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抵消”大概念统摄下的运算律教学

2023-07-10 02:31郑小龙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21期
关键词:结合律交换律分配律

郑小龙

一、单元视角:单元要学什么

学生四年级学习《运算律》之前,已经学过乘加、乘减等两步四则混合运算及有小括号的运算,后续还要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学习本单元前对运算律有所体会,但未正式学习。学完运算律,后续还要在小数、分数领域应用。

本单元共安排8课时学习,分别是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认识中括号,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和练习四。

纵观8课时,无非2个板块,一个是关于四则混合运算和中括号;一个是关于运算律意义及应用。由此可见,对于混合运算板块学生有丰富的学习经验,而对于运算律板块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

二、学生立场:有哪些学习节点

(一)学情分析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混合运算掌握较好,两步混合运算顺序和法则可以直接迁移到三步混合运算。而运算律这块,学生出现问题较多,掌握不扎实。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主要有:

错例A:

错因分析:不能凑整的算成凑整。学生受数字特征的负迁移,忽视了运算顺序。

错例B:

错因分析:学生或没有观察数字特征,或不能灵活运用运算律。

错例C:

错因分析:学生忽视运算符号,混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当学生学完整个单元的运算律后,各运算律更加容易混淆。随着算式的变化,学生出现的错误更是五花八门。

(二)教材解读

面对学生的错题,我们往往会认为缺少训练,通常用题海战术巩固,很少会追根溯源。这些错题真正的根源在于缺失运算律意义的理解。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教材编排中对算理、算法和算律的定位有值得商榷之处。

我们知道,算理和算法在一起,算理是解决为什么可以得到这个计算结果的问题。算法是对算理熟能生巧后的概况,怎么得到这个结果。所以,算理解决“对”的问题,算法解决“快”的问题。算法和算理在一起,算法是怎么可以得到这个结果。算律是怎么可以比较快地得到这个结果。算法解决“对”的问题,算律解决“快”的问题。因此,算律是对算法的一次叛逆。

学生先学习算理,再学习算法,最后学习算律。算律的学习,必须向着学生的痛点而行,这个痛点正是算律的意义所在。如学习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材都是呈现两个数相加或相乘等于交换位置后的得数,这样引出交换律,引导学生经历探究规律并运用规律,从形上理解运算律,不利于理解运算律的意义,导致运算与运算律脱节。如果材料改成三个数连加,当第一个和第三个数能凑整,让学生充分体会换位的必要性,交换律这样上会形神兼备。通过交换位置,改变运算顺序,但得数没变,从而深刻理解运算律的意义。

(三)课标理解

《新课标》对运算律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探索并理解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二是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形成运算能力。

一是从运算、解决问题两个目标看,要合理开展结构化学习。二是运算律作为一种数学思想的高度教学,建立“合并和抵消”的运算思想。同类事件,可交换顺序再做,但不改变事件的本质。合并思想就是相同的事合并做,抵消思想就是不同的事抵消做。

综上,我们发现加法乘法交换律、加法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都经历了情境引入、发现规律和应用规律,更多停留在“形”上理解运算律,让人感觉有形无神。我们认为可以从算法到算律,以猜想、推理、验证的方式,把在加减法中认识到的运算思想推及乘除运算,形成运算的结构化知识,同时也符合学生认知,更能形神兼备。

三、结构整合:怎样整合和拓展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认为可以这样整合和拓展:

一是把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整合成一节课,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整合成一节课。交换律都是交换位置改变运算顺序,结合律是先算后面,再算前面,也是改变运算顺序。本质上都是改变连加的运算顺序,道理是一致的。理解改变依据就是三个数连加的意义,运算顺序变了得数不变,这样来理解运算律的意义。不同的是第一个内容是连加运算,第二个内容是连乘运算。学生掌握了加法运算律,自然会迁移到乘法运算律,推进结构化学习。

二是增加一节减法和除法运算性质的拓展课。学完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学生自然而然会继续想减法、除法中有没有运算律。小学阶段,减法性质类似减法的结合律,除法性质类似除法的结合律。

三是保留《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和认识中括号》、《乘法分配律》和单元练习课。

整合前8课时,整合后还是8课时。虽然课时一样,但里面的内涵不同,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更加到位。

四、关键课例:大概念统摄下的单元教学

《加法运算律》是重点课,《乘法分配律》是难点课。现在我们将《加法运算律》这节课作为关键课例进行分析。首先确定教学目标:

知识点:对材料进行讨论发现,在理解运算律的意义中认识运算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技能点:能把运算规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能运用运算律巧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巧算的方便。

體验点:加强对运算律的理解,体会加减法同级运算律为一个整体,形成“合并抵消”运算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形成素材

选材:老师手中有10颗糖,淘气又给了老师4颗,笑笑也给了老师3颗。老师现在有几颗糖?

1.可以怎么列算式?

10+4+3   10+3+4   10+(4+3)

2.为什么可以这样列式?说一说表示什么意思?

3.你能结合情境再举一些像这样的例子吗?

15+5+6     15+6+5    15+(5+6)

20+4+8     20+8+4    20+(4+8)

……

【设计意图:用拿糖的事导入新课。让学生非常清晰的感知老师拿进糖与加上一个数的联系,并联系生活其他情景举例,为探索运算律感受运算思想提供学习素材,以及充分的探讨做准备,感受混合运算是对解决问题程序的一种综合记录。】

(二)讨论素材,形成结构

选材:

10+4+3      10+3+4      10+(4+3)

15+5+6      15+6+5      15+(5+6)

20+4+8      20+8+4      20+(4+8)

……

1.仔细观察上面的素材,小组讨论发现了什么?

第一问:什么没变?让生明白,运算结果不变,事件也没,都是拿进糖。

第二问:什么变了?事件的先后顺序变了,交换了一下事件的先后顺序。

第三问:这样的变都可以吗,因为不管怎么变,其结果不受影响。

2.用字母表示规律:a+b+c=a+c+b=a+(b+c)

3.引出运算律

像这样的a+b+c=a+c+b我们称为加法交换律。

像这样的a+b+c=a+(b+c)我们称为加法结合律。

【设计意图:以现实素材为背景,帮助孩子在现实情境中理解领会运算思想,感受交换、合并只是事件的先后顺序发生了改變,结果并没有变化,从“形式”探究走向“意义”建构。】

4.感受运算律的简便

在我们小学四年的学习中,以前有遇到过吗?(出示书本素材)

三上第18页,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中出现:727+114+86

三上第22页,结余多少钱中出现:653+97+203

第一问:三年级时按顺序算是怎么算的?

第二问:现在你觉得还可以怎么算?

第三问:为什么按顺序算不方面?

第四问:为什么用了运算律后变简便了?

小结:看来用上加法交换律或结合律后,可以使得计算变得更简便。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例子,感受交换律、结合律带来的计算便捷。】

5.小练习:快速算

27+95+73     27+95+105    27+95+84

问题一:所有的加法计算都能用运算律后变简便吗?

问题二:什么时候能用交换律、结合律?什么时候不能用?

再次小结:使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时,要考虑数字特征,当当交换或合并起来刚好是整十、整百数的时候我们才会去运用,才会起到简便计算的效果。

【设计意图:为什么要交换、合并?基于对数字特征的需要,当交换或合并起来刚好是整十、整百数的时候我们才会去合并。所以合并的前提是数字的特征需要,而且交换、合并前与合并后计算结果是不变的。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模型的产生是为了方便计算。】

(三)猜想拓展,减法延伸

1.问题一:是否在看到能凑整十、整百数时,就能去凑去用运算律。

举例:314-198+2

能否用结合律变成314-(198+2)?为什么?

生:不能,计算结果不同,因为有减法,没有减法结合律。

尝试用糖果的情境来说一说两个算式为什么不同。

2.追问问题二:那是不是有减法的同级运算就不能用交换律、结合律?

举例:376+85-76      273-79-73    314-198-2

仔细观察算式能否简便计算?

结合分糖果的情境说一说为什么可以用交换律和结合律。

前两个例子:让学生明白,运算结果不变,事件也没,都是拿进或者拿出糖。我们在用交换律时,要带着符号换位置,符号是方向,也是事件的性质,交换后只是事件的先后顺序变了。如果不带着符号换位置,事件就会发生改变,例如+4表示拿进4颗,而-4表示拿出4 颗。

第三个例子:这题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在连减中可以先把减数先相加,再一起减掉,也就是相同的事可以合并做。

3.小结:在加减同级运算中,交换律就是:带着符号换位置,只是改变了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结合律:如果都是加,可以先把后面加数合起来再加,如果都是减,可以先把后面减数合起来再一起减,也就是相同事情合并做。

【设计意图:从连加拓展到加减混合运算,感受减法中也有运算律。符号+数字,符号是方向,也是事件的性质,数字是数量,也是事件的程度(我们可以称其为“向量”),在不改变结果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改变事件发生的序,但是绝对不能改变事件发生的方向和数量,表现在记录上就是:带着符号换位置。】

(四)提出思考,有效迁移

加减同级运算中,存在着交换律、结合律,想一想乘除法同级运算中,有这样的规律吗?他又会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下一次再一起研究。

【设计意图:从加减同级运算迁移到乘除法同级运算,留给孩子一个思考的空间,为后续的学习做准备。】

猜你喜欢
结合律交换律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高远处立意低结构教学
——特级教师周卫东《乘法交换律》教学赏析
高观点立意 低结构教学
——特级教师周卫东苏教版四下《乘法交换律》教学赏析
究本溯源,提高计算能力
除法中有“分配律”吗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纪实与反思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
探究求和问题
活用乘法分配律
基数意义下自然数的运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