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丹丹,汪冰心,田丽丽,张 毅
目前护理专科实习生是我国护理队伍的重要后备力量,但护理专科实习生整体职业认同感水平偏低[1]。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自身或他人有关职业方面的赞同或认可[2]。护生职业认同感是护理实习生对即将从事的护理职业的感知与体验[3]。临床实习不仅是护生到护士的转变阶段,也是护生职业认同逐渐发展、确定其职业目标的重要阶段。实习期间,专业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接洽出现问题会影响护生的职业认同,较低的职业认同可导致护生产生消极的职业心态,不利于护理事业的稳定发展[4]。因此,在实习期间对护生职业认同感实施干预十分必要。目前国内外关于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干预研究多聚焦于认知干预[5]、共情培训[6]、正念减压[7]等方法,但这些干预方法未从护生的临床需求出发,与临床实践联系较小。ERG(existence,relatedness and growth)理论[8]认为人有3种需求,即生存需求(包括适应环境需求和工作安全需求)、关系需求、成长需求,3种需求可同时存在并可同时作为激励因素而起作用,当满足了以上需求时,将使个体产生一系列正性体验。目前,ERG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师[9]、医生[10]、会计[11]等群体中,取得良好的激励效果。本研究以ERG理论为指导,从生存需求、关系需求和成长需求3个方面构建干预方案,旨在为增强护生对护理职业的正性体验、提升其职业认同感提供系统规范的干预措施。
研究小组由7名成员组成,包括研究者本人、1名临床护理心理学专家、2名临床带教老师、3名研究生。研究者本人主要负责课题的设计及研究的质量控制;心理学专家和临床带教老师负责咨询专家的遴选及授课;研究生负责检索文献、制作专家咨询问卷、回收问卷,并汇总和分析专家们提出的意见。
1)文献检索:研究小组检索了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护生职业认同感的干预类[5-7]、调查类文章[12-13]和以ERG理论为指导的干预类文章[10,14-15]等,旨在为本研究干预方案的构建提供参考。2)访谈法:访谈2名离职护士和3名护理专科实习生,访谈为半开放式,以了解护士、护生对护理职业的看法和对临床实习中的期望和需求等。通过前期文献检索结合访谈结果,课题小组以ERG理论为指导,以护生生存需求、关系需求和成长需求为切入点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后形成干预方案初稿,包括工作安全、人际沟通、专业技能、职业认同与发展、展望未来5个主题,包含5个一级条目,17个二级条目,29个三级条目。
1.3.1 拟订专家咨询问卷
专家咨询问卷包括4个部分:致专家信、专家基本情况、干预方案主体、专家熟悉程度。其中干预方案主体包括研究背景介绍、具体干预内容和专家意见及评分,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对干预方案从重要性和可行性方面进行评分,并给予修改意见和建议。
1.3.2 专家遴选与咨询
本研究共纳入15名专家,分别来自高校、临床及行政部门的护理专家。纳入标准:①中级及以上职称;②本科及以上学历;③10年及以上的医疗或护理工作经验;④在护理教育领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⑤自愿参加本研究。取得专家同意后,研究者通过微信发放和回收专家咨询表。研究团队对专家意见进行汇总、分析和讨论,并对各级指标和条目进行修改,形成第2轮咨询表。以相同方式完成第2轮专家咨询,并继续修订形成护理专科实习生职业认同感干预方案终稿。
15名专家年龄为38~52(43.87±3.64)岁;均为女性;本科7人(46.7%),硕士7人(46.7%),博士1人(6.7%);中级职称1人(6.7%),副高级职称10人(66.7%),高级职称4人(26.6%);工作年限15~31(23.87±4.42)年;从事临床护理5人(33.3%),护理教育3人(20.0%),护理管理6人(40.0%),慢性病护理1人(6.7%)。
本研究共发放2轮专家咨询问卷,每轮各发放15份,有效回收15份,有效回收率均为100%,说明专家积极性较高。本研究专家判断程度(Ca)为0.97,专家熟悉程度(Cs)为0.73,Cr=(Ca+Cs)/2,经计算本研究Cr为0.85。
2轮专家咨询后干预方案各部分重要性、可行性得分均符合变异系数CV<0.25,赋值均数>3.5分,见表1。
表1 第2轮专家咨询结果
第1轮专家咨询重要性及可行性Kendall′s W值分别为0.206,0.117(P≤0.001),第2轮专家咨询重要性及可行性Kendall′s W值分别为0.208,0.144(P<0.001)。见表2。
表2 2轮专家咨询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第1轮专家咨询根据专家提出的建议,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大环境及实际临床带教情况,研究小组评议后对干预条目进行了修改。增加了1个一级条目:“环境适应与心理健康”,增加了4个二级条目:“课程讲授”“信息支持”“作业练习”“反思日记”,增加了5个3级条目:“快速适应实习环境的方法”“情绪调节”“自我意识”“课下拟定新科室实习目标”“针对出现的问题培训老师给予纠正和指导”。修改了1个一级条目:将“展望未来”修改为“职业生涯规划”,修改了5个三级条目:将“发生针刺伤时该如何应对?”改为“如何应对呼吸道职业暴露?”,将“模拟发生针刺伤时的处理流程”改为“模拟呼吸道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将“进行心搏骤停的情景模拟”改为“进行心肺复苏的情景模拟”,将“护理职业发展前景”改为“护理学科前沿进展、职业发展前景”,将“具有一定成就的护理专家分享工作心得”改为“邀请抗疫一线护士分享抗疫心得”。删除了1个三级条目:“观看、指导静脉穿刺技巧”。第2轮专家咨询不需要对条目进行修改。最终确定了干预方案,共6个一级条目,21个二级条目,33个三级条目。
本研究以ERG理论为依据构建了干预方案初稿,之后通过2轮专家咨询对干预方案进行充分论证,最终构建的护理专科实习生职业认同干预方案具有可靠性和科学性。咨询专家来自三级甲等医院及高校,具有代表性,其中副高级职称专家10人,高级职称专家4人,工作年限均在15年以上,在护理带教及护理教育方面具有丰富经验。2轮专家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表示专家积极性高,体现专家对本研究的支持度高。咨询专家的Cr为0.850,说明咨询结果具有可靠性[16-17]。第2轮咨询条目的重要性、可行性Kendall′s W值分别为0.208和0.144(P<0.001),表明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干预方案可靠。第2轮咨询结果显示,各条目的重要性及可行性得分变异系数均≤0.16,说明专家对各条目的评价一致性较高。
研究结果显示,专科护生职业认同感普遍不高,较低水平的职业认同感对学生就业和工作稳定性均可产生消极影响[18]。为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本研究构建的以ERG理论为指导的干预方案,从护生的生存需求、关系需求和成长发展需求出发,制定了环境适应与心理健康、工作安全、人际沟通、专业技能、职业认同与发展、职业生涯规划6个模块,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实用性。1)生存需求(环境适应与工作安全需求)。研究认为,良好的环境适应对提高护生的职业认同有积极影响[7]。向护生详细介绍病房环境、各班分工、专科操作等,可帮助他们减轻陌生感,缓解紧张、焦虑心理,实用的适应技巧还可提高其适应能力。此外,护生在临床面临较高的职业风险,目睹或亲历一些不良事件可能会使其丧失职业安全感,不利于培养其职业认同[19]。本方案中设置了“职业风险教育、新冠疫情期间个人防护、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等课程以及应对临床突发事件的应急知识、技能培训等,结合情景模拟加深护生感知,提高护生自我防护能力和自我效能,满足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各种安全需求。2)关系需求。研究显示,护生的临床沟通水平普遍较低,而与各方面良好的沟通、和谐的护患关系将有助于提高护生专业素养和职业认同[20]。本方案除通过一系列讲座提高护生对沟通的认识外,还列举了临床常见沟通案例并与护生共同讨论,以情景再现的形式锻炼护生沟通能力,体会不同角色的内在需求,激发其同理心,让沟通更顺畅、更有效率。3)成长与发展需求。由于当前护生对护理行业要求与发展前景认识不足,导致未来长期目标与职业发展方向定位不明确[21]。因此,本研究设置了“职业认同与发展”模块,向学生讲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职业发展前景与规划”等,以改善学生对护理专业的不良认知,开发自身专业成长潜能,并邀请抗疫一线护士分享抗疫心得,加强其职业认同。此外,干预方案中还设置了“职业生涯规划”模块,对护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给予指导。研究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认同呈正相关,两者是互相促进的关系[22]。
本研究通过2轮专家咨询构建了以ERG理论为指导的护理专科实习生职业认同感干预方案,架构合理,咨询结果可靠,内容科学,并且能够从护生的实际临床需求出发,以满足护生的生存需求、关系需求和成长需求,可为临床提高护理实习生职业认同感提供参考。未来将开展干预性研究,验证干预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干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