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鹏
摘 要:随着生本教育理念的提出,小学教育阶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为教育理念开展教学工作。预习作业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打好课堂教学铺垫的关键部分,也是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全文围绕小学数学预习作业,采用文献梳理法、“推门听课”法、调查法首先从预习作业多样性、预习作业指导性、预习作业监督性三方面分析问题,随后以部编版小学数学教材版本教学内容为例,针对性地提出小学数学预习作业指导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习作业;作业设计;作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1-0168-03
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该课程与语文、英语及其他课程有着本质的不同,该课程有着较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新知识的获取往往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而为了帮助学生达成新旧知识建构,预习作业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小学数学预习作业作为师生间良性互动,实现智力交互,为课堂教学提供依据的主要途径,现阶段却因教师认知偏颇、教育重点不明、家长监督忽视等因素出现多样性不足、指导性不足、监督性不足的问题,如何缓解此类问题,完成高效小学数学预习作业指导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门课题。
1.小学数学预习作业指导问题
(1)预习作业多样性不足
“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最早被我国著名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所提出,强调根据学生的特性、教学内容特性开展不同的教学方式。契合小学教育阶段数学预习作业特征发现现阶段小学数学预习作业多样性不足。通过调查了解发现,现阶段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所设计的预习作业为基础题目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前根据预习任务阅读和学习教学主题,对知识理论、数学公式进行学习了解,而后对照理论和公式完成基础题目训练。此种预习作业形式单一,无法调动学生的预习作业完成积极性,极易出现预习作业抄袭等情况,无法发挥预习作业的功能作用,也无法为课堂教学提供帮助。而导致此类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预习作业的创新意识不足,缺乏对预习作业的重视,导致预习作业主要依托教辅资料和教材的课后练习。
(2)预习作业指导性不足
从小学生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对新知识、新事物充满着浓厚的兴趣,而调动学生学习兴致,延续学生的好奇心的主要途径便是预习作业。通过“推门听课”法了解到现阶段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较为重视课堂教学研究,对课堂教学的关心程度大于预习作业指导研究,导致出现虽然教师布置预习作业,但是对预习作业的适用性、指导性、针对性缺乏后续研究,只对学生的基础题目正确率做出“优”“良”等单一式评价,最终出现预习作业指导“断层”情况,导致预习作业与课堂教学“脱节”,无法发挥预习作业的功能作用。而导致此类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预习作业教学指导研究不足。作业指导是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做出搜集,并透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學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依据,然而现阶段部分数学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课堂新课教学中,对预习作业的指导性和作用延伸性缺乏研究,影响预习作业的指导效果。
(3)预习作业监督性不足
在小学教育系统中,教育主体包含教师、学生和家长,而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忽视了家长的重要性。通过实际调查了解发现,在预习作业监督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性并未得到发挥,例如,部分家长表示预习作业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自己主要负责“看”,对学生的预习作业完成情况并无过多干预。而导致此类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家长对预习作业的忽视以及预习作业类型的缺乏。从家长对预习作业的忽视而言,部分家长并未从传统的教学思想中跳出来,单一地认为教学是“教师的任务”,所以并无太大的教育参与主动性,鲜少主动参与孩子的预习作业干预;从预习作业类型缺乏而言,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作业大多为基础题目练习,此类作业的“互动性”不强,家长无法与孩子共同完成预习作业,导致家长无从下手。
2.小学数学预习作业指导优化策略
(1)丰富预习作业内容
第一,设计生活化预习作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课程内容选择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用生活化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思考和探索,让学生的学习回归生活,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学习乐趣。预习作业设计作为小学数学新课教学的重要阶段,数学教师更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情境,将预习作业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通过生活化问题情境搭建知识与生活的平台,帮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以部编版小学数学“统计”教学为例,在课前教师可布置有关“统计”的生活化预习作业,例如:①搜集近3个月家中的电费/水费/气费缴费单,记录家庭用电/用水/用气情况;②搜集某个路口工作日晚高峰时期汽车通行情况。通过此类贴近生活化的预习作业,学生能够对统计的要素、统计的方法做出初步思考,随后通过实践发现其中奥秘,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有更深层次的认知。
第二,设计多类型预习作业。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发现受到教学内容不同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习方式有所不同。另外,学习本身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预习”作为“启下”的重要阶段,需要保证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预习作业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知识点类型,做出调查类预习作业、操作性预习作业等。①调查类预习作业。由于小学生自身生活经验单一,可能出现对教材中的教学情境感知困难,无法快速投入学习的情况。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可在预习作业设计中引入调查类预习作业,引导学生通过走访调查、上网搜索、实地考察等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从而获取与自身认知相切合的数学知识。上文中以部编版小学数学“统计”教学所做出的预习作业设计便是代表性调查类预习作业,此外以“数字编码”预习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设计出如下调查类预习作业:调查电话区号,拟列不同城市区号;调查信件邮政编码,记录不同城市邮政编码,调查邮政编码的背后含义。此类调查类预习作业有着明确引导,学生可通过搜索“区号”“邮政编码”等关键词开展调查。在整个过程中,调查类作业能够以培养学生信息搜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意义,同时也了解本主题教学的核心,为课堂教学做出铺垫。
第三,操作性预习作业。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当中,探究性知识内容占据较大比例,面对此类知识内容,教师可在预习作业设计中引入操作性预习作业,引导学生首先动手操作,实现对知识的初步建构,得出知识建构的问题,并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圆柱的认识”预习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引入以下几种操作性预习作业:①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圆柱体?②你了解的圆柱体由哪些部分所组成?③你能动手制作出一个标准的圆柱体吗?在制作过程中遇到怎样的问题?此类操作性预习作业给予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不仅激发学生对预习作业的整体感知,了解该单元教学主题核心,进而通过动手实践了解圆柱体的组成部分,探索出圆柱体周长与底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圆柱体表面积计算,为课堂教学做出良好铺垫。
(2)优化预习作业指导
预习作业指导是教师对学生预习情况做出了解的根本途径,也能通过学生的预习情况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整自身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上文所说预习作业指导性不足的问题,可从以下两方面优化改进:
第一,丰富预习作业指导方式。现阶段预习作业指导方式主要由教师对学生的基础题目完成情况做出指导,例如,对重难点部分做出重点教学,此种预习作业指导方式无法突出预习作业特色,学生轻视预习作业的重要性。基于此,教师可在传统的预习作业指导方式基础上引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方式。从学生自评而言,该评价指导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教师所公布的作业答案和解法对自己的预习作业完成批改,对于不同解题思路可在课堂上做出讨论。此种评价指导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巩固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从学生互评而言,在预习作业完成后的指导课堂中,教师可要求学生以前后左右顺序完成四人制分组,鼓励组员互相评价指导预习作业、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指导预习作业。此种指导方式能够发挥学生的监督作用,减少预习作业包庇情况,提升学生对预习作业的重视。
第二,采用针对性评价内容。针对性预习作业评价内容有助于为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在传统的预习作业指导过程中,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的预习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分,以“优”“良”等评价指标完成对学生的预习作业评价。此类评价指标主要依托学生的题目正确率,所以极易出现作业抄袭等情况。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可适当针对不同作业类型进行合理评价以及使用延续性评价语言。从对不同作业类型进行合理评价而言,针对基础题目练习类作用,教师可对学生的正确率做出分析,对于部分计算错误可在旁边标注出“下次计算仔细,你一定会更好!”等评语;从使用延续性评价语言而言,此中指导方式主要针对调查类、操作性预习作业。在该类预习作业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做出评价,例如,在调查类作业①中内容不完善,可做出“可否再举出其他地区的区号?”等评语。
(3)强化作业过程监督
第一,利用网络技术有效监督。针对上文所说作业过程监督效果不佳等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利用好现阶段所使用的信息化教育工具,强化对预习作业的有效监督。现阶段大部分小学均使用信息化教育工具,例如,使用“钉钉”“微信”等线上工具发布预习作业,此类互联网工具也为监督学生预习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帮助。教师在“钉钉”等平台中发布预习作业后,要求学生根据预习作业完成主题梳理,完成新课知识点、基础题,完成后可在平台中“打卡”,教师通过后台统计打卡人数,确保每名同学按时完成预习“打卡”任务。
第二,调动家长参与作业监督。家长作为预习作业完成阶段的“监督者”,应发挥自身功能作用。针对上文所说家长对预习作业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家长的监督管理作用,例如,可设计出“共同完成式”预习作业。传统的预习作业内容中主要要求学生预习教材,对数学知识点梳理后完成基础训练题目。此种预习作业的家长参与度较低,家长无法了解学生的预习作业完成情况,所以以此为切入点,小学数学教师可设计“共同完成式”预习作業。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预习作业为例,教师可发布以下“共同完成式”预习作业:①“了解我的家”:与家长共同观察、测量房间的长度、宽度;②“这是我的家”:与家长完成测量后共同画出房间平面图。此类预习作业强调了家长的参与性,有助于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认知的同时调动家长的监督积极性,不仅有效监督预习作业完成,同时帮助家长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深层次了解。
3.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育系统中,良好的预习作业设计和预习作业指导有助于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积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现阶段,部分小学数学预习作业出现多样性不足、指导性不足、监督性不足的问题,而针对此类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从教情、学情出发,积极从丰富预习作业内容、优化预习作业指导、强化作业过程监督等方面做出优化改进。本文以部编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为例,分别在以上三方面做出预习作业设计示范和预习作业指导示范,希望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宋树真.“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2(20).
[2]林珍.“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2(18).
[3]张爱金.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有效方法[J].西部素质教育,2022(18).
[4]邓霞.小学低年级数学“非书面”作业设计的路径探析——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除法”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05).
[5]冉永生.小学数学教学中优化作业评价路径探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4).
[6]余冬梅,艾永红.小学数学创意作业的类型及教学案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2(05).
[7]陈婷.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再思考[J].亚太教育,2022(01).
[8]刘彩霞.小学数学教学课前预习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