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延伟,杨明智,张文生,王涛
延安市人民医院骨科,陕西 延安 716000
临床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为一种全身骨病,主要是由于患者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遭到破坏,增加了骨脆弱性,从而容易造成骨折[1-2]。临床表现为发病缓慢、骨骼疼痛、易骨折,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是由骨质疏松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以往临床上的传统的手术只能解决短期的骨折问题,无法解决长远的问题,如骨质疏松、假体周围骨组织稳定性差等,无法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加上该病需要长期进行治疗,在此过程中,患者可出现服药依从性差,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还可导致骨折再发,因此,临床认为,增强术后骨质量、降低骨折风险是治疗的主要目的[3-5]。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手术的不足,但国内外研究仍发现,手术会造成内外骨膜血管损伤,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促进骨丢失。因此临床认为,抗骨质疏松治疗是提高治疗骨折效果的关键,能从根本上提高骨量及骨强度。双膦酸盐类药物具有抑制骨吸收的作用,不同的双膦酸盐类药物药效存在不同,且对提高患者骨密度和药物周期目前在临床上一直存在着争议[6]。唑来膦酸是一种二膦酸盐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骨吸收,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骨吸收抑制剂[7]。本研究观察唑来膦酸在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3 月至2021 年3 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 例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 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老年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8];(2)配合研究者;(3)均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排除标准:(1)对本次治疗药物过敏者;(2)精神失常者;(3)患有甲状旁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等;(4)其余身体机能严重障碍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研究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龄50~80岁,平均(69.52±5.19)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49~79 岁,平均(68.93±5.15)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阿仑膦酸钠(生产厂家: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规格:70 mg,国药准字:H20061303)治疗,1 次/周,70 mg/次。研究组患者在术后1周给予静脉滴注唑来膦酸(生产厂家: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格,国药准字:H20041346)治疗,5 mg/次,连续治疗12个月。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年。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 (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IGF-1)和骨钙素(bone-γ-carboxyglutamic acid-containing protein,BGP)水平:于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采集两组患者的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后等待检测,采用ELISA检测BGP 和IGF-1水平。(2)骨代谢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1 年后采集患者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后等待检测,采用ELISA 检测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hydroxy-terminal peptideβdegradation product of type I collagen,CTX)、脱氧吡啶啉(deoxypyridinoline,DPD)、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SHBG)水平。(3)血清钙(Ca)、磷(P)水平:于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采集患者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后等待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ADVIA1800)检测Ca、P 水平。(4)骨密度、髋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于治疗前及治疗1 年后采用CHALLENGER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两组患者的骨密度。患者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量表评估,分值为100分,<70分为差,70~79分为可,80~89分为良,90分以上为优。患者的疼痛程度评估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分值为0~10分,分数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GP、IGF-1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BGP、IGF-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BGP水平均明显降低、IGF-1 水平均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患者的IGF-1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BGP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GP、IGF-1水平比较(,ng/mL)Table 2 Comparison of BGP and IGF-1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ng/mL)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GP、IGF-1水平比较(,ng/mL)Table 2 Comparison of BGP and IGF-1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ng/m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Note: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aP<0.05.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代谢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TX、DPD、SHBG 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年后,两组患者的CTX、DPD、SHBG 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CTX、DPD、SHB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代谢指标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bone metabolism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代谢指标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bone metabolism indexe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Note: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aP<0.05.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a、P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a、P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a、P水平比较(,nmol/L)Table 4 Comparison of Ca and P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nmol/L)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a、P水平比较(,nmol/L)Table 4 Comparison of Ca and P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nmol/L)
?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髋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骨密度、Harris、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骨密度无明显变化;VAS评分均明显降低,Harris评分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VAS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髋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bone density,hip joint function,and pain leve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密度、髋关节功能和疼痛程度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bone density,hip joint function,and pain level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Note: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same group before treatment,aP<0.05.
?
相关数据显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41%左右,且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该骨折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问题之一[9]。临床研究表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过程较为漫长,骨质疏松会加快降低患者的骨质量,影响预后恢复[10]。有研究认为,骨质疏松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原因。因此,术后给予患者抗骨质疏松治疗对促进骨折愈合、预防再次骨折尤为重要[11]。研究表明,骨折及抗骨质疏松相结合治疗才能更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术后采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能够促进骨折愈合,预防再次骨折[12]。
目前临床上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双膦酸盐药物,能够提高骨密度和降低骨转换。但两种药物的化学结构和药动力学存在明显的差异,且引起的不良反应及适应证也不同[13-15]。阿仑膦酸钠是骨代谢调节剂,在骨质疏松的药理分类中,也可将其分为骨吸收抑制剂,抑制骨破坏,挽救骨组织,改善骨质量[16]。其主要生理作用是破骨细胞吞噬二膦酸盐类药物后,降低破骨细胞功能,减弱骨破坏作用,从而能够保留更多的骨骼,减少过多的骨质溶解,减少骨质疏松[17-18]。药理学表明,阿仑膦酸能够密切地接触骨骼,当破骨细胞逐渐融骨时,会对破骨细胞产生作用[19]。阿仑膦酸钠为口服用药,口服生物利用度低,持久性较弱[20]。研究表明,唑来膦酸属于双膦酸盐,在药动力学方面,唑来膦酸为静脉用药,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其抑骨吸收活性分别为第一、二代双膦酸盐类药物的2 000倍和100倍,可使其与骨表面羟磷灰石具有更强的结合力,能够增强抑破骨细胞能力,较其他的双膦酸盐可减少用药频次[21-22]。唑来膦酸可减少合成破骨细胞内微小结构蛋白,导致破骨细胞丧失或凋亡[23]。BGP能够稳定且不受骨吸收影响,通过该指标可了解成骨细胞,常作为反映成骨活性的特异性指标。IGF-1是一组具有促进生长作用的多肽类物质,广泛分布于人体的各器官组织中,是一类广谱性的促生长因子,是骨生成的强刺激因子,具有增强成骨细胞活性、刺激I型胶原的合成和骨骼细胞的有丝分裂、抑制骨胶原降解的作用,可有效维持骨量[24-2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BGP、IGF-1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唑来膦酸在改善患者术后骨质疏松方面效果更好。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患者CTX、DPD、SHBG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唑来膦酸在促进骨吸收方面优势更佳。两组患者治疗后的Ca、P水平维持良好,表明唑来膦酸对钙磷代谢无较大的影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骨密度和Harri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唑来膦酸能够缓解患者术后骨丢失,且不会对髋关节功能恢复造成影响。研究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唑来膦酸在缓解患者疼痛方面优于阿仑膦酸钠。
综上所述,唑来膦酸在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骨代谢,缓解骨密度下降,且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无影响。但由于本研究观察的例数较少,研究时间较短,唑来膦酸在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还需加大标本量,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