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连平,姚桂芬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福建 三明 365000)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群常见病,数据显示我国目前该病患者超750万人,认知功能下降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1]。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应当尽早给予康复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是临床常用的物理康复疗法,可通过线圈循环电流形成振荡磁场,对大脑产生非侵入性刺激,具有改善认知的作用。近年来,虚拟现实(VR)技术在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得到运用,并受到青睐。为进一步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治疗效果,本研究将VR技术与重复经颅磁刺激相结合,将收治于我院的84例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纳入研究,对该方式治疗效果开展分析,探究其在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治疗中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纳入标准:年龄60~80岁;符合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标准[2];有独立生活能力;视听、交流功能正常;肢体健全;依从性良好;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经颅磁刺激治疗禁忌症;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有抗精神病药物用药史;精神疾病患者;合并严重躯体疾病;酒精、药物依赖者;有颅脑外伤、感染、器质性病变、手术史者;恶性肿瘤患者。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84例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资料:男/女患者比例为15/27;63~80岁,平均(69.53±6.28)岁;受教育年限4~16年,平均(9.15±1.63)年。观察组资料:男/女患者比例为14/28;60~77岁,平均(68.94±6.35)岁;受教育年限3~18年,平均(9.22±1.71)年。一般资料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开展前由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获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对照组予以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确定患者运动阈值水平,以连续10次刺激,至少5次产生不低于50μV的运动诱发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作为运动阈值。选择Rapid 2型经颅磁刺激器(英国Magstim公司)及8字形线圈,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闭目放松全身,以双侧延髓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作为刺激位置,线圈同头皮相切。刺激强度为运动阈值的80%,频率10Hz,刺激时间2s,重复20次,每次间歇10s,共400个脉冲,20min/次,1次/d,治疗5d后休息2d。
观察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一致,并应用VR技术治疗,在安静、通风室内进行。治疗前,向患者介绍VR原理、使用方法、作用及注意事项,设备采用VREX1.0虚拟康复训练系统(南京魔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VR情境包括“放风筝”“拼图”“摘苹果”“乘坐公交”“商超购物”。患者佩戴设备后,通过控制手柄,完成各情境中的相关任务,30min/次,1次/d,治疗5d后休息2d。两组均治疗4周后观察效果。
认知功能: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情况以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3]评估。MMSE:分为7个维度,涵盖30个条目,分值0~30分,得分≥27分提示认知功能正常;MoCA:共11个条目,分值0~30分,得分≥26分提示认知功能正常。生活质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以阿尔茨海默病生活质量量表(QOL-AD)[4]、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5]评估。QOL-AD:共13个条目,分值13~52分;ADL:共14个条目,分值0~100分。开展评测后,得分越高,则表示患者具备良好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两组开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等)发生情况。
治疗前,MMSE、MoCA评分两组相比,数据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提高(P<0.05),可见患者采取治疗后认知功能两组均有改善,而且组间比较评分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MSE、MoC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QOL-AD、ADL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升高(P<0.05),而且组间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QOL-AD、ADL评分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对照组为4.76%,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阿尔茨海默病作为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起病隐匿,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遗传、年龄、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脑萎缩是发病后主要病理改变[6-7]。阿尔茨海默病是连续的病理过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早期症状,属痴呆前过渡阶段,此阶段患者会出现包括记忆、言语、空间等在内的认知损害[8]。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以减轻认知损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为原则。基于现今临床医学技术不断进步,重复经颅磁刺激和VR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机制主要为:通过对大脑皮质可塑性产生影响,从而发挥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对皮质兴奋性及神经活动予以调节,并影响刺激部位相关皮层、皮质下的远程结构,同时促进突触的可塑性,增强神经系统功能。研究还发现,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使突触传导阈值下降,提高突触活跃性,并能增加局部脑血流量,利于神经细胞生长[9]。有报道证实[10],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认知功能障碍有确切治疗效果,能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
VR是一种融合了仿真学、多媒体、计算机等技术的新型康复治疗手段,其具有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三大特征,相较于传统康复治疗,具有更高生态效应。VR技术用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治疗中,可使患者沉浸于不同虚拟情境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完成不同情境任务,可对注意力、记忆力、计算能力、视空间能力、抽象能力、定向力等予以锻炼。有学者还指出,VR技术具有趣味性,可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同时更易于对患者电生理指标予以监测,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11]。
本研究为进一步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将VR技术与重复经颅磁刺激相结合,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观察组MMSE、MoCA评分与对照组评分进行比对,可见观察组评分显著提高,提示经由联合方式治疗,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效果更佳。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虽然有自理能力,但日常较复杂的生活活动会受到一定影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QOL-AD、ADL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提示VR技术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更积极意义,可能与患者认知功能改善后,自理能力得到提升,可开展的复杂生活活动有关[12]。两组治疗期间,少数患者出现了头皮不适、恶心等轻微不良反应,患者自述可耐受,未对后续治疗造成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VR技术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对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实施VR技术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能促认知功能改善,提升生活质量,且具有较高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