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项目“走校”,助推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成长*

2023-07-11 05:27:28孙培娟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3期
关键词:教研体育教师区域

孙培娟

(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棵树小学 江苏宿迁 223800)

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是1998年成立的新区,目前全区共有9所小学。受地域、基础、环境等因素影响,学校之间教师专业发展极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现状对教研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经开区教师发展中心立足区域发展实际,集聚全区体育名师力量,创建小学体育学科中心组。基于中心组成为区域小学体育教师的发展枢纽,规划教研路径、实施师资培训、引领专业发展,通过实施“四个坚守”,助推全区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成长。

一、把脉问诊,探寻发展动因

教育改革重在课程改革,而课改的关键在于转变教研思维方式,提升教师学科专业化素养水平。经开区教师发展中心通过对区域教研现状把脉问诊,直面区域小学体育教师实际需求,探寻教师专业发展动因。

把脉教研困境。教师发展中心对教师的业务指导,多依靠学科教研员来实施。其工作推进表现为“自上而下”的教研本位,按照上级教研部门工作安排,“按部就班”推进区域教研工作,教研部门安排什么一线教师就做什么,一线教师处于教研工作的被动地位。其被动性表现为注重考核、忽视引领,注重任务分解、忽视教师需求,是一种行政教研样态。这种“行政教研”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教研员的作用,完成了上级教研部门安排的任务,但它与教研活动的初衷若即若离,导致“教”和“研”脱节。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这种“行政教研”方式的弊端日趋凸显:①从活动内容安排来看,教研活动基于完成上级安排的任务,形式主义严重,缺乏区域教研整体规划,内容安排碎片化,缺乏教研内容的系统性建构;②从教研网络结构来看,基于区域教研员数量不足的实际情况,小学体育教研员身兼数职,在时间、精力和能力上仅靠单兵作战已力不从心,导致学科教研员指导效果有限。这种滞后的工作方式与基层小学体育教师需求差距愈来愈大,制约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一些地区教研工作开展的成功经验,区域教研工作顶层设计至关重要,顶层设计既要体现引领性和示范性,也要体现规范性和科学性。

探寻发展动因。经开区校际教研水平差距较大,处于市区的市实验小学分校,师资配备较为合理,教研管理也较为规范,教研工作开展得也较为扎实;而处于边远的乡村学校,小学体育专职教师偏少,教研机制欠缺,教研活动流于形式。这些都导致乡村教师与城区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差距越来越大。教师素养的差距和教研水平的差异,带来了区域教育教学质量的差距,导致区域内教研发展不平衡。这种教研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亟须教师发展部门介入,诊断发展遇阻的原因,探寻发展动因:①通过建立名师引领驱动机制、融合发展机制、全员培训机制等措施,不断完善区域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外部支持系统;②通过建立示范引领机制、目标驱动机制、目标考核机制等措施,不断完善区域小学体育专业发展的学校内部支持系统。通过“外部支持系统”的引领和“内部支持系统”的驱动,实现区域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协调发展,逐步缩小校际教研差距,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二、集体行走,实现融合发展

我区自2015年开展“一校一品”特色项目创建工作,2019年“基于项目融合的小学体育师资培训的创新研究”被省规划办立项为“十三五”重点资助课题,课题研究是在“一校一品”基础上实现2.0升级的,推进区级层面师资资源的平台融合、项目整合。2020年我区申报的课改项目“小学‘体教融合’校园足球项目的改革实验”通过宿迁市教科所中期评估。之所以实施走校模式“项目融合”的研究,缘于区域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一是探寻项目融合的动因。①能动性不足。教师都有让学生掌握多种运动形式的愿望,但缺失融合理念下的课堂实践,同时面临诸多障碍,包括教学范式匮乏、融合器材缺乏等,在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挑战,即教学理念、学生管理及课堂安全等问题。②新理念推动。两种体育项目的融合可以增强课程创新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又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根据学生情感需求以及体质特征,找出学生体育素养发展的合适路径。③补区域短板。通过项目融合、教师走校交流,丰富学生的活动方式,组织特色项目责任教师相互研讨,以期实现教师一专多能,形成团队合力,解决师资不足等众多问题,从而使学生接受更多专业体育教师的指导,这是丰富“一校一品”、实现“一校多品”的有效策略。

二是构建项目融合的路径。在项目融合课题研究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就“足球与武术”先行先试,构建项目融合的路径。①柔韧性训练。足球运动对身体素质的柔韧性有较高要求,柔韧性身体素质既可以提高运动的灵活性,又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灵活性还能以假乱真,提高攻防的成功率;长拳、功法等武术柔韧性训练中,闪转腾挪变化多、速度快且幅度大,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柔韧性和灵敏性。因此,武术柔韧性训练动力性和静力性拉伸法可以引用到足球柔韧性训练中。②腿部力量训练。足球射门依靠腿部的弹跳能力,腿部力量决定射门的速度和成功率;武术运动员要有强大的爆发力才能完成侧空翻等一系列动作,这一系列动作都是依靠腿部的力量。因此,武术训练的深蹲、往返跑、蛙跳等练习均可运用到足球训练中。③耐力素质训练。完成武术系列动作需要的是爆发力,爆发力是对速度和力量的考量,这些都来源于耐力,武术套路时间一般是一分钟二十秒。武术训练中一分钟耐力训练项目是四百米跑,而足球常规比赛时间是九十分钟,每次的快速进攻回合也就在一两分钟左右,因此,可以将武术训练项目四百米加速跑引用到足球训练中,以便提高耐力素质。

三是项目融合取得的实效。①提升学生对运动项目学习的兴趣。教师聚焦专项技能的传授,学生专项学习的参与度大大提高,丰富了兴趣小组、大课间以及延时服务的内容,激发学生课后自主参与学练的积极性。②提高教师的课堂执教能力。走校式项目融合教学可以让教师聚焦于一个项目开展教学,既提高其他教师对该项目教学的反思与改进能力,也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及选择能力。③形成学校特色体育课程。实施走校教学模式,助推体育课程“融合发展”。通过走校教学模式,教师基于本校和他校教学过程的实践积累,形成自身基于项目的真知灼见,形成课程基础性资料,编写体育校本教材。

三、注入动力,坚守愿景驱动

一是建立成长规划。体育学科中心组聚焦教师发展的瓶颈,规划每一位教师未来三年成长计划:①依据学校骨干教师力量,成立“校本研修团队”;②依据区域各个学校的项目优势,确立区域“课程研发项目组”;③依据区域名师力量,成立“名师工作坊”,组建三级专业共同体,聚焦课堂教学、项目打造、学科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项目研究”的方式助推课堂教学改进,突破专业发展瓶颈,发挥学校骨干教师带领作用、区域优势项目牵头作用、区域名师示范作用,促使教师在“专业共同体”中开采优质资源,汲取他人的智慧,实现自我成长、发展。

二是激活发展引擎。学科中心组为小学体育教师搭建三类平台,助推教师专业发展。①打造竞赛助推平台。比如省市下发有关课题申报、论文评选等通知后,我们在课题申报过程中,基于课题困惑对体育教师进行解疑后送参区内评审,对通过区内遴选的课题进行面对面修改。近3年来,有9个省市级课题立项,有32篇论文获得市级以上奖项,打破了体育教师参与率低、成绩偏弱的局面,增强了体育教师教研的信心。②开发教研训互助平台。利用孙培娟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平台、QQ群、微信群等介质,将网络学科虚拟空间打造成区域小学体育学科的平台,让区内外优质课、省名师空中课堂、优秀论文等进入平台,同时,也让平台成为区域小学体育教师分享、交流、学习的窗口。

经过一年的尝试运营,区内教师通过江苏省智慧教育云平台开展了教研活动7次,其中小学体育优课基本功活动中共享资源近300项。③搭建展示舞台。学科中心组根据学期初针对体育教师的问卷调查,设计系列化的研训、竞赛主题。体育学科中心组开展主题竞赛包括说课比赛、上课比赛、评课比赛、基本功大赛、大课间方案创新评比、体育微地形创设评选、运动项目组合评选等,主题研训包括主题培训、项目培训、课题研究、示范课评析、论坛交流等,通过系统化以及多元化的顶层设计,确保区域研训活动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三是实施愿景驱动。愿景基于区域小学体育学科教师的共同信仰,它是教师发展及学科发展的价值追求。自经开区小学体育学科中心组成立以来,我们确立了共同的发展愿景:①依据教师实际需求,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升专业发展水平;②依据学校学科需求,加强教研组建设,提升学校教研水平;③依据课堂观察情况,加强课堂教学指导,提升教师课堂管理水平;④依据“互联网+”成功经验,加强“互联网+教育”研究,提升教师智慧教研水平。通过目标的制定、目标的驱动、目标的内化,以及集聚团队凝聚力、增强团队向心力、发挥团队引领力,实现全区小学体育教师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教研体育教师区域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 06:05:34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术界(2016年10期)2016-11-10 07:29:28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电测与仪表(2015年5期)2015-04-09 11:30:52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区域
民生周刊(2012年10期)2012-10-14 09:06:46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体育师友(2011年4期)2011-03-20 15:2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