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素琼
文本解读是教师结合文本语言,分析作者表达技巧、抒发情感、说明道理等的过程。精准、新颖的文本解读能使人耳目一新,使课堂教学更精彩。如何独到、精准、深入地解读文本呢?从语文学科的属性来看,文本解读从内容、语言、情感三方面入手,更具可操作性。下面,笔者以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白鹭》为例谈一谈文本解读的具体做法。
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文本结构。解读一篇文章,首先要明确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文中的材料是按照怎样的结构组织的。《白鹭》主要写了白鹭的外形、觅食、栖息、飞行时的美,开篇第一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和最后一句“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形成首尾呼应的结构;文本主体从“形”和“行”两个方面描写白鹭,其中的“行”是借助“觅食”“栖息”“飞行”三个画面来具体描写的。这样,文本“总—分—总”的结构就清晰了。
明确表现形式,品味文本语言。《白鹭》虽然是散文,却处处体现出诗歌韵味。纵观全文,文本表达的内容与表现的形式非常契合,有些句子还深含言外之意,如“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等。在乡村的黄昏偶见白鹭低飞本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为什么在作者笔下竟成了一种“恩惠”呢?原来,白鹭低飞的画面把人们向往的安定、纯洁、恬美的境界形象地展现出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就是一种享受,而这种享受恰恰是自然赠予的,这不就是一种恩惠么?另外,前文提到的首尾呼应的写法也体现出结构之美与韵律之美。
解读写作意图,感悟文本的情感内涵。《白鹭》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初步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在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个语文要素呢?笔者认为应从文本对白鹭的描写中挖掘作者的情感倾向。如第3自然段将白鹭同白鹤、朱鹭和苍鹭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白鹭颜色、身段的喜爱;第5自然段先写白鹭的蓑毛、身型、长喙、脚,又用“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渲染,说明白鹭之美美在“一切都很适宜”,表达了作者对白鹭外形美的赞叹。另外,文本对白鹭的“行”运用了白描手法,勾画出三幅具有诗情画意的图画——“水田钓鱼图”“枝头独立图”和“黄昏低飞图”。这三幅图是动态的,与前面对白鹭“形”的静态描写相得益彰,表現出白鹭在不同场景展现出的不同的美,无论白鹭是处于静止状态还是运动状态,都美不可言。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有教师从文本中“太不寻常”“悠然立于绝顶”“清澄”“生命”,以及作者否定白鹭是“铿锵”的歌等角度,挖掘出文本寄托了作者归隐、高洁的志趣,甚至带有几分孤独和寂寞的伤感。笔者认为,对小学生而言,这样的情感挖掘是过度挖掘。学生只要能从作者对白鹭精巧的外形和充满韵味的生活描写中感受到白鹭之美,体悟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就可以落实“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这一语文要素了。从这个角度说,只有符合文本内容与学生认知实际的文本解读,才是好的文本解读。
(作者单位:咸宁市崇阳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