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怡
【摘要】中职学生没有学历优势,需要强化自我能力的塑造,教师从“艺术设计三大构成”角度展开教程,学生主动展开思考和操作,教与学达成更多契合,能够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艺术设计;“三大构成”;教学创新
中职美术学科教学中渗透“三大构成”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艺术学习追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为“三大构成”创新奠定坚实基础。所谓“三大构成”,是指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在教学设计和组织环节,教师细化构成要点,对组织教学环节做优化处理,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能够创造丰富构成契机,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索和互动交流中形成艺术设计素质,为将来就业形成重要支持。
一、整合教学资源,推进平面构成创新
艺术设计需要专业支持,教师结合“三大构成”学科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和组织,围绕点、线、面构成、重复构成、发射构成等角度推开教程,能够促进学生艺术设计素质的成长。
1.点面构成
在“三大构成”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并做整合设计,提炼适合的知识点,组织学生重点学习。平面构成是“三大构成”的第一构成,教师需要对平面构成基本内容做梳理,让学生认识平面构成工具材料和操作方法,熟悉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画法。特别是点、线、面的分类、视觉特征、构成效果,以及对称、均衡、变化的形式和法则,为艺术设计提供知识储备支持。学生艺术素质基础存在较大差距,教师对学生构成能力做出客观分析,以提升教学设计适合性。教师展开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学生接受实际,组织学生先期学习构成相关概念。学生对美术点、线、面构成有一定认知积累,教师需要做学情分析,对学生点、线、面相关知识储备做出准确判断,为后面教程设计提供必要信息支持。如點、线、面构成,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认识点、线、面的分类,针对点、线、面视觉形式展开具体指导,学生在案例展示中逐渐掌握点、线、面的错视规律,通过图形对称、均衡、变化、统一的形式法则,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处理,找到点、线、面构成的切点和入口。学生进入美术作品研究之中,对基本形、骨骼、比例、分割等做细致分析,逐渐形成平面构成的基本操作技能。点、线、面是一个整体,在构成过程中相互支持和结合,这样才形成完整地构成方案。教师指导学生展开对应学习,理清点、线、面构成路线,培养学生美术设计基础能力。
2.重复构成
在平面构成环节,教师不仅要理清点、线、面的特点和分类,还要对重复构成特征、概念、类型、要点做深度分析,明确重复构成的基本目标,为学生传授一些重复构成的方法,确保美术作品设计有一定的层次感,凸显其艺术属性。重复构成包含诸多内容,教师需要做好梳理和归结,让学生了解构成形式和构成要领,还要组织学生实际操作,运用点、线、面进行重复构成进行创作,在成效评价中建立艺术素质基础。点、线、面构成过程中,教师推出重复技巧应用方案,组织学生通过重复方法应用,达成构成效果。为激发学生创作主动性,教师设计重复构成设计练习题目:先做基本性设计,然后以数量众多的基本形做重复排列,注意基本形下负变化,规格为20×20cm。任务发出后,学生进入实际操作环节,教师跟进指导,先组织学生画出基本形,然后引导学生做规定方向重复操作,形成美术构成式作品,体现美术设计规律。在成果展示环节,教师要求学生主动介绍设计操作方法,解读美术设计构成原理,展示美术作品特点。学生主动回应,课堂研学气氛逐渐形成。教师利用训练题目展开引导,组织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形成美术设计意识和能力。
3.发射构成
在平面构成中,发射构成是不可忽视的技法应用,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发射特征、发射形式、发射类型、发射要点,利用点、线、面进行发射构成创作,能够形成丰富指导启示。学生进入发射构成学习环节,需要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对相关概念和形式特征做深度学习,能够顺利掌握点、线、面构成方法应用,在实际操作中建立艺术设计能力,全面提升自我艺术修养。发射构成需要确立发射角度和发射点,这样才能形成发射效果。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发射构成学习时,要对发射规律做先期梳理,归结出操作规律,然后设计训练任务,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渐探索出基本方法应用。在教学“发射构成”相关内容时,教师以发射构成方式,进行现场操作演示,要求学生进行模仿操作,先设计基本形。规格为20×20cm。从发射角度进行操作,选择发射点,呈现发射感。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进行相关操作,美术设计进入研学环节。在成果验收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评价活动,对发射构成效果进行专业点评。学生积极回馈,主动进行操作和展示,介绍自己的操作经历,展开对应反思学习。教师利用发射构成训练题目展开教学安排,组织学生在创作之中打开美术设计思维,其助学效果更为显著。
二、创设教学情境,促进色彩构成创新
学生对直观性、灵动性、探索性学习情境有特殊情怀,教师对“三大构成”学科内容做全面分析,提炼适合的学习内容,选择科学的情境设计方式,形成学习调度,激活学生研学主动性。
1.渐变构成
色彩构成是“三大构成”的核心内容,学生对色彩构成更为关注,教师细化教学内容,设计构成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操作活动,都能够创造丰富学习助力。色彩构成需要什么样的工具和材料,以及采用的方法,都属于色彩构成入门的前提。教师要在色彩构成概念解读、色彩本质体系构成,还有同类色、近邻色、冷暖色的调配方法应用等方面做出细化处理,让学生自然进入到色彩构成环节。所谓渐变构成,是指色彩明度、纯度、色相的调配应用,教师组织学生在实际操作环节,渗透相关操作方法,为学生传授一些实用的构成技巧,能够带来丰富学习辅助作用。渐变是一种构成方式,教师需要对渐变规律特征做具体分析,利用现成案例进行具体展示和解读,让学生对渐变方法应用和效果分析有科学认知,促进其设计素养的形成。渐变是一种逐渐变化的美术画面设计技巧应用,体现发展变化的过程,教师利用具体的案例进行现场展示和讲解,要求学生自行探索渐变规律,对渐变效果进行个性分析,都能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学生进入基本形设计时,教师要求学生理清形状渐变和骨骼渐变,注意形状的变化形态,还要考虑形状渐变的自然过渡,给人带来视觉冲击。图形渐变要体现自然变化,从明度、色彩等角度进行规划,能够创造渐变的视觉感知和体验。色彩在渐变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进入渐变操作环节后,教师要围绕色彩渐变规律展开具体指导,让学生自然掌握色彩渐变构成要领。
2.对比构成
色彩构成包含诸多内容,教师从对比角度进行分析和指导,要求学生运用明度、纯度、色彩、面积进行对比分析和构成制作,能够创造更多研学契机。学生对色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对比构成不可或缺,教师先期做教情分析,利用案例进行对比引导,组织学生展开色彩对比构成创作,能够有效激活学生艺术细胞,在主动研学中建立构成素养。在教学“对比构成”相关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美术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如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冷暖色调对比。明度对比,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找到比对的角度,对明度做细致比较,这样可以为学生带来更为具体的体验。色相对比,需要对色彩差异、色彩浓度、色彩表征等因素进行深入对比,针对创作需要作出适合的选择。纯度对比,色彩有浓度差,也有纯度差,从纯度比较角度进行观察,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教师要给予更多指导,让学生自然进入到对比环节。冷暖色调对比,学生对冷色、暖色有认知积累,教师在组织学生做对比学习时,要从搭配角度做引导。
3.混合构成
所谓混合构成,是指色彩的综合运用方法应用,美术创作需要运用多种色彩进行搭配设计,教师从空间混合角度展开设计和引导,让学生通过多重对比、观察、梳理、讨论、分析、归结、综合学习,掌握空间混合构成的基本规律,这对全面提升学生美术创作水平有积极帮助。混合构成是色彩应用的基本手段,教师对空间混合操作程序做梳理,对混合方法做集中展示,引导学生进入美术色彩构成学习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色彩构成认知。色彩构成关涉因素众多,教师在教学指导时,要关注混合方法应用效果。美术作品的设计方法不是单一的,教师要求学生从一些角度展开思考,还要注意渗透混合构成方式方法,充分考虑多种色彩方案搭配设计,通过混合构成分析,归结出美术设计的规律和方法,对美术设计效果进行综合评估,以便建立完善的艺术设计构成认知和能力。混合构成追求多种色彩方法的对接和融合,教师要做分类分析,也要综合分解,引导学生从更多角度,对色彩构成方案设计展开专业评价,促使学生自觉形成色彩构成意识,在实践对比分析中建立构成认知基础,实现色彩构成方法积累。
三、组织教学活动,完成立体构成创新
艺术设计需要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支持,“三大构成”是基础学科,为艺术设计学习创造条件,教师围绕线材构成、面材构成、立体构成等角度展开教学设计,组织学生展开创造性实践探索行动,都能够创造崭新学习动机。
1.线材构成
在“三大构成”中,立体构成是难度最大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组织学生认识立体构成的工具和材料,理清立体构成的概念,以及形态特征,鼓励学生进入到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在创意设计和创作中成长美术基础素养。在点、线、面构成时,需要运用一些基础的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做精心筛选最为关键。如线材的选择和应用,教师从线材种类、构成形式和制作等角度展开教程安排,对硬线和软线材料进行对比,为立体构成创造条件。在教学“立体构成”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列举一些线材图片信息,要求学生对接生活,找到一些线材制作材料,从点、线、面角度进行构成设计,将线材做进一步分类处理,归结硬线材、软线材种类,对不同线材构成形式特征进行重点研究,在实践操作中形成线材应用方法积累。线材构成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教师对线材应用原则做细化解读,指导学生借助线材进行构成设计,推出一些美术设计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互动评价。学生对线材应用方法展开深度研讨,自然进入到线材应用环节,促进线材构成能力的培养。
2.面材构成
立体构成需要多种材料的支持,面材更具代表性,教师组织学生深入分析面材特点,对面材构成方式、直面体、曲面体做构成设计,运用不同面材进行多重组合搭配,形成不同创作形式,都能够促进立体构成的顺利展开。立体构成难度系数更高,教师要做好必要的示范操作,现场指导学生进行立体构成设计和操作,结合美术作品创作经历展开学法指导,以提升美术构成基本能力。面材构成有不同呈现方式,教师在具体引导时,主要从直面体、曲面体的立体构成角度展开解读和引导,要求学生理清面材构成的结合方式,对面材结合方式特征进行整合内化处理,在实践操作中完成面材方法的积累。直面体构成时,需要对面材特征进行先期分析和观察,归结出直面体构成规律。直面体立体构成比较直观和直接,操作难度较小,教师给学生提供操作方法,让学生自然进入操作环节。曲面体构成时,教师不仅要介绍分析曲面立体构成特征,还要对操作方法做深度解析,为学生规划清晰操作路线。学生对曲面体构成不是很熟悉,教师针对性指导,为学生带来更多技术支持,确保学习实践活动顺利展开。
3.立体构成
点、线、面构成过程中,教师对构成方案进行科学分析,设计适合的构成路线,组织学生研究构成材料,特别是半立体和立體构成材料的不同特点,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解析的内容,为学从具象形态走向抽象形态,促进学生美术设计思维的发展。美术创作关涉“三大构成”,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展开研究和学习,给学生提供更多学法指导,无疑能够创造更多学习启动力。立体构成需要知识储备,也需要方法积累,学生有立体构成的经历,其感知体验呈现个性化,教师对学生知识储备情况做理性分析,组织学生展开立体构成实践尝试,在不断操作、不断总结中内化构成认知。教师精选美术设计方案,利用现场操作形式,传授立体构成方法,指导学生进入到立体构成之中,在实践体验中实现学习目标。立体构成追求构成结合方式的应用,教师对构成结合方式展开深度研究,为立体构成创作提供更多方法支持。学生进行立体构成操作时,教师需要做跟进观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教师围绕艺术设计“三大构成”学科展开教程,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个大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推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实践方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探索行动,为学生提供更多设计学法指导,能够促进学生艺术设计学习的顺利展开。中职学生学力基础普遍不高,教师对学生学情有客观判断,设计适合性更高的学习任务,推出开放性学习活动,能够大大提升学生参与主动性。学生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具体探索性学习中形成的认知,其含金量更高,为学生未来参与职业竞争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婷.任务型教学在中职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家,2022(05).
[2]姚欣.中等职业学校“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思考[J].大众标准化,2020(11).
[3]阎铜.艺术设计三大构成教学改革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9(14).