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兆宏
摘 要:陈培勋先生根植于民族文化、广东文化,糅合广东传统音乐与西方钢琴演奏技巧等创作了《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在保留传统东方文化音乐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大胆、个性编创,促进钢琴音乐蓬勃发展。《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保留着广东传统音乐的精华,采用多种多样的创作手法展现音乐艺术魅力,将钢琴音乐表现力提升到更高层次上,让《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等一系列作品成为艺术院校学生必学曲目之一。基于此,本文简述了陈培勋及其《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分析了《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从引子、第一变奏至尾声的音乐特征,营造了蝴蝶翩翩飞舞、相互交缠的场景,并且论述了音色和指法、节奏和速度、触键等演奏技巧,塑造了形象生动的音乐形象、丰富了音乐内涵、多样化音乐形式,无论为钢琴演奏作品发展,还是艺术学习都提供了一定参考。
关键词:陈培勋;《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音乐特征;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8-00-03
《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是陈培勋先生的代表作,其来自广东民间音乐作品《双飞蝴蝶》《水仙花》等,改编江南小调,展现了花丛中蝴蝶翩翩飞舞、交缠之态,从低沉深厚、轻快明朗到温婉动人。陈培勋先生将《双飞蝴蝶》《水仙花》《茉莉花》等音乐作品及多种音乐风格相融合,吸收了西方钢琴演奏的精髓之处,具有鲜明的艺术性、民间性、文化性等,是集各家之长并且能展现陈培勋先生热爱家乡、民族之情感的优秀音乐作品。
一、陈培勋及其《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概述
(一)陈培勋简介
陈培勋是我国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出生于中国香港,自小随叔父学习钢琴,先后在香港、上海等多地学习钢琴与作曲,师从谭小麟,并且深入研究兴德米特作曲技法,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在香港、重庆等地的艺术院校任教,担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配器教研室主任等多职。陈培勋一生中创作了《迎春》《红梅》《广东音乐主题》《卖杂货》《双飞蝴蝶变奏曲》《从头越》等多部优秀作品。在陈培勋的音乐作品中能感受到其深厚、浓郁的祖国情与家乡情,充满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根植于家乡及民族历史,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1]。
(二)《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概述
陈培勋先生的钢琴曲作品根植于家乡音乐——广东传统音乐,将广东传统音乐与钢琴曲深度融合,既是钢琴音乐创作的重大突破,成为艺术院校师生学习的经典曲目,也表达了陈培勋先生对家乡、民族、国家热烈的爱。《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创作于1953年,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伟大盛事,陈培勋先生怀揣着对祖国成立的赤诚情感进行大胆创作,取材广东地区的《双飞蝴蝶》《水仙花》等民间音乐,其具有强烈、立体而鲜明的画面感,描述了两只蝴蝶翩翩飞翔、优美起舞之态,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广东地区特色文化等,让此作品富有民族性、艺术性与时代性。通过进行本土化与民族化改编后,能感受到陈培勋对民族及音乐的热爱,既拓展了音乐艺术来源、多样化钢琴曲形式、丰富作品内容,还深化了作品主体与内涵。
二、陈培勋《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的音乐特征
因社会、历史、经济、文化不同,所以东西方音乐具有显著差异,西方古典音乐强调理性思维,具有结构严谨、节奏规整等特征。而东方传统音乐重视感性思维,以“散板”等形式为主,具有结构随意、布局自由等特征,但是形散神不散。陈培勋的《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糅合了中西方音乐特性,在保留中国传统音乐独有结构的前提下,加入了西方古典音乐的曲式结构,具有多样、自由等形式特征。
《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包含引子共有9部分。
(一)引子
根据上文可知,《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由广东民间音乐《双飞蝴蝶》改编而来,引子部分取自此音乐作品的首句,以此确定钢琴曲主题、基调等,为后续变奏夯实基础。随着略深沉的八度和弦持续推进,乐调严肃、庄重且深沉,仿佛陈述一件重要之事。
(二)第一次变奏
相较于引子部分,第一次变奏灵动、多姿。钢琴曲中各乐句不断重复句句双形式,前后呼应、相互影响,充分展现了“双飞”,仿佛蝴蝶在交叠、缠绵且轻快地飞舞,6-23小节的音乐略显轻盈、灵动之感。
(三)第二次变奏
第二次变奏仍以《双飞蝴蝶》为基础,采用卡农手法,一個声部的曲调紧紧跟随着另一声部的曲调,相互交织融合。从第一次变奏的轻快灵动逐渐转向了柔美、温婉,钢琴曲能展现缠绵、交缠而不舍的情感,24-42小节在速度、情绪上具有显著变化[2]。
(四)第三次变奏
《双飞蝴蝶》旋律较为鲜明,但是陈培勋先生逐渐加入了《水仙花》曲调,以十六分音符为主。第三次变奏音乐情绪变化较大,详细来讲其主要体现于:43-49小节高低声部音乐轻快、灵动,宛如翩翩飞舞、相互追逐的蝴蝶;50-52小节音乐情绪产生了变化,略紧张、局促;而53-58小节音乐又变得舒缓、轻快,音色更加整洁、明朗。
(五)第四次变奏
此部分主要由59-93小节与94-107小节构成,在第一部分中,陈培勋先生通过处理速度与节奏等,采用左手色彩和声塑造出浪漫多彩的气氛,构建了一个甜蜜、温馨的音乐梦境。随着音乐层层推进,情绪持续叠加,在87小节处出现了小高潮,音乐连贯且顺畅。在第二部分中,通过承上启下完美过渡,顺利进入主题,宛如箫声的音乐悠远、悠扬,代表由《双飞蝴蝶》逐渐过渡到《水仙花》。
(六)第五次变奏
《水仙花》与《茉莉花》曲调较为相似,给人亲切、柔和、质朴之感。借助左手强劲的八度烘托后,右手八度让音乐正式进入高潮。
(七)第六次变奏
在整部钢琴曲中,第六次变奏是最滂湃、磅礴且触动人心的华彩段。在保留原乐谱特色的前提下加入装饰性音,通过改进节奏拉宽旋律,情绪张扬热烈,仿佛聆听一段动人心魄的交响曲[3]。
(八)第七次变奏
第七次变奏调性产生变化,能进一步凸显主题旋律并且回归情绪,仍以《双飞蝴蝶》旋律为主,在和弦高音部分张扬、雄浑地歌唱,宛如迎接热烈而灿烂的结尾。声部上行能朝着高音区推进,持续强化和弦力度。
(九)尾声
陈培勋先生运用和弦取代单音,重新回归引子部分,相较于前段音乐更显辉煌雄浑,逐渐低沉且始终保持着饱满状态的柱式和弦结束了此钢琴曲,让人回味无穷。
陈培勋先生运用独特技巧将东西方音乐元素融入《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中,其富含着先进、丰富且多彩的音乐理念,展现了陈培勋先生的专业素养、文化底蕴、家乡情怀等。
(十)旋律特征
综上所述,《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旋律轻快、多变且调式转换较为轻松,各音乐段落速度、节奏、情绪较为鲜明,具有浓厚的艺术性与民族性。在旋律方面,此作品运用了复调旋律、线性旋律、粤调旋律等。例如,主调旋律与复调旋律相对应,其是由≥2条且具有独立性旋律线构成的多声部音乐。在此作品第二变奏部分主要运用了复调旋律,宛如人在对话,展现出蝴蝶的缠绵、浪漫之感。而线性旋律是民间音乐常见的一种旋律创作模式,以音乐横向流动为主。当前,受传统审美理念、传统音乐文化影响,多数作曲家非常喜欢运用线性旋律,通过抑扬顿挫、多样变化的音色展现音乐情感,在此作品的第二变奏中就蕴含着丰富的线性旋律。
三、陈培勋《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的演奏技巧
(一)音色和指法应用
音乐音色主要基于人们的听觉感官,同客观物体振动息息相关。钢琴作为弦槌击弦发音乐器,能通过人类手指触碰调整声音,即不同触键方式、力度等具有不同的音色。指法直接决定着乐句表达,并且还影响着音色旋律等。只有选择合适的指法并进行合理编排才能增强手部的灵动性、降低手部压力,能流畅、灵动地表达乐句。《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主要由多小节构成,右手是单音旋律,左手是八度音程,各音乐符号上均有重音标记。右手演奏时,可让大拇指与中指共同弹奏单音旋律,增加弹奏力量,让曲调更显庄严、厚重,能提高音响效果。
例如,演奏第二变奏时,因一部分乐句悠长、旋律温婉,为了合理延长长乐句,可采用暗转手指方法演奏,处于乐符时值时可通过同音换指保证乐句连贯、通畅;演奏第四变奏第二部分时,为还原洞箫清雅、悠远的音色,演奏者应放松身体并且指腹低触键[4]。
(二)节奏和速度技巧
节奏是音乐中具有规律性的运动,通过强弱交替展现乐感;速度是音乐运动速率。在音乐中,节奏与速度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在各变奏中均存在节奏、速度变化,以此转变音乐情绪,但是演奏时不能肆意妄为,而是要深入探析,依照乐谱的速度标记、音乐情绪等选择合适的节奏与速度。但是在保证乐曲节奏框架的基础上,演奏者可灵活处理乐句,如第一变奏中存在快板,主要描述两只蝴蝶自由追逐、飞舞的愉快场景,想要充分体现此场景应结合运用钢琴和快板,但是又不能过于奔放与自由,应通过控制速度与节奏调整快板“万马奔腾”的畅快之感,避免出现盲目炫技现象;第四变奏将演奏速度控制在小行板和中板内,保持着88拍/min的节奏,并且将弹性速度设为曲谱面上的速度标记。但现实情况是,虽然在曲谱面上明确标注了88拍/min,但是为演奏者留出了演奏空间,可依据音乐情绪进行自由发挥。
(三)触键技巧
在音乐作品中,旋律和节奏是最常见且重要的表现手法,宛如绘画的色彩、雕塑的线条一般。塑造符合音乐作品及其形象的因素,是音乐家及演奏家的创作目标。在钢琴演奏中,如何塑造多姿多彩的音色、合理调整触键与音色的关系是演奏者关注的重点。对此,演奏《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时应重点强调音色处理。
第一,跑动音型奏法。陈培勋先生在1-4变奏中运用了较多十六分音符跑动音型,演奏过程中不能仅借助手指力量地弹,显得乐曲较为生硬,应依据音符特色合理调整身体、手腕等,调整指尖触键速度、力量等,获取轻快、明亮的音色,让音符具有颗粒感。
第二,跳音奏法。当前在钢琴演奏领域中,其是三大基础演奏方法之一。《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存在较多跳音奏法,演奏者应运用左手贴键跳音演奏。当前,跳音奏法主要分为三类。首先,手腕跳音,演奏家借助手腕力量驱动手指进行跳音,力量具有爆发性,演奏后应马上放松。其次,前臂跳音,演奏者借助前臂、手腕力量跳音,力量強但是不能加速,第一变奏中leggiero以轻快为主,需要演奏者左手运用前臂跳音,右手运用手腕跳音;最后,指尖跳音,演奏者借助指尖力量进行跳音,具有灵活等特征,在第六变奏中演奏《水仙花》主题旋律时就需要运用指尖跳音方法进行快速、密集跳音,随着音型方向调整力量,精准触键,具有简短、轻快的音响效果。
第三,歌唱性连奏奏法。连奏指的是持续弹奏没有断点,保证前后音不断开,宛如双脚交替行走一般。连奏看似简单,但是“如歌”难度较高,需要演奏者合理调整下键速度、离键时间等。《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第二变奏的复调旋律温婉动人,需要采用歌唱性连奏奏法展现出绵延、动人、温婉的音色。演奏时,演奏者应保持松弛自如的状态,让力量充分运用在指尖上,在手腕的转动下,运用同一力量进行手指贴键演奏。此种演奏方法宛如按摩,一个琴键力量推动另一个琴键力量进行演奏,保证声音稳定衔接,同时也应合理控制音量,保证连奏与力量能有效转移,触键过程中加深音和音之间的联系。除了旋律,还要保证低音烘托效果良好,乐声低沉、深邃,增强作品的层次感[5]。
(四)踏板技巧
钢琴演奏时踏板能直接影响作品音响效果与风格等,能展现演奏者的专业素养与艺术修养。由此,部分群体将踏板视为钢琴演奏的灵魂。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包含着浓郁的民族音乐、传统文化特色等,由此根据音乐作品风格、色彩等柔和西方和声体系的踏板规律,从而形成独特的演奏特色。例如,在第六次变奏中运用了民间音乐加花表现形式,通过改进节奏拉宽旋律。在此段落中,演奏者应根据和声变化而调整踏板,保证未遗留前音和声等,并且应保持各和声踏板,不能轻易放松,此部分和声具有良好的延音效果,更显乐曲的磅礴、辉煌之感。结尾处结束时马上松开,略显生硬与单薄,并且未能展现民族音乐特色,应先松开手指,然后缓慢松开踏板,让人感觉余音绕梁。
四、结束语
好的音乐作品离不开历史文化背景,陈培勋先生的《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以广东地区民间传统音乐为基础,将多种作品、旋律、曲调、风格糅合到此作品中,是一次非常大胆、个性的创作,既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具有动静结合、多姿多彩等特色。演奏此钢琴曲时,演奏者应了解此作品的音乐特色、掌握演奏技巧,根据作品特征选择恰当的指法、触键力度、踏板等,感受变奏魅力。此作品代表着东西方音乐完美融合,是传统音乐改编曲中的代表作,也是世界钢琴曲库中富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经典曲目。
参考文献:
[1]金悦.浅析陈培勋钢琴作品《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的演奏技巧[J].艺术评鉴,2018(10):5-6.
[2]姜璇.广东民族音乐元素与钢琴演奏技巧的融合——以陈培勋《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2(10):165-167.
[3]薛钦,潘超.钢琴作品《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的音乐分析[J].戏剧之家,2019(30):62.
[4]姜晨,何珊.《粤曲<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演奏实践分析[J].艺术评鉴,2020(14):73-75.
[5]黄嘉卓.陈培勋《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演奏技巧及其音乐特征[J].文学少年,2021(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