位,发展两港协调规划对接,发展江海联运,多式联运,强化两港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实现通州湾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的高质量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求,成为长江经济带新出海口和江海联动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