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香
关键词:“互联网+”;生物教学;改革策略
“互联网 +”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其存在可谓是对原有生物教学课堂的一种突破与创新。生物本就是初中阶段学习必不可少的课程,对于学生认识世界以及今后的生物学习意义重大。可是传统教学理念下的生物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了解与学习也往往流于表面,很少深入学习及思考,这也大大降低了生物教学效果。而“互联网 +”理念的融入,为生物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及路径,越来越多的生物教 师也开始在课程实践期间探索“互联网 + 生物教学”,本文就此展开了如下创新探索。
一、“互联网+”下生物教学改革意义
(一)活跃生物教学课堂
传统模式下的生物教学活动在推进的时候,更多像是教师一个人的演讲,教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用于生物知识的讲解上,经常会忽视学生接受能力及思维方式,整个生物教学课堂氛围十分沉闷,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可是“互联网+”下的生物教学则有所不同,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视频、动画、音频等多种展示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这是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从而有效活跃生物教学课堂。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述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在课堂上直接利用视频来为学生展示整个生物进化过程,这样学生就能在视频观察中了解生物进化,有效深化学生理解与感知,同时还能为学生打造出一个活跃、生动、直观的课堂。
(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传统模式下的生物教学活动在开展的时候,教师大多专注于课堂内容讲解,忽视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这促使生物教学重难点无法起到良好的教学实效。而“互联网+”下的学生教学改革则有所不同,其能帮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迅速把握课堂核心部分,是促进学生理解生物知识的有效方式,而且还能为学生自主学习“互联网+”下生物教学改革策略研究提供资源及平台,这样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就能在生物知识学习的同时有所发展。例如,教师在“细胞增殖”教学课堂上,就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来为学生展示和分享学习资源及软件,这能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此后在课堂讲解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展开合作讨论和思维碰撞,这样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及能力也能得到提升。这是强化学生生物知识学习及理解的有效方式,也是发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重要举措[2]。
(三)丰富生物教学资源
“互联网+”环境下的生物教学改革在推进的时候,还能让生物课堂教学资源因此而变得越发的丰富,这能增进学生认知、拓展学生知识理解。“互联网+”下的生物教学改革,教师可以直接在网络上获得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借助这些资源来为学生生物理论知识理解提供视频或者是其他辅助工具,这样就能有效增进学生对于难以理解生物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细胞器”时,就可以直接在网络上为学生搜集相关教学资源,以此来作为学生抽象理论理解的辅助工具,这样学生就能有效强化学生理解,同时加深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的记忆,有效优化生物教学。
(四)增强课堂教学饱和度
“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革新,其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最为显著的优势就体现在信息容量大上,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种渠道来获得信息,有效增加课堂饱和度,这样生物教学知识自然也能变得更加清晰,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在优化教学的同时有效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其具有形象直观特点,所以若能作为生物教学改革方式,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直觉形象思维,促使学生左脑抽象思维与右脑直觉思维有效联系在一起,真正提高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品质,从而有效提升生物教学效果[3]。
二、“互联网+”下生物教学改革策略
(一)革新教学理念,构建“互联网+”新型课堂
“互联网+”下的生物教学改革在推进的时候,要想确保教学改革效果,教师在课程实践期间一定要充分意识到“互联网+”教育理念的价值,在课程实践期间将互联网领域中流行的元素合理、有效地与生物教学内容构建联系,这样就能有效达到互联网与生物课堂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效果。为此,生物教师在教学期间一定要革新自身滞后的教学理念,在课程实践期间积极应用“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新技术来丰富生物教学课堂,以此来为学生打造出一个视听兼具、趣味化、人性化、智能化的新型生物教学课堂,从而真正提升生物教学效率及质量。以“观察植物细胞”为例,教师在为学生讲述这一课时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在课堂上加大对互联网技术的使用,搜集相关网络资源来为学生展示出各种植物在显微镜下的细胞,利用视频形式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之后再结合视频及图片内容来为学生介绍植物细胞,这样学生自然能够对这一课时要点形成良好把握,有效实现“互联网+”下生物教学改革与创新。
(二)利用互联网技术引导学生课前探究,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过程,即要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环境中体验、感受[4]。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材中有不少的观察实验,如鱼的外形和呼吸、卵的结构、肾的结构、植物细胞观察等等,这些都需要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观察中,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学生自主学习及观察的重要性。为此,“互联网+”的生物教学改革在推进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基于“互联网+”来引导学生课前探究,借此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及思考,让学生在课前探究中构建知识、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从而真正起到良好的教学改革效果。以“藻类植物”为例,教师在新课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就可以基于教学内容来为学生制作微课视频,然后再将微课视频以及任务单上传到已经搭建好的微信公众号或者是微信交流群中,这样学生就可以直接基于微信客户端下载观看,有效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及探究新课知识,而这一整个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对于学生之后学习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有着较为良好的促进效果,是对生物教学的有效改革与创新。
(三)利用影像,构建直观情境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材之中有不少的抽象性文章以及具象图画,其中抽象性文字所占比例较多,而初中生思维方式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内容理解能力不足。在这一环境下,教师若还是灌输式、理论式讲解,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自然不足,而“互联网+”下的生物教学改革,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影像来将原本抽象的生物知识进行具象化表达,这能在生物教学课堂上为学生理解抽象知识构建直观情境,从而真正提升生物教学效果、强化学生抽象理论的理解[15]。以“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为例,这一课时内容主要是为学生讲述了反射的概念,还有一些简单的反射及复杂反射,对于初中生而言教师若直接基于教材来为学生讲解这些抽象理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自然也会明显不足,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在“互联网+”支持下进行教学创新与改革,即借助flash 动画来将简单的反射与复杂的反射具体过程模拟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在直观情境中对这一课时内容形成较为深刻的理解与感悟,真正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改进生物教学,从而真正提升生物教学改革效果。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结构
多媒体技术是“互联网+”环境下的产物,也是现如今教学常用辅助工具,具有形式多样、操作简单等特点。对此,“互联网+”下生物教学改革在推进的时候,初中生物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结构,利用多媒体形式多样的特点来对学生进行细致化的生物教学,这样学生就能在多变的生物教学课堂上掌握知识,从而真正提升生物教学改革效果。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例,教师在为学生讲述这一课时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展示出这一节课知识点的思维导图,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呈现出这一节课的整体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从整体认识新课内容,明确学生学习方向。在此之后,教师则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的优势来为学生解题讲述植物体的层次结构,这样学生就能在图文并茂的教学课堂上对教学知识维持较高的学习度,有效增强学生知识理解与感知,从而真正实现“互联网+”下的生物教学改革。
(五)利用微课技术,渗透生物常识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生物常识也是教学重要构成部分,学生生物常识认知量从某些方面而言也直接决定了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整体认知效果,可是传统模式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活动在开展的時候,因为一节课时长有限,教师大多是局限于教材上的生物知识讲解,很少有足够的时间来为学生介绍生物常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生物综合素养及能力的提升。而“互联网+”环境下的微课技术则能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改革期间利用微课技术来为学生渗透生物常识,这样就能有效增进学生认知,并且还能丰富初中生物教学课堂、拉近学生与生物知识间的距离,从而真正提升生物教学效果。以“种子的萌发”为例,教师在对初中生讲解这一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微课技术来为学生渗透生物常识,即利用微课技术来为学生展示出种子的一生,让学生在微课视频观看中了解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种子情况,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对于这一生物常识的了解,真正提升“互联网+”环境下的生物教学效果[6]。
(六)利用时事新闻,构建良好互动平台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有效互动才是确保教学效率及质量的关键,教师在“互联网+”支持下要想改革生物教学,还可以借助网络上的时事新闻来为学生构建出一个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以此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生物教学效果。传统模式下的生物教学活动在推进的时候,教师经常会忽视课堂互动,教学课堂上过分侧重于生物理论知识讲解,学生发言与思考的机会较少,这直接对学生生物学习积极性造成了影响。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在“互联网+”环境下改革生物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上的时事新闻作为话题来有效引发学生课堂互动与讨论,这样学生才能更为高效地参与到生物学习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生物教学效果。以“关注生物技术”为例,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就可以借助网络上的时事新闻来引发学生思考,如“2019.1.23 转基因‘虾红大米在中国研制成功,受黄金大米启发”“2018.11.26 基因编辑逆天改命,首例免疫艾滋病婴儿在中国诞生”等等,以此来活跃生物教学氛围,之后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讨论生物技术存在的价值,这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生物认知,有效激发学生生物学习自觉性。
(七)“互联网 +”支持下,组织生物实验探究活动
生物本就是一门实验性课程,所以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讲解生物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生物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以此来促进学生将所学生物理论有效应用于实践生活中,从而真正优化生物教学、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7]。为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改革期间,可以积极引入“互联网 +”技术来优化生物教学,在网络上深入查找与生物实验相关的资料,然后再针对这些资料来展开分析与归纳,这样就能增进学生生物实验认知,之后再组织实验探究活动,确保学生在实验亲身参与中掌握知识,发展实验探究能力,从而真正提升生物教学效果,落实“互联网+”下的生物教学改革与优化。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生态系统”的时候,就可以在教学课堂上为学生布置一些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基于网络平台查找与生态系统相关的视频、图片及数据,然后要求学生基于这些资料做好总结与归纳,并且思考要如何维护生态系统。这样学生就能在资料搜集中意识到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同时还能提高学生信息筛选能力及总结能力,真正让学生在自主实验探究中掌握知识,树立起正确的生态观念,从而提升生物教学效果。
(八)基于“互联网 +”平台,拓展学生认知视野
生物与我们实际生活紧密相关,我们生活的世界本就是一个生物的世界,存在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生物,而初中阶段开展生物教学的目的也并非让学生应付生物考试,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生物这一学科的魅力,以此来有效引导学生借助身边资源展开生物探究,从而真正开阔学生视野及认知。为此,“互联网 +”环境下的生物教学改革在推进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 +”平台来拓展学生认知视野,这不仅能够强化学生教材知识理解,还有助于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真菌”为例,教师在新课讲解完成之后,就可以为学生设计出如下课后思考作业:“香菇、牛肝菌、木耳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受到了不少人的喜欢,其作为食物就隶属于真菌这一类别,你们可以基于网络资源来思考一下它们的生长条件以及究竟是怎样生长的吗?”这样学生就能在海量网络资源中增进自身认知,同时拓宽自身学习渠道及知识理解,从而有效提升生物教学改革效果[8]。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环境为生物教学改革提供了多样化的平台及渠道,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生物教学的时候,可以加强对教材生物知识的分析,然后再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及理念来创新生物教学课堂,以此来有效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从而真正提升生物教学改革效果,确保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掌握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