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骥
【摘要】新时代是数字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教师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推动者,提升数字素养迫在眉睫。目前,中学教师普遍存在数字基础理论欠缺、数字技术应用能力不足、数字安全意识不高等问题。学校可以从成立数字化管理团队、培养教师的数字意识、鼓励教师运用数字技术设计教学活动、深化数字教育综合改革和明确数字伦理入手,培养教师的数字素养。
【关键词】中学教师;数字素养;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09—0055—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2035年基本实现教育强国建设”。用数字化手段赋能教育发展,是教育信息2.0的前进方向,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必备手段。教育作为全局性、基础性的工程,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1]。笔者对中学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现状进行梳理,为提升中学教师数字素养提供思路与方法。
一、中学教师数字素养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数字化管理团队,数字化教学环境欠佳。目前,学校的数字化环境对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升产生了一定的制约和影响。首先,由于中学缺乏专项经费,许多中学校园数字数据中心设施比较落后,已有的数字设备无法满足教师的日常教学需求。其次,中学普遍缺乏专业的数字技术管理团队,学校数字教学环境缺乏科学规划,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学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
2.教师数字意识淡薄,数字教学应用能力不足。中学教师普遍数字素养提升意识不强,不能及时运用数字技术准确分析、研判、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表现在:一部分教师不能熟练运用数字化软件,更无法合理选择合适的数字设备辅助教学。一部分教师缺乏用数据分析教学活动、用数据研判教学内容、用数据管理教学过程、用数据创新课堂的能力,数字设备成为摆设。
3.教学和学生评价体系缺乏创新,数字化评价体系尚未构建。当前,数字教育综合改革发力不足,教育数字化评价体系尚未构建。不管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评价,依旧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忽视了数字教学设备在教学评价中的重要作用[2]。
4.数字伦理模糊,数据保护意识不足。数字教育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构系统数字化的网络学习空间,改变了原有教学模式的初始状态,但是数字智能设备使用中形成数字记录和数据信息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部分教师缺乏法律法规意识和安全保护意识,忽视了隐私保护和数字技术应用的局限性,导致数据分析无法发挥重要作用,降低了教师、学生的教学体验和教学预期效果。
二、提升中学教师数字素养能力的策略
1.成立数字化管理团队,不断改善数字化教学环境。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策划者、执行者,也是建设数字教育的引领者、践行者。推动数字校园建设向深度发展,改善数字化教学环境,推动智慧教育课堂,就必须构建数字化教育系统。首先,从学校层面成立数字化教育教学管理团队,制订数字教育规划发展短期目标和长期纲要,并抓住数字强国建设的机遇期,充分利用教育专用网,优化学校局域网资源配置,争取项目资金,强化教学网络管理软硬件设施,保障学校内部的网络电子设备运用安全和畅通,提升校园系统内数字网络的运行速率和使用效率。其次,将学校原有的纸质教案、课堂实录、微课制作、教学设计、教学科研等实体资源通过电子网络智能设备扫描上传,形成数字化资源库,丰富数字化资源库的容量和体量,同时充分发挥数字教育网络的优势,形成大体量、交互式开放性的科研教育融合的网络教学环境,打造一网串联、多点链接的现代数字信息化教室,利用电子设备将图书馆资源转化为数字化储备。最后,通过整合校本课程、校本研修、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等教育教学资源,为师生多层次、多角度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同时,从学校层面搭建学科间资源共享智能信息融合平台,将教师数字研修与日常教学设计、备课活动紧密结合,鼓励一线教师熟练运用数字技术获取数字信息,通过智能联网数字技术寻找专业学术资源,实现对学科知识的有效完善,充实教师学科专业知识体系,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运用,充分发挥数字校园环境的竞争优势和数字教育师资优势[3]。
2.培养教师的数字意识,提升教师的数字教学应用能力。数字意识涉及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評价、交互、分享、优化、创新、变革、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方面。培养教师的数字意识,可以借助国培计划和信息技术2.0培训,推动数字技术进行流程优化和模式创新。搭建数字教学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平台,利用数字网络平台开展智能听课、评课、课堂追踪和课例分析等教学科研工作。学科教科研活动从以往单纯的面对面言语交流向数字智能介入分析,参与课堂环节模拟修正,发挥数字智能的高效定量、定性分析作用,并针对教学目标开展数据分析归类,及时将学科教研成果通过数字技术变成课程资源,打破教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实践的时间、空间制约短板,形成教育教学数据资源开放和共享。同时,将智能数字教科研活动纳入教学备课活动,融入学科教研交流会,让广大一线教师自觉主动增强数字教学意识,主动分享并上传教学手记、教案设计、教学资源,分享教学成果,借助网络资源开展大数据学情分析研判。利用国家智慧云教育平台、视频网站等课程资源学会下载、剪辑、合成,将优质课程资源运用到教学设计、教学授课中,提升演示文稿的创新性[4]。中学教师也要主动学习数字知识,积极作为,主动研修,增强数字化教育意识,紧跟数字教育时代步伐,提高中学教师教育能力和水平,让数字化教学赋能教育实践的作用贯穿教育始终。
3.鼓励教师运用数字技术设计教学活动。教师数字教育教学能力是数字校园建设的必备要求。党中央提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教研主任、学科组长是开展数字教学的关键,在教学设计中利用数据可视化呈现课堂内容,运用数字智能系统辅助教师解读分析教材,设计探究性活动数据数字反馈点,用智能大数据跟踪课堂教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数字技术分析形成合理的学习组织模式,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中利用三维数字仿真技术,模拟实验演示的情境过程,用智能全息影像技术呈现理科实验的可视性,利用数字类比技术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实现个性化、多样化针对性指导;用智能数字分析系统将课堂实验、课堂活动环节进行模拟演练推算,创建数据分析模型,实现数字课堂技术的反馈、整合、优化,最终实现教师—技术—学生—数据可视化、可用化。
在教师日常教学设计中,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为发力点,借助课程思政、跨学科融合平台,建设数字化教学设计分享资源库,打破学科单独备课的固化备课模式,实现学科借助人工智能跨领域提取其他学科资源,打破学科资源壁垒,提升教师的数字技术备课能力。推动教师用教学活动数据分析、用教学活动数据研判、用教学活动数据管理、用教学活动数据创新课堂,让教师更敏捷地获悉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和需求,洞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焦虑点,实时研判改进课堂,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5]。
4.深化数字教育综合改革,完善数字教学评价体系。深化数字教育综合改革,完善教学数字评价体系,实现教学数据的大容量存储、共享和利用,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数字教育综合改革,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教育教学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专项化水平,推动数字教育综合改革向数据驱动、协同治理、主动服务转变,以数字信息化提升教育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可视性,推进数字化教育现代化建设。完善数字教学评价体系,一是要实现教师端综合数据分析评价,运用智能网络技术收集每个教学设计内容、课堂教学活动、作业质量、云端备课、网络研修等各类数据,发挥人工智能分析作用,比较各项目的长处、短板,通过横向数据分析提取同头课任课教师的任务指标,获取同学段任课教师教学容量成果;通过纵向数据分析获知不同学段任课教师教学实效,获取学科目标,分析不同学校课程资源,实现教学过程质量智能化监管。合理配置各项教学指标,通过智能分析研判并及时反馈给教师,形成学校数字化教学质量的智能改进意见。二是要实现学生端综合数据分析评价。运用电脑、平板、手机等智能交互式电子设备,对学生的课前准备、学习过程、知识运用、小组活動、作业反馈进行数据追踪分析,由人工智能设备开展课堂活动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从而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和学习效果。同时,运用网络技术让家庭成员参与学生综合素养活动资料上传,实现大数据分析指导学生学业水平,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字结构模型。
完善数字教学评价体系,发挥教师端和学生端两个端口的作用,健全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机制,实现教育教学综合性改革,适应教育信息强国建设。依托“数字校园”、智慧云平台、多媒体交互平台等,用智能数字数据评价改善教育教学服务质量与水平、提升教师队伍数字素养,实现教学互动、师师互动、师生共进。通过数字评价机制,反推教师用数据备课、用数据教研、用数据管理、用数据设置作业的能力,将数字教育实践内化为教学驱动力,落实“双减”实效。
5.明确数字伦理,增强数据保护意识。教师通过智慧网络、智能手机等智能数字平台和智能数字工具检索和阅览信息,运用智能数字设备和智能数字技术搜集所需的海量关联资源,协助教师合理地对教育教学资源自动分类,形成有效的教育模式。具有“数字伦理意识”的教师能够主动、有效地筛选、获取、分类、利用数字资源,能够主动适应“互联网+”等数字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明确数字伦理,明晰数字规则底线。但是互联网中娱乐游戏、网红直播、短视频沉迷等也带来了诸多数字伦理困惑,这就需要广大教师正确处理数字娱乐化和虚拟世界生成教育。一方面,在教育信息技术的设计、应用和评价等方面应该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准则,增强安全保护意识,主动做好教学数据、学生信息防护,不滥用技术分析教育教学之外的事例、不将采集的课程教学数据随意发布,也不随意泄露学生综合智能分析数据,正面引导学生区分现实与虚拟,化解娱乐游戏、网红直播、短视频沉迷等带来的困扰,帮助学生学会数字世界中如何有效保护隐私,规避大数据杀熟与网络陷阱;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要主动在数字教学实践中反思数字信息化对中学生的认知与行为的负面影响,帮助学生学会主动调节、合理有效、节制自律,让自己成为数字信息主动权的掌控者,避免被网络碎片化、娱乐化侵扰。同时,教师要做好学生知识和品格锤炼的引路人,以身示范,帮助学生借助数字网络改善学习质量,让数字信息技术真正服务于学生,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总之,新时代数字教育承担着培养21世纪合格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承载着教育强国的时代使命。新时代的教师和青年学生是数字资源的主要使用者,是数字教育资源主题享用者,也是未来数字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中学阶段作为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节点,中学教师数字素养能力提升直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综合素养的提升。只有每一位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字素养,才能推动数字教育强国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晓琳.教师专业数字素养:核心要素与培养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2(11):27-31.
[2]但武刚,李玉婷,王海福.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框架构建与展望[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2(09):41-53.
[3]陆平.数字素养:智能时代的教师准备[J].江苏教育,2022(52):01.
[4]吴砥,朱莎,王美倩.学生数字素养培育体系的一体化建构:挑战、原则与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2(07):43-49+63.
[5]李玉婷,王海福.数字时代高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数字教育,2022(01):48-53.
(本文系2021年度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LZ[2021]GH713;2021年兰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LZ[2021]GH0626)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