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工程技术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与实践

2023-07-13 12:39:18王军龙林楠牛欣欣
时代汽车 2023年13期
关键词:课堂革命

王军龙 林楠 牛欣欣

摘 要: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群精准对接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围绕区域产业升级和技术更新,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推进德育教育;创新“德技双修、三融三分、工学结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能力递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进资源库建设与升级;实施“五大计划”,打造创新团队;引入“三新”,校企共建双创平台、“五大技术服务中心”和实践教学基地;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展高质量培训;建设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创新机制,完善制度,构建专业群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通过建设,实现专业群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打造“西铁院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群”品牌,引领带动国内同类专业群发展。

关键词:德技双修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模块化课程体系 双师型创新教学团队 课堂革命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High-level Professional Groups of Railwa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Wang Junlong,Lin Nan,Niu Xinxin

Abstract:The railwa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group of Xi'an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accurately docks with the layout of regional economic structure, and continuously deepens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round regional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technological upgrading. Implementing moral cultivation is to promote moral education; Innovating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dual training of German and technical skills, three integrations and three points, integration of engineering and learning, and school-enterprise co-education” is to  build a 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 with progressive capabilities,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upgrading of resource pools. Implementing the “Five Plans” is to build an innovative team; Introducing the “three new” is to build a dual innovation platform school-enterprise with “five technical service centers” and practical teaching bases. Solving technical problems for enterprises and carrying out high-quality training is to establish a steering committe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groups, innovating mechanisms, improving systems, and building operational mechanisms and guarantee systems for professional groups. Through construction,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groups will be realized, and the brand of “West Railway Institute Railway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Group” will be created,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similar professional groups in China.

Key words:German technical double study,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l, 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 dual-teacher innovative teaching team, classroom revolution

1 建设基础

1.1 特色与优势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西铁院)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群精准对接区域经济结构布局,深化产教融合,双元育人,核心专业铁道工程技术是省重点专业、一流培育专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建设专业、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名师工匠加盟,双师结构优化,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由大师挂帅、工匠加盟、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目前,专业群校企共建共享综合性实训基地,工学无缝对接,实习实训设施条件国内领先。

西鐵院是陕西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单位、陕西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专业群紧贴轨道交通行业,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实行订单培养、工学交替、1+X试点及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具有轨道交通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正在积极与西安铁路局、广州南方高速铁路测量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探索和推进产业学院的试点建设工作。

1.2 机遇与挑战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教育部等相关部门陆续颁布了“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质培优计划”等重要文件,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国家对职教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为高质量推进专业群建设和提升专业群人才培养水平提供了重要机遇。

根据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7.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网规模3.8万公里以上;西安地铁规划建设23条线路,运营里程1226公里,每年共需要轨道交通行业毕业生约50000余人,随着轨道交通行业转型升级和智慧交通的推广使用,现有的轨道交通行业人才与岗位需求不匹配。这为专业群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西铁院地处西安国际港务区,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西安国际港务区作为国内最大的交通枢纽和物流园区,需要大批的高素质轨道交通人才,这为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群高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支撑。

随着高考制度改革,高职生源出现了多样性结构和差异化需求,如何实施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开展分层分类个性化培养,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对全面提升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带来了挑战。

2 建设措施与实施路径

2.1 厚植铁路情怀,创新培养模式,深化“双元”育人

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成立工作专班,系统推进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工作。制定落实举措清单、实施路线图和完成时间表,形成工作部门联动协作机制,构建“专业思政”育人大格局。

创新“德技双修、三融三分、工学结合、校企共育”培养模式,德技双修,全面推行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把爱国主义、工匠精神、职业情怀等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推进“专业思政”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堪当轨道交通事业发展的可靠建设者。三融三分,注重岗课融合、赛课融合、证课融合“三融合”,专业群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高度契合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依据学情分析,按照基础相对薄弱、一般、扎实三个层次分层次实施教学;教学过程从全景沙盘、虚拟仿真到校内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现场,采取过关考核分阶段实施;依据教学项目任务,学生按岗位要求分角色开展技能训练,落实因材施教注重能力培养。工学结合、校企共育,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满足企业需求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对接群内各专业职业岗位,充分利用土木工程学院和西安铁路局、西安地铁、大地测绘等企业中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师生共同参与项目生产,使学生接受现场真实环境的职业训练,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实现学校企业“双主体”共同培养人才,见下图1。

实施“1+X”课证融通任务,探索校企深度融合新路径。由校企“双带头人”共同制订融入“1+X”证书标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模块化、递进式”的课程体系,设计“技能逐级递进、能力渐次提升”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施产业学院建设任务,探索校企双主体育人新形式。联合南方高铁、大地测绘、中天建筑分别共建南方高铁、大地测绘和中天建筑等3个产业学院。依托产业学院,通过共同建设高水平专业、共同开发课程标准、共同打造师资团队、共同设立研发中心、共同开发资格认证证书、共同走向国际化“六共同”推動校企双主体育人。

2.2 重构模块化课程,深化课程改革,升级教学资源

对接岗位人才需求,对标“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实现基于个性发展的模块化课程全覆盖;按照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顶层互选的原则,构建共享模块课程15门、特色模块课程30门和拓展模块课程15门;引入铁路行业技术标准作为职业能力标准,将铁路规程融入课程内容,建设期内完成教育教学三项标准共计15个;注重价值引领,将“巴山精神”“高铁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凝练省级课程思政教育案例5个、国家级1个;开发数字资源,融入轨道交通产业施工与维护领域“三新”,开发数字化资源,推进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升级;开发各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专业群教学资源库,见图2。

2.3 打造精品课程,深化课程改革,推进课堂革命

对接国家教学标准和行业职业标准,注重价值引领,融合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人文素养,开发和完善业内认可的课程标准60门;结合西安地铁8号线、西成高铁等建设项目案例,融入“三新”,动态更新教学内容,校企合作开发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共18本,其中申报国家规划教材2本,省级规划教材5本;建设15门精品在线课程,打造精品在线课程群;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深入推进“课堂革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树“为学而教”课堂,推进朋辈式学习,建立学习共同体;创新“三融三分、六学六有”教学模式,打造“课堂革命”经典案例15个,申报省级“课堂革命”典型案例2个,国家级1个;依据岗位能力评价标准和课程标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增量,注重课前、课中、课后过程评价,强化知识、技能、素质多维考核,开发课程考核评价标准60套。

2.4 深化实施“五大计划”,汇聚高端人才,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学创新团队

实施大国工匠“加盟”计划,新增4名大国工匠或技能大师,实现群内各专业都有领军人物;实施名师“领航”计划,充分发挥现有教学名师在职业操守、教学能力、科研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优势,引领和带动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实施双带头人“引育”计划,群内每个专业聘请企业技能大师、技术能手和校内教学名师或骨干教师共同担任专业带头人;实施“双师”素质提升计划,通过企业挂职锻炼、教师培训、项目实践和技术服务,不断提升“双师”队伍素质,打造校企双向交流共同体;实施拓建计划,在原有“两室一站”的基础上,群内各专业再拓建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和1个教师企业实践流动工作站,形成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2.5 对接标准、虚实结合,打造“一平台、五中心、多基地”

对接轨道交通行业技术升级和国家级港务区物流中心新区产业布局需求,联合陕西未来测绘科技有限公司、长安大学等区域科技企业和知名高校,建设校企合作智慧双创平台,参与国内外重点项目研发与实施,助推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助推专业群科研服务能力;积极参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以服务中小微科技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为主旨,着力打造高水平“行业教育培训与实训中心、综合技能鉴定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五大技术服务中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有效衔接;对接岗位升级和学生可持续发展需求,构建多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虚实结合打造多功能实践教學基地,其中改扩建9个基本技能实训室,5个专项技能实训中心;新建虚拟仿真实训教学基地、BIM实训基地等共12个拓展技能实训室。

2.6 融合产教学研,助力企业提质,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利用专业群优势,依托西安轨道交通职教集团和创建的“一平台、五中心”,服务轨道交通行业转型升级;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辐射带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市场化、共享式、综合型科技创新平台;利用专业群技术技能和人才优势,打造“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面向中小学生和社区居民开展铁路科普教育;办好国际合作专业,铸就国际合作办学品牌,加强对外交流与培训,培养国际化人才,助力“一带一路”。

3 结论与创新

(1)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新职业教育法和全国职教大会精神,服务“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战略,围绕区域产业升级和技术更新,聚焦轨道交通工程领域,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引领改革、支撑发展的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高水平专业群。

(2)创新“德技双修、三融三分、工学结合、校企共育”培养模式,厚植铁路情怀,深化课程思政,推进德育教育,实施“两大任务”;对标“1+X”,构建能力递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打造三层级模块化课程,建成三项教学标准,开发课程思政案例库,推进资源库建设与升级;深化三教改革,校企合作开发新型精品教材,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打造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群,深入推进“课堂革命”;实施“五大计划”,汇聚高端人才,打造创新团队;引入“三新”,虚实结合,校企共建双创平台、“五大技术服务中心”和实践教学基地;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展高质量培训;建设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创新机制,完善制度,构建专业群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

课题信息:2023年度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课题:铁道工程技术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与实践(2023SZX487)。

参考文献:

[1]孟庆瑜,阴冬胜: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人民日报》2021-06-08日(13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2022-05-01

[3]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4]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48-249.

[5]董慧,朱志伟,黄立.基于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为例[J].中国高新科技,2022,No.130(22):157-160.

猜你喜欢
课堂革命
“课堂革命”之课堂导入的革命
转变学生观是推进“课堂革命”的突破口
“课堂革命”:育人为本的价值回归
以未来的名义将“课堂革命”进行到底
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中小学管理(2018年6期)2018-07-16 19:40:00
在游戏中经历“反算”
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实现高职课堂革命
现代交际(2018年7期)2018-06-23 11:24:36
企业学院深度协同的“五教合一”育人模式
从细微处做实小语“课堂革命”
师道·教研(2018年4期)2018-06-12 10:26:58
浅析如何在《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课程中推行“课堂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