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王梅 张凤
【摘 要】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是由情境、任务、活动构成的学习集群,它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整合内容呈进阶式不断提升。新课标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从三个层面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群,其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属于第二层次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教师可从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两个方面出发,合理根据任务群进行学习情境建构,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同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任务群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5-36-04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文简称新课标)提出的新概念,是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该任务群最突出的特点是“实用性”,与日常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涵盖范围也更加广泛。基于此,本文围绕“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对该任务群的学习情境建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以该学习任务群形式展开的实用性知识教学所体现的特点,挖掘其蕴含的教学价值,建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学习情境。
一、“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概述
(一)学习任务群的内涵
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是我国语文课程建设的重大里程碑,为课程教学提供了建设性的建议。但学习任务群作为一个新概念,它没有严格的定义,其教育理论主要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帮助学习者创造一种真实的世界模型,学习者能够借此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个模型是记录知识的一个体系,而知识是经由人与环境的互动得到的。此外,学习任务群的理论也来源于项目化学习,吸收了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方法,强调“基于真实复杂情境”“问题驱动”“探究活动”,并以此推动学生的成长。
根据新课标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实用性、综合性。在此基础之上理解学习任务群的内涵,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习任务群,掌握其相关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活动中。
(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概念的首次出现是在国外学者提出的项目化学习中,但没有将其具体化,在我国首次提及是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而在以往小学语文中常常称为“实用性文本”,没有对其进行系统化地归纳,课程改革将其进行了明确的归类,为许多教学研究学者及一线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提出改变了以往教师条分缕析、大量讲解的教学模式,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通过学习任务群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样一来必将带来语文教育的重大变革,也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
新课标从三个层面设置了六个学习任务群。其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六个任务群之一,在每个学段都有相应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是呈进阶、成长式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注重各个学段学习内容衔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同时在不同的学段对教与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将语文逻辑和生活逻辑相互协调和融通,使核心素养贯穿其中,致力于提升学生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学习情境建构特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握好“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学习情境建构特点是十分重要的步骤。要分析其特点,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优化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学习情境建构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实用性、综合性等特点。
(一)情境性
情境教育特别注重在教学中调动儿童的观察、体验、想象、思维,以及某些潜在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儿童智能、情感和品质的全面发展,这是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又能充分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1]因此,在开展“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学习情境建构时,要建构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学习情境,将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以问题指导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巧,提升自身核心素养。“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学习情境还强调情境生活性,主要指向具体日常生活情境,通过倾听、阅读、观察来获取并整合有价值的信息,将其运用到具体生活情境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情境教学通过建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其建构的学习情境具有情境性。
(二)实践性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很难实现四者的融会贯通,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学习情境建構正好能够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它把学习内容转化为学习任务,以学习任务为驱动,围绕学习任务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将四者相互融入学习任务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整合知识内容。其次明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学生,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相机建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提升自我能力。“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学习情境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它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应用于生活,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学生在学习情境中自主完成任务,教师起到引导作用,注重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将文本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促使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进而提高语言运用交流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具有实践性特点。
(三)实用性
实用性既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主要特征,也是该任务群学习情境建构的突出特点,其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上。首先,教学内容主要是在家庭生活、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中常用的实用性短文与实用性语言表达,其教学内容资源是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的,经过不断的完善,从而建构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其次,“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学习情境建构的实用性还表现在教学目标上。在设置教学目标上,它注重学生语言运用的实际表现,要求学生能够围绕个人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进行准确的交流与表达。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目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学习情境建构都强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关注社会,并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生活中能够表达和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受,突出实用性特点。
(四)综合性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学习情境建构也延续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在内容的整合方面,它将语文的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进行整合,涉及各种文学体裁,将其与“实用性”相结合,使学生更能直观地掌握并应用,体现出综合性特点。具体来说,主要从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体现。首先,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习目标设置上围绕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因此可以看出本任务群的学习情境建构具有综合性特点。其次,在本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明确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如“应加强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指导,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和信息化平台,引导学生提高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逐步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规范性”[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能够利用各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学习情境建构策略
新课标提出了语文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以核心素养为课程目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遵循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强调“实用性”,更加注重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情境的设置要符合核心素养整体提升和螺旋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建构学习情境时,教师需要研读新课标,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抓住关键点,将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融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本文从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两个方面着重探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学习情境的建构。
(一)教学内容:紧扣“实用性”特点,分析学习内容
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提示中,明确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必须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教学内容必须紧扣“实用性”特点,不能与现实生活背道而驰,或夸大其词。教师在建构学习情境时,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与功能,以学习任务为导向设计活动,结合单元自身特点设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起点符合学生学情,目标的定位是正确合理的,教学内容能够在学习情境中得以体现。做好教学定位,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从教材出发,适当将生活中的素材融入进去,充分挖掘实用性内容,并将其进行整合,确定特定学习主题,以学习任务为载体,将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进行整合,切不可与现实相背离,统筹考虑运用合适的方法与妥善利用可能的资源开展情境学习活动,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开发课程资源,贴近现实生活
学习情境来源于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所学习到的内容应用于日常生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进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学习情境建构时,教师要充分认识“实用性”这一文类特点,善于抓住现实生活中的课程资源,从学生真实的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学习和公共活动出发,作为学习情境建构的依据,合理选择适合学习内容的情境,设置学习主题,设计学习任务,使学生通过在真实或模拟的学习情境中进行默读、朗读、复述、表演、情境对话、现场记叙报道等活动,提高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逐步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规范性。
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中,主要强调学生通过阅读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有关的实用性短文,学会在不同的场合中进行表达与交流,从而培养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因此,在进行教学内容选择上,教师要善于开发课程资源,观察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并将其合理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同时根据该任务群的特点,建构学习情境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分布在各个学段,并对每一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学习情境建构时,要掌握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围绕“这所学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个问题,以学习任务驱动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学校生活,发现“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特别之处。此外,教师在建构学习情境前,可引导学生查找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让学生对少数民族有初步的认识。在备课时,教师要学会开发课程资源,如所在小学是多民族聚集地,教师可根据自身所具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2.立足单元主题,分析知识结构
建构学习情境的重要前提是要将单元主题与语言要素相联系,开展单元知识结构分析。基于此,在建构学习情境时,要从语文核心素养出发,结合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多维度理解单元主题,促进学习内容服务于现实生活。同时,利用“实用性”的主题式学习,改变知识内容与真实生活之间的割裂狀态,实现学习内容的综合性,整合不同的学习内容,分析其存在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将学习内容进行分析理解、掌握学习内容,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此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参与积极性,增强问题意识,提高思维能力。
单元主题的确认和学习内容的分析,是上好一门课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对教材、学情有一定的掌握,要将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从学习内容及特点、地位与作用、单元要素及主题、关键点、确定编者意图及自己要教什么内容等进行分析,从而确保学习情境建构的合理性。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包含《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这四篇课文,这四篇课文主要是人文主题,由此可将单元学习主题确定为“重温革命岁月”,建构“走进红军长征博物馆”“走进狼牙山文化博物馆”“参观影像资料”等学习情境,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参观影视资料,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课堂教学:创建多元化情境课堂,实现文本属性与实用功能相转化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利用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课堂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但实用文被赋予教学意义后,教师的关注点都在于实用文知识内容的探索,单纯注重识字教学、阅读与写作等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培养,而忽略其存在的实用性功能。因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立足核心素养,为教师创设多元化教学课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实现由关注文本属性向实用功能转化,整合关键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1.设置“实习场”,搭建支架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场所,也是学生的“实习场”。基于此,教师要学会为学生建构具体真实的交际情境,相当于为学生提供“实习场”,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的应用。“实习场”是乔纳森提出的,他认为将学习活动放在日常真实情境中,学习内容必须具有广泛性,不能局限于学生已有的知识,要将各种因素考虑进去,涵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将遇到的认知需求。其他学习情境会存在与现实生活有差别的问题,而“实习场”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实习场”与支架式教学都是建构学习情境的重要方式,为建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学习情境,要抓住其重要特征(实用性)。基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学会分析每一种学习情境教学方法,从而更好的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创设丰富多样的实践情境,开展多元化课堂教学,实现知识内容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进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口语交际”中,教师可抓住关键词“请教”,创设“学会请教”拟真“实习场”。在“学会请教”情境建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等相关经验,让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一般因何事请教他人,该如何请教他人,进而引导学生想象创造出“实习场”。此外,教师应有目的建设开放的语文学习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现场模拟演绎向别人请教的用语、方式,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容应用到活动中,实现实用性知识内容向实用功能转化。
2.利用多媒体,加强情境创设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变革,同样,它也影响着教学手段的变革。基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要求,课堂教学应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多媒体的应用打破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割裂,将知识性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其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更加直接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此外,多媒体在学习情境的建构中有着重要地位,它可以图文并茂,具有动态性和交互性,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的习得。
创设学习情境,首先,要分析学情,查找对应的情境素材,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预设的学习情境。其次,查找相关知识、相关视频、相关图片并进行整理,利用多媒体营造情境氛围,加上景物渲染,使学习内容在学习情境中相融合,学生能够从情感上产生共鸣,最终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例如在二年级下册《找春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春天的图片,播放春天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现实情境。学生因此想起在现实生活中与春天有关的事物,分享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进而将课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找春天、说春天、写春天、画春天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也让学生掌握生活中的语文常识。
总而言之,在建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学习情境时,要正确把握其特点,认真分析学习内容与教学提示,扣紧本任务群“实用性”特点,引导学生在学习情境中提升自身语言理解运用能力,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此外,教师在建构学习情境时,要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打造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建构真实的生活情境,显现实用性功能。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创设学习场景,从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两个方面出发,整合关键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帮助学生在遇到典型问题时,能够运用语文方法解决。同时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的应用,以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溝通需要。
【参考文献】
[1]温儒敏.情境教育开启新课题[J].人民教育,2013(15/16):12-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