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青山多妩媚

2023-07-10 05:54耿素素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7期
关键词:课例一等奖课题

耿素素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路第三小学副校长。河南省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金水区领航教育名家。曾获得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河南省基础教育精品课例一等奖、河南省信息技术融合优质课一等奖、郑州市优质课一等奖。

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一路跌跌撞撞,迂迂回回,但我依然坚守着梦想与初心。我试着以三句古诗梳理自己的成长之路,以期给青年教师些许思考与启示。

第一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阅读,是促使我职业觉醒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我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第一阶段是在阅读中积累。2001年,从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20岁的我走上三尺讲台。年少贪玩、爱游历、喜交友的我,一开始对读书、上课、改作业并不感冒,课堂工作也是平平淡淡。直到10年后,我读到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从“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到“过一种幸福而又完整的教育生活”,书中的每个章节、每段文字都引发了我对教育、对课堂、对学生的重新审视与反思,阅读成了我的生活常态。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教育视野,我为自己订阅了教师教育相关报刊,制定年度阅读书单,定期购买专业书籍。

除了读,我还写。大量的阅读让我对习以为常的教育现象和教学行为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一篇篇读书感悟、教学反思、教育时评就在笔端自然流淌。在不断的反思、梳理、思考、提炼中,我的教学智慧得以形成,并不断完善。

第二阶段是学然后知不足。2015年10月,我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去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全国首届教育创新博览会,发现教育的舞台原来可以如此广阔。2017年10月,我又参加了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的学术研讨会,很受启发。在回来的当天晚上,我告诉丈夫:我想去考个研究生。他想都没想就说:“年龄那么大,考啥?”虽然当时我已经36岁,但还是报考了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可想而知,我失败了。那年我距离初试分数线还差30多分,英语连国家线都不到。但是我看到了希望,于是开始二战。

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前提下,我挤出一切时间来记单词、背范文、学英语。经过初试、复试,2019年4月,我以同专业第3名的成绩被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管理专业录取。2019年7月,我开始了我的研究生学习生涯。2022年6月,硕士研究生如期毕业。2022年年底,我开始申请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博士,2023年5月被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校课程与教学专业录取。

第二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理论和实践的距离究竟有多远,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的“一亩三分地”就在教室,我的高光时刻就在课堂。

一、学而时习,扎根课堂

尽管一直担任行政职务,但是我从不放弃课堂教学的实践,多年一直坚持主动带班上课,也经常和同行一起观课、评课、议课、磨课,定期开展校本教研、同课异构、一课多磨课例研讨活动。在深入课堂实践过程中,我提炼出“1-2-3-4-5沉浸式校本教研新样态”,并在“生命课堂”的基础上,梳理出“精彩课堂”的要义及内涵。2016年,我执教的课例《搭配中的学问》荣获郑州市优质课一等奖;2019年,作为金水区首批种子教师,我参与了金水区第十四届希望杯暨第五届金硕杯课堂教学展评活动,捧得金硕杯;2019年7月和2022年7月,我入围郑州市第六届、第七届名师;2021年10月,我参与全省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执教的课例《解决问题》荣获省优质课一等奖……

二、思学笃行,提炼主张

2018年参与郑州市金水区教体局与福建师范大学合作开展的教师培训研修项目,是我教学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余文森教授关于“教学主张”的思考、实践与探索,以及以“教学主张”为统领,引领带动一批教师成长、蜕变、绽放的鲜活案例,引发了我对教学实践的追问与反思。我认为教学主张是教师基于自己的教学思考与实践,对于学科教学的个性化认知与表达,是教师个体的教育思想、学科理念与教学追求的集中体现。

福州学习培训归来,我撰写了一篇题为《对数学教育的思考与感悟》的培训总结,提出了“数学教育是一个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形成数学思维、发展数学思想的过程”。

“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性目标,“形成数学思维”是发展性目标,“发展数学思想”是终极性目标。其中“数学思维”居于中间地位,起到下接知识技能、上承数学思想的重要作用,是数学教育的灵魂与核心,最能凸显学科属性与学科价值。基于此,我提炼出“思维数学”的教学主张,梳理出“问—思—做—议—达”五步教学流程,并借助课题研究进行反复论证、深度推进。

三、课题研究,教学相长

课题研究是我从一名“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重要桥梁。最开始,我多是采用“小课题”“微研究”的形式,聚焦某一节课例或某一专题领域,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在自己研究的同时,我广泛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看看别人是怎么研究的,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得出了哪些可行的措施和经验等,然后我再来研究可以从哪些角度切入,采用哪些新的办法和途径。

结合学校常年开展的“一人一节课、一组一课题”研究活动,我以“课例研究”为载体,提炼出“五步骤六环节”的研究策略。步骤一:基于真实问题,确定研究主题。步骤二:基于研究主题,收集文献资料。步骤三:基于目标内容,选取典型课例。步骤四:基于实证调查,开展课例研究(六环节)。步骤五:基于课例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近5年,学校成功申报郑州市课题的数量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从2017年仅有的1项市级课题,到2021年1项省级课题、9项市级课题、2项区级课题,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教育研究的队伍,实现了教与学、教与研的互促共升。我自己也有多项省市课题结项通过,10多篇教学论文在各类CN刊物上发表,并荣获省市区各类成果奖项。

第三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的职业平凡而普通,但只要我走进课堂,看到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渴望发言的眼神,听到孩子们大胆自信的表达、质疑争辩的讨论,我都会从内心深处涌现出无限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我小心呵护一颗颗幼小的心灵,用自己的专业和爱心,为孩子的展翅高飞积蓄力量。

在关注学生成长的同时,对于活力四射、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師,我也真心羡慕、满心欢喜。但当看到他们备课时的无助、上课时的紧张、研讨时的迷茫时,我想为他们解决专业成长中的困惑,带领他们一起成长。近年,我辅导的多名青年教师在省市区不同的课堂教学和基本功比赛中屡获佳绩。苔花虽小,却努力绽放,希望这朵小小的苔花可以引来百花齐放春满园。

时光如水、匆匆而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自己对教育的热爱和执着、对生命的尊重与渴望反而变得愈加醇厚,也许正应了辛弃疾的那句古诗——“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虽过不惑之年,但唯有孜孜不倦的努力、拼搏、奋斗,才无愧于这闪光的年华,无愧于这美好的时代。

寄语青年教师:

人生看似漫长,但属于自己的时间极其珍贵。与其毫无方向、随波逐流,不如设定目标、修炼自己。唯有不断的阅读和学习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有质量。记住:成功的道路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

(本栏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

猜你喜欢
课例一等奖课题
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部分)(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及一等奖)
“可怕”的一等奖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课例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