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拓展:元朝的行省制度

2023-07-10 02:31杨鹍鹏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21期
关键词:行省中央设置

杨鹍鹏

1.行省制的形成: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在地方管理上,元朝中央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地方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2.行省制的内容:

(1)全国共设10个行省,即岭北行省、辽阳行省、河南江北行省、陕西行省、四川行省、甘肃行省、云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湖广行省。

(2)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3)元朝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今天的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部分地区),一是宣政院管辖的吐蕃地区(今天的西藏和四川、青海的部分地区)。

3.行省制形成的原因:

(1)历史原因:①元朝行省制最早可追溯到金朝时设置的尚书省和蒙古国设置的三断事官,它们的设置为行省制形成奠定了基础。

②元朝统治者长期实践,吸取了历代王朝经验和教训,经过认真考虑和精心设计而形成的。比如唐朝实行的节度使导致权力的分散国家动乱、宋朝时期派文臣担任地方州县长官实行轮换制,造成地方官僚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2)现实原因:元朝时期我国疆域空前辽阔,需要加强中央对全国的有效管辖和统治。

(3)根本原因:元朝统治者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而采取的措施。

4.行省制的形成过程:

“行省”本义为中央派朝廷官员到地方行使“省”的权力。行省制度源头在魏晋隋唐,原为中央机关“省”的派出机构,因军事征伐的需要而临时设置,事毕即撤。

(1)萌芽:金朝后期,为了解决内忧外患的困境,设置行尚书省加强统治。金朝后期曾设立过临潢、抚州、北京、山东、南京、西京等三十多个行尚书省,其行省首脑由朝廷委派,可以直接听取朝廷政令而处理军国大事,有利于中央集权。

(2)形成:①元初行省是临时性机构:元世祖时把金国设立的尚书省并入中书省,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是中央机关地方化的结果。②元朝中后期行省制渐成定制:元成宗大德年间行省的设置和辖区逐渐稳定,其职能也由只管军事而变为兼管民政。元顺帝至顺元年(1330年)基本维持在一中书省和十行省的状态。

(3)发展:明清时期,在地方建制上沿袭行省制,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从而使这种制度更加完备和成熟。

5.行省制的特点:

①行省具有双重性,既是中央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这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②行省制度既加强了中央,又给地方留出了部分权力,达到中央与地方勢力的平衡。

③行省的领导体制是一署多员与长官节制相结合。这就有利于官员的相互制约,也即可以说是实行集体领导与民主集中相结合的领导方式。

④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较成功地解决了地方势力过大威胁中央的弊端。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职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到了成宗时期,还握有兵权。行省权力虽大,但要受到中书省和枢密院的约束。

⑤行省区划上遵循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原则。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

6.行省制的影响:

(1)有利于加强对元朝辽阔疆域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3)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交流,加强了民族融合。

(4)行省制是自秦开创郡县制以来,地方行政体制的又一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单位的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

猜你喜欢
行省中央设置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罗马帝国行省政府的免役士兵探析
西夏遗民也儿吉尼与元末广西行省的设置与维持
公元1—2世纪罗马帝国的巡察机制
乌尔第三王朝行省制度探析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