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适应课程改革对于素养培育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将其作为教学和管理的重要目标。为此,可以从教师、家长和学生三个维度考虑,从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角度出发,切实发挥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和家长的辅助作用,为学生营造健康学习和生活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高中心理健康 班主任 三个维度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4-78-03
当下,国家倡导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这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才能更好地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既往的班主任工作多是从维持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出发,将其作为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现阶段的班主任工作,应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作为教育管理的重要目的。一切素养的提升,都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此,班主任应从教师、家长和学生三个维度,切实帮助学生建立心理健康的三道保险。
一、教师维度:砥砺自我,关怀学生喜怒哀乐
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一个维度就是教师自身,包括班主任和各任课教师。教师是学生在学校接触得最多的成年人,对于缺乏社会经验、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学生而言,教师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一个好的教师,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所应具备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则能够在言谈举止中,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为了维护好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教师必须砥砺自我,关怀学生的喜怒哀乐。
砥砺自我,是指教师应当维持好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调动自己对工作的积极情绪,给学生带来健康积极的正面影响。教师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教师面对学生时能够和善亲切,甚至幽默风趣,不仅能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愉悦,而且也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相反,如果教师将自己的情绪迁怒于学生,态度冷漠、喜怒无常,甚至对不喜欢的学生吹毛求疵,则会让学生蒙上沉重的心理阴影。笔者曾教过一名学生,因为惹怒脾气火爆的数学老师,师生关系紧张,最终不但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消极影响,而且其他科目的成绩都因此严重下滑,直至师生互相谅解,学习成绩才终于有了起色。这启示班主任应当关注各任课教师的性格和教学方式,处理好教师群体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方能为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打好基础。
关怀学生的喜怒哀乐,是指教师能够与学生共情,体会学生的情绪变化。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反映了学生不同的心理健康状态,要想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教师就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负面情绪,不让负面情绪扩大和肆意发展。对于任课教师来说,如果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后作业中有反常的表现,不应马上怀疑和批评学生,因为这种反常表现往往意味着学生情绪的波动。高中生学习压力大,容易因为学习成绩、人际关系和家庭矛盾等影响到自己的情绪,许多学生不会主动向教师反映问题,但这种情绪却很容易在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中展现出来。所以,遇到学生反常的表现,教师应及时与班主任反馈,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情绪变化背后的原因,帮助学生正确梳理情绪。对于班主任而言,他们一方面掌握着更多的家庭信息和人际关系信息,对于较为特殊敏感的学生,班主任应该提前与各科任教师交代,以做好重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工作。另一方面,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更加紧密,应当与每一个学生保持一定的交流频率,例如可以每个月和每个学生有不少于二十分钟的交流时间,这对于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更加精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此外,教师还应提高自己教学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表面上看,教学能力和知识能力虽然直接与学生成绩相关而非与心理健康状态相关,但是因为成绩是高中学生和家长最关注的,高中生的压力、焦虑等情绪多与学习相关,所以,能使学生学有所得的课堂教学本身也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应有之义。在这一过程中,并不一定要抱着提高成绩的目的,也可以关注学生的收获感与满足感。这种收获感与满足感能够让学生在相对枯燥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持续的精神激励,从而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总的来说,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其目的不仅在于提升学生成绩,而且在于学生收获感与满足感的获得上。为此,教师可以适当淡化成绩的意义,让学生拥有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才能持续投入学习活动中,真正实现学有所得。
二、家长维度:尊重孩子,切实营造良好氛围
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二个维度就是家长。高中生正处于坚定理想信念和价值观、逐步走向成熟的人生阶段,但部分家长往往因为过度关注成绩而忽略了孩子在这一阶段中的心理健康状态。因此,想要真正做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家长维度的工作不可或缺。
首先,家长要学会尊重学生。一方面,在生活上,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娱乐方式。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大多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娱乐方式,作为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這些爱好对于缓解精神压力、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部分家长看来,体育运动、电子游戏和音乐绘画等锻炼或娱乐项目会占据孩子大量的时间,因此处处加以限制,引发了不少家庭矛盾。其实高中生多数都有自己的学习规划,很少有学生为此荒废学业,而家长的反对却往往极大地影响了孩子的情绪,严重的甚至会使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导致他们真的走向极端,抵触学习。为此,应当引导家长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娱乐方式,让孩子能够从自己的爱好中获得精神的放松。另一方面,在学习上,要尊重孩子的学习方向和个人选择。高中生面临着分科选择、科目优劣势不均等问题,这时候他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给不同的科目分配学习时间,而有的家长却想要取长补短,过度让学生补习劣势科目,容易使学生在长久的补习中感到痛苦,甚至更加厌恶自己的劣势科目。而有的家长从未来工作的角度出发,让孩子选择不适宜自己的科目,甚至提前准备学习金融、经济的相关知识,殊不知拔苗助长,很多学生由此无法发展自己的优势科目,反而在这些原本就不感兴趣的科目上取得了平庸的成绩,这也是因为家长过度干涉孩子导致的,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有着很大的影响。能够让学生补足自己的劣势科目,对于提高成绩固然有很大的作用,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让孩子能够发挥所长,不过度限制孩子在优势科目上投入时间和精力,对于保证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状态,甚至对他们未来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次,家长要尽量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状态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学校时,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陪伴能够自然地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在家的时候,学习环境往往相差较大。好的家庭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在家依然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习的持续性,在沉浸式的学习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而不良的家庭学习氛围则使学生在家无法持续学习,陷入痛苦和矛盾的纠结心理之中,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状态。要想营造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应当有三个要素:安静、舒适、轻松。
第一,安静是保持专注的重要要素,没有安静的环境,专注的学习就无从谈起。有的学生家长在家时,总是习惯将手机和电视的声音开得比较大,这极其不利于孩子的专注学习。有的家庭则是因为附近有商铺、集市,喧闹的声音也无法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学习。对此,班主任应与家长进行沟通,对于因家长个人问题导致的学习氛围差,要进行耐心的说明和建议,而对于地理环境造成的干扰,则可以建议家长在室内使用一些隔音材料,尽力帮助学生营造安静的学习氛围。第二是舒适,不少家长可能不理解如何才能让学生舒适地学习。其实,舒适的学习氛围重点在于简单、清爽、舒服。例如有的学生家里的灯光太过强烈、桌椅比例不够合理、桌面太过凌乱等,而孩子针对这些细节的抱怨和意见往往不被家长重视,反而觉得是孩子过于矫情。为此,家长应从细节处着手,询问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同时和孩子一起,共同保证家里的干净卫生,以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需要注意的是,舒适的环境应当是简洁清爽的,而不应该是过度享受的。有的家长在追求舒适方面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布置的环境过于享乐,座椅随时可以躺下睡觉、饮料零食应有尽有,这难以激发出孩子学习的拼劲和韧性。因此,家长应在合理的范围内打造适合学习的环境。第三是轻松,轻松的氛围对于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想做到营造轻松的氛围,需要家长给予孩子积极的支持,学会体谅孩子。对于孩子的成绩起伏不能反应过度,对孩子的娱乐生活要适度支持,有条件的话,可以常和他们出门散心、放松,开阔他们的心胸,适当地给予奖励、支持,这些都是营造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可以采取的措施。
三、学生维度:参与活动,共筑健康班级文化
维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积极开展学习和娱乐活动,打造健康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关注和维护,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学生身上,因此必须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考量在班级学习和生活中所能提供的改进方向。在现在的高中生活中,競争态势加强,学生往往会非常在意彼此的成绩优劣,如果不能组织有效的集体活动,着重发展班级文化,加深同学之间的交流,那么班级的氛围就会变得沉重,不利于学生间的友好相处。
开展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班级集体活动,对于改善学习压力、激励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是学习活动,班主任可以与各科任教师协调,开展一些共同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不一定与考试密切相关,但一定要具备可操作性和趣味性。例如在地理学习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小组开展本土地理区域的考察活动,并让每个小组的成员各自关注和汇报一部分的内容,这一方面可以巩固区域地理的学习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合作中深化同学情谊,同时加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非常有效。又如在语文课程中,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小型的课文朗诵活动,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外实践中进行,只需要准备一些文具或零食等小奖励,就能使参与的学生从中得到快乐与满足,可谓行之有效的学习性的集体活动。这些与学习内容相关却和考试内容不完全相关的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直观地体验知识的乐趣,享受合作而非竞争的成果,对于全体学生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其次是课外活动,这类活动可以体育活动为主,在训练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例如中学常会组织的拔河比赛,有部分班主任并不重视,实际上,拔河比赛作为两个集体之间的竞争活动,能够充分地将本班学生团结起来,而一些学习成绩相对不那么优秀的学生,可能十分擅长体育,此时他们就能在拔河比赛中大放异彩。对于这些学生而言,拔河比赛无疑能够让他们发挥更大的价值,获得更强烈的自信。又如男生的篮球比赛和男女生都可参与的踢毽子比赛,这两个比赛是力量和技巧的比拼,且门槛都不高,适合大多数学生参与。事实证明,在比赛的准备阶段,学生之间往往会相互请教、共同练习,无论取得的最终成绩是怎样的,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发挥,而同学之间的友谊也更加深化了。除此以外,体育活动能够鼓励学生更多地进行体育锻炼,释放学生的压力,运动过程中释放的多巴胺也能够让学生获得快乐与满足,可谓是一举多得。
在鼓励班级开展集体活动之后,班主任可以更进一步采取多种方式,营造健康积极的班级文化氛围。创建班级文化,首先,班主任自身应有自觉意识,因为班主任是对班级影响最大的人,班主任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进而影响班级的文化氛围。好的班主任应与学生有密切的交流,这样才能关注学生的需求。同时,也要多向学生讲解校园活动、讨论教育方法、交流理想目标,为学生营造各自建言、共同讨论的良好氛围。其次,可以进行班级的环境创设。班级环境创设多以黑板报为主要载体,班主任需要在黑板报的创作上多下功夫,可以采取竞争制与轮换制相结合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在每一次黑板报创作中与学生讨论草稿、提出指导建议,以期取得更丰富的黑板报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执行力,让整个班级都能够有自由创作的舞台,这对于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和心理状态都具有实践意义。
总的来说,在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变动,将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教育本身的重要目的去开展工作。为了达到该目的,班主任可以从教师、家长、学生三个维度开展工作,在每一个维度的工作中都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努力营造良好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尽最大努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这既是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要求,也是新时代教育工作开展的时代潮流。
王本成 / 山东省北镇中学,一级教师,从事中学地理教学(滨州 25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