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慧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行,广大教育工作者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力度,建设各个学科的课程思政体系,在学科教学中全面落实思政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语文课堂中,借助语文学科培养学生品格,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目标。本文结合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探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的方法与思路。
关键词:课程思政学科育人小学语文语文教学
将思想政治与语文融合,能够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多元化的语文课堂中提高自身思想品质,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小学教师需要担负起学科思政教育职责,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科课程思政研究,助力学生道德品质发展。小学时期的学生判断和认知能力不足,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能够让学生学会判断是非,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为学生日后发展提供指引,从而实现思政教学的目标和价值。
一、小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价值
(一)践行“五育并举”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之一,是有助于践行“五育并举”理念。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五育并举旨在培养学生品德修养、智力发展、身心健康、美育素养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与成长。而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和人文学科,具有塑造人格品质、培养审美情趣、提升文化素养等多重功能,在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新形势下,语文将会充分发挥其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的作用,促使五育并举目标全面实现。
(二)落实“立德树人”理念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重要论述,引发了基础教育阶段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大家一致认为应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回归本质”,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加强语文课程思政建设,注重教学的多元化和趣味性,从而给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语文教育质量。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教师需要整合更多教育资源,挖掘思政教育元素,丰富语文课堂,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德育,让学生全面发展,实现语文教学育人的目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能够在教师自身“明道、信道”的基础上,培养更具个性的“新人才”。发挥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魅力,打造语文思政教育的“金课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知识实践应用能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教育活动和教育教研的反思,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语文德育策略
(一)结合优秀文化,培养民族精神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和生活紧密融合,这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教育工作。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五花八门,给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另外互联网连接着全球各地,不少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学生也能通过更多的渠道了解多元文化,自身的文化观念面临更大的冲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学生对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逐渐减弱,不少学生一味崇尚外来文化。因此,教师需要加大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投入,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认识其价值,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提升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包含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可借助语文教材中的小古文作为传统文化素材,进行文化教育。通过对小古文进行整体学习,让学生感知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学生对文化的自信和认可。在学习时要求学生一边学习小古文的读音、意思,一边拓展更多小古文背后的故事,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在熟悉的故事中再去理解相关小古文,就能水到渠成地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学习历史故事时也可以适时引入文言文,在古今文字的对比中,感知古文的精妙。例如,在教学《曹冲称象》一文时,了解曹冲才七岁就有如此智慧,自然引入古人对他的评价:“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此刻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古诗词也是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借助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还可设计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古诗词新编、经典诵读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和 动力 。
如在学习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示儿》《江雪》等古诗词时,教师便可依据古诗词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诗词文化的精髓。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以小组合作方式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对诗句进行学习,随后布置給每个小组不同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通过教师所分发的课外资源以及课内的古诗词资料,完成对相应古诗词的学习,了解古诗词背后的典故、人物故事,并对其进行汇总整理,在课堂上与其他小组一起分享交流,从而加深对相关古诗词的理解。在整个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小组探讨,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优势,共同协助小组完成任务,既锻炼了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拓展了知识面,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精神熏陶。
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结绳记事的故事讲述汉字的起源,让学生体会先人的智慧,从而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教师需要加强汉字教学,发挥汉字文化资源的作用。教学书法时,以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等文字为载体,通过汉字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历史,感受我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有效落实小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
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以及传统节日等内容,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实现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
(二)结合历史题材,培养爱国情怀
爱国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每个中华儿女以优秀民族文化为基石,发扬爱国精神,投入祖国建设中,为祖国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因此,在开展思政课程建设时,需要注重对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国精神教育,并将爱国主义贯彻落实到课堂的各个环节,深入挖掘更多爱国素材,让学生接受全阶段的爱国教育,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国家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肩负起爱国教育的重任,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历史题材、爱国题材,以此为核心展开爱国教育。
例如,教师可借助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狼牙山五壮士》《七律·长征》等爱国主题的课文,通过课文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是革命烈士英勇奋战,为祖国和人民抛头颅、洒热血,才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样以教材内的历史素材为核心,展开爱国教育,实现爱国教育和语文课堂的深度融合,以此实现语文课程思政建设。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更多历史故事,组织学生观看红色电影等,利用课外资源定期进行爱国教育,拓展爱国教育资源,达到更加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借助实践活动,传颂奉献精神
实践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时,除传授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情感熏陶,切身感受更多优良品质。因此,语文教师需要组织更多思政主题的实践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例如,教学《王二小》这个故事后,可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纪录片,在学生观看纪录片之后,引导学生到当地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现场参观学习,通过基地文化氛围熏陶,让学生学习前辈的优良精神和品质。
随时带领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道德模范。譬如,用我国第一位上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的事迹来感染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杨利伟上太空的故事,感受杨利伟在上太空过程中承受的心理压力,在遇到不可控因素时,杨利伟心中的恐惧以及他身体承受的各项压力。学生体会到杨利伟为航天事业做出的贡献,他勇敢、无畏的精神深深地鼓舞了学生。又如,袁隆平院士终其一生都在为让更多的人吃饱饭而奋斗,最终研究出了杂交水稻,将水稻的产量提高了20%,让更多的人吃上了饱饭。袁隆平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有无数像他们那样倾注毕生心血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的人,都值得我们学习,更值得我们敬重。
生活中处处都有优秀德育案例,将思政与语文教学实践整合在一起,让语文教学从课内转向课外,从书本走向实践,让语文课堂成为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坚实阵地。
(四)丰富教学资源,凝聚民族力量
互联网资源实现了教学的创新,让我们的课堂整合了更多课外资源,突破了教材的限制,摆脱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借助信息技术,构建多媒体课堂,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在开展语文课程思政建设时,当然也需借助信息技术整合更多课外思政教育资源,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功能,实现课程思政建设创新,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思政学习体验。通过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整合教学,为语文课程思政建设做出更多貢献。
例如,在教学《日月潭》时,借助信息技术出示我国的地图,让学生通过地图直观认识到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种资料图片的适时播放,让学生充分领略宝岛台湾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对宝岛台湾的热爱,培养其“两岸是一家”的不二情怀。又如,在教学《葡萄沟》一文时,通过信息技术呈现葡萄沟的地理位置和不同的民风民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新疆的独特风貌。在对比中深化学生对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的感知,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让学生牢固树立一种信念:中华民族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开创的,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因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是我们共同的 责任 !
总之,不局限于教材内的资源,善于整合课内外的教学资源,利用趣味性的图片或视频,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增长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实施了思政教育,从而有效实现语文课程思政建设。
综上所述,在课程思政视角下,语文教师需要担当立德树人的教育重任,在语文课程中渗透德育,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提高学生思想品质、文化意识、爱国精神,并加强德育实践,发扬优良品质,达到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霞.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与实践[J].文渊(小学版),2021(10):3450-3451.
[2]张倩.“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新方法探究[J].文渊(小学版),2021(5):528.
[3]吴有璨.课程思政视域下小学语文革命传统体裁课文教学策略探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19):1484-1485.
[4]洪丽.新时期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黑河教育,2022(4):26-27.
[5]周贤月.浅析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2022(34):76-78.
[6]陆燕.人无德不立——学科德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探析[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2(7):24-25.
责任编辑:黄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