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若愚
摘 要:在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增加师生之间的协作互动是非常必要的,其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并就此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质课堂。为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要对师生协作互动加以高度重视。而本文将从教学实践出发,针对有效的师生协作互动策略展开探讨,旨在为有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教学;师生协作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1-0077-03
随着素质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以及伴随着人本教育理念的全面推进和落实,高中数学教师逐渐认识到单向的知识灌输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教学形式与需求。而高效、高质课堂的构建并不能单纯依靠教师自身来完成,而是要在师生的共同协作与努力下达成。所谓的师生协作互动,就是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与组织角色作用,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效率与质量。
1.师生协作互动教学的实施意义
(1)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基于其强理论性与抽象性,通常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较为吃力与枯燥。而师生之间的有效协作互动,则能很好地打破这一壁垒,促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为生动有趣与精彩活跃。如此,能够高度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并有效拓展学生学习思维,促使学生更为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并以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收获高质量学习成效。
(2)有利于促使师生关系融洽
在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师生关系通常表现得较为呆板,但是在有效的师生协作互动下,师生关系将发生积极转变,即师生之间可以以“朋友”的关系在教室内进行探讨学习。教师不再是教室内的唯一权威,而是以平等、民主的状态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与陪同者,促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高效、高质学习。
(3)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是当前教育形势下的重点教学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但通过有效的师生协作互动则能很好地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进行引导。即在与教师的互动探讨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升,从而学生的核心素养将得以全面提升。
2.师生协作互动教学的实施问题
(1)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师生主体关系混乱
受我国传统教学模式与观念的影响,通常都是由教师对课堂主体位置进行占据,从而一味地向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与解题技巧的填鸭。如此,在学生主体位置被严重忽略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升,再加之高中数学知识点学习的困难性,从而失去学习信心,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念头。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师生协作互动的实施就显得较为困难,产生的问题较多。
(2)部分教师经验少,难以有效完成协作互动
相较于初中数学而言,高中数学无论是在知识点的体量,还是难度性上都有了大幅提升,因而对教师的教学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尤其是在践行师生协作互动的时候,需要教师具有很好的课堂把控能力。若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为了与学生互动而互动,不仅无法收获师生互动的良好成效,还有可能拖慢教学进度、降低教学质量。而当前有部分教师由于经验匮乏,而难以在教学课堂上有效完成师生协作互动,从而导致师生协作互动的实施效果不甚理想。
(3)师生协作互动方式单一,课堂收效不理想
所谓的师生协作互动,就是教师充分认清自身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位置,从而通过问答、交流、探讨等方式进行协作互动学习。但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高中教学课堂中的师生协作互动方式通常较为单一,即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在这样单一形式的协作互动教学下,学生很容易产生惰性,即当教师不提问的时候,学生便不会主动发声,以至于师生协作互动呈现出单向行进轨迹,难以收获理想的实施效果。
3.师生协作互动的实施策略
(1)契合教学目标,构建协作互动环节
尽管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越来越重视与学生的协作互动,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容易因为无法把握度量而导致主题偏离,以至于背离课堂教学目标。基于此,为收获更为良好的课堂师生协作互动实施效果,教师在课前预设中,一定要充分契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如此,还能促使学生更为准确地进行教学知识点把握与学习,从而收获更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成效。以“指数函数的图形及其性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教师便要充分契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特点。具体所建立的教学目标如下:①理解并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②依据指数函数的图像特点对其性质进行准确分析;③学会利用指数函数的图像,以及指数函数的解析式对指数函数有关的问题进行解决。在明确了以上教学目标之后,教师便可以充分契合这一教学目标对课堂上的师生协作互动环节进行构建。具体构建內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如何通过有效的协作互动强化学生对指数函数的认知与理解;②如何通过有效的协作互动促使学生学会以描点法绘制指数函数图像;③应该设计怎样的习题和学生一同思考、探究,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从图像与解析式这两个角度分析指数函数相关问题。如此,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引下,教师能够对课堂师生协作互动环节的构建有较为清晰的思路,从而针对性完善其内容,促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探讨和协作探究中更为深入、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强化课堂成效。
(2)融合课堂生成,推进协作互动主题
众所周知,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多以教师为主体,并深陷“一言堂”误区。多数时候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以及促使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更高的分数,而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点灌输与解题技巧的填鸭,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不少学生对此产生较大的厌烦感,从而逐渐失去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与兴趣。为有效改善这一现状,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与学生进行协作互动。并学会聆听学生的心声,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堂对学生进行点拨,以及深化师生协作互动,推进主题,促使其收获良好的实施效果,帮助学生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学习。以“椭圆”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其教学目标在于促使学生对椭圆的定义与标准方程进行准确掌握。对此,为促使学生保有更高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对行星的运动轨迹进行观察,或者让学生自主观察同一个圆盘在灯光下不同位置的影子形状,以此促使学生对椭圆有一个直观的认知和较为深刻的印象。在之后的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椭圆的理解,还可以为学生提供细线、图钉等材料,让学生以固定的两点进行椭圆的绘制。而在学生的绘制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融入学生中间,指导学生如何以正确的方法绘制出标准的椭圆。如此,在学生亲自动手绘制椭圆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协作互动,还促进了学生对椭圆概念定义与性质特点的了解。在这一基础上,教师便可以继续推进课堂,以及继续推进师生协作互动主题,即引导学生对椭圆的标准方程进行理解与运用。如在求标准方程时,不少学生面对含有根号的式子都表现出了沉默与思考,但有学生随即提出“两边平方”的方法,此时教师便可以顺着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以引导:“是直接进行平方呢?还是通过整理之后再进行平方呢?”学生说:“都可以试一试”,进而学生将更有动力,也更有目标展开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如此,在教学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堂生成对其进行引导,并就此有效推进师生协作互动主题,能够促使师生拧成一股绳,共同探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与学习目标,实现高效协作互动,以及实现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3)以问题为导向,践行唤醒式课堂教育
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若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灌输式教育,将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自主性,从而促使学生在被动与机械化的学习状态下无法对教学知识点产生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会导致学生在低效性的学习空间中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数学思维。对此,教师要积极摆脱以教师为课堂主体的教学观念,充分把握并设计课堂师生协作互动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并以问题为引导践行唤醒式教育,将学生带入一个全新的学习状态,并最终收获理想教学成效。以“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教师便可以借助问题促进师生协作互动,并有效践行唤醒式教育。如教师可以契合本课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①如何证明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是处于平行的状态?②如果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没有交点便可以证明该两条直线在这一个平面内是处于平行的状态,那么又该如何证明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呢?针对以上引导问题,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并积极融入学生中间与学生共同探讨。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及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会发现,针对某直线与某平面的位置关系确定,需要通过该直线与该平面内某一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确定,即该直线与该平面内的某一条直线处于平行状态,那么便可以确定该直线与该平面是处于平行的状态。如此,在这样一个以问题为引导的唤醒式教育中,师生协作互动将得以有效推进,以及课堂教学成效将得以显著提升。
(4)积极引导学生分析,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协作互动不仅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是教师的学习过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引导,以及积极与学生展开课堂上的互动交流和协作探讨,促使学生掌握有关方法,并在加以熟练应用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以“空间向量”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由于是初次接触这一方面的知识,且其对学生的空间思维与逻辑思维有着较高的要求,以至于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较感吃力,从而在难以收获理想学习成效的同时失去学习兴趣,甚至是产生厌学情绪。对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上积极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教学知识点,促使其更好地进行理解与掌握。具体的引导方式如下: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平面向量的有关概念与知识点,并将其特点迁移、类比到空间向量中来,促使学生找到二者之间的关联;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建立三维立体坐标系,并利用其对空间向量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等。如此,在这样一个引导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了有效的协作互动,可促使学生对空间向量知识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同时可促使学生在类比学习中形成良好的逻辑推理思维与空间想象思维,从而全面提升其课堂学习成效和有效发展其数学核心素养。
(5)以拓展问题设计,促使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同时也作为各类科学的基石,所要教学的并不是单纯的知识点,还包括有学生的思维方式与知识应用能力等。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思维方式与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被极大的忽略,教师往往以考试大纲为标准,考试要考哪些知识点,教师便對哪些知识点进行重点教学。导致学生的数学视野变得狭窄,以及导致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变得松散。对此,在如今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积极设计拓展问题,并就此与学生进行积极的协作互动,从而促使学生更为深入、全面地掌握知识点,并最终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以及形成良好的数学能力。以“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为例,教师便可以通过以下拓展问题的设计与学生进行高效的协作互动。首先,向学生提问“我们所学过的空间几何体有哪些?”以此促使学生对以往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等相关知识进行回顾。而在学生回顾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整理,包括整理其概念定义、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式等。其次,对学生进行问题拓展,各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公式是否存在有必然联系?如何利用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公式去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如此,在拓展问题的提出下,促使学生与教师展开有效的协作互动,提升课堂学习质量的同时完善知识体系。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师生协作互动加以高度重视。在积极转变教学观念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以更好的状态进行学习,促使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与质量,并有效发展其数学核心素养,为之后的良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兴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协作互动的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25).
[2]章学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协作互动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