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整体感知能力培养研究

2023-07-11 16:33:36占忠慧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占忠慧

摘要:基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小学生整体感知能力培养的价值取向,分析当前教师对学生整体感知的认识误区,从课标、教材、学情的层面理性审视整体感知能力的体系构建依据。教学中以着眼整体性、体现发展性、强化思维性、注重关联性为训练策略,促进小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整体感知能力;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11-0088-05

一、整体感知能力培养的现状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统筹规划语文要素,努力构建语文能力发展训练体系,以语文要素作为单元语文训练的主线、明线,体现语言文字训练的系统性,让语文教材“便教利学”[1]。整体感知能力是语文能力训练体系之一,也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薄弱点。整体感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明确的目标为导向,将文本进行整体理解和全局性把握的过程。整体感知能力表现为能把一篇文读成一句话。余映潮曾说,整体阅读应该“不仅仅只是让学生读课文并大致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内容,还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从课文整体的角度去理解课文的情节,课文的脉络,课文中的人物,课文中的事件,课文表情达意的手法,等等”[2]。因此培养整体感知能力不仅要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脉络结构,还要向体会情感、了解表达顺序和体会表达方法进阶。

整体感知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部分教师对整体感知的认识存在误区。一是认为整体感知即学生自我感知:教师无问题引领,任由学生自己自由驰骋文本内外自我感知,无沟通交流,效果不佳。二是整体感知的目标定位浅窄化,仅仅聚焦在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迅速熟悉课文、粗浅感知文本的内容。由此,整体感知教学在实际的操作中达不到具体的教学效果,学生虽然走“近”了文本,却未能真正触及文本的价值和内涵。

二、整体感知能力培养的理性思考

(一)课标为整体感知能力培养的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中要求:“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3]26同时新课标对不同学段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发展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要求,第二学段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10第三学段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3]12可见从第二学段到第三学段,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要求由“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浅层感知迈向“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的深层感知。表层感知是深层感知的基础,体现了由感知内容向理解表达的能力进阶。

(二)教材是整体感知能力培养的凭借

整体感知作为一种认知活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直接指向整体感知能力训练的语文要素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它被系统而又序列化地编排在教材中,形成一个明晰的能力训练体系(见表1)。

教材关于学生整体感知能力培养的要素编排科学合理,层级清晰:整体感知能力的训练序列遵循由段到篇、由短篇到长文、由简单叙述文本到复杂文本甚至跨文本、由内容的感知理解递升到关注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的层级进阶。语文要素编排基于文本特点,形式多样:高年段从小说聚焦三要素、议论文关注论点、文学名著侧重人物和情节等方面设置了具有不同文体特点的整体感知能力训练,形式灵活多样,由浅入深,难度逐渐提高。语文要素编排渗透方法,注重综合:每一个语文要素都渗透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抓住关键句概括段意,了解起因、经过、结果把握叙事性作品的主要内容,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等等。这些方法依据不同的文本内容、文体特点,针对性强,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实践训练中能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

(三)学情为整体感知能力培养的起点

整体感知能力是学生在阅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提取并整合信息,然后利用信息形成推论和解释,为做出合理评价、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阅读过程中读者对文本的认知加工需要贯穿文本的三层结构,即由语言文字构成的表层结构、由概念构成的基本结构及嵌入文本的心理模型[4]。一、二年级学生处于初始阅读阶段,处于文本认知加工的表层,阅读更多指向读懂文本词句意思,完成文本解码。三、四年級学生阅读的认知加工从表层转向深层。这个阶段训练学生提取信息、整合概括文本内容,利用信息形成解释、推论,正是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也与文本表层认知加工能力密切相关。到了五、六年级,学生能够提取文本的隐含信息,并结合个人的认知经验对文本做出推断、解释,同时对文本的内容和形式做出初步评价。评价的范围由对单一信息做出推断、解释评价发展为可以整合多个信息形成自己的多元评价,达成文本意义的重构和反思。因此整体感知能力的训练要以学情为起点,遵循学生阅读认知的规律,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要依据教材的语文要素安排序列,循序渐进地进行针对性训练,在最恰当的时期,做最适合的训练,同时兼顾整体,以期待最佳的训练效果。

三、整体感知能力培养的策略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注重能力体系构建,将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能力、常用的学习方法或策略习惯,以语文要素的形式统筹规划,分梯度落实在各个年级的学习内容或者活动中,以体现能力训练的系统性。因此,小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培养,应该着眼整体性,体现发展性,强化思维性,注重关联性,最终实现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

(一)着眼整体性:系统设计,序列进阶

整体性教学是整体感知的前提。与整体感知能力训练相关的语文要素编排呈螺旋式、序列化,涉及“大目标”“大任务”,教学中教师要依据需要细化分解,变成符合目标、学情的系统设计。

1.学段推进,织成学习网络

围绕大概念进行课程设计的国际案例有三种模式:金字塔模式、系统网模式、线性链模式。系统网模式,注重设计活动序列模块,如初步活动模块、设计活动模块、探索活动模块、适应活动模块和综合讨论模块等[5],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力训练层级由段到篇再到长文最后是复杂的小说、议论文、文学名著等,根据编排特点可以系统设计系列活动,形成一个由初步感知到进阶探索再到综合运用的具有承接延伸特点的整体学习网络。其中抓住关键句是把握一段话主要内容的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初步感知阶段,就是能够抓住关键句概括一段话的主要內容,关键句在一段话中的位置不是固定的,概括时有时还需要对关键句进行改造或者提炼。进阶活动阶段是由段进阶到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进阶探索阶段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适应活动阶段指向更复杂的小说、议论文、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的把握,需要综合运用把握段、篇和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提炼三要素、小标题、论点等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综合运用阶段则需要综合运用前期学过的方法,包括借助标题、关键句,叙事性作品借助六要素,等等,对以上的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的语文要素进行总结。这样设计着眼整体,聚焦学段学习中心任务,织成学习网络,在交互融通中,螺旋推进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提升。

2.单元统整,搭成进阶之梯

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做出个别反应,而是对学习对象的整体做出反应,即一种整体性的把握,这是格式塔理论对整体性学习的理论指导。单元整体意识能够促进学生提升整体感知能力。因此单元教学前带领学生以整体的眼光走进学习单元,学生对单元的主题和主要学习任务进行整体感知,形成学习的期待和目标意识,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统整单元,步步进阶,线性推进,共同促进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提升。

以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为例,该单元内板块与板块形成合力,环环相扣。单元导语即点明要素:引导学生学习把握长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文《小英雄雨来(节选)》以“语文泡泡”的形式提示学生读完一部分想想主要内容,同时课后习题引导借助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精读文教学重在用教材教给学生提炼小标题,借助小标题概括长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略读文《我们家的男子汉》的“阅读提示”提示学生把小标题串联,说出称小男孩为男子汉的原因。《芦花鞋》的“阅读提示”提示学生列小标题把握主要内容,并交流印象深刻的内容。“口语交际”教学以《朋友相处的秘诀》为教学内容,聚焦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讨论交流中,学生既明白怎样与朋友相处,又学会分类整理小组讨论的意见,整合信息,然后有条理地汇报。两篇略读课文和“口语交际”重在通过教师的点拨,使学生回顾学到的方法,自主实践“用法”。“交流平台”的学习要穿插到单元的每一篇课文,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梳理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理性总结提炼“得法”。学生遵循学法、用法、得法,教师扶放结合,单元统整,形成合力,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总结提升。

(二)体现发展性:勾连复现,用中巩固

语文学习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不断地应用中巩固提升能力。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是阅读能力发展的核心,为体验情感和领悟表达奠定基础。长期以来小学生整体感知能力非常薄弱,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对已经学过的语文要素反复运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把握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起点,适时勾连复现已经训练过的语文要素,学生就能在反复的运用中,实现整体感知能力的拾级而上,达到语文能力的增值。

以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为例,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概括单件事情的方法在第四单元刚刚学过,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勾连复现第四单元“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进而培养学生把握相对独立的多件事文本主要内容的能力。教学过程如下:(1)圈时间地点,理清几件事。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的几件事?分别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让学生圈画出每件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勾连复现,讲清每件事。再现第四单元的“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明确要想概括这三件事,可以借助以前学过的方法分别概括每一件事。教师引导概括“修身课上谈志向”这件事,让学生再次练习“三要素概括”,这也是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起点。然后再由扶到放,引导学生自主概括剩下的两件事。(3)串联事件,把握全文内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倒叙结构,教师在引导学生概括内容时,需要把三件事串联叙述,做到语言简洁,步步推进,方能把目标落到实处。

教师唯有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语文要素拎出“清清楚楚一条线”,前后联系,互为促进,精准预估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起点,激活学生之前的学习经验,及时勾连复现,用中巩固,学生整体把握能力才能不断提升。

(三)强化思维性:搭建支架,思维外显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化、散点状为主,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需要具备系统思维和整体意识。因此借助思维工具,搭建支架,让思维外显,方能助力学生逐渐习得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路径和方法。

1.课后习题寻支架

统编教材课后习题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出学习任务,为教师教学提供思路。许多整体感知类课后习题就是隐形支架,教师若以支架为抓手,设计有效的阅读活动,分步实施,就能提高效率。如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课后习题要求学生先列出小标题,然后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此为抓手,分布实施。第一步,默读第一部分,借助泡泡图提示,自己列小标题概括。第二步,与课后的小标题对比,总结发现小标题的特点。第三步,自己试着列剩下部分的小标题,最后串联小标题,概括主要内容,彰显概括的思维过程。

2.教师指导搭支架

思维导图是常用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有效支架。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并整合文本繁杂信息,更直观形象具体地感知课文内容。不同的思维导图适用于不同文本。例如用方框或者括号、箭头组成的流程图一般用于梳理事物的变化过程或者从先后顺序的角度理清发展过程,如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一课可以用流程图梳理一粒种子的变化过程,然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段历程。折线图、括号图、逻辑表格、鱼骨图、气泡图、树形图等思维工具为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提供了支架,降低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难度,让学生有法可循,激发了思维的系统性和条理性。

(四)注重关联性:协同发展,读写并重

1.经历“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历程

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做出评价是阅读能力的基本要素,每个要素都不是独立发展的,而是与其他能力相互作用、协同发展的[6]。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是大家总结的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7]。阅读教学以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内容为起点,激发学生阅读期待,进而聚焦关键进行“局部精读”,赏析语言特色,体验情感,领悟文本结构和表达,探寻思维,形成自己独特的体验,并逐步将其转化为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回归整体”是必不可少的总结阶段,总结第一指向内容,第二指向表达,第三指向语言和学习方法策略的内化。学生经历这样主动探究的过程,才能以整体感知能力带动其余各项语文能力综合提升、协同发展。

2.让阅读与表达协同发展

“阅读与表达并重”是統编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编写理念。阅读与表达更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整体感知能力的提升可以促进学生准确而有条理的表达,而表达的准确性又可以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设计多元关联的阅读任务,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表达时注重思路清晰准确,经历整体感知独立表达的过程,不断自我总结学习经验,教师还要注意给予积极正面的反馈,以促进阅读和表达能力的提升。能力体系构建下的整体感知能力训练,需要教师整体把握统编教材的能力体系构建的特点,遵循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规律,在实际的阅读实践活动中,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先云.课程观引领下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3):82.

[2]余映潮.何谓懂得语文教学[J].中学语文,2011(1):2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王云峰.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评价框架设计[J].语文建设,2021(5):5.

[5]谢慧云.大概念视角:落实语文要素的新路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1(9):44.

[6]王梦,姚守梅,柏春庆.小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基于海淀区语文学业发展水平评价项目的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36(10):30.

[7]郑宇.确定适宜目标,分清教学主次,夯实重点——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谈经典文学作品的教学思路[J].小学语文,2021(1-2):12.

责任编辑:石萍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育中视觉素养培育策略
四策齐放,课堂生香
考试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13:21:53
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路径分析
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优越性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气氛的营造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29:36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16:08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13:53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41:45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00:15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