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丽娜
摘 要:为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我国出台了“双减”政策。“双减”政策除了要求要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之外,还更加关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这对教师与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就从小学语文教育视角出发,结合笔者自身的教育经验,针对“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提出几点见解,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学;语文教学;“双减”政策;提质增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1-0059-04
“双减”政策的出台一方面是要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而另一方面则是要让教育真正地回归育人、树人的根本上来。总的来说,“双减”减的是负担、是数量、是焦虑。但是在负担、数量、焦虑背后却是对教育素养、质量和责任的新要求。由此可见,“双减”不仅仅是做减法,更重要的是要做加法。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同样也起着学科育人和助力学生多元发展的关键作用。“双减”政策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如何在“双减”背景下实现教学提质增效的核心目标成为现阶段教师们关注的重点。现如今,社会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教育也同样如此。要想实现“双减”背景下提质增效的教育目标,教师除了要仔细地钻研“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要求之外,还需要不断地反思当前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依托新要求解决旧问题,结合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工具来搭建一个更具现代化的、高效的、全面的、立体化的教学体系,在实现教育减负的同时,助力学生更健康、更快乐、更全面、更多元地发展。
一、 “双减”政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要求
(一)创新教学方式的要求
“双减”政策是推动素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转变教师唯分数教育理念的重要渠道。“双减”政策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要求在课堂上提质,在课后减负。而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双减”政策要求教师探索更新的、更具拓展性、有效性的教学方法,让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以此来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由此可见,“双减”政策对教师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双减”政策落实提供了具体的方法。
(二)教学主体转换的要求
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的影响,唯分数论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分数,部分教师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育指导。主要体现在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弥补学生在学习内容和概念理解上的欠缺。通过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让学生在基础解题方面快速地达到熟练的程度。但是这样的熟练是非常浅薄、有限的,学生并不能够了解概念知识,没能够做到知识点的贯通,导致学生在遇到复杂度高且综合性强的问题时往往会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以师本位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育指导,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便难以主动地探究知识背后的奥秘。为了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且减轻学生学业上的负担,“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做好教学主体的转换,要求教师去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知识,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实现思维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 当前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抽象知识与小学生具象认知思维不匹配的问题
因为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和感知是较为笼统的,小学生在认识和理解事物时,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越是直观和具象的事物与内容越能够被小学生所记忆和熟知。但是,小学语文是一门较为抽象的课程,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和描述某些事物和事情的课程。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理解得不充分,对语言文字背后内涵的不理解,导致学生对文字内容、概念内容理解得较为抽象。再加上教师单一的知识的灌输,学生并没有理解清楚知识点和文章内容背后更深刻的含义,而为了完成教师所设定的教学任务,学生只能是被动地记忆,导致学生产生学习疲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由此可见,抽象知识与小学生具象认知思维的不匹配是阻碍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单一作业形式与“双减”政策的要求不匹配的问题
“双减”政策对学生的课后作业时间进行了量化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此外,“双减”政策还对作业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由此可见,“双减”政策对课后作业形式以及课后作业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部分教师对“双减”政策的理解和认知不够,创新课后作业形式、改革课后作业内容的积极性不高,导致现阶段课后作业仍然存在着题海战术、重复、机械、无效等问题。由此可见,单一作业形式与“双减”政策要求的不匹配同样也是阻碍小学语文课程发展和“双减”政策落实的主要问题之一。
三、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提质增效教学改革探索
(一)课堂教学提质的改革探索
1. 创设具象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
针对抽象知识与小学生具象思维认知不匹配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数字资源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来创设具象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以更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通过更直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趣味、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实现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以《夜间飞行的秘密》为例,本篇属于科普性文章,目的是通过文章启发学生的思维,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带来的奇迹,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但是,文章是通过文字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科普缺乏生动和具象的表达,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这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并不尽如人意。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数字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具象的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首先,教师可以利用数字资源向学生介绍蝙蝠和雷达的资料,用生动的视频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要将蝙蝠和雷达放到一起呢?”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文章。其次,教师可以利用科普纪录片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更具体地了解蝙蝠是如何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然后让学生用文章中的原话来回答。通过更具体的教学情境来辅助学生阅读,让学生结合更具体的情境理解文章所表述的内容。最后,教师还可以依托互联网多媒体教学的拓展特性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料。例如“人们根据斑马设计了斑马线”“根据鱼鳔设计了潜水艇”“根据青蛙设计了电子蛙眼”等。通过更直观和更丰富的教育素材强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也通过更直观和更具趣味性的素材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助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2. 构建学生自学平台,实现教学做合一的目标
新课改要求各个阶段教师开始教学的减负,但是减负多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在于减负的文件过多,跟进的举措过多,却不见有效的理论支撑。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课上教学与课后教学脱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与融合,这也导致课堂教学是学生的自学、教师的教学,而不是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是让教学成为一个融合式的教学,成为一个教学做整体式的教学。基于这一理念,教师要为学生的自学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实现自主探索,而教师要做好教学引导,从而在“教学做合一”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以《穷人》为例,教师要做好教学主体的转换,做好师生之间的融合与互动,在教的转变中实现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文章中讲到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你们是如何理解这句话所要表达的含义的呢?”以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和分析文章。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将阅读的重点放到文章的1~2段上,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数字资源为学生展示“小屋外狂风暴雨和渔夫在外捕鱼时与汹涌澎湃的风浪搏斗的视频”,提问学生:“相比较之下,渔夫家的屋子显得温暖而又舒适,你们知道这一段落中作者都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吗?”以提问的形式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文章结构上,让学生在分析和思考中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继续利用数字资源为学生展示“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的视频,让学生在这两者的分析与对比中强化对写作手法和文章结构的认知。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续写的课堂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整个续写的结构和剧情的发展进行探讨,在探讨中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强化学生的思维认知,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提问的形式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学会分析。通过续写的形式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与交流中实现思维的拓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进而构建一个更高效的课堂教学体系。
3. 创新趣味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小学生活泼好动,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相悖,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部分学生甚至产生了厌烦的心理。而要想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的提质增效,教师就必须要创新趣味教学形式,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以古诗教学为例,晦涩难懂的语言文字导致部分学生对古诗学习有一定的抵触心理。针对此教师就可以开展古诗学习游戏活动,例如开展“飞花令”的古诗接龙游戏,教师要引导学生组成古诗接龙小组并排好顺序,教师作为游戏的裁判员说出关键字,让小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说出含有关键字的诗句,若是在规定时间内没有答出,则被视为淘汰。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也丰富学生的古诗积累。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根据情景讲古诗”的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利用数字资源为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例如春夏秋冬不同景色的图片,或者是山川河流的视频影像,在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之后,让学生以个人为单位结合图片和视频资料讲出与其意境相同的诗句,讲出诗句最多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通过古诗游戏的形式来创新教学方法,营造更趣味和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既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课后作业增效的改革探索
1. 理论联系实际的生活作业改革
将课后作业与生活实际相融合,既能够拓展作业内容和形式,也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和应用语文;既能够实现作业数量的减负,也能够保障课后作业质量。
例如在写作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等生活实践任务。可以让学生观察家中的一些植物、生活中的景色,或者是观察父母,并将自己观察的过程和内容以写作的形式记录下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将自己具体写作的事物进行拍照记录,并将学生的写作内容和照片收集起来。在课上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照片和写作内容,由教师和其他学生对其评价。通过此课后作业设计形式实现理论与生活实际的融合,在保障课后作业质量的同时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也有效地助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2. 趣味多元的自主探索作业改革
除了要做好理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师还需要探索更多元化的课后作业设计形式,用极具趣味性的作业形式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例如,在学完《穷人》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文章内容来编创课本情景剧,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情景剧的排练。通过编创课本剧和排练情景剧让学生再一次分析和感悟文章内容,实现教学知识点与文章情感的内化。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语言教学目标为学生布置“配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或者是电视剧,筛选其中的片段进行配音,并让学生将自己配音的视频上传到群组中,供其他学生观看。通过趣味多元的课后作业减轻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让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进行课后作业的实践探索,也在多元和趣味的实践探索中助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3. 家校合作的互动拓展作业改革
“双减”政策对家校之间的合作和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的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家校一致的学习和成长环境。针对这一目标,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家校合作和亲子互动的课后作业,用作业的形式来拓展家校合作渠道,通过课后作业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携手共助学生成长。
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整理错题集、制作错题本的课后作业任务。要求学生家长定期检查学生的错题集,并针对错题集中的每一道错题与孩子进行探讨和交流,使其了解错题的原因、解题的思路等。其次,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亲子互动的课后作业。例如,在学习《父爱之舟》《慈母情深》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为父母做一些家务活动”的课后任务,并让学生以日记和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最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家长设置一些课后任务。例如,要求家长监督并与孩子一同阅读一些书籍,要求家长与学生一同进行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等。通过课后作业,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强化家长的家庭教育认知,同时也在亲子互动和多元监督的课后作业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助力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双减”政策的出台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助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长的焦虑,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教育重新回归了家庭。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共同付出,而家长作为离孩子最近的人,其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有很大影响。要想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教师就必须要优化课后作业设计,通过亲子互动作业和家校互助作业来进行课后作业的改革。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为学生营造一个家校一致的、轻松愉悦的成长环境,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双减”政策的落实讓教育在培育学生、培育完人过程中的主体价值得以呈现,让教育成为启迪的教育、启蒙的教育、精神塑造的教育,也成为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双减”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提质增效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当中,教师既需要结合新的教育理念来创新教学形式,同时还需要结合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来构建更立体和更全面的教育体系,让学生能够受到良好环境的熏陶,得到科学教育的指导,从而实现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海红.小学语文双减政策下如何提质增效[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1(30):123-124.
[2]逄云阁,刘学联.巧“整”妙“融”,让作业提质增效——“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J].山东教育,2021(1):23-24.
[3]林淑萍.“双减”之后小学语文作业如何实现提质增效[J].华夏教师,2021(12):44-46.
[4]罗欢.“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的创新设计[J].爱情婚姻家庭,2021(4):90-91.
[5]李艳.将双减落在实处,提升语文教学效率[J].世纪之星—小学版,2021(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