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仔东
摘要:议题式教学是高中思政课作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抓手”,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深刻价值。如何提升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质量,更好的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笔者从议题式教学“话题导入、主题展示、问题探究、议题总结”四环节着力探究。话题导入“新”“近”“真”,主题展示“明”“准”“精”,问题设置“实”“细”“巧”,议题总结“高”“简”“艺”,“四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利于增强高中思政课教学实效。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四环节”策略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阵地,建设高品质的思政课是思政人孜孜不倦的追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的,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一门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议题式教学是高中思政课作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抓手”,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深刻价值。“话题导入、主题展示、问题探究、议题总结”四个有机统一的环节是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四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既是师生双向互动的环节,也是课堂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走向深度的过程。本文旨在探讨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四环节”的行进策略,以期切实提升高中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效益,更好地推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落地落实。
一、话题导入的策略:“新”“近”“真”
(一)“新”
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独特品性,高中思政课应站在时代最前沿,反映时代主题,挖掘教育素材,结合时政热点与社会热点话题进行课堂导入。例如,党二十大的丰富内涵就是高品质的导课素材,在讲授“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笔者尝试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财富积累机制的视频进行导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蛋糕做大,又如何把蛋糕分好,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话题导入新颖,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紧扣时代脉搏,激扬了正气清风。
(二)“近”
高中思政课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密切,选取学生亲切可感的事例更容易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一方面,应因地制宜,就近选材,充分挖掘本地课程资源,特别是本地具有特色的文化内涵与底蕴,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回归生活,选取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例如,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课,笔者选择本城市宣传片,展示本地社会发展新面貌,让学生了解家乡日新月异的面貌,学生对于家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真”
高中思政课导入的话题应有事实依据,数字要准确,能贴切地说明概念或原则,不能夸大其词,泛泛而谈,力避空洞虚假,以免给学生形成错误认知。比如在讲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时,结合同学们关注度较高的卡特尔世界杯进行导课,提问学生:中国制造助力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背后的中国实体经济是如何大放异彩的?这样的导课既真实有效,具有说服力,又增强了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
二、主题展示的策略:“明”“准”“精”
本文的“主题展示”主要是针对主议题和分议题的展示,主题是教学内容的核心,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主题的确定和取舍,就需要教师有主题意识,同时还要具备发现和提炼主题的能力。
(一)“明”
辞简义赅,更能引思明理。在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适时展示主题,并做到旗帜鲜明,从而让学生明了本节课学习的方向与路径。比如笔者在“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这一课教学时,为了提升目标达成度,教师因势利导,在顺利导入新课好马上就展示本课的主题:总议题为“人民是如何行使国家权力的?”子议题为“感人民主人翁地位 探权力机关之庄严——人民通过什么机关行使权力?”“悟权利义务相统一 析人大代表之职权——人大代表如何代表人民利益?”主题展示思路明确,线索清晰,切实提升了课堂效益。
(二)“准”
准确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性要求。议题式教学的主题设计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教材文本,做到与时俱进。因此,高中思政课教师要立足实践,提高站位,钻研教材,吃透精神,对教材文本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从而实现主题主题展示准确无误。
(三)“精”
好的主题展示是课堂的亮点。主题展示不宜连篇累牍,讲究“炼”字,要追求精益求精。高中思政课教师需要精确把握教学内容,梳理课堂的教学结构与逻辑,划出层次,分清主次,合理凝练教学内容,巧妙表达教学内容的深邃内涵,从而给人眼前一亮之感。
三、问题探究的策略:“实”“细”“巧”
(一)“实”
课堂教学要追求实效性。在问题探究环节,高中思政课教师应结合学科特点清晰明了地呈现相关情境材料,情境要真,问题要实,避免假大空。问题的讨论要扎扎实实推进,讨论的结果要清清楚楚阐明,不能一昧追求形式,将问题浅显化,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无一收获;也不能仅仅走过场,将探究讲解化,美其名曰问题探究,实际上换汤不换药。
(二)“细”
细节之处见真章。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问题设置要接近学生心智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应设计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梯度性的问题,让学生够得着,能回答,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神情,见微知著,如学生面露难色,表明对于此问题的理解不到位。针对学生回答中的过失之处,教师要及时指出,并恰当地纠正学生的思维盲点。
(三)“巧”
问题探究的“巧”,更能激發学生的学习热情,提振学生学习自信心。高中思政课教师要立足学情巧设疑点,把握难易度,用诙谐幽默且具有价值引导性的问题,充分激起学生的探究欲,从而引导学生从问题的分析中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教材中相关的概念和原理。比如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一课教学时,展示情境:粮票供应年代与近年猪肉价格暴涨,这两个时期都“吃不好”猪肉,进而巧妙地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这两个时期都“吃不好”猪肉?背后的经济原理是什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四、议题总结的策略:“高”“简”“艺”
(一)“高”
高度决定视野。课堂教学的高度是课堂的立意、指向与境界。高中思政课议题总结的“高”首先表现为议题总结的高度概括,学生在进行议题探究后,对知识点的掌握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体系,这些理论知识就像“宝藏”一样分散于各教学环节,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储存”它们,引导学生梳理知识逻辑,绘制思维导图,建构完整体系。高中思政课议题总结的“高”还表现为议题总结的价值引领,教师要挖掘育人关键点,通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实现课堂升华,充分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作用。
(二)“简”
华罗庚先生说他的学习方法非常简单,就是“读书要从薄到厚,再从厚到薄!”大道至简,教学亦是如此。在议题总结时,思政课教师应将教学内容加以凝练,化繁为简,做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比如,在讲授“法治社会”时,教师围绕本课教学内容进行议题总结,用“是何”“如何”“为何”帮助学生加深认识,从宏观上把握课堂内容,提纲挈领,一目了然。
(三)“艺”
课堂教学是门优雅的艺术,它不是一条直线贯穿到底,而是各有侧重。议题总结不应固化,也不能刻板,需要灵活多样,更加注重艺术性。高中思政课教师要深挖教材,依据学情,针对不同的内容创造性的采用不同方法,既可以是妙语连珠,精炼总结,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是预留一些耐人寻味的悬念,让学生的思维在课下继续延伸。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新时代的课堂教学需要新的教学理念指引。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所大力提倡的教学方式,是活动型、综合型学科课程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在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高中思政课教师应不断探索,精心组织议题式教学“四环节”——话题导入、主题展示、问题探究、议题总结,优化各个环节,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提升学生的能力与思维品质,增强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 王晓丽.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策略研究[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网络研讨会论文集(专题一),2022:473-476.
[2] 舒嬌.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1.
[3] 林萍.议题式教学策略的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No.791(4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