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微视频的制作与传播探析

2023-07-06 01:03张海涛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3年1期
关键词:制作微视频传播

张海涛

摘要:随着互联网及其应用的高度普及,各种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与传统图文等文化传播形式相比,微视频由于其及时、高效、娱乐、丰富的特点受到了大众的喜爱和关注,但是在微视频的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本文主要对目前新媒体环境下微视频制作和传播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提升微视频质量和传播效果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微视频;制作;传播

5G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微视频的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于信息产业的支持、互联网及相关技术迅速迭代、接入因特网的成本大幅降低,为微视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受众群。但是微视频与传统视频相比天然存在一些劣势,如内容完整性不足、创新水平较低、规范性有待提升等,随着受众对于微视频内容质量要求有所提升,微视频需要在制作时注重体现内容深度,并进行更多的创意、创新尝试,从而形成人们喜闻乐见的作品。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也被称作除电视、广播、报刊和杂志以外的第五种媒体形式,其具备及时、高效传播的优势,利用网络和数字技术,将内容推送至各个社交平台,利用智能终端向受众予以呈现的服务形式。

所谓微视频,多是单个时长保持在30秒以上、20分钟以内的,使用视频终端进行录制的,上传至互联网供大众传播并分享的视频种类,微视频包括了微纪录片、微电影等形式的作品。其主要特征有:第一,休闲娱乐性。很多微视频的内容是对日常生活活动的记录,目的在于能够和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思考,其视频内容丰富多样,人们将观看这种微视频当作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第二,强大的交互性。传统媒体将信息单方面送到受众面前,其传播方向是单一的,与此不同的是,微视频能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与受众进行实时交互,例如在视频当中发送弹幕、评论、点赞等,能够和视频制作者、其他观众就视频内容进行直接沟通和交流,并收到反馈,且受众的反馈也会变成微视频内容的一部分,形成信息增量。第三,易操作性。制作微视频是相对容易的,无需专业设备,大众可以凭借一部手机轻松地完成微视频内容的制作并进行传播,可以在视频当中发表意见和观点,只要符合各平台的要求并经过审核即可完成传播。第四,可实现高效传播。制作者拍摄的同一条微视频可以通过不同的传播渠道实现传播。与电视剧、电影等作品需要漫长的拍摄与制作周期,需要多方审核通过方可播出不同,微视频在各新媒体平台的审核速度极快,将视频由制作到传播的时间大大缩减。另外,由于多数微视频的制作成本较低、用时较短,制作者可以节省更多的资金用于视频宣传环节,如增加曝光量等,同时加快其他视频的制作、传播进度。

视频制作水平有待提升

当下,由于制作视频的简便、网络信息的支撑,在新媒体环境当中的每一个人,即使非专业人士亦可轻松完成视频制作并传播出去,打破了以往较高门槛的限制,因此社会大众普遍具有创作热情。但是,与简单可行相对应的是,普通用户制作的视频与专业制作者的视频之间在质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谓“入门容易精通难”,基础性操作人人都可以掌握,可是想要在视频创意、视频画质、情感表达、人文审美等方面表现优秀却并非易事。

作品正向引导作用不足

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习惯,在信息接收方面,短平快的微视频表现方式更容易吸引受众。年龄层次囊括了老、中、青、幼人群,甚至有部分未成年人在缺乏家长的监管下任意搜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对于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未成年人来说,其心智尚未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在塑造阶段,外来事物很容易对其心理造成冲击,长时间的观看微视频也会对其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这一阶段的未成年人好奇心重、善于模仿,如果在观看不良作品后模仿其行为容易对自身和社会造成危害。甚至有部分微视频制作者为了能够博得更高的关注量,会制作一些“毁三观”的劣质作品,为吸引点击量做出一些突破道德、法律底线的行为,这些品位低俗、表现恶劣的作品如果在新媒体中传播开来,会对整个微视频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其中的错误信息、不良风气还会对观众造成误导,是我们需要时刻警惕的。

作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在各大新媒体平台当中微视频内容侵权、同质化现象极为突出,一些微视频将很多影视作品进行截取或拼接,在没有取得授权的情况下大肆传播,或对其中的部分情节进行照搬、简单模仿,而欠缺创新拍摄微视频的能力。或者对于其他微视频中的创意进行粗略模仿,在平台当中有大量场景类似、台词类似的作品,使观众失去观赏兴趣。这一方面造成了大量品质不高的微视频作品充斥在平台当中,一方面也扰乱了行业传播秩序。对于翻拍、抄袭的微视频如果一味姑息纵容则会进一步降低优秀微视频制作者的创新热情,使之不愿意投入过多的精力进行创作,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降低了新媒体平台中微视频的质量。

精心选题

主题是微视频的立意点,微视频要有新颖、突出的主题,才能精准定位,最大限度地吸引目标受众的关注。选题期间应当拓展思维,具有挑战精神并表达独到的见解,方可在众多微视频当中凸显出来。例如,一些粉丝众多的微视频博主,善于紧跟时事热点,并在自己擅长的領域将这些内容进行巧妙的构思,在微视频短短呈现的几分钟内,运用创意性的演绎方式或具有自身风格特色的语言发表对于人、事、物的看法和分析。

善用镜头

制作微视频时细节很重要,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呈现出丰富的感情和事物线索。在表现场景环境时,需要对周遭事物进行精心布置,对人物情感进行深入刻画,可以尝试使用大光圈和长焦共同作用的方式来捕捉小景深的画面,在这种情况下,视角会变得更加锐利,从而提升视频画面质感。在一些优秀的微视频作品中不乏使用长焦拍摄塑造压缩感画面的案例,有效地在短时间内凸显主题。

精细化剪辑

素材如何过渡到优秀的作品,科学合理同时又善于创新的剪辑往往起到关键作用。成功的剪辑可以迅速带领观众进入画面营造的情节当中,便于信息的快速呈现和情感的迅速同化。在新媒体背景下,优秀的微视频作品需要具备在有限时间内传递丰富内容的能力,对于表现形式、剪辑方法要求更高。得益于近年来各种先进的、易操作的剪辑工具性软件的普及,仅使用手机、电脑即可完成精细化剪辑,在剪辑过程中可以拼接人物对话、图文内容、音乐等,甚至制作出精美的特效,可以吸引观众的好奇心,为视频制作者带来更多的关注。从本质上来说,微视频的后期剪辑和影视作品的剪辑工作性质是一样的。通常情况下,微视频需要在15秒至30秒之内引导观众进入主题,需要在其中展现最精彩的画面、有悬念的台词,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促使其能够完整地观看微视频内容。

规范化制作

受益于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可以使用多种多样的设备、技术用以制作微视频。但是需要注意到,无论使用何种设备、技术都需要遵守制作的流程,确保制作的规范性。首先,在视频制作全程都要对相关素材进行把控,以保证出现在画面中的素材和主题相符,避免出现其他对展示主题不利的元素。在实际拍摄时,应注意多方位、多角度的拍摄手法,以免单一的拍摄方式带给观众枯燥、不真实的感觉。其次,编辑视频画面时,应确保剪辑工作人员对使用的软件功能能够熟练掌握,制作出衔接自然流畅、场景合理过渡的视频,向观众传达想要表现的意境和美感。必要时还需要经常对拍摄到的画面结构进行重新组合,带给观众新鲜感。

健全网络监管体系

与微视频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相比,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建设却明显迟滞,在这种情况下,现有监管体系无法对微视频的传播进行有效的约束,制度性保障不足,也是造成微视频质量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相关部门需要对微视频及其相关产业深入调研之后,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制度,确保监管体系的可操作性,从微视频的制作内容、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规范引导,引导微视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作为微视频的制作者,需要时刻谨记作品应符合法律及道德规范。除此以外,需要对微视频加强审核力度,从而营造友好的微视频传播和发展环境。

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文化作品具有天然的传播优势,微视频的出现则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在微视频内容当中融入传统文化因素,从而对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方面,微视频可以有效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作品当中融入传统文化内涵将提升视频的人文高度和文化价值,两者之间彼此成就,容易形成良性循环。例如,很多优秀的视频博主如李子柒在作品当中将传统美食与我国古已有之的田园生活有机结合,使观众欣赏优美风光、美食制作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一种怡然自得的生活理念,由此吸引大量的粉丝关注。李子柒将“讲好中国故事”这一理念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得以实现。

微视频作品可以对受众的舆论、价值观、需求等进行引导,所以在制作阶段需要对视频播放之后产生的效果有充分的考虑,制作者应紧抓视频质量,在内容中做出创新,并发挥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比如,各大新媒体平台已经具备了庞大的用户群,因此形成新兴的舆论场,其中引发大量用户关注的微视频极有可能快速发展、酝酿成为公共舆论事件,其内容当中倡导或摒弃的观点会对观众的视听起到极大的影响。目前,很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纷纷入驻新媒体平台,积极发挥舆论引领作用,以便传播更多的正能量。

精准定位内容

在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的当下,每天大量数据产生,“信息爆炸”是我们每一个社会人都面临的问题,因此,只有内容质量足够好、足够吸引人才能博得目标群体的关注,而“内容为王”是微视频作品能够赢得青睐的不二法宝。各种平台中每天都有大量的微视频作品被推送,在不计其数的作品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作品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为了制作的微视频获得更好的数据流量,制作者需要对内容和方向进行细分,谨防陷入同质化的泥沼当中,从而制作出差异化作品。在此之前,需要对作品做出精准定位并持续优化,以便找到预期的受众群体。比如,一些制作原创音乐微视频作品的自媒体,将目标群体定位于喜欢音乐、有生活品位的年轻人群,在制作微视频时要确保画质精良、风格清新脱俗、配乐合理。总之,在确保视频内容高品质、创新的同时,对作品“精雕细琢”来凸显其价值,更利于得到观众的认可。

进行跨平台传播

各短视频平台基于技术创新,平台功能日趋完善,能够带给观众、视频制作者更好的用户体验。就当前情况来看,发布、观看微视频的平台主要有:短视频APP如抖音,综合性社交平台如微信、小红书等,知乎、百家号、头条号等也可以实现微视频跨平台的传播,将视频链接公布至其他自媒体网站当中,从而可以在多个平台传播微视频,增加了受众数量。

除此以外,微视频传播过程中可以进行资源整合,将有价值的优秀视频进行整合,在符合视频主题的情况下进行专业推广。借助大数据分析,可以精准推送至目标受众,从而实现“有的放矢”的宣传效果,提升微视频的传播水平。

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已经习惯通过微视频来了解资讯、充实知识、娱乐心情,微视频成为人们日常社交、沟通的新方式。微视频的制作者要积极拓展思路、提升制作水平、创新视频内容与形式。相关部门、平台、制作者、受众都应对微视频的文化内涵和质量水平加以重视,积极改善视频制作和传播环境,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浩翔.新闻新媒体平台微视频制播特点——以“掌上长沙”《一碗粉温暖一座城》为例[J].传播力研究,2020(4):2.

[2]赵晨雪.短视频背景下微纪录片创作的突围与创新——以《早餐中国》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0,6(13):2.

[3]吕丽青.新媒体环境下广西花山文化微视频传播的传播模式诌议[J].记者观察:中,2021(10):3.

[4]张依.浅析新媒体语境下微纪录片的创新——以《了不起的匠人》为例[J].视界观,2022(24).

[5]宋靖.如何发挥图片(微视频)库在新媒体时代的作用[J].新闻文化建设,2021:000-011.

[6]劉灿威.主流媒体运用短视频传播价值观的路径分析——以人民日报新媒体微视频为例[J].新闻知识,2019(9):3.

猜你喜欢
制作微视频传播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应用瀑布模型的MOOC制作方法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
专题实践活动中的微视频教学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当代传播视野下的昆曲现象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